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行道遲遲

“臥病荒郊遠,通行小徑難。故人能領客,攜酒重相看。”————————【王竟攜酒高亦同過】

初平三年九月十七。

幽州,范陽。

秋天的雨不比夏天的雨清爽,尤其是北方的秋雨,總夾帶着刺骨的寒風,冷冷的像是要浸到人的骨髓裡。

在涿郡的某處小道上,一行數百人的騎士護衛着幾輛車馬,在溼滑泥濘的道路中艱難的前行着。這些騎士眼神堅毅,身體高大健壯,無不是出身行伍。他們頭戴斗笠,披在身上的蓑衣遮住了穿着的武服,雨水順着蓑衣不住的滑下、或是滲入內襯的衣服裡。

當先一人說道:“想不到七月出長安,一路上居然遷延了兩個月纔到幽州。”

他身側一人與其並轡而行,刻意壓低的斗笠遮住了那人深闊的眉目,雖然身着同樣的蓑衣,但身材卻比說話的這人要厚實得多。

此人正是騎都尉田疇,而他身邊半是感慨半是抱怨的卻是幽州從事鮮于銀。

田疇沉聲說道:“這一路又是在雒陽宣詔、又是造訪鄴城,能在凜冬到來之前趕到已實屬不易了。”

“這回總算到了幽州地界,可又突然說要去見盧公,說是有詔旨要宣,這可是裴君從未談及過的事情。”鮮于銀忍不住說道:“雖說我等並非使臣,不該知曉機密;而盧公的確身孚人望,裴君奉詔去見也合乎常情……可我總覺得有些蹊蹺,卻又說不上來,像是裴君有意在瞞着我等一樣。”

此事確實很反常,裴茂奉使北行,只言有詔給劉虞與公孫瓚二人,卻絕口不提是什麼事,即便是袁紹旁敲側擊也沒問不出什麼來。衆人只道是例行封賞、以及說和劉虞與公孫瓚而已,沒想到剛到幽州涿郡,裴茂便鄭重其事的喚來了田疇與鮮于銀,說是皇帝另有詔書,要由他親自頒給隱居在此的盧植。

這一下就讓田疇等人措手不及,立時打亂了預備繼續北行的部屬,隨行的所有人幾乎都在暗中議論。就連鮮于銀都疑惑不解,這會子希冀善於量時度理的田疇能給他一些啓發。

可田疇與鮮于銀一樣,都是使節團中擔負護衛的隨從武官,哪怕田疇一時受皇帝青睞,拜爲羽林騎僅有的三個騎都尉之一,可他到底是不屬於使團的核心,裴茂也沒有因此而對他有所袒露。田疇連蛛絲馬跡都尋不到,鮮于銀還指望他能揣測出什麼?

田疇在鮮于銀期望的眼神中無奈的搖了搖頭,他伸手擡了擡愈發低了的斗笠邊沿,然後忍不住扭身回望。除開數輛載滿禮品的馬車以外,當中一輛安車正在數十名騎士的簇擁下,在大路正中緩緩前進着。

安車雖能避雨,卻不能禦寒。一陣冷風襲來,順着縫隙鑽入車廂,裴茂不禁打了個寒顫,顯然是受不了這北地的寒冷。又似乎是嫌這風雨中的旅途太過枯寂,他半是感慨半是抱怨的衝溫恕說道:“燕地果然苦寒,同樣是九月,河東可比這裡要暖和多了。”

驂乘車右的溫恕擔任涿郡太守數年,早已習慣了燕地的氣候,此時很是輕鬆的回道:“正是因爲苦寒貧瘠,所以才能磨鍊人的心志,燕地自古纔會出那麼多堅韌不屈的仁人義士。”

裴茂點頭贊同道:“府君說的在理,也正是這種苦寒之地,纔有了盧公那樣的鴻儒。”

安車緩緩在路上行使着,在車廂這個私密的空間裡,溫恕遲疑了下,看了看老神在在、平心靜氣的裴茂,忽然試探着說道:“節下遠來燕地,是爲了說和襄賁侯與薊侯之間的恩怨,擔負重任,這纔是當前首要的急務。可爲何棄急求緩,要先拜訪盧公?而且這詔書此前從未明發,驟然而出,實在是忍不住讓人驚異。”

‘節下’是對持節的使臣與將帥的尊稱,而溫恕口中的襄賁侯與薊侯,則分別是幽州牧劉虞以及奮武將軍公孫瓚。

裴茂笑着看向溫恕,十分坦誠的說道:“盧公名著海內,如今退隱返鄉,朝廷自當遣使問候。此次恩詔正在情理之中,屆時詔書當面宣讀後,天下自知,哪裡還需要刻意講明?”

“原來如此,恕一時不解其意,倒讓節下見笑了。”溫恕似乎還想說些什麼,又囁嚅着住了口。

他與王允同是太原祁縣人,兩家彼此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王允在朝廷大起大落,先是謀誅董卓,掌權不過幾天,又因舉措失當而被皇帝罷黜。期間原委詳情,竟由於道路阻絕而不得盡窺,直到裴茂來了之後,溫恕才從對方口中得知朝廷原來發生了這麼多翻天覆地的大事。

溫恕作爲王允年輕時結交的鄉友,此時王允被免,他自然心有慼慼,擔憂會連累到自己今後的處境。故而對裴茂極盡奉承,招待周到,此時更是以太守之尊,親自爲裴茂驂乘,隨對方去鄉下尋盧植。這一路上,就是爲了深入打探些朝廷的風聲動向。

他默然垂首,故作沉思不久,方纔嘆道:“國家天資仁敏,有光武遺風,漢室誠然是中興在望啊。”

裴茂擡眼看了溫恕一下,沒有接這個話茬。

溫恕討了個沒趣,只好自己往下說道:“朝廷俱列名臣,皆爲社稷楨幹,只可惜盧公如今身染沉痾,不然還真能輔佐明君,重開治世。”

裴茂不得不開口敷衍道:“國家本就有徵盧公入朝的詔旨,可如今盧公病重,怕是不能起行了,只能就地封賞了。”

說到這裡,裴茂忽然高聲喚道:“子泰!”

田疇聽了傳喚,立即撥馬回到車邊,在馬上側了側身,立即回道:“裴君。”

“還有多遠?”

田疇不急着答話,在心中估計了行程,方纔回道:“再往前走兩裡地,就是盧公居處。”

裴茂聽了,這才放下心來,瞥了溫恕一眼,說:“沒想到盧公竟住在這等山野之地。”

溫恕生怕對方誤解自己怠慢了盧植,連忙解釋道:“郡府縣衙不是沒有延請盧公入城修養,可盧公偏就不允,我等拗他不過,也只好聽之任之。”

裴茂狀若無意的問道:“聽聞袁冀州去年曾請盧公爲軍師?”

“喏。”本想探聽朝廷風聲的溫恕一直尋不到機會,又不好對裴茂的問題避而不談,只得跟着裴茂的話頭說道:“袁冀州是派人赴上谷請盧公出山,只是盧公託病推辭了,所以此事未能成行。直到今年,盧公在病中思念桑梓,故才返歸本地,於鄉中修養。”

車外風嘯雨急,馬蹄在路上踏出沉悶的聲響,安車在風雨中巋然不動。

袁紹以下凌上,篡奪上官州郡,實在有悖臣道,作爲‘士之楷模’的盧植,定然不會出山爲袁紹做事。裴茂心裡思忖着,驀然嘆了口氣,說:“盧公真乃國之楨榦。”

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四十章丨曲突徙薪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機決勝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五百七十四章 慮敵不周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五百五十二章 將銳分兵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十九章 制勝之策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鼓進退第五十三章丨欽使關東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第三百九十一章 同僚服德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謀第四百五十章 勢成難輟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四十五章丨贊拜稽首第六十一章 初來乍到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猶疑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四百六十一章 輔馬相依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六十三章 去來有定第一百二十三章 謹視鴆鳥第一百八十九章 香草藏衣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二十五章 椒房佩環第八十六章丨按兵不動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二百四十六章 甘於籍籍第四百九十三章 毫釐千里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四百二十四章 人心自擾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有不測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二百零七章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八十四章丨預先安內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四百一十八章 慨然大方第一百一十八章 涑水解虞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四十二章丨軍容觀盛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四十五章 五典克從第二百三十一章 雨客衣溼第五百五十六章 捨身取義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六十六章 解衣趨鑊第二百零七章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十章丨忠義餘烈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壺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五十三章丨欽使關東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隱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七十二章 我暨我友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情揆度
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四十章丨曲突徙薪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機決勝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第九十三章 研桑心計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五百三十八章 慮非微末第七章 公孫伯圭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五百七十四章 慮敵不周第七十九章 禍福同門第五百五十二章 將銳分兵第一百一十三章 市恩不受第十九章 制勝之策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四百七十三章 質疑問事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八十八章 錢文旋讀第六十九章 風扶關西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鼓進退第五十三章丨欽使關東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第三百九十一章 同僚服德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謀第四百五十章 勢成難輟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四十四章 欲薦州郡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九十三章 太學新科第四十五章丨贊拜稽首第六十一章 初來乍到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猶疑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四百九十七章 諱敗補功第四百六十一章 輔馬相依第十六章丨萬事俱備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四十九章 人侍帷幄第六十三章 去來有定第一百二十三章 謹視鴆鳥第一百八十九章 香草藏衣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二十五章 椒房佩環第八十六章丨按兵不動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義歸屬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二百四十六章 甘於籍籍第四百九十三章 毫釐千里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四百二十四章 人心自擾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有不測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十三章丨不密失身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颼霧晦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二百零七章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虛第八十四章丨預先安內第三百五十八章 驕矜不恤第四百一十八章 慨然大方第一百一十八章 涑水解虞第五十三章 控馭撫綏第四十二章丨軍容觀盛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四十五章 五典克從第二百三十一章 雨客衣溼第五百五十六章 捨身取義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八十一章 振師整衆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第二十三章丨以告同行第六十六章 解衣趨鑊第二百零七章第六十七章丨意見相左第七十八章 傳續之典第一百二十七章 輕車介士第十章丨忠義餘烈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壺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五十三章丨欽使關東第八十二章 何以自新第五十五章丨言中事隱第一百零二章 德澤恩被第七十二章 我暨我友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二百六十八章 人情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