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人算天算

?曹操雖然有意瞞着孫策等人,可挑選三千兵馬的動作實在不小,怎麼能瞞過孫策等有心人呢.曹操這邊還沒商議呢,孫策和朱治等人就已經就此事分析開了.?

孫策道:"曹操着人精挑細選了三千精銳,看來這兩日他就會行動了."?

韓當恨道:"曹操這奸賊竟然如此無情,如此大事提也不跟我等提一聲,枉我等爲他死命效力,程、黃二位將軍更是含恨九泉."?

提起程普、黃蓋,孫策不禁對趙信咬牙切齒,怒氣上涌,雙眼通紅道:"程、黃二位將軍的血債終有一日會讓趙信百倍奉還的."?

朱治卻冷靜得多了,眼下逃命要緊,哪裡還顧的上這些,忙道:"小將軍說的是,程、黃兩位將軍血仇不可不報,可如今趙信聲勢正如日中天,此事不可操之過急,眼下曹操欲棄我等而去,讓我等做他的替死鬼,我等決不能讓曹操得逞!"?

呂範附和道:"是啊,一切都得等我們擺脫眼前的困境之後再說."?

孫策這幾日對自己等人怎麼先曹操出城一事可謂想破了腦袋,可到這時還沒想出什麼好辦法,既然是朱治提出的,想必他會有辦法,於是問計於朱治.?

朱治道:"小將軍放心,曹操若要棄城而走,必然要帶上家眷和一衆心腹,人數必然極多,所以纔不能悄然出城,我等卻無此累,加起來也不過數十人,就算改裝躲在城中也能躲上幾日.問題是如今我等的一舉一動都在曹操的眼皮底下,行事多有不便,而且如今四門緊閉,沒有曹操令符誰也別想出城,所以我們只有等曹操等人出城的那一刻趁亂出城."?

擔心的事被朱治三言兩語解說開了,孫策心胸豁然開朗.?

呂範卻極不合時宜的道:"君理說的沒錯,可要是曹操到時傳小將軍去的話,事情就不好辦了,小將軍想脫身就難了."?

韓當道:"曹操自己逃命都顧不上了,哪裡還會想着小將軍!"?

朱治想起一事,叫了一聲道:"不好!"?

衆人都轉頭看着他,等他把話說完.?

朱治道:"子衡說的對極,我等千算萬算就是沒有算到這點,曹操心思周密,既然要棄城而走,就決不會輕率的出城,必然有周到的安排,怕只怕曹操會將我等算計進去,曹操只要隨便找個藉口,我等就得留在城中."?

孫策急道:"那怎麼辦,難道我等就這樣坐以待斃?"?

衆人黯然無語,一時間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

呂範突地道:"君理,你剛纔是不是說我等數十人就算躲在城中也能躲上幾日?"?

朱治若有所悟的道:"是啊!"?

呂範又問道:"那要是我等現在藏匿起來,依君理看曹操急切間找不找得到我們?"?

朱治讚道:"妙啊,子衡,我等只要小心謹慎藏匿起來,曹操一時之間決找不到我等."?

得到朱治肯定的答覆,呂範頗有點自得的道:"既然這樣我等不如先躲起來,到時再趁機出城,豈不是兩全其美."?

孫策還沒說話呢,朱治就道:"子衡說的是,此事要快,我等也不知道曹操打算什麼時候出城,若是曹操派人來傳,那事情就不好辦了."?

孫策這時決斷道:"事不宜遲,我等現在就躲起來."?

朱治問呂範道:"子衡,可有什麼地方可以躲上數十人的麼?"?

呂範想了一下道:"城西倒有一處廢棄的莊園,位置比較偏僻,不如我等就躲在那裡好了."?

衆人倉促之間哪裡能想到其他的地方,只好聽從呂範的意見,當下二話不說,四人攜着數十親信,捲起細軟,躲往城西那處廢棄的莊園.?

曹操派去傳孫策的人回報不見孫策蹤影,曹操立刻預感到事情有點不對頭,又派人去朱治等人處查看,也是蹤影全無,曹操立時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頓時暴跳如雷,大罵孫策忘恩負義,卻忘了自己要人家孫策當替死鬼的事.?

等曹操安靜下來,程昱小心的道:"主公,那如今怎麼辦?"?

曹操忽地有點想呵斥程昱,此時你程昱不替我出謀劃策,卻來問我要怎麼辦,那要你何用.可眼下正值用人之際,程昱是一大臂助,以往在曹操帳下建樹甚多,曹操只得強忍怒氣道:"如今只有另派他人了,仲德看何人可以勝任?"?

程昱一時難以抉擇,剩下的武將能勝任的也只有夏侯敦、曹仁、李典三人了,可這三人都是曹操的親信,曹操未必能捨得犧牲他們之中的任何一人,在程昱的心中最好的人選自然是夏侯敦了,可也明白曹操剛經歷了喪弟之痛,此時決不會讓夏侯敦去送死的.?

猶豫不決,只好道:"主公,如今四門緊閉,孫策等人決難逃出城去,必然還在城中,不如派人去找,說不定三更之前能找到孫策."?

程昱說的未嘗沒有道理,可他沒想到孫策爲什麼會躲起來,就算能把孫策揪出來,又有什麼用呢,孫策既然躲了起來,恐怕多半已經察覺到自己等人的意圖了,想及這些,曹操搖頭道:"不必了,就算能找到孫策,我們也不能強逼他上陣,就算能逼他領兵,到時恐怕會適得其反,不必再在孫策身上浪費時間了,我們……"其實曹操心中也難以下定決心.?

程昱試探的道:"如今主公麾下除了夏侯敦將軍、曹仁將軍、李典將軍就只剩下毛玠將軍了,只有在此四人當中選一人膺此大任了."?

這曹操何嘗不清楚,有心想讓毛玠去吧,可此人又不能勝任,一時間猶豫不定.?

程昱見曹操不答,也知道曹操很是作難,不由道:"主公,不如令兵馬齊出東、南、北三門,趙軍必然應接不暇,也就達到預期的目的了."?

曹操想了想此計終歸不大穩妥,猛下狠心道:"傳我將令,令城中兵馬盡驅城中百姓於今夜三更分東、南、北三門出城,百姓在前,兵馬在後."曹操此計可謂絕了,到時趙軍必然疲於應付,哪裡還管的了西門.?

程昱雖然稍有不忍,但也知道此時不是婦人之仁的時候,忙上幫曹操落實到下面去.?

三更不到,城外趙軍便聽到城中哭聲震天,曹軍開始驅趕百姓了.?

趙信得報微微一笑,曹操這是在垂死掙扎了,天羅地網早已布好等他了,曹操這次就是不死也得脫層皮.?

南門,趙信自領三萬大軍守在這裡,聞得城中的異動,趙信就和許褚、華雄點起兵馬趕往城門口.見城中無數百姓涌出,後面跟着一隊曹軍,趙信立刻了解曹操玩的是什麼伎倆,心道這種小兒科還敢拿出來丟人現眼,曹操看來計窮了,令大軍往旁邊一撤,放百姓過去.城中百姓被曹軍催趕,多有自相踐踏致死的,見了趙信大軍心中都驚懼不已,要不是後面曹軍執刀催趕,落後就會被殺的話,百姓們無論如何都不敢衝出來,此時見趙信大軍往旁邊一讓,誰也會自己送死往趙信大軍那邊湊,紛紛繞過趙信大軍,蜂擁往城外逃去.?

趙信看了一衆百姓慌亂的樣子,又見其中多有被他人踐踏而死的,雖然心中不忍,但也無可奈何,怪只怪曹操太狠毒了,此事與他趙信又有什麼干係.?

百姓過後,曹軍衝了出來,雖然衆曹軍不明白這樣做是爲了什麼,但曹操治軍極嚴,曹操軍令誰也不敢違抗,只能依令行事.此時見敵軍半絲也沒被先前的百姓衝動,正好整以暇相待,領軍大將只是曹操臨時提升的,對此不知所措,想起曹操軍令之嚴,只得硬起頭皮,領着這數千兵馬向趙軍衝去.?

曹軍在後催趕百姓,隊形本就不整,此時又倉促行事,隊形更加凌亂.?

趙信在馬上藉着火把的微光瞧見曹軍的陣形,道了一句:"不自量力",揮軍衝了上去.這數千曹軍哪裡是三萬趙軍的敵手,不過片刻,曹軍便紛紛逃向城中,此時哪裡還顧的上什麼軍令,人人相互擁擠,生怕逃得慢了會被敵軍追上,有的卻向城外逃去,有的見了趙軍這等威勢乾脆跪下請降.逃往城中的,在吊橋上相互擠成一片,無數曹軍自家人被擠落水中,向城外逃去的畢竟是少數,這時趙軍也沒心思去追趕,一旦有人開始投降,投降的就越來越多.?

一會,大軍殺進城中,趙信令許褚領兵往東門接應,自己和華雄領兵收拾城中殘餘的曹軍.?

東門的情況和南門大致相同,趙信派太史慈領兩萬大軍守在東門,太史慈見曹軍驅趕百姓出城,便令兵馬後退,讓出充足的空間,百姓出得城來自然四散逃去,誰也不會不知死活衝向太史慈軍馬.倒是那領軍的曹將見了,便不顧百姓的死活,揮軍衝了上來.太史慈哪裡會怕他,此時也顧不上百姓的生死了,勒兵衝上前去.兩軍交戰,百姓多有躲避不及,不是被大軍踐踏而死,就是被兩家軍馬殺死,可畢竟太史慈退了一段路,夾在中間的百姓也不多.?

曹軍隊中多有濮陽人,對驅趕城中百姓一事也多有不滿,只是礙於曹操軍令纔不得已行事,此時士氣和趙軍相比,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況且人數也大大落在下風,本來戰力就不如趙軍,在這樣的情況下又能堅持得了多久!沒多久,曹軍便開始敗退,太史慈引兵在後追殺,殺進城中和趕來的許褚會合,瞬息間就幾乎把曹軍殺個精光,留下兵馬肅清城門附近殘餘曹軍,兩人領着兵馬分別往西、北兩個方向殺去.?

北門外的趙軍卻沒有多少,是由成廉、郝萌領着三千兵馬駐紮在此,聞知城內曹軍衝出,兩人便依趙信之令退兵,不與曹軍接戰.?

那曹軍領兵將領見了,不知如何是好,曹操只下令讓他們衝出北門,卻沒吩咐衝出去之後該怎麼辦,是回城呢還是繼續往北,那將猶豫不定,問及身旁衆人的意思,卻各有不同,衆人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當中卻有一人靈機一動,獻計抓鬮,分別在兩塊絹布上寫了"回城"和"往北",最後抓出來的是回城,便下令整軍回城去了.?

回到北門外卻見城中火光四起,殺聲大作,衆人大懼,把那獻計抓鬮的人痛罵一頓,不敢入城,引軍往北去了.?

東、南、北三門的曹軍大張旗鼓的衝出之時,西門曹操等人領着三千兵馬悄悄的出城了,西門外領兵的是曹性、魏續二人,二人得趙信吩咐只是裝裝樣子,便也沒怎麼上心,反正要是城內曹軍衝出的話,退兵就是了,此時也沒發現曹軍出城.曹操等人見趙軍未曾發覺,都大喜過望,繞過敵寨,往西北而去,準備借道幷州趕往益州.?

三千人馬偃旗息鼓趕出二十餘里,衆人都鬆了口氣,稍歇了一會,曹操擔心趙軍發覺追來,便下令起行,又趕出四五里,前面一標軍馬攔住去路,依稀間見那將威風凜凜,卻認不出來是誰.?

曹操見了,回顧衆人道:"到了此等地步,還望諸君努力,衝上過去!"?

衆將大聲應道:"諾!"不顧人困馬乏,整軍衝了上去.驀地,聽見對面那將大喝道:"曹操哪裡走!"聲若重錘般狠狠的擊在曹軍衆人心上,那將領兵殺了過來.兩軍相距數十步之時,這邊曹軍看清了來將是誰,曹操失聲的叫了出來:"呂布!"衆將都面如土色,沒曾想呂布會在此地出現,曹操見了衆將的異色,忙鼓舞道:"呂布也是凡人,有何可懼,今日若是衝不過去,我等就得葬身此地了!"說完掣出隨身寶劍大喝一聲:"衝!"?

夏侯敦、曹仁、李典、毛玠四將拍馬合戰呂布,曹操親率兵馬衝了過去.呂布雖然英勇無敵,可一時之間也難以戰下四人,那邊一衆曹軍又捨生忘死的衝殺,趙軍雖然悍勇,但呂布帶的兵馬也只有三千,倒被曹軍衝出一條血路來,呂布見了大急,方天畫戟連舞,架住四件兵器.夏侯敦四人見曹操等人衝殺了過去,不敢戀戰,棄了呂布便走,呂布哪裡肯就此罷休,猛拍座下赤兔馬,揮戟向曹軍後隊衝去,方天畫戟過處,曹兵如草芥般倒下.呂布馬快,不久就追上了落在後面的毛玠、曹仁二人,二人見了,不敢回身接戰,只猛催坐騎逃命,呂布看看趕上毛玠,只一戟便刺落毛玠.馬勢一緩,曹仁已經躲進曹兵隊中,呂布兀自不肯罷休,揮舞方天畫戟,殺向曹仁,奈何被一干曹兵所阻,被曹仁逃脫,呂布大怒,領兵在後狂追一通,殺死曹兵無數,直追出三四里路這才罷休.?

曹操等人好不容易逃得性命,回身一看,相隨的只有六七百殘兵,曹操心中一陣悲悽,曾幾何時與趙信在虎牢關前針鋒相對,如今卻被趙信殺得無家可歸,落荒而逃.雖然衆人都疲累不堪,可片刻也不敢停留,生怕呂布追上來,不顧一切繼續趕路.趕出數裡,見呂布沒有追上來,衆人這才放心.曹操兀自不放心,催逼衆人前行,衆人面有難色,曹操大怒,揮劍連斬數人,衆人無奈只得依舊上路.又行出五六裡,天色微明,衆人實在走不動了,曹操自己也疲累不堪,料也無甚大礙了,便下令稍歇.沒片刻功夫,斜刺裡一聲鼓響,李封引着三千人馬趕到,二話不說就衝殺過來.曹軍衆人此時疲累欲死,連握兵器之力都沒有了,哪裡還敢接戰,拔腿便跑.危急之時夏侯敦挺身而出,讓曹仁、李典護着曹操等人先行,自己領着百十來人阻擋李封追兵.李豐自知不是夏侯敦敵手,先前跟隨呂布時就見識過夏侯敦的武藝,知自己與夏侯敦相差甚遠,領着身旁衆人一擁而上.?

夏侯敦知道今日曹操等人的性命都系在自己身上,要是不能拖住李封的話,誰也別想逃得性命,心中涌起殺弟之仇,雙眼閃出異彩,血絲滿布,挺槍與李封等人戰在一起,且戰且退.那殿後的百十曹軍瞬息間便被三千趙軍圍殺,只剩夏侯敦一人兀自死戰不休,那槍遍飲趙軍鮮血,槍尖呈現妖異的紅色.?

曹操等人只顧逃命,不經意間逃到路旁的密林邊上,曹操大喜,便令衆人入林,入得林後,擔心起夏侯敦的安危,讓曹仁帶人接應夏侯敦,吩咐曹仁若是失散了便去自去益州,曹操自己帶着衆人穿林而逃.逃出沒幾步,馬匹在林中穿行多有不便,曹操便下令棄了馬匹步行逃命.逃出一段距離,曹操想起一事,便令衆人分三路而行,自己帶着李典、程昱、滿寵和家眷領着百十軍士一路,其餘軍士分作兩隊從不同方向逃命.?

夏侯敦一人如何能堅持得了多久,沒一會,坐騎便被趙軍刺死,夏侯敦被掀翻在地,不等夏侯敦躍起,李封等人便要蜂擁而上生擒夏侯敦,曹仁領人趕到,殺入重圍,救出夏侯敦,兩人奪路而逃,曹仁身後衆人被屠戮殆盡.?

李封帶人在後急趕,卻見二人逃入前面林中,連忙追了進去,見了林中棄馬,知道曹操也是從這裡逃去的,便令一隊人馬就地看住馬匹,其餘衆人分作四隊步行追去.?

早在呂布攔住去路時,曹操便決斷的拔劍刺死衆位夫人,怕她們跟在身邊是個累贅,丟下她們又怕被趙軍所辱,此時身邊只帶着曹丕、曹彰和曹植三子,在林中不斷穿行,三個孩子雖然有人護持,可身上還是被颳得破破爛爛,曹操也顧不得這些了,只帶着衆人一心逃命.?

李封等四隊人馬,一隊追夏侯敦、曹仁二人,另外三隊順着曹軍的蹤跡追去,林中追逐多有不便,何況還要不時辨識敵人蹤跡,追了許久,終究還是讓曹操等人跑了.?

原來趙信那日料定曹操會棄城而逃,便令呂布、典韋、趙雲、于禁各引一隊人馬埋伏在西北、西南、正北、正西四個方向,不管曹操從那個方向逃逸,都能截住他,趙信兀自不放心,令李封、薛蘭、宋憲、侯成四人又各領三千人馬隔一段十餘里路在四個方向埋伏,務求擒住曹操或者斬殺曹操.沒想到一片樹林卻救了曹操性命,也是陰錯陽差,若曹操從其他三個方向逃走未必就有這麼好運了.?

那隊從北門而出的曹軍運氣卻好,往北趕了數裡,便折道東北,與趙雲伏兵基本上是擦肩而過,逃出昇天.?

孫策等人運道更是好,跟在曹操後面平平安安的出了西門.逃是逃出來了,可孫策覺得如今天下之大卻再也無容身之地了.漂泊了這麼久,如今卻落得如此下場,看來得好好反思一下了,否則恐怕還會重蹈覆轍.但對今後何去何從,孫策迷茫得很,與劉表有殺父之仇,與趙信更是水火不容,如今曹操基業已失,看來也不會有大作爲了,想了許多,可孫策還是理不出個頭緒來,只好與朱治、呂範、韓當三人商量.?

朱治等人是瞭解孫策的抱負的,否則就不會不計得失的跟着孫策了,期望孫策能繼承其父孫堅的基業,可如今天下形勢紛擾不明,昔日江東的基業又爲劉表佔去,如今孫策又無兵無卒,想要奪回基業談何容易,就算能奪回來,可也得面對趙信這個仇敵,趙信如今又全取兗州,實力之強冠絕天下,想要在他眼皮底下生存發展又怎麼可能.再去另投他人也不可取,孫策先投趙信,後投曹操,可都沒落得什麼好下場.衆人想破腦袋也無法可想,前途一片渺茫.?

呂範不忍看孫策這麼苦惱,連帶着衆人也都煩心不已,不由脫口道:"小將軍,既然無處可去,不如先回江東,深居簡出,以待天時."?

想來想去,這好像是眼前唯一的辦法了,衆人都沒什麼意見.?

孫策道:"前些日子公瑾來信道趙信已經得了秣陵,有進取吳郡之意,怕只怕江東也沒有我等容身之地!"?

呂範道:"對了,小將軍,周公瑾爲人極有見地,不如先去見他一面,聽聽他的意見,順便請他相助小將軍."?

孫策道:"公瑾才學實在非同一般,前些日子公瑾就在爲家母及一干弟妹奔波,虧得有公瑾,否則家母和弟妹恐怕已被趙信所害."?

原來周瑜自從灰溜溜的出了汝南之後,想起趙信的話,知道他未必是說說而已,怕趙信真的會派人去對付孫策母弟,所以就一路馬不停蹄趕往丹楊,說服孫權母子避往曲阿,後趙信遣張遼攻曲阿,周瑜又移孫家到會稽,等安置好孫策母弟後,周瑜這纔去信報知孫策.?

商量完畢,一行人晝伏夜出,借道徐州趕往會稽.?

第157章 河上之謀第123章 殺人之法(下)第184章 各展其謀第19章 合肥攻略第66章 喜得臧霸第119章 河北義士(下)第4章 論交荀攸第145章 略受小挫第156章 風雲再變第158章 掘與不掘第16章 喜得二城第96章 南陽鏖兵第141章 戰火又起第132章 左右逢源(上)第153章 城裡城外第176章 山左一役第124章 如此計謀(上)第116章 人主之勇(下)第75章 收服呂布第111章 劉磐之死(上)第64章 絕世美人第149章 猛將如雲第93章 神威無敵第155章 火牛再現第171章 暗箭傷人第176章 山左一役第115章 直指臨淄(上)第138章 精練兵馬第25章 求才大計第114章 名花傾國(上)第38章 江中遇險第185章 坐困愁城第107章 自作聰明(下)第117章 叔侄反目(上)第102章 以人換馬第157章 河上之謀第16章 喜得二城第148章 烏雲蓋日第123章 殺人之法(上)第44章 追殺孫策第163章 破城之戰第3章 初進洛陽第160章 猛虎下山第104章 大帳驚豔第12章 聲威初振第78章 一場鬧劇第102章 以人換馬第130章 其樂融融(下)第64章 絕世美人第112章 霸主隕命(上)第22章 張遼顯威第180章 雙姝之屬第149章 猛將如雲第115章 直指臨淄(下)第151章 狹路相逢第126章 將遇良才(下)第174章 梟雄伎倆第171章 暗箭傷人第171章 暗箭傷人第79章 兵敗吳郡第113章 疑鬼暗生(下)第86章 平越之策第109章 江夏之失(下)第144章 或守或攻第171章 暗箭傷人第143章 虛實相間第69章 牛渚一戰第130章 其樂融融(上)草船借箭第121章 倭人該殺(下)第16章 喜得二城第154章 畫角吹斷第149章 猛將如雲第93章 神威無敵第138章 精練兵馬第31章 誅殺董卓第1章 誤回三國第114章 名花傾國(上)第85章 斬草除根第8章 進兵汝南第42章 大權誰掌第121章 倭人該殺(上)第114章 名花傾國(上)第39章 爲官廬江第34章 蔡邕消息第94章 大敗袁紹第162章 名正言順第52章 一破曹軍第115章 直指臨淄(上)第128章 小別重逢(下)第174章 梟雄伎倆第179章 鴆殺大耳第52章 一破曹軍第90章 相約夾擊第78章 一場鬧劇第69章 牛渚一戰第146章 疑雲重重第106章 刀光劍影(下)第100章 斬殺黃祖第162章 名正言順
第157章 河上之謀第123章 殺人之法(下)第184章 各展其謀第19章 合肥攻略第66章 喜得臧霸第119章 河北義士(下)第4章 論交荀攸第145章 略受小挫第156章 風雲再變第158章 掘與不掘第16章 喜得二城第96章 南陽鏖兵第141章 戰火又起第132章 左右逢源(上)第153章 城裡城外第176章 山左一役第124章 如此計謀(上)第116章 人主之勇(下)第75章 收服呂布第111章 劉磐之死(上)第64章 絕世美人第149章 猛將如雲第93章 神威無敵第155章 火牛再現第171章 暗箭傷人第176章 山左一役第115章 直指臨淄(上)第138章 精練兵馬第25章 求才大計第114章 名花傾國(上)第38章 江中遇險第185章 坐困愁城第107章 自作聰明(下)第117章 叔侄反目(上)第102章 以人換馬第157章 河上之謀第16章 喜得二城第148章 烏雲蓋日第123章 殺人之法(上)第44章 追殺孫策第163章 破城之戰第3章 初進洛陽第160章 猛虎下山第104章 大帳驚豔第12章 聲威初振第78章 一場鬧劇第102章 以人換馬第130章 其樂融融(下)第64章 絕世美人第112章 霸主隕命(上)第22章 張遼顯威第180章 雙姝之屬第149章 猛將如雲第115章 直指臨淄(下)第151章 狹路相逢第126章 將遇良才(下)第174章 梟雄伎倆第171章 暗箭傷人第171章 暗箭傷人第79章 兵敗吳郡第113章 疑鬼暗生(下)第86章 平越之策第109章 江夏之失(下)第144章 或守或攻第171章 暗箭傷人第143章 虛實相間第69章 牛渚一戰第130章 其樂融融(上)草船借箭第121章 倭人該殺(下)第16章 喜得二城第154章 畫角吹斷第149章 猛將如雲第93章 神威無敵第138章 精練兵馬第31章 誅殺董卓第1章 誤回三國第114章 名花傾國(上)第85章 斬草除根第8章 進兵汝南第42章 大權誰掌第121章 倭人該殺(上)第114章 名花傾國(上)第39章 爲官廬江第34章 蔡邕消息第94章 大敗袁紹第162章 名正言順第52章 一破曹軍第115章 直指臨淄(上)第128章 小別重逢(下)第174章 梟雄伎倆第179章 鴆殺大耳第52章 一破曹軍第90章 相約夾擊第78章 一場鬧劇第69章 牛渚一戰第146章 疑雲重重第106章 刀光劍影(下)第100章 斬殺黃祖第162章 名正言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