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無功而返

?見趙軍兩日沒有動靜,沮授連忙來見袁紹,備言心中所慮之事.袁紹聽完之後,也覺沮授說得極有可能,便傳衆人到大帳商議.袁紹令沮授把他的顧慮又跟衆人說了一遍,然後問及衆人的看法.?

這些人當中逢紀早就跟趙軍打過交道,深知趙軍厲害,此時出言道:"主公,此事極有可能,這些日子我軍謹守不出,以趙信的爲人,必不會甘心就此與我軍相持,恐怕早就引兵去襲幷州、青州二處了."?

郭圖可不想逢紀和沮授二人在袁紹面前得志,便道:"主公,雖說有此可能,可還需小心爲上,此時先不宜輕動,明日可派人到趙營試探,若趙軍閉門不出,方可下此定論."?

郭圖這番話雖然含了私心,可也未嘗沒有道理.得郭圖提醒,沮授想起一事,忙道:"此言極是,主公,趙信雖然有可能分兵去襲幷州、青州二處,可也不能排除趙信這是引蛇出洞之計,目的只在引我軍出動,到時於路伏兵劫殺我軍."?

這卻是沮授多慮了,趙信和郭嘉等人也未嘗沒有想過這個計策,只是兵力上處於下風,這邊要留下一定數量的兵馬迷惑敵軍,倘若還要分兵伏擊袁軍的話,兵力就顯得不足,若只從一個方向進兵的話,兵力倒是沒有問題,可袁紹若盡起大軍趕去的話,三十萬大軍過處,恐怕伏兵很難逃出袁軍探子的哨探.?

之所以選了分兵去襲幷州、青州,並派兵繞到袁軍身後去斷其糧道,趙信和郭嘉等人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這邊留下一定的兵馬迷惑袁軍,就算袁紹等人看破此事,恐怕也得在一兩日外,那邊三路兵馬齊發,就能讓袁紹等人疲於應付,顧此失彼.?

趙信自己和呂布、華雄、魯肅領兵五萬奔襲青州,許褚、于禁、荀攸領兵七萬奔襲幷州,趙雲、徐庶領兵三萬去斷袁軍糧道,典韋、周泰、郭嘉領兵五萬留守大寨.?

袁紹等人聽了沮授的話,心中驚覺,覺得事情還真有可能像沮授說的那樣,爲保險起見,便依郭圖之計,次日,袁紹親領大軍緩緩開到趙營外叫陣.另外,在目前形勢不明的情況下,沮授還提醒袁紹派人傳令各處城池、關隘嚴加戒備.?

當初趙信定計時,便料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早就和郭嘉等人商量好了應變之策.見袁軍果然如期到來,郭嘉便令典韋率兵以雷霆萬鈞之勢殺出,周泰守營.?

寨前叫陣的是文丑,文丑領數千人馬在寨前耀武揚威,雖然袁紹等人明確告知文丑這是一次試探,可文丑依然緊張不已,自從領教了呂布的神威之後,文丑可再也不敢小覷趙軍.後面袁紹親自押陣,麾下衆將一字排開,準備隨時上前接應文丑.?

袁軍叫罵了沒多久,寨門大開,一將領着無數兵馬勢若驚雷般衝出,只見典韋鬚髮皆張,虎虎生風,揮舞雙戟,一言不發奔文丑而來.?

雖然文丑在呂布手裡吃了癟,可這並不代表文丑就從此畏首畏尾,對於典韋的武勇,文丑也是沒有親身感受過,在呂布那裡受的氣如今可要在典韋身上討還了,這自然只是文丑一廂情願的想法.見典韋殺來,文丑挺槍上前接住,兩人就在趙軍寨前廝殺起來.?

依袁紹等人原先的想法,趙軍多半不會出戰,事情出乎衆人意料之外,袁紹不由緊張起來,生怕一不小心中計.所以袁紹便令顏良一人上前接應,其餘各將謹守本陣.?

顏良馬到時,典韋和文丑已經鬥了十餘合,典韋明顯處於上風,兩支鐵戟忽左忽右,每揮出一戟都有若石破天驚之勢.文丑輸在氣力不如,那槍只得忙着左右遮攔,被典韋逼得幾乎沒有還手之力.?

顏良一到,兩人合力,頓時挽轉局勢,兩人頗有默契,配合得天衣無縫,每一擊都恰到好處,典韋忙於招架連綿不絕的攻勢,左支右絀,行將不敵.?

寨中郭嘉遠遠見了,便令一員偏將領軍殺出接應,軍中多豎旗幟,擾亂敵軍視線.?

袁紹等人立在不遠處觀戰,見顏良、文丑二人漸漸佔得上風,而趙營中卻沒人出來接應,便以爲原先所料不差.哪知沒一會兒,趙信營中無數旗幟往寨門而來,寨門開處,只見兵馬如潮涌出.袁紹頓時便把先前的推斷給推翻了,不敢再作糾纏,旁邊衆人還來不及說話,袁紹已經派人傳令顏良、文丑二人退兵,他自己領着兵馬緩緩而退.?

見袁軍終於退去,郭嘉鬆了口氣,可此事只能瞞得了袁紹等人一時,沮授等人稍一思索便會知道今日之事有詐,郭嘉便下令退兵三十里下寨.原來郭嘉和趙信早就料到袁紹等人產生懷疑後會試探一番,試探過後,實情早晚必然曝露,爲防袁軍孤注一擲,便議定每日退兵三十里,一面可以迷惑袁軍,一面又能避開袁軍的威脅.?

袁紹回到大寨便想責問沮授等人,可還沒等他發難,有人比他更急,沮授也不顧禮儀,急急的道:"主公,事情恐怕有詐,趙信必然已經率軍他去了."?

袁紹正想以此發作,沮授倒自己送上門來,袁紹便毫不客氣的道:"今日趙軍兵勢你又不是沒有見着,你竟然還執意認爲趙信大軍已經離此遠去!"語氣十分不善,旁邊已經有人開始幸災樂禍了.?

沮授不慌不忙的道:"敢問主公,今日趙信麾下大將有幾員出戰?"?

沮授雖然經綸滿腹,可爲人太直,太不瞭解袁紹,以他這種語氣,即使這次能說出個子醜寅卯來令袁紹信服,袁紹心中必然不快.果然,袁紹聽了這話,臉色更見陰沉,沮授問出這種問題,不知是什麼居心,難道以爲他袁紹是白癡麼,便以令人難以測度的語氣道:"今日是隻有典韋一人出戰,可這又能說明什麼?"?

沮授見袁紹耐心好像已經到了極限,不敢再繞圈子,出言道:"主公,若是趙信大部在此,今日必然盡遣大將出戰,我軍退兵之後也必定會趁勢率兵追趕,由此觀之,趙軍主力定然已經不在此地了."?

郭圖見沮授惹惱了袁紹,欲趁機於袁紹面前爭寵,便火上加油道:"安知此非趙信之計?"?

袁紹本就只是勉強相信了沮授的話,經郭圖這麼一說,便即刻動搖了,認爲郭圖說的也有可能.總之,自從對上趙信以來,袁紹的腦力可是超負荷運轉着,經常會疑神疑鬼,草木皆兵.?

郭圖趁勢打壓了沮授,逢紀卻也不想他在袁紹面前得勢,不由出言幫沮授道:"主公,今日的情形再明顯不過了,趙軍主力必定不在此地,否則趙信今日決不容我軍如此輕易退離."?

袁紹性格中另一缺陷就是耳根子軟,搖擺不定,見沮授和逢紀兩人都這麼說,又倒向沮、逢兩人這一邊.?

郭圖可不甘就此罷休,眼見在此事上已無可挽回,便又獻計道:"主公,如若趙軍主力真的不在此地,主公何不親率大軍踏平敵營,給趙信個厲害瞧瞧."?

袁紹聽了意動不已,剛想表態,沮授已經迫不及待的道:"主公,趙軍主力偷偷離此,必然投別處郡縣去了,若稍有耽誤,周邊各處郡縣危矣!"?

郭圖反駁道:"主公早已令各地嚴加戒備了,決不會讓趙信輕易得逞的,等擊敗此地趙軍再揮軍救援不遲."?

郭圖這話等於認同沮授的推斷了,袁紹聽了哪裡還有心思在這裡跟趙軍耗着,忙問計三人如何應付.?

沮授驀地神色大變道:"主公,以趙信智謀決不會只僅僅分兵去襲青、並兩處,恐怕……"話說到一半,便看着袁紹不再說下去.?

袁紹急道:"恐怕什麼?"?

細思沮授之言,逢紀若有所得的道:"主公,糧草."只短短糧草兩個字便讓袁紹明白了一切.?

袁紹突然之間心亂如麻,擔憂不已,自己安慰自己道:"我軍糧草有紀靈、淳于瓊、蔣奇等人率重兵守護,應該不會有失."?

郭圖顧不得跟沮授爭風,急急道:"主公,此事不可大意,若趙信真的遣人斷我糧道,必需得繞過我軍才能行事,一路上還要避開我軍探子,計算行程,應該還沒抵達,如今之計,主公可派一將領兵倍道趕去接應,可保糧草無虞."?

郭圖此計不失爲一個好辦法,沮授、逢紀二人連連贊同,袁紹見三人在此事上出奇的一致,不再猶豫,忙令文丑領三萬兵馬急速趕去.?

文丑領命出帳去後,袁紹心定了許多,想起青、並兩處的危機,忙問道:"若趙信真的分兵去襲青、並兩州,當以何策應對?"?

沮授等人雖然大概能推測出趙軍的動向,可具體的佈置卻一無所知,問他們也是茫然.?

看到袁紹期冀的眼神,沮授答道:"主公,眼下情形不明,還是等各處消息傳來再作打算."?

袁紹這時心急火燎,哪裡還能安心等下去,焦躁的道:"等,等,等,再等下去,恐怕青、並兩州就非我所有了!"?

逢紀插言道:"主公,眼下一動不如一靜,各處的消息估計這兩日就會到了."?

在目前這等情況下,除了等,袁紹也沒什麼辦法.?

逢紀話音剛剛落地,人報對寨趙軍拔營退去,袁紹整個頭都大了,不知趙軍又要玩什麼花樣,一邊令人再去仔細探來,一邊詢問沮授等人的意見.?

一看沮授又要開口,郭圖忙搶在前頭道:"主公,此必是趙軍擔心我等已看破其虛實,怕我軍趁虛而入,所以才引兵退去."?

這已經是再明白不過的事了,郭圖話說到一半,袁紹立刻就清楚了趙軍的意圖.?

眼下襬在袁紹等人面前的是追或不追兩個選擇,雖然起先否決了先縱兵擊潰此處趙軍的主意,可眼下形勢不同,若趁勢追去,說不定有一舉擊敗趙軍的可能,連沮授對此事也不由心動,不要說袁紹等人.?

可沮授明白,此時稍一不慎便會壞了大事,這個想法雖然很吸引人,可萬一大軍被拖在這裡的話,袁紹的宏圖大業就會成爲泡影,忙點醒袁紹道:"主公,趙信留郭嘉在此必有深意,郭嘉爲人善用奇計,令人防不甚防,還是任他去吧,免得中了此人詭計,眼下穩住不動纔是萬全之策."?

先前就是怕耽擱太多時間對付眼前趙軍,如今聽沮授這麼一分析,也不能排除這個可能,袁紹也不得不放棄這個誘人的想法.?

趙信大軍行軍速度雖快,可又怎麼跟探子快馬相比,兩日不到,袁紹便收到了消息,得知趙信確實如他們所料分兵去取青、並兩處,可兵數卻都不大清楚,探子只來報有數萬兵馬朝青、並兩州去了.這兩日,袁紹等人可是天天在守候消息,一邊令兵馬整軍以待,消息一到,便即刻出兵.袁紹令顏良、沮授等人領八萬兵馬去援幷州,他自己領着十萬兵馬去援青州,袁術領兵五萬守黎陽.?

這兩日郭嘉一退再退,袁紹等人也沒心思去管他.?

袁紹以紀靈爲主,淳于瓊、蔣奇副之,三人領數萬兵馬守護糧草,紀靈在趙信手裡吃的苦頭可實在不少,自領軍以來可謂兢兢業業,絲毫不敢大意,有了以前的教訓,紀靈不顧淳于瓊、蔣奇二人的嘲諷,派出無數探子布在周圍.趙雲、徐庶二人領兵剛到,紀靈便收到了消息,強硬的壓下淳于瓊領兵出戰的意願,傳令固守.?

趙雲見敵軍早已有所準備,和徐庶商議了一下,便試探着發動攻擊,見敵軍準備充分,趙雲和徐庶便萌生退意,這時探子來報後方百里之外正有一支兵馬急速趕來,趙雲便果斷下令退兵.?

趙信一路勢如破竹,逼近臨淄,可畢竟也要耗費一些時間奪城開路,等趙信領兵趕到臨淄時,身後袁軍相距已不過一日路程.趙信立即放棄攻打臨淄的想法,大軍就地下寨,以待敵軍,以逸待勞.等袁軍一到,趙信便領軍往迎,若依袁紹往日的心性,必然會毫不猶豫的接戰,可他此來卻不是爲了敗敵,僅僅爲了退敵而已,當下便領大軍從一側衝過,趕往臨淄.?

此事大出趙信意料之外,連忙整軍追趕,在後追殺一陣,殺敵數千,奈何袁紹全然不顧這些損失,依舊馬不停蹄的向臨淄趕去,趙信被袁軍後隊阻了一阻,追趕不及.收拾兵馬,趕到臨淄城下,袁紹依舊閉門不戰,趙信知事不可爲,率兵緩緩而退.?

許褚、于禁、荀攸領着七萬兵馬奔襲幷州,卻被阻在壺關之下.高幹得袁紹之令,便嚴密注視幷州這一路的動靜,趙軍一入幷州,高幹便收到消息,親自領兵來守壺關.?

許褚等人屯兵關下,苦思破關之策,奈何高幹一心固守,荀攸雖屢設計謀,高幹只閉門不出.沒兩日,聞知顏良引兵來救幷州,荀攸就把目光轉向顏良兵馬,既然壺關一時間沒法攻下,只要破了顏良援兵,數萬大軍併力取關,遲早能攻下壺關.?

荀攸令許褚領軍正面迎敵,于禁領兵三萬一側埋伏相待敵軍.?

顏良得知前面許褚領軍攔住去路,不聽沮授勸告,領兵衝了上去.?

一看是許褚領兵,顏良暗暗吃了一驚,昔日就曾和許褚交過手,顏良自承氣力不如許褚,知道今日恐怕討不了好,可情勢到了這等地步,也不容顏良萌生退意,只得硬着頭皮上前接戰.?

兩馬相交,許褚單刀架住顏良大刀,猛地一撤,身子避過顏良大刀,揮刀便砍向顏良馬股.顏良回頭瞥見,心中大急,手一鬆握住刀柄前端,準備用刀柄硬生生架住許褚那一刀,顏良此時身子朝前,用不上力,刀柄被許褚用力一斫,貼在馬股上,還好坐騎沒有受傷,可也震的顏良手臂發酸,一瞬間,兩馬交錯而過.?

顏良沒想到一上來就吃了一個暗虧,撥轉馬頭,怒喝一聲又衝了過去.?

許褚比他更急,一夾坐騎,迴轉身來,揮舞雙刀勢不可擋的朝顏良衝了過去.?

刀刀相交,金鐵相擊之聲大作,震的人雙耳發痛.?

兩人就在陣前廝鬥起來,四十合過後,顏良漸漸不敵,趙軍陣中荀攸見了,令旗一揮,大軍蜂擁衝上.兩家混戰起來,荀攸見情形差不多了,傳令于禁率兵殺出.袁軍兩面受敵,大敗一陣,折損了兩萬多人馬.?

顏良羞愧欲絕,難以見沮授之面,沮授卻知道眼前不是跟他計較的時候,獻計衝進壺關,據關而守.顏良只憑一股銳氣領兵,此時銳氣全無,只得聽從沮授之言,次日,整頓兵馬,便殺向壺關.?

荀攸見了,便令許褚、于禁讓開道路,讓袁軍衝過去,引兵在後追殺.?

顏良一心想盡快入關,便不顧後軍死活,被許褚、于禁二人殺得慘不忍睹.追到關下,關上箭下如雨,許褚二人領兵便退.?

顏良進得關來,計點兵馬,此戰又折損了萬餘人馬,八萬人馬只剩四萬多一點,顏良真是連哭的心都有了.沮授雖然也有點沮喪,可比顏良好多了,勸顏良和高幹謹守壺關,言道只要能守住壺關就是大功一件.?

荀攸等人沒想到顏良進關以後卻再也不敢出戰,壺關本就易守難攻,如今又添了顏良這四萬多兵馬,荀攸等人也只得無功而返.?

郭嘉得知袁紹留袁術領兵五萬守黎陽,便引軍還攻黎陽.奈何袁術吃虧太多,學乖了,只一面謹守黎陽,一面派人往袁紹處求援.?

一時間拿不下黎陽,兩軍相持不下,沒過幾日,趙雲領兵而返,和郭嘉合兵一處,併力攻城.沒兩日,文丑也領着三萬兵馬趕回黎陽,依舊是個不上不下的情況.?

不久趙信、許褚兩處兵馬齊齊趕回黎陽,三面圍住黎陽,留下北面.?

袁紹可知道了什麼叫作疲於奔命,被趙信牽着鼻子走,得知黎陽告急,便又領兵來援黎陽,顏良那邊也是一樣.兩軍來到黎陽城外,袁紹相約顏良一同進兵,一起從北門而入.?

沒想到袁紹竟然如此輕易就中計了,等袁紹大軍趕到北門外,埋伏在西北的數萬大軍突地殺出,袁軍措手不及,大敗一場,得城中接應,倉惶入城.?

兩軍相持日久,冬悄悄降臨,氣溫陡降,趙信知道過不了多久北方將成爲一片冰天雪地,袁紹又堅守不出,便和衆人商議退兵,來年再領兵取冀州.?

得知趙信兵退,袁紹也緩緩退回冀州.?

第1章 誤回三國第162章 名正言順第180章 雙姝之屬第82章 東山再起投胎機會第57章 曹操吃癟第117章 叔侄反目(上)第25章 求才大計第38章 江中遇險第23章 未雨綢繆第132章 左右逢源(下)第57章 曹操吃癟第99章 道左相逢第177章 矛頭南指第150章 奇詭難測第54章 子龍之威第94章 大敗袁紹第185章 坐困愁城第11章 汝南練兵第59章 若即若離第91章 賢士未名第62章 原來是計第159章 廬山面目第121章 倭人該殺(下)第5章 謀劃出仕第129章 防不勝防(下)第105章 攻心之戰上第27章 袁術奔逃第63章 見義勇爲第84章 敵酋喪膽第8章 進兵汝南第58章 子矛子盾第123章 殺人之法(下)第134章 選將用事(下)第128章 小別重逢(下)第106章 刀光劍影(下)第14章 奇襲董卓第114章 名花傾國(下)第96章 南陽鏖兵第185章 坐困愁城第21章 智放文聘第95章 定計制敵第4章 論交荀攸投胎機會第62章 原來是計第32章 籌劃水軍第120章 蜀中有事(上)第33章 孫堅舊部第56章 二破曹軍第165章 山雨欲來第39章 爲官廬江第106章 刀光劍影(上)第178章 江陵城破第156章 風雲再變第46章 堅守不出第183章 起兵伐曹第136章 擰成一股(下)第110章 大戰黃忠(上)第122章 一網打盡(上)第96章 南陽鏖兵第11章 汝南練兵第115章 直指臨淄(上)第131章 戰亂之後(下)第110章 大戰黃忠(上)第124章 如此計謀(下)第130章 其樂融融(下)第168章 奇貨可居第136章 擰成一股(上)第127章 救與不救(下)第164章 開門見山第118章 身死族滅(下)第101章 戲耍張飛第17章 高官厚祿第28章 閒來遇事第163章 破城之戰第25章 求才大計第66章 喜得臧霸第107章 自作聰明(上)第77章 漢祚難續第61章 順水推舟第157章 河上之謀第105章 攻心之戰(下)第155章 火牛再現第160章 猛虎下山第14章 奇襲董卓第25章 求才大計第52章 一破曹軍第3章 初進洛陽第165章 山雨欲來第33章 孫堅舊部第58章 子矛子盾第7章 得見才女第15章 欲取何人第94章 大敗袁紹第155章 火牛再現第175章 又折一股關於vip第26章 貂禪到來關於vip第57章 曹操吃癟
第1章 誤回三國第162章 名正言順第180章 雙姝之屬第82章 東山再起投胎機會第57章 曹操吃癟第117章 叔侄反目(上)第25章 求才大計第38章 江中遇險第23章 未雨綢繆第132章 左右逢源(下)第57章 曹操吃癟第99章 道左相逢第177章 矛頭南指第150章 奇詭難測第54章 子龍之威第94章 大敗袁紹第185章 坐困愁城第11章 汝南練兵第59章 若即若離第91章 賢士未名第62章 原來是計第159章 廬山面目第121章 倭人該殺(下)第5章 謀劃出仕第129章 防不勝防(下)第105章 攻心之戰上第27章 袁術奔逃第63章 見義勇爲第84章 敵酋喪膽第8章 進兵汝南第58章 子矛子盾第123章 殺人之法(下)第134章 選將用事(下)第128章 小別重逢(下)第106章 刀光劍影(下)第14章 奇襲董卓第114章 名花傾國(下)第96章 南陽鏖兵第185章 坐困愁城第21章 智放文聘第95章 定計制敵第4章 論交荀攸投胎機會第62章 原來是計第32章 籌劃水軍第120章 蜀中有事(上)第33章 孫堅舊部第56章 二破曹軍第165章 山雨欲來第39章 爲官廬江第106章 刀光劍影(上)第178章 江陵城破第156章 風雲再變第46章 堅守不出第183章 起兵伐曹第136章 擰成一股(下)第110章 大戰黃忠(上)第122章 一網打盡(上)第96章 南陽鏖兵第11章 汝南練兵第115章 直指臨淄(上)第131章 戰亂之後(下)第110章 大戰黃忠(上)第124章 如此計謀(下)第130章 其樂融融(下)第168章 奇貨可居第136章 擰成一股(上)第127章 救與不救(下)第164章 開門見山第118章 身死族滅(下)第101章 戲耍張飛第17章 高官厚祿第28章 閒來遇事第163章 破城之戰第25章 求才大計第66章 喜得臧霸第107章 自作聰明(上)第77章 漢祚難續第61章 順水推舟第157章 河上之謀第105章 攻心之戰(下)第155章 火牛再現第160章 猛虎下山第14章 奇襲董卓第25章 求才大計第52章 一破曹軍第3章 初進洛陽第165章 山雨欲來第33章 孫堅舊部第58章 子矛子盾第7章 得見才女第15章 欲取何人第94章 大敗袁紹第155章 火牛再現第175章 又折一股關於vip第26章 貂禪到來關於vip第57章 曹操吃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