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矛頭南指

且說曹操等人輕車簡從往成都進發,於路上曹操便頒下募兵令,招募新軍.兩川之地如今已是危如累卵,曹操也不得不行此殺雞取卵之事.還未到成都,收到江南傳來的戰報,得知趙軍已取了荊南全境,這時,曹操真可謂是大驚失色,彷徨失措.急切間,與程昱商議停當之後,便使曹仁引兵三萬去守巴東,黃權、孟達、張翼、卓膺、李恢助之,嚴防趙軍犯境.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在曹操出征這段日子,又有牛金、王雙、郭淮並司馬朗之弟司馬懿來投.

等曹操等人趕回成都,曹仁已經整軍前往巴東,曹操這才稍稍安心.如今川中兩面面對趙軍的威脅,絕不能等閒視之,曹操生怕曹仁守不住巴東,又遣程昱前往助之,南面這一路是完全交給了曹仁、程昱二人了.又盡發成都之兵,攜曹純、牛金、王雙、郭淮、司馬懿等人往屯南鄭,與陽平關守軍遙相呼應,以拒趙軍,留張鬆、曹休等人鎮成都,處置新兵的募集並操練事宜.

趙信因兩川地勢險要,若等曹操恢復元氣,日後必然麻煩不少,正所謂"趁他病,要他命",便親提大軍往漢中進發,直逼陽平關下,來取兩川.劉備雖然新敗,然而計算其軍,尚有六七萬兵馬,連同水軍,足有十萬之衆,江陵錢糧豐足,城池堅厚,劉備固守於此,急切難下。趙信又無暇分身,便使張遼屯兵南岸,蔣欽引水軍在南岸結寨,從九江取來龐德、田豐,同文聘一同守禦襄陽,南北兩面遙相呼應,將劉軍牢牢壓制在江陵.復又從新野取來樂進。使其屯於上庸.如此佈置一番之後,趙信這才引兵西進.

關上探知趙軍西來。衆人連忙商議拒敵之策.法正道:"王上臨行時吩咐過,陽平關地勢險要,正可拒敵,趙信挾新勝餘威而來,不可力敵,只宜堅守,待彼軍糧盡。自然退去."

衆將都無異議,便在關之左右依山傍林下定兩個營寨,每寨各萬五兵馬,李典在左,嚴顏在右,以拒趙軍,夏侯敦、法正等人則領餘下兵馬謹守陽平關.

趙信大軍趕到,知關上已有準備。便離關十餘里下寨.關上知趙軍已到,越發謹慎起來.次日,趙信分遣典韋、許褚各引三千兵馬去李典、嚴顏寨前搦戰,使呂布引五千兵馬往關下搦戰,自督軍馬隨後接應.

夏侯敦等人一心堅守,又哪裡會出寨。任憑趙軍百般謾罵,他只謹守關隘、營寨不出.陽平關前,山勢險惡,林木叢雜,三將各各無功而返.

趙信聞說,沉吟了一會道:"大軍既已到此,豈能無功而返!"郭嘉獻計道:"王上,來日可盡出大軍圍定敵軍左寨猛攻,關上、右寨見左寨危急,料必會引兵來救。可事先伏定一路兵馬。俟其來救之時,可截而殺之."料想敵軍堅守之心異常堅定。郭嘉說的也不是十分肯定,到底此計行是不行,他心中也無把握.

翌日,趙軍大肆出動,圍定李典左寨就是一通猛攻,奈何寨中曹軍深得地利,趙軍是勞而無功,折損了將近兩千人馬,卻未撼動李典營寨一分.而看趙軍這樣猛攻地架勢,右寨的嚴顏和關上的夏侯敦卻全然無動於衷.趙信見了,知事不可爲,便即下令退兵,另尋他法破敵.

趙信還是對兩川的險惡地勢估計不足,至有此失.而讓趙信更煩惱的是,曹操聞知趙軍來攻,又添了一萬兵馬來守陽平關.正所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連着兩日,連關前的兩個敵寨都未撼動分毫,更別說堅固異常的陽平關了,如今關上又添了兵馬,教趙信如何不煩惱!另一方面,值得趙信欣慰地是事前他已大傷了曹軍元氣,否則還真不敢想象該如何平定兩川之地!

趙信與郭嘉計議一番,便分派人手上山尋路.一干軍士去了一日,連連返回報稱山上險要之處亦駐有數百曹兵,無由得進.趙信聽了,與郭嘉相對無言.原來,法正卻早料到這一點了.

先前趙信力挫曹劉兩家聯軍,那是何等的威風!一向來順風順水,導致趙信等人對兩川之事太過樂觀了,以爲大傷曹軍元氣之後,必可一鼓而下,哪知西進地第一步,便碰上了陽平關這塊硬骨頭.

相持十餘日,趙信、郭嘉是無所不用其極,但守軍卻抱定一心堅守,任你百般施爲,只巋然不動,連日來,趙軍一無所得,趙信不得不面對事實,當即下令退兵.

聞知趙軍退去,關上衆人撫掌相慶,根本沒人提出要趁勢追擊之事,畢竟前車刻鑑,況且在趙信手裡吃的苦頭也夠多了,誰敢自討苦吃!

確認趙軍已然退去,在南鄭整日如坐鍼氈的曹操也鬆了一口氣,依然令夏侯敦等人謹守陽平關,自回成都親自操練兵馬.

沒拿下漢中,在陽平關前碰壁,趙信到底是心有不甘,自然將矛頭指向了在江陵苟延殘喘的劉備.留下徐晃並樂進領三萬兵馬守上庸,便提兵駐於襄陽,會同文聘、龐德所部,一面整頓兵馬,一面遣人往張遼處傳令,相約夾攻江陵.

先前,孔明使人往豫章、江夏二郡傳令,意在收縮防線,固守北岸,不曾想襄陽城卻因曹操之故迅即失守,事態變化太快,等到得兵敗之日,孔明意欲挽回退守北岸之事卻已晚了.

且說,黃忠、關平等人相繼引兵退至北岸.孔明使呂蒙、朱桓、潘璋三將領水軍,以拒蔣欽水軍,其餘諸將保守城池.黃忠等人還好,一個關羽義子關平見着劉備。自又是一場痛哭.此時關羽、張飛子嗣皆幼,別無可述.

自退守江陵之後,連日來,孔明等人是一直忙裡忙外,忙着加固城防,多方準備守城事宜,生怕趙軍會隨時南下.後聞知趙信引兵西去。張遼、文聘二處也按兵不動,並無跡象顯示近日有進犯之意。這才放心不少.得知趙軍西進漢中,劉備這方的人非但沒有半絲同情,反而各各幸災樂禍,誰教曹操如此不顧道義呢!可曹操卻也受到了應有地懲罰了,隨之出征的十餘萬兵馬幾乎全軍覆沒,若不是一時僥倖,連他自己都差點陷了.

聞得趙軍受阻於陽平關下。孔明便料想趙信到時極有可能會引兵來取江陵,就加緊鞏固城防.孔明果然沒有料錯,趙軍東回之後,立即便折到襄陽,南岸地張遼立時也有了動作.而這時,劉備已是完全不能視事,城中大小事務皆決於孔明.孔明深知江陵與陽平關不同,江陵雖然城池堅固。比起陽平關來卻不可同日而語,曹軍能守住陽平關,並不代表眼下的劉軍也能守住江陵.陽平關據山川地利,只需一面受敵,身後還有兩川之地的戰略縱深可依,而江陵卻要面臨四面受敵。況且又是孤城一座.眼下劉備又哀傷過度,喪身失魄,于軍心也是大大不利,可說劉軍目下的情形可是九死一生.孔明深以爲憂,趙軍不久將至,卻恁是無法可想,馬良、蔣琬、蒯良等人也是束手無策.

回到襄陽,文聘提起,趙信纔想起被俘的魏延還未處置.當日趙信急着圖謀曹軍,就把他給忘了.自趙信引兵去後。文聘因趙信沒有吩咐。自然就將魏延這麼一直押着.

當下,趙信便令文聘着人將魏延帶來.

見到趙信。魏延無語以對,面對這威震天下地主兒,心中頗有點戰戰兢兢的.被人擱置了這麼些日子,如今卻突然傳他來見,不得不教魏延思量起趙信地用意來.

趙信高據案上,冷然道:"魏將軍,如今擺在你面前地只有兩條路,要麼歸順於我,要麼去赴黃泉路,選哪一條,你自己考慮清楚了!"語聲鏗鏘,擲地有聲,趙信連呂布都擺平了,自然不將魏延放在眼來.

魏延聽了,也不猶豫,屈身下拜,口中稱道:"末將願意歸順王上!"大概在羈押的這段日子裡,魏延早已考慮清楚今後何去何從了.

"好,文長肯歸順於我,孤自然不會虧待於你!"趙信笑道.趙信相信魏延是真心歸降的,就算他別有用意,在趙信這裡也翻不起什麼風浪來.

兵馬稍作整頓,趙信便盡提大軍往江陵而來,直逼江陵城下.

而在北面,馬騰與張燕南北夾擊,輕易取了除壺關、箕關外的幷州全境.張郃親自引兵守箕關,高覽、陳宮守壺關,二處被趙軍死死守住,馬騰兵馬不能寸進.而張燕除得了一個雁門郡外,別無所得.想想也是,出兵幷州一事,馬騰出力最多,又豈能輕易分他一杯羹.張燕對此頗爲不滿,便坐看西涼兵與趙軍相持.馬騰在壺關、箕關二處沒討得半分便宜,本有意請張燕引兵南下的,後知馬超軍糧被焚,便使人往洛陽馬超處傳令,着其退回弘農,補足糧草之後,留馬岱等領一半兵馬守弘農,馬超則引兵北上來助.

得了幷州的馬騰可謂是意氣風發,碰到了壺關、箕關這兩塊難啃地骨頭,便使馬超引兵北上,大有誓不取城不罷休之勢.對馬騰來說,取了壺關、箕關,縱馬中原將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了.

在與馬超會合的同時,卻收到了,趙軍大敗曹劉兩家聯軍之訊.父子二人聽到此等消息,心中俱是一凜,不得不再次衡量起趙信的實力.

而這時,趙信的目的已經達到,幷州對西涼兵來說,已成了一塊雞肋.爲了將西涼軍拖在幷州,趙信當時便傳令太史慈分兵北上救援箕關、壺關.

箕關、壺關兩處增添了兵馬,穩穩守住了城池.

馬騰無奈,雖添了馬超所部兵馬,奈何西涼兵不善攻城。糧草又漸漸不敷用度,又生怕趙信會突然引兵北還西出洛陽,來取弘農.這個可能性極大,趙信如今已大勝了曹劉聯軍,要是把趙信逼急了,自然會引兵北還來攻雍州,這是馬騰不得不考慮的因素.畢竟今時不同往日。前一段時間有曹劉兩家聯軍在南面牽制趙信,如今可不同了。趙信新近大勝兩家聯軍.有此考慮,馬騰便傳令停止攻取箕關、壺關,改爲經營幷州其餘各地,以防日後趙軍來攻.對馬騰來說,此次出兵也算所得頗豐了,大半個幷州已落入囊中,也沒什麼不滿意地了.卻不知道這正是趙信所期望地.

而在冀州。糧草被劫後,蹋頓的烏丸兵在冀州境內得不到切實地糧草補充,派人去跟公孫瓚要糧草,公孫瓚答應地倒痛快,卻根本沒發一黍一麥,因此,蹋頓只能灰溜溜的率領他地烏丸鐵騎退回右北平.途經幽州境內,蹋頓深恨公孫瓚出爾反爾。縱兵劫掠幽州境內各地,搞得一路上雞飛狗跳地.由此,公孫瓚與蹋頓結下了樑子.

得知蹋頓退兵之後,趙雲也不去追趕.

江陵城外,趙信大帳,衆文武會齊。正在商議攻城事宜.田豐獻計道:"王上威臨天下,仁德披於四方,今提兵至此,可使人進城勸降,以彰王上寬厚愛民之心."

趙信笑道:"元皓此論原本不錯,可惜劉備恨我入骨,只怕會拿我使者泄憤,派人進城徒然無益,反倒會葬送一條人命."田豐的出發點是好地,卻低估了劉備對趙信的刻骨仇恨。趙信要真派使者入城勸降的話。定然會被劉備殺了祭奠關、張二人.

徐庶出言道:"王上可令人作書射入城中,一來勸城中軍民歸降。二來也好教百姓們知曉王上愛民之意."此言甚合趙信之意,當下便使人作書凡幾,連夜射入城中.

如今,能爲江陵依仗的,只有江上的數萬水軍了,只有力阻南岸的趙軍渡江北上,能守到幾時便算的幾時了,如若讓張遼兵馬輕易渡江北上地話,江陵城旦夕將破.

蔣欽地水軍經過這麼長時間地操練,戰力已經超過了荊州水軍,水軍上下戰意頗熾,連蔣欽也不能例外.趙信一手將其提拔至水軍都督的高位,不做出點成績來,又怎麼對得起他呢!

荊州水軍與蔣欽地水軍基本上沒怎麼交過手,自然也不知其厲害,依孔明的看法,如今還能拿的出與趙軍鬥一鬥的,也只有水軍了.

收到趙信將令後,蔣欽便催督一干戰船來戰荊州水軍,兩軍會於油江口.荊州水軍當先發難,潘璋、朱桓各引數十條戰船一左一右殺來.蔣欽令旗一揮,各有數十隻戰船往敵潘璋、朱桓二人.只聞江上鼓聲震天,吶喊聲響徹雲霄.箭石齊飛,兩邊中箭着炮者不計其數.

戰了一陣,趙軍佯裝不敵,各船相繼退回本陣.潘璋、朱桓二人不止是計,引領各船直殺入來.身後地荊州水軍見了,一發鼓譟而來.

蔣欽見了,心中暗喜,各船裝成越發散亂的樣子,俟潘璋、朱桓二人引船衝入陣中,只把令旗一揮,兩龐各衝出百數十條船來,徑奔潘璋、朱桓而來.蔣欽更是親領其餘戰船衝將出來.潘璋、朱桓二人大呼中計,連忙退兵.那船隻在江中打轉,只一會兒,便被蔣欽水軍圍定.身後呂蒙意欲揮軍來救,卻爲蔣欽水軍分出的一部所阻.

不久,陷入重圍的潘璋、朱桓等人,苦戰不得拖.數十條戰船,不是被趙軍奪去,就是爲其所毀.潘璋被擒,朱桓被亂刀砍死.

收拾完潘璋、朱桓後,蔣欽便催動水軍往呂蒙隊中衝去.只見其水軍各船擺出各種隊形,相互接應,在荊州水軍隊中往來衝突,殺得荊州兵哭爹喊孃的,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呂蒙見勢不妙,趙信水軍戰力竟大大超過了荊州水軍,再戰下去,只怕會全軍覆沒,便連忙下令退兵.今日敗勢已成,能保得幾分實力是幾分了.蔣欽又怎肯如此輕易放過荊州水軍,督促各船在後猛趕.直到蔡瑁、張允各領一軍前來接應,兩下混戰一場,荊州水軍緩緩而退,蔣欽也見好就收,收兵回營.

經此一役,荊州水軍實力折損了四成有餘,再無力與蔣欽水軍抗衡.折損了這麼多兵力,總教孔明認識到了趙軍水軍的戰力,不得不承認其戰力遠在荊州水軍之上.

想想也是,趙信是在蔣欽地這支水軍花了大力氣的,士兵的操練強度更是荊州水軍無法比擬的,經過這麼久的嚴格操練,其戰力比起荊州水軍來,自然要勝過許多.

此役過後,水面的控制權盡數落入了趙軍之手,荊州水軍只能在江陵南岸一帶有限的水域內活動.

而張遼所部兵馬也在蔣欽水軍的護持下,放心大膽的渡江北上,實施與趙信大軍夾擊江陵城的設想.!~!

第11章 汝南練兵第142章 兩軍對壘第180章 雙姝之屬第27章 袁術奔逃第3章 初進洛陽第48章 如何自處第61章 順水推舟第43章 預先佈置第144章 或守或攻第22章 張遼顯威第83章 削平吳郡第84章 敵酋喪膽第181章 大勢所趨第56章 二破曹軍第52章 一破曹軍第111章 劉磐之死(下)第111章 劉磐之死(下)第56章 二破曹軍第132章 左右逢源(下)第27章 袁術奔逃第75章 收服呂布第121章 倭人該殺(下)第73章 傷折二股第110章 大戰黃忠(下)第54章 子龍之威第60章 陶商受傷第169章 與虎謀皮二世紀末驚天拐騙案之趙雲篇第35章 長安之叛第78章 一場鬧劇第86章 平越之策第167章 事難兩全第106章 刀光劍影(下)第130章 其樂融融(上)第103章 獻美議和第128章 小別重逢(下)第47章 詐敗取城關於vip第104章 大帳驚豔投胎機會第172章 連連得手第107章 自作聰明(上)第112章 霸主隕命(下)第4章 論交荀攸第170章 太公釣魚第177章 矛頭南指第159章 廬山面目第121章 倭人該殺(上)第121章 倭人該殺(上)第17章 高官厚祿第93章 神威無敵第135章 喜得麟兒(下)第88章 事難求全第81章 無功而返第132章 左右逢源(下)第70章 一戰全功第97章 洛陽戰起第68章 狡詐小人第39章 爲官廬江第14章 奇襲董卓第157章 河上之謀第123章 殺人之法(下)第77章 漢祚難續第20章 荊州出兵第58章 子矛子盾第117章 叔侄反目(下)第45章 兵發九江投胎機會第95章 定計制敵第107章 自作聰明(上)第52章 一破曹軍第104章 大帳驚豔第104章 大帳驚豔第137章 稱王建制第159章 廬山面目第96章 南陽鏖兵第116章 人主之勇(上)第113章 疑鬼暗生(下)第53章 神箭揚威第139章 難平之事第29章 蝶翼雙雙投胎機會第105章 攻心之戰(下)第84章 敵酋喪膽第116章 人主之勇(上)第71章 兵發兗州第10章 外出訪賢第111章 劉磐之死(下)第77章 漢祚難續第58章 子矛子盾第125章 又進一步(下)第161章 痛罵劉備第135章 喜得麟兒(下)第137章 稱王建制第89章 終得漢中第120章 蜀中有事(上)第116章 人主之勇(上)第119章 河北義士(上)
第11章 汝南練兵第142章 兩軍對壘第180章 雙姝之屬第27章 袁術奔逃第3章 初進洛陽第48章 如何自處第61章 順水推舟第43章 預先佈置第144章 或守或攻第22章 張遼顯威第83章 削平吳郡第84章 敵酋喪膽第181章 大勢所趨第56章 二破曹軍第52章 一破曹軍第111章 劉磐之死(下)第111章 劉磐之死(下)第56章 二破曹軍第132章 左右逢源(下)第27章 袁術奔逃第75章 收服呂布第121章 倭人該殺(下)第73章 傷折二股第110章 大戰黃忠(下)第54章 子龍之威第60章 陶商受傷第169章 與虎謀皮二世紀末驚天拐騙案之趙雲篇第35章 長安之叛第78章 一場鬧劇第86章 平越之策第167章 事難兩全第106章 刀光劍影(下)第130章 其樂融融(上)第103章 獻美議和第128章 小別重逢(下)第47章 詐敗取城關於vip第104章 大帳驚豔投胎機會第172章 連連得手第107章 自作聰明(上)第112章 霸主隕命(下)第4章 論交荀攸第170章 太公釣魚第177章 矛頭南指第159章 廬山面目第121章 倭人該殺(上)第121章 倭人該殺(上)第17章 高官厚祿第93章 神威無敵第135章 喜得麟兒(下)第88章 事難求全第81章 無功而返第132章 左右逢源(下)第70章 一戰全功第97章 洛陽戰起第68章 狡詐小人第39章 爲官廬江第14章 奇襲董卓第157章 河上之謀第123章 殺人之法(下)第77章 漢祚難續第20章 荊州出兵第58章 子矛子盾第117章 叔侄反目(下)第45章 兵發九江投胎機會第95章 定計制敵第107章 自作聰明(上)第52章 一破曹軍第104章 大帳驚豔第104章 大帳驚豔第137章 稱王建制第159章 廬山面目第96章 南陽鏖兵第116章 人主之勇(上)第113章 疑鬼暗生(下)第53章 神箭揚威第139章 難平之事第29章 蝶翼雙雙投胎機會第105章 攻心之戰(下)第84章 敵酋喪膽第116章 人主之勇(上)第71章 兵發兗州第10章 外出訪賢第111章 劉磐之死(下)第77章 漢祚難續第58章 子矛子盾第125章 又進一步(下)第161章 痛罵劉備第135章 喜得麟兒(下)第137章 稱王建制第89章 終得漢中第120章 蜀中有事(上)第116章 人主之勇(上)第119章 河北義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