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以人換馬

?徐庶設計殺敗張飛這一千馬軍之後,便放心大膽的往新野趕去.?

孔明和劉備率軍馬不停蹄的緊隨張飛身後趕往新野,於路碰見張飛敗回,備言兵馬折損殆盡之事.劉備聞知一千馬軍全軍覆滅,真是肉痛不已,須知張飛帶去的這一千馬軍可是劉備的大半老底了,誰知一下子就全丟了.此時劉備和孔明也顧不上細問張飛中計兵敗的細節,只急催兵馬往新野趕去,一邊遣人去催促關羽兵馬倍道趕來.?

徐庶趕到新野,與徐晃合力,只半日便將新野拿下.簡雍、田豫二人保着劉備家眷棄城而走.昔日劉備的家眷在徐州盡皆爲趙信所執,如今還被趙信軟禁在徐州,劉備到了荊州之後,又新娶了幾房姬妾.?

一拿下新野,徐庶和徐晃便接手新野防務,肅清城內,嚴防敵軍在城內留下細作.爲阻敵軍歸程,徐庶便遣人將白河邊船隻能拖走的盡皆拖走,其餘的全都驅往他處.?

等孔明、劉備尋得船隻,渡河而來時,已過了兩日了,此時關羽也已領兵趕到,和劉備合兵一處,兩萬多兵馬,直奔新野而來.誰知到得北門外,卻見城中一片死氣沉沉,城上也無人戒備,城門緊閉.正值張飛領兵當先趕來,急衝衝的欲報一箭之仇,誰知卻見這等情況.張飛忙遣人報知劉備,不久,劉備與孔明一同趕至.孔明繞城看視許久,料定城中已無敵軍,爲穩妥起見,孔明還是令人試探着攻了一下城,確認城中沒有敵軍之後,兩萬多兵馬一擁衝入城去.?

原來徐庶思量再三,新野城小,不宜堅守,若待劉備兵馬趕來將新野圍住,那時想走都不容易,南陽也不可能再有軍馬來接應,守得了一時守不了長久,何必將兵力浪費在此.不如趁劉備尋船渡河之計,悄悄從下游渡過河去,趕回南陽,反正劉備這一路兵馬已經退了,達到了目的,對付劉備,以後有的是機會.?

江夏城破之時,孔明正領兵往回趕,聞知江夏失守,便失聲道:"大事休矣!"其實孔明被逼得回軍救新野時便已經感到大事不妙了,辛苦籌劃的一切恐怕即將成爲泡影.孔明有此一失,也是因其對趙信估計不足,具體來說是孔明根本不知趙信麾下這些文臣武將到底有多少能量,這個問題恐怕連趙信自己也回答不上來.?

卻說馬超、馬岱二人領兵趕到洛陽西門外已是夜裡,看看早先約定的時辰將到,馬超便下令開始攻城,令人高舉火把,以爲接應暗號.?

開始攻城沒多少時間,馬超在城下遙見城上亂哄哄的,以爲城中無備,對奪取洛陽又多了一份信心.與馬岱並轡城下,督促兵馬攻城.驀地,只見城門處四處起火,吶喊聲四起,不一會,吊橋突地放下.馬超大喜過望,便欲率兵當先衝進城去.事情太過順利,馬岱反而疑心起來,可偌大洛陽城擺在眼前,即使馬岱再怎麼疑心,也不能放過這千載難逢的機會.但馬岱多少長了個心眼,攔住正欲招呼兵馬衝將過去的馬超道:"大哥且慢,等我先領一隊人馬進城探探虛實,再進兵不遲."?

馬岱這麼說也是爲謹慎起見,馬超自無不可,囑咐馬岱一句小心從事,便讓馬岱去了,這邊整軍以待.?

馬岱領三千兵馬趁勢衝進城來,只見城門附近衝出一隊人馬來接應,領頭之人操着西涼口音道:"將軍隨我來."馬岱大爲放心,率領兵馬一擁往城內衝去.才行出數步,馬岱便驚覺情形不對,欲待回軍,卻已遲了.就在這時,兩邊無數火箭飛出,在前引路的那隊人馬便即閃到一旁.西涼兵胯下戰馬紛紛驚亂,頓時將自家隊形擾得七零八落的.馬岱勒住坐騎,急令退兵,西涼兵前隊便後隊,蜂擁往城門擠去.?

馬超在城外見馬岱兵馬剛衝進城去,吊橋便有收起之勢,忙領人縱馬衝了過去,彼時馬超大隊人馬就在吊橋旁邊,倒被馬超趕了衝了過去,吊橋不得收起.馬超軍士牢牢拽住吊橋,以待兵馬盡數過橋.馬超自己卻等不了了,此時已知中了敵方詭計,馬超心急馬岱安危,真是片刻也等不得,領人當先衝到城下.適逢城門砰的關上,馬超急令兵馬撞門.?

城門內馬岱這隊兵馬被趙軍團團圍住,趙軍根本不與西涼兵近戰,只以弓箭對付西涼兵.黑夜之中,西涼兵又亂成一團,沒過多久,十停兵馬便折了五六停.餘下的西涼兵大是驚懼,再這樣下去,恐怕都會被敵軍射成刺蝟不可.此時城門已閉,城樓上木石齊下,根本不得衝出城去.衆西涼兵頓時四散亂竄,馬岱根本不能約束.身邊只數百人馬相隨,死命往城門衝去,作垂死掙扎.?

西涼兵雖然悍勇,可也是活生生的人,是人便怕死,西涼兵自然也不例外,再頑抗下去只是送死而已,那些四散奔逃的西涼兵多有放下手中兵器請降的.馬岱領着數百人死命衝到城門下,開始瘋狂的搬起阻在門前的各種障礙物.馬岱見只這一會功夫散佈在四處的部下或戰或降,已經被趙軍收拾個乾乾淨淨了,城門一時又難以打開,馬岱不由大急.?

此時馬超正領人在城外死命撞門呢,奈何城上審配、太史慈早有準備,馬超兵馬剛一衝到城下,城上木石齊下,箭矢雨下,滾燙的火油漫天淋下.若非馬超親自督促,衆西涼兵誰肯冒死去撞門.?

太史慈和審配二人一主內一主外,審配專門負責對付城外的馬超兵馬,太史慈負責城內的馬岱兵馬.太史慈見馬岱兵馬折損殆盡,只剩數百兵馬而已,令人在城上繼續攻擊城下的馬岱等人,一邊親自下城領兵向馬岱殺去.?

馬岱這數百疲兵如何會是周遭嚴陣以待的趙軍的對手,只一會功夫,或被斬殺,或被生擒,連馬岱也被生擒活捉.一解決城內戰事,太史慈便令人多多搬來障礙物將城門嚴嚴實實的堵了起來.又令兵馬嚴整以待,嚴防馬超兵馬衝進城來,太史慈親自押着馬岱上城去.?

馬超在城外聽城內喊殺聲漸漸平息,便知馬岱凶多吉少,奈何手足情深,無論如何也不能不管馬岱死活,便不恤兵力,一邊令人死命撞門,一邊盡驅兵馬攻城.?

太史慈上得城來時,西涼兵攻城正急,太史慈和審配一商議,便欲以手中的馬岱退敵.?

審配早先爲對付馬超的準備也可算的上夠充分的了,故此馬岱這三千兵馬只這一會便全軍覆滅,只是沒想到馬岱會讓馬超留在城外接應,馬超適時領兵衝到城下,審配差點被弄得措手不及.此時城內馬岱兵馬已被肅清,守城是綽綽有餘的了,可既然有更好的退敵之策,審配又怎麼不會加以利用呢.?

城內動靜全無,馬超正憂憤欲死.忽地,城上亮起無數火把,依稀之間,馬超看見了馬岱身影.只聞城上有人喊話道:"馬孟起,令弟馬岱在此,若要保全令弟性命,快快與我退兵!"喊話的正是太史慈.?

對馬超來說,只要馬岱還活着,比什麼都重要,可馬超其人可不是這麼容易屈服的,聞言高聲答道:"城上聽了,好好將我兄弟送出,否則我必率軍踏平洛陽!"?

太史慈卻根本不吃他這一套,取過朴刀,架在馬岱頸上,高聲道:"馬超,你聽真了,我只數三下,三下過後,再不退兵,我便一刀結果了馬岱."口中連數三聲,三聲過後,揮刀作勢欲砍.?

馬超見了,連忙下令退兵,獨自駐馬在後.太史慈見了,將馬岱推給旁人,令人取過弓箭,彎弓搭箭,突地一箭朝馬超髮髻射去.深夜之中,哪裡能看得真切,箭射偏稍許,直略過馬超頭頂,帶走數根頭髮.馬超驚出一身冷汗來,不想太史慈箭法如此神妙,不再停留,打馬而退.太史慈示威的目的達到,見馬超遠去,也自下城去了.?

次日,太史慈與審配聚在一起,商量怎麼處置馬岱.依太史慈之見,如今洛陽安如泰山,留下馬岱無用,不如殺之以絕後患.?

審配搖頭道:"不可,此人乃是馬騰從子,馬超愛弟,如若殺之,馬騰必將發大兵來報此仇,如今主公在河北與袁紹大戰,一時間恐怕不能抽出身來,若馬騰真的領大軍殺來,洛陽危矣,不如留下此人,以之要挾馬家父子,等主公收拾了袁紹,那時要殺要刮,還不是將軍說了算麼!"?

太史慈想了一下道:"先生說的有理,可我們留下馬岱,馬騰父子亦不會善罷甘休,恐怕也難免刀兵之禍."?

審配一拍腦袋道:"將軍所言甚是,聞得劉表分兵兩路來犯,此正多事之秋,我等若能妥善退了馬超兵馬,即是幫了主公大忙了."?

太史慈不解的道:"先生的意思是……"?

審配道:"主公大業正值緊要關頭,此時絕對不能惹怒馬家父子,我們不如以手中馬岱與之講和,只要能爲主公贏得時間,等平定河北之後,再對付馬家父子不遲."?

太史慈道:"妙,先生之意甚妙!"?

審配道:"將軍不妨遣人與馬超講和,至於馬岱麼,自然不能就此輕易放了,將軍儘可提一些苛刻的條件來交換馬岱,馬超自然不會輕易同意,那我們就慢慢的跟他談,最好談到主公平了袁紹爲止."說到這裡,審配和太史慈同時哈哈大笑起來.?

此次出兵,不僅折了許多兵馬,連馬岱也陷了,馬超真是悔恨欲死.回營之後,苦思營救馬岱之法,可想來想去,根本想不出什麼辦法來.在帳中走來走去,一夜不得安睡,馬玩二人勸都不敢勸.?

事情到了這等地步,馬超只得求助於其父馬騰,正修書準備遣人回報馬騰呢,人報洛陽有人來見.馬超當下傳令升帳,帳外數百虎狼之兵手執刀斧林立兩旁,傳使者進帳.?

太史慈的人有恃而來,根本不把這陣仗放在眼中,昂然而入,見到馬超,長揖不拜,奉上太史慈書信,默立一旁相候,連話也不說一句.?

馬超看過書信,神色變了又變,最後實在忍不住叫了出來:"太史慈欺人太甚!"原來太史慈要馬超拿一萬匹戰馬來換馬岱,一萬匹戰馬是個什麼概念,馬騰全部家當也不過三萬多馬軍而已,這無疑於剜馬超的心,割馬超的肉,根本不可能.?

那使者適時開聲道:"馬將軍無需動怒,我家將軍說了,凡事都可以商量."好一句凡事都可以商量,被太史慈抓着要害,馬超也不得不耐着性子跟太史慈周旋.?

於是雙方之間使者你來我往,討價還價,一來一去,十數日便過去了.這些日子直把馬超搞得頭昏腦漲,不知道太史慈到底想幹什麼,若說他沒有誠意吧,看他那架勢怎麼也不像,若說他有誠意吧,偏偏在一些雞毛蒜皮的事上都糾纏個忘乎所以.馬超是怕了他了,到後來,根本就懶得再親自過問討價還價的事,全都交給馬玩、樑興二人作主.最後終於談妥以兩千匹戰馬交換馬岱,而且交換之後,馬超必須立刻率兵離開洛陽地界返回長安.?

兩千匹戰馬馬超雖然拿的出,可也需要時間準備,談妥之後,馬超當即着手準備戰馬.雖說能拿的出,可兩千匹也不是小數目,馬超此次出兵不僅沒取得一城一地,反而折損了許多兵馬,如今又平白無故的被人敲詐去兩千匹戰馬,馬超自然肉痛不已.?

更令人氣憤的是,議定交換時日之後,太史慈竟然派人來傳話要馬超兵馬先退出洛陽地界再行交換.馬超當時便欲發作,可一想到馬岱,只得強忍怒氣,遣樑興、馬玩二人率軍離去,自己領一千馬軍留下,跟太史慈交換.?

到了約定時日,太史慈派人出城將戰馬先行趕回城去,馬超實在是無話可說了,眼睜睜的看着兩千匹戰馬被人趕走,只盼太史慈不要失信纔好.還好,太史慈和審配沒那麼過分,收了戰馬之後,便派人將馬岱送出城來.?

馬超見到馬岱,大喜過望,兄弟二人就此西返.?

鄴城情勢日漸危急,袁紹常有棄城而走之意,若非沮授等人死勸,袁紹恐怕早已棄了鄴城走保他處了.鄴城雖然還在袁紹手中,可袁紹卻日夜不得安寧,每日都心驚肉跳的,直擔心趙軍會突然殺進城來.而且趙軍攻城花樣百出,令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卻說趙軍堆起土山,上置投石車居高臨下攻擊,雖然每個方向都只一二輛投石車而已,可還是擾得城頭的袁軍心驚膽戰的,生怕天降橫禍,那不長眼的石塊會突然朝自己飛來,將人砸成肉泥.尤其是正對着土山的這一段城上的軍士,時刻都有性命之虞,這巨大的心裡壓力,直令袁軍士兵時時提心吊膽,緊繃心絃.有時候正與身旁同伴說話,突地巨石飛了過來將同伴砸成肉餅,眼睜睜的看着這樣的一幕,根本就不是人所能承受的,有的士兵當場就瘋了一般,狂喊狂叫,四下亂竄.這樣的事每天總是會發生那麼一兩次,袁軍士兵每天都在談論着某某人又被飛石砸死,某某人眼看同伴被砸死嚇得語無倫次,瘋瘋傻傻的了.這樣一來,軍心如何能穩,而且這等事在城頭傳的極快,一下子就蔓延到全軍了.?

士氣日漸低落,沮授等人自是心焦得不得了.同樣以投石車對付,效果卻不甚理想,只因城外的投石車位置比城上高,根本就很難攻擊,而且準頭控制也很難.城外敵軍卻根本不用瞄準,只管發射就行了,反正城頭一片袁兵,打哪裡不是打啊!以投石車還擊,多少還是能壓制一下城外敵方的投石車的.?

明着趙軍以投石車擾敵,暗中遣人掘地道入城,這卻瞞不過沮授、逢紀、郭圖三人眼睛,三人分管一門,日夜不停的巡視,自然不放過城外趙軍的一舉一動.這日,沮授在城上見城外有新掘土坑,雖經掩飾,但是泥土搬運的痕跡卻瞞不過沮授的眼睛.沮授暗自在心中籌劃,徑自下城去報袁紹.乍一聽聞,袁紹頗有點焦慮,聞得沮授自有對付之法,便放手讓沮授去應付.?

趙信深知掘地道這種土方法恐怕很難起作用,但試試也無妨,只吩咐掘地道的人馬小心從事就是了.這日,地道已經挖進城去,統領此事之人來報趙信,趙信自也歡喜,知道接下來幾日最是關鍵,一個不好被城內袁軍發覺,掘地道的人恐怕都會死無葬身之地,便再三吩咐多加小心.?

奈何沮授已經看破此事,等地道內的人挖到離地面只數尺距離時,終於被守候在附近的袁兵發現,回報沮授,沮授便立刻帶了大隊人馬來到.沮授一聲令下,地面猛地被夯下去,地道頓時被夯塌,沮授又讓人朝地道接連不斷的灌水.數百挖掘地道的人馬多有被困死在地道中的,趙軍小小折了一陣.?

第14章 奇襲董卓第34章 蔡邕消息第74章 威加徐州第124章 如此計謀(下)第114章 名花傾國(上)第124章 如此計謀(下)第127章 救與不救(上)第118章 身死族滅(上)第9章 經營汝南第184章 各展其謀第83章 削平吳郡第14章 奇襲董卓第41章 驚險異常第123章 殺人之法(上)第25章 求才大計投胎機會第47章 詐敗取城第33章 孫堅舊部第47章 詐敗取城第119章 河北義士(下)第150章 奇詭難測第131章 戰亂之後(上)投胎機會第12章 聲威初振第117章 叔侄反目(上)第186章 乾坤初定第114章 名花傾國(上)第91章 賢士未名第23章 未雨綢繆第59章 若即若離第139章 難平之事第22章 張遼顯威第120章 蜀中有事(下)第15章 欲取何人第26章 貂禪到來第162章 名正言順第151章 狹路相逢第31章 誅殺董卓第25章 求才大計第123章 殺人之法(上)第27章 袁術奔逃第82章 東山再起第48章 如何自處第34章 蔡邕消息第168章 奇貨可居第129章 防不勝防(上)第98章 戰火四起第87章 鳳雛初出第94章 大敗袁紹第49章 周瑜相投第162章 名正言順第53章 神箭揚威草船借箭第180章 雙姝之屬第24章 幕後黑手第74章 威加徐州第69章 牛渚一戰第142章 兩軍對壘第118章 身死族滅(上)第145章 略受小挫第110章 大戰黃忠(下)第115章 直指臨淄(下)第166章 引火自焚第28章 閒來遇事第53章 神箭揚威第158章 掘與不掘第112章 霸主隕命(上)第49章 周瑜相投第139章 難平之事第141章 戰火又起第146章 疑雲重重第1章 誤回三國第126章 將遇良才(下)第105章 攻心之戰(下)第117章 叔侄反目(上)草船借箭第110章 大戰黃忠(下)第65章 大意中計第32章 籌劃水軍第123章 殺人之法(上)第85章 斬草除根第146章 疑雲重重第120章 蜀中有事(下)第112章 霸主隕命(上)第61章 順水推舟第144章 或守或攻第127章 救與不救(下)第34章 蔡邕消息第139章 難平之事第88章 事難求全第35章 長安之叛第114章 名花傾國(下)第159章 廬山面目投胎機會第155章 火牛再現第46章 堅守不出第145章 略受小挫第39章 爲官廬江第91章 賢士未名第125章 又進一步(上)
第14章 奇襲董卓第34章 蔡邕消息第74章 威加徐州第124章 如此計謀(下)第114章 名花傾國(上)第124章 如此計謀(下)第127章 救與不救(上)第118章 身死族滅(上)第9章 經營汝南第184章 各展其謀第83章 削平吳郡第14章 奇襲董卓第41章 驚險異常第123章 殺人之法(上)第25章 求才大計投胎機會第47章 詐敗取城第33章 孫堅舊部第47章 詐敗取城第119章 河北義士(下)第150章 奇詭難測第131章 戰亂之後(上)投胎機會第12章 聲威初振第117章 叔侄反目(上)第186章 乾坤初定第114章 名花傾國(上)第91章 賢士未名第23章 未雨綢繆第59章 若即若離第139章 難平之事第22章 張遼顯威第120章 蜀中有事(下)第15章 欲取何人第26章 貂禪到來第162章 名正言順第151章 狹路相逢第31章 誅殺董卓第25章 求才大計第123章 殺人之法(上)第27章 袁術奔逃第82章 東山再起第48章 如何自處第34章 蔡邕消息第168章 奇貨可居第129章 防不勝防(上)第98章 戰火四起第87章 鳳雛初出第94章 大敗袁紹第49章 周瑜相投第162章 名正言順第53章 神箭揚威草船借箭第180章 雙姝之屬第24章 幕後黑手第74章 威加徐州第69章 牛渚一戰第142章 兩軍對壘第118章 身死族滅(上)第145章 略受小挫第110章 大戰黃忠(下)第115章 直指臨淄(下)第166章 引火自焚第28章 閒來遇事第53章 神箭揚威第158章 掘與不掘第112章 霸主隕命(上)第49章 周瑜相投第139章 難平之事第141章 戰火又起第146章 疑雲重重第1章 誤回三國第126章 將遇良才(下)第105章 攻心之戰(下)第117章 叔侄反目(上)草船借箭第110章 大戰黃忠(下)第65章 大意中計第32章 籌劃水軍第123章 殺人之法(上)第85章 斬草除根第146章 疑雲重重第120章 蜀中有事(下)第112章 霸主隕命(上)第61章 順水推舟第144章 或守或攻第127章 救與不救(下)第34章 蔡邕消息第139章 難平之事第88章 事難求全第35章 長安之叛第114章 名花傾國(下)第159章 廬山面目投胎機會第155章 火牛再現第46章 堅守不出第145章 略受小挫第39章 爲官廬江第91章 賢士未名第125章 又進一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