序言

如果要了解西晉,必須先知道西晉是怎麼來的。

那麼西晉是怎麼來的呢?

馳名中外的中國文化品牌、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在最後部分寫道:“自此三國歸於晉帝司馬炎,爲一統之基矣。此所謂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者也。”

原來是從三國來的。

但我總是認爲,西晉的種種,其實在東漢時期甚至更早的時候就已經種下了。因爲要說西晉,咱們就必須說說一個特殊的社會階層——士族,要說說士族是怎麼來的,就必須要先說說宗族以及從宗族發展而來的地方豪強和名門望族。

宗族可以說是我們地球上、尤其是中國最古老、最堅固的民間基層組織,它以血緣關係結成、以家族名義行事。從遙遠的原始社會開始,部落開始慢慢形成,在部落的基礎上,形成村落,而在每一個村落裡,總會有一戶或者幾戶所謂的大姓,這些大姓在人數衆多,所以勢力也強大,對村落當然能夠更多的產生影響甚至是控制。

然而,同姓人中也會出現貧富分化,富起來的那一部分人自然就會成爲本姓中有名的人物,最後以血緣關係爲紐帶拉起同姓人去控制村落,這種人對於本族來說就是族長,對於本村來說就是知名人士,這種直接、間接控制村落的一個或者幾個大姓,我們就叫它宗族,族長或者是村長們,就叫做宗族首領。即使在21世紀的現在,我們在很多鄉村裡仍然可以感受到宗族殘留的力量,就是每個村都有大姓,每個大姓都有領頭人,而這些領頭人即使不當村幹部,也會對村子裡的大小事務產生影響。

隨着時間的推移,伴隨着從夏朝一直到秦朝統一這事實上分裂的漫漫兩千年裡,中國各地的村落中宗族的勢力越來越穩固。古代中國是農業社會,所以後來建立各個國家的國王或者皇帝們,都無法忽視他們統治的基礎——農村裡宗族首領、或者說是地頭蛇的力量。

最後,國王或者皇帝們通過基層官員,漸漸的和宗族首領們,達成他們也許一開始都沒有意識的妥協,那就是:各級政府保證宗族首領的利益不受傷害;而宗族首領保證控制着本族本村人,讓各級政府正常納稅糧兵。

宗族首領對於農民們來說,其實具有雙重功能。他們在根本上雖然是隻顧着自己的利益,但農民們是他和政府談判的砝碼,他既要保證政府的利益,又要保證農民的利益不能過於受損。而且,在兵荒馬亂的時候,農民還要在宗族首領的帶領下,才能一起逃荒、自守,獲得更大的生存機會。農民、宗族首領、政府都是互相利用、但一級受一級壓迫的關係。

宗族首領們、或者說是大姓的族長們,在地方上控制着農民,在經濟上控制着糧食,所以和各級政府的合作也越來越深入,越來越多的宗族首領乾脆就進入官場、成了當地的官員。

真正給宗族首領打開順利做官通天大道的,是漢武帝。

在漢武帝以後的漢朝,中國官員的來源主要是世襲、詔舉和查舉三種。

世襲就不說了,相信大家都明白;詔舉就是皇帝直接任命某某當什麼官兒。由於我們說的是官員選拔制度,所以詔舉顯然不屬於選舉,那麼整個漢朝的官員選拔制度就只有查舉。

查舉的整個過程,簡單來說就是這樣:所有的地方官,每年必須向中央推舉自己管轄範圍內的優秀青年做候補官員。這種優秀青年在當時的行話叫做孝廉,而推舉這種青年的行爲,就叫做舉孝廉。

舉孝廉的本意,是爲了讓家鄉人評價家鄉人,這樣應該最靠譜。可是,地方官是由朝廷任命的,絕大多數地方官的管轄地都不是他的老家,他推薦的人,是不是真的德才兼備,到底有什麼樣的才能,他也不可能完全知道。於是,按照當時規定也好、還是實際上不得不這麼做也好,地方官必須去問當地的老百姓,可是老百姓們早已經被當地的宗族首領控制,所以地方官傾聽的民意說白了就是當地宗族首領的意思。於是,宗族首領就通過這種形式,一步步控制了漢朝的官員選拔。

古代的官,其實是分爲兩種的,就是官和吏。官是大爺,吏就是官自己挑選的各種助手。官都是由朝廷委任的,而吏則是由官委任的,吏如果沒有特殊的好運和關係,就會永遠都是吏,也不能直接提拔成官。比如說,縣裡的人事部長(功曹),他即使是做了一輩子,也不能直接提拔爲縣長,他必須先被縣長舉了孝廉,纔能有機會進入中央,然後成爲地方和中央的基層官員。

因爲被舉孝廉還是比較難的,所以最初的時候,絕大多數宗族首領還只是停留在純粹地頭蛇的位置,他們世世代代都在當地做吏,雖然縣長、市長這些官們經常換人,但縣裡、市裡主管行政、軍事、人事、司法的各種吏,卻基本都是這個地方的少數幾家人。一句話說,就是流水的老爺,鐵打的小吏。這種純粹的地頭蛇,學名就叫做地方豪強。

地方豪強的勢力滲透進入中央,直到控制中央,是必然的。他們有地、有人、有錢,大部分甚至還有自己的武裝,無論是爲了面子,還是爲了更大的實惠,他們都希望在更大的空間施展拳腳。因此,越來越多的地方豪強想盡辦法讓自己的子弟成爲孝廉,然後混入中央,成爲高官。

這樣,地方豪強就成爲了更厲害的家族,他們在地方上有家產,在中央裡又有人做官,他們龐大的家產,可以用來資助他們的家族子弟世世代代做官,而世世代代做官,又幫他們弄來更多家產,這種黑白通吃、上下通神的家族,學名就叫名門望族。也可以說,地方豪強是名門望族的初級階段,名門望族是地方豪強的升級版,從本質上來說,他們是一樣的,都是地頭蛇。

在地方豪強和名門望族的控制下,從中央到各個地方,都逐漸形成了公認的大家族,他們像輪流做莊一樣輪流做官,而平民就算費盡了千辛萬苦學到文化,還是難以平地一聲雷進入官場,改變自己的命運。

可能各位會想:不能通過考試去當官兒嗎?

開玩笑您哪,小老百姓大規模的憑考試去當官的情況,在幾百年以後的隋朝纔會出現的。

說白了,什麼丞相、將軍、刺史、太瘦,都是少數幾家兒的專門買賣。

有了這麼一羣官兒來支撐,您覺得這樣的政府能好得了嗎?

到了東漢末年,國家已經被這些比黑社會還霸道、比吸血鬼還貪婪的職業流氓們折騰的奄奄一息。由於連續不斷的天災人禍(個人認爲其實就是人禍),東漢中央政府終於在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和比農民起義還要激烈的內部鬥爭中轟然崩塌。之後就是中國最混亂的一段時期之一,東漢末年軍閥混戰。這個時期,伴隨着老百姓過半死亡的同時,中國由南至北,打得一團亂麻,簡直都到了有槍就是草頭王,有幾把菜刀就敢當土匪的程度。

可是歷史規律一再告誡我們,想統一中國,可是不能只靠槍炮和菜刀。當然,你剛混起來的時候可以只靠菜刀,然後爲了打勝仗,就要換長槍、軍馬,到了有好幾個城池的時候,光靠會砍人的大老粗還是不行,必須還得靠有管理經驗的知識分子。

當時最受歡迎的知識分子,還得首推那些名門望族的大爺們,因爲他們不光有知識,還世世代代都做官,在地方上又有權有勢,得到了他們,就等於同時得到了謀略上、政治上、經濟上、地盤上的幫手。實際上,像曹操、劉備、孫權等這些知名的英雄們,無一不是大量的招攬名門望族裡的知名人士,對知名人士尊敬有加,甚至名門望族得罪了他們也儘量寬容對待。更何況,東漢末年最著名的幾個軍閥,像人家統一黃河以北的袁紹、過了一回皇帝癮的袁術、佔據湖南湖北的劉表、割據四川的劉焉劉璋父子,本身就是名門望族甚至是皇族出身。

東漢末年混戰結束以後,剩下了三家軍閥:曹操、劉備、孫權,而這個時候他們才發現,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其實並不是他們的,他們只是爲名門望族們重新順利而悠閒的做官掃清了道路,這些浴血奮戰的英雄們,最終在實際上,成了他們佔領地各色名門望族和地方豪強的盟主和代言人。

最終,英雄的事業被普通人組成的利益聯盟全盤接收,當時實力最強大的曹操集團,反而首先和名門望族們達成了妥協:爲了更好的保護名門望族把當官作爲一種家族行業,爲了更緊密的吸收和團結勢力強大的名門望族同胞們,東漢末年最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魏帝國的實際建立者曹操的兒子曹丕,在老爹死的當年,出臺了九品中正制(又叫九品官人法),正式確立了名門望族們壟斷國家官職的特權,名門望族這個階層也最終正式的被官方以法律形式得以承認,成爲士族。

有了九品中正制保證的士族,逐漸的利用這種政治制度控制了國家的最高權力,最終從後臺轉到了前臺,由皇帝重要助手的角色變成了皇帝。

而使士族最終轉入前臺的猛人,就是西晉的實際開國者司馬懿。司馬懿這個老猛人死了以後,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兩個大猛人繼續積極架空皇帝,在這期間還順便滅掉了蜀國。到了他的孫子小猛人司馬炎的時候,乾脆把已經說話不算數的魏國皇帝一腳踢出去,自己單幹做了皇帝。

這位小猛人司馬炎,趁着吳國出現中國歷史上最無人性的皇帝之一孫皓,導致吳國士族和東吳皇族決裂的大好機會,一舉滅掉了吳國,統一了中國。

如果您看的是三國演義,恭喜您,這簡直是一個多麼美好的結局啊,中國人民從此走上了統一與和平發展的道路,從此幸福的生活下去。

然而歷史不是演義,除非人類滅亡,歷史是沒有結局的。

三國之後,是西晉王朝。

中國歷史上最爲混亂、黑暗、瘋狂、短命的統一王朝之一。

5 、內憂外患中的頂級重臣A2、如願以償1、嵇康之死B3、賈家黨三巨頭B4 、欺世盜名的道德楷模B5、賈南風的政變C2 、最後的平民一品C2 、解開滅吳戰爭的迷霧A2 、最後的平民一品C3、賈充的謝幕A4、三陳伐吳4 、曹囧的信——司馬炎封王B5、賈南風的政變A3、絕代謀臣之路A4、禿髮樹機能和西北三名將的陣亡B6、楊家黨的興起A1、千年鮮卑人A2 、裡外不是人的忠臣B2、司馬師的大屠殺B3、絕代謀臣之路B6、 失敗的道德改革2 、最後的平民一品C1 、舊朝的叛逆、新朝的功臣3 、西晉官職大展出C4、去留之爭D3 、西晉官職大展出A6 、熱心做官的賢人——山濤A2、士族經濟特權的保護傘——戶調式C3、最後的直臣——無效的忠言B4、去留之爭B4、高平陵政變B3、廢立大權B4、含恨而死B5、過於優秀的弟弟A5、蓋棺定論——敗家的開國皇帝2、三國時代的結束A1、嵇康之死B4、去留之爭D3、司馬炎和他的小老婆B4、孫秀投晉和步闡叛亂B2、艱難幸運高官路B3 、西晉官職大展出C3、虛無之初——玄學的產生1、千年鮮卑人A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門之後A4、王爵的重要性——好弟弟,壞弟弟8 、戰功可憐的大將軍A4、賈充和他的女人們A1、千年鮮卑人A3、最後的直臣——無效的忠言A5、蓋棺定論——敗家的開國皇帝5、蓋棺定論——敗家的開國皇帝1、遙遠的過去2、名門千金——皇后楊豔和她的低能兒A1 、天命和正統1、多災多難的名門之後B1、大器晚成的愣頭青A5、賈南風的政變A4、去留之爭B5、清談誤國2 、最後的平民一品C1 、天命和正統3、鍾會鄧艾之亂A3、偉大的全才A5、清談誤國2、衛瓘和拓跋鮮卑的衰落A3、開闢第二戰場——交州爭奪戰A4 、曹囧的信——司馬炎封王A1、滅吳戰爭的迷霧6 、熱心做官的賢人——山濤A5、流放B1、德才兼備的帥哥A4、偉大的羊祜6、楊家黨的興起A4 、酒神劉伶4、高平陵政變C5、淮南三叛——諸葛誕自立B1、刀槍入庫、馬放南山2、在亂世中崛起A6、接過爸爸的旗幟2 、最後的平民一品D3、虛無之初——玄學的產生2、三國時代的結束A1 、僞善系統的崩潰5、流放A4、王爵的重要性——好弟弟,壞弟弟4、禿髮樹機能和西北三名將的陣亡A3、千年西北血淚史A2、司馬師的大屠殺A2、艱難幸運高官路A2、士族經濟特權的保護傘——戶調式B3、千年西北血淚史B3、司馬炎和他的小老婆C4 、軍權帝國——西晉時期的軍事制度A5 、搞定老爸和他的親信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門之後B4、高平陵政變C5、淮南三叛——諸葛誕自立A3 、西晉官職大展出B4、偉大的羊祜
5 、內憂外患中的頂級重臣A2、如願以償1、嵇康之死B3、賈家黨三巨頭B4 、欺世盜名的道德楷模B5、賈南風的政變C2 、最後的平民一品C2 、解開滅吳戰爭的迷霧A2 、最後的平民一品C3、賈充的謝幕A4、三陳伐吳4 、曹囧的信——司馬炎封王B5、賈南風的政變A3、絕代謀臣之路A4、禿髮樹機能和西北三名將的陣亡B6、楊家黨的興起A1、千年鮮卑人A2 、裡外不是人的忠臣B2、司馬師的大屠殺B3、絕代謀臣之路B6、 失敗的道德改革2 、最後的平民一品C1 、舊朝的叛逆、新朝的功臣3 、西晉官職大展出C4、去留之爭D3 、西晉官職大展出A6 、熱心做官的賢人——山濤A2、士族經濟特權的保護傘——戶調式C3、最後的直臣——無效的忠言B4、去留之爭B4、高平陵政變B3、廢立大權B4、含恨而死B5、過於優秀的弟弟A5、蓋棺定論——敗家的開國皇帝2、三國時代的結束A1、嵇康之死B4、去留之爭D3、司馬炎和他的小老婆B4、孫秀投晉和步闡叛亂B2、艱難幸運高官路B3 、西晉官職大展出C3、虛無之初——玄學的產生1、千年鮮卑人A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門之後A4、王爵的重要性——好弟弟,壞弟弟8 、戰功可憐的大將軍A4、賈充和他的女人們A1、千年鮮卑人A3、最後的直臣——無效的忠言A5、蓋棺定論——敗家的開國皇帝5、蓋棺定論——敗家的開國皇帝1、遙遠的過去2、名門千金——皇后楊豔和她的低能兒A1 、天命和正統1、多災多難的名門之後B1、大器晚成的愣頭青A5、賈南風的政變A4、去留之爭B5、清談誤國2 、最後的平民一品C1 、天命和正統3、鍾會鄧艾之亂A3、偉大的全才A5、清談誤國2、衛瓘和拓跋鮮卑的衰落A3、開闢第二戰場——交州爭奪戰A4 、曹囧的信——司馬炎封王A1、滅吳戰爭的迷霧6 、熱心做官的賢人——山濤A5、流放B1、德才兼備的帥哥A4、偉大的羊祜6、楊家黨的興起A4 、酒神劉伶4、高平陵政變C5、淮南三叛——諸葛誕自立B1、刀槍入庫、馬放南山2、在亂世中崛起A6、接過爸爸的旗幟2 、最後的平民一品D3、虛無之初——玄學的產生2、三國時代的結束A1 、僞善系統的崩潰5、流放A4、王爵的重要性——好弟弟,壞弟弟4、禿髮樹機能和西北三名將的陣亡A3、千年西北血淚史A2、司馬師的大屠殺A2、艱難幸運高官路A2、士族經濟特權的保護傘——戶調式B3、千年西北血淚史B3、司馬炎和他的小老婆C4 、軍權帝國——西晉時期的軍事制度A5 、搞定老爸和他的親信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門之後B4、高平陵政變C5、淮南三叛——諸葛誕自立A3 、西晉官職大展出B4、偉大的羊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