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嗟彼後人

“故夫寬柔敦厚者,大雅之風也;慷慨勁正者,小雅之文也。”————————【御試製策】

皇帝重視文教,有意統一、糅合古今經學,甚至是想創造新的一個理論出來,這雖是件好事,但皇帝從中流露出來的雄心與壯志讓伏完委實感到不小的壓力。

帶着一肚子的想法,伏完一回到家,尚未休息多久,兒子伏德便從後室走了過來:“國家難得詔阿翁入一次宮,竟這個時候纔回來,可曾肚餓?兒子這就去喚人準備吃食。”

“不用,陛下在宮中與我等賜了膳食。”伏完擺了擺手,指着下首的席位說道:“你坐下,陪我說說話。”

“謹諾。”

伏完看着兒子,十九歲,正是不上不下的年紀,既進不了秘書監、也進不了太學。至於舉孝廉入仕,伏完也覺得不該那麼早步入仕途,故而終日只讓他閉門讀書。只可惜書沒讀出什麼樣,人卻越讀越老實,老實的有些憨傻。

他坐下後第一句話便是:“阿翁入宮可見到小妹了麼?”

“她如今身爲貴人,我豈能想見就見?”伏完瞟了伏德一眼,不悅的說道:“你真不知規矩。”

“陛下未免也太不近人情,阿翁你到底是陛下的丈人,難得入宮,怎麼也得讓父女相見纔是啊。”伏德不滿地說道。

伏完皺着眉頭,語氣有些不耐:“你也不看看現在是什麼時候,宮禁之時,外臣不得宿內。你是要陛下破例麼?”話音剛落,伏完便忍不住說教道:“你凡事得多想想,不要一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看到哪裡不好,便怪罪到整個人身上,絲毫不考慮周全,也不想想爲什麼。”

“唯、唯。”伏德訕訕的低下頭,老老實實的應了下來,也不知道聽進去了沒有。

“誒——”伏完從這個不成器的兒子身上完全看不到伏氏的未來,他不免有些憂愁的嘆了口氣:“你總是這樣渾渾噩噩,還整天盼望着出仕爲官,教我如何放得了心?”

伏德好歹也算是皇帝的大舅哥,跟王氏兄弟比起來雖然疏遠了些,但也算是一門親。如今眼見與皇帝同輩的那些外戚當中,王氏兄弟已經開始掌握權勢了,而他卻一事無成,伏德一向自詡才高,遇到現實,難免讓他有些怨懟。

“孩兒倒不這麼想。”伏德自信的說着,神色閃過一次不屑:“阿翁你看王輔,經書沒見他精通多少,身爲皇戚,卻終日與那些匠人混在一起,行跡不端,爲士人所不齒。這樣的一個人,還不是因爲他是陛下的表兄,如今已是秘書郎。孩兒雖然資質魯鈍,但若是出仕了,未必比他差。”

聯繫起王輔放浪不羈的行跡,伏完一時竟不知如何反駁,忽然有種依伏德的性格,若是循規蹈矩的做個官,沒準會比王輔走的更穩的感覺——不對,他爲什麼好的不比,要跟壞的比?

“你這是什麼話?”伏完立即反應過來,說道:“王輔不過是個飛鷹走狗、辱沒士風的紈絝子弟,還拿他作比,你怎麼不說王端?”

伏德居然還認真想了下王端平日裡的行跡和作風,發現對方無論是人品還是性格、學識都沒什麼可指摘的地方,只好蠻不情願的說道:“此人離羣索居,交遊沒我廣泛。”

“……”伏完深吸了一口氣,正欲說些什麼,只見伏德搶白道:“阿翁此番入宮,是爲何事?”

雖然不太看好這個平庸的兒子,但伏完依然願意向他適當的討論些政事,以望能熟悉些官場之事,不至於那麼老實:“是爲了太學那場論戰,你把我家的《尚書》、《公羊》等書都一起翻檢出來,我等今夜考究典章,儘快寫一份文章出來。”

“意思是阿翁要與鄭公他們一辯高低了?這可是揚名一時的好機會啊。”伏德也算是明白事理,激動的說道。

“若是辦好了,何止是揚名一時啊……”伏完喃喃說道。

忽聽得與所在庭院只有一牆之隔的巷道上,不知怎麼突然變得車馬轔轔、人語鼎沸,夾雜着奴僕吆喝搬東西的聲音。

伏完心裡奇怪,旋即站起,走到廊下側耳傾聽,疑惑道:“我記得隔壁住着宋大夫,他不是嫌戚里鄙陋殘破,舉家搬往北闕甲第了麼?”

“正要說與阿翁。”伏德也跟着站了起來,立在伏完身後:“孩兒派了家僕去打聽,聽說是宋家人不是不住,而是要等人將其修葺完善,這會子修繕妥當,自然就搬回來了。”

“是不是還說戚里清閒,宋大夫很早就想回來住了?”伏完目光幽幽的看着隔壁燈火通明,嘴上掛着一抹笑意。

“啊,正是這麼說的。”伏德有些不明其意。

“戚里雖然殘破,但我家與他家的宅邸都是靈臺令派人選址,少府出都內錢修繕,雖然算不上華貴,但也不是不能住。即便要再加修繕,這一年來就算宮室都修好了,他還不想着回來,不就是要跑到北闕甲第親近馬氏那一幫人麼?”伏完說着便轉過身走了回去,嘴裡自言自語似得唸叨着:“如今趕着回來,想來是有了什麼打算。”

“阿翁,什麼打算?”伏德跟上去好奇的問道。

伏完腳步一頓,回頭盯了伏德一回,突然笑了:“你想知道?”

“唯,孩兒想不明白,還望阿翁相告。”伏德用希冀的目光看着父親。

“那你現在過去敲門,當面問問就知道了。”說完,伏完便斂了笑,轉身便走了。

“啊?哦。”伏德愣在原地,一時沒有反應過來,身子不由得朝隔壁的方向轉了半分,有些猶豫。

伏完這時已在案上鋪好紙筆,儼然是準備寫份長篇大論,看到伏德的樣子,不由得罵道:“庸兒,你還真想過去敲門?還不過來給我搬書!”

父子倆正準備挑燈夜戰,而在伏家隔壁,剛搬回來的扶風平陵人、前常山太守、現中散大夫宋泓,卻是在大發怨氣。

“伏完都被陛下欽點了過幾天的太學會議?”

“喏。”侍中馬宇特意趕過來就是爲了告知宋泓這件事,馬氏與宋氏同出扶風,在很早以前兩家人就走到了一起,如今馬日磾想保證權位,宋泓想有所作爲,彼此之間的關係更是緊密。

宋泓想起女兒宋都在宮中受到的恩寵,又想起自己不過是個中散大夫,甚至還比不上光祿大夫伏完,心裡極不平衡:“陛下待我,未免太過不公了。”

“此乃怨望,宋公可不能亂說。”馬宇眯着一雙小眼睛往四處看了看,復又說道:“論恩寵,整個未央宮就連皇后也不及宋貴人,伏貴人更是不足以言。宋公家望再興,可計日而待。”

“馬侍中就不要再與我玩笑了。”一說起這個,宋泓就有些惆悵,當初議論立後時,宮裡就只有宋、伏兩位貴人。以那時皇帝與馬日磾等一干關西士人的聯盟關係,宋貴人爲後幾乎是可想而知的,可隨着後來與王允的博弈、以及涼州將校的歸降,從半道殺出的董皇后立時打破了宋泓的幻想。

不僅讓宋氏失去了一個後位,更是讓宋泓與伏完這兩個外戚被董承壓得死死的,手上沒有半分權勢。

如今好不容易有了一個機會,可皇帝卻看重伏完!

當着馬宇的面,宋泓轉動着念頭,故意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可恨我家所學不爲帝喜,陛下好像更愛古文,不然此番論辯,陛下當站在我們這一邊。”

“既然是論辯,那就要說個是非,陛下自不該有所偏頗,不然豈不是失望於天下?”馬宇聽出了對方的小心思,主動提出了主意:“太學光有伏完那批精研古文的大儒,今文卻唯有鄭公一人,爲表公正,今文至少也得舉薦幾個大儒對陣纔是。”

“侍中的意思是?”

“馬公剛回中臺,一時不好多言。宋公若是有意,不妨自行向陛下陳情上疏,馬公會從旁轉圜一二。”

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一百三十九章 當務之急第四十八章 薦可黜否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十六章丨于嗟女兮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第九十二章 議論錢貨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五百六十九章 渙兮若冰第七十章 凶終隙末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智有餘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過如是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四百三十二章 閒嘗商酌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與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十二章 算我師旅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五十三章丨欽使關東第七十章 凶終隙末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第二百零五章 爾虞我詐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五百零七章 戰不料己第五百八十四章 彼竭我盈第三百四十四章 雲來深遠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七十五章丨遇赦無望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八十七章 御書錢範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一章 畫沙壘土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說無益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八十二章 搖頭稾腦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動人心第一百八十九章 香草藏衣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四十二章丨軍容觀盛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壺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義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五百四十八章 莫不有私第三百七十七章 衆議從安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二百章 喪將失恃第五百五十九章 勝負難測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四十六章丨騎虎難下第九十五章 鑄山煮海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調和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攔道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洲棲隱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十八章 專諸進爵第四十二章丨軍容觀盛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三百零七章 徐州雲波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一百六十章 老病將死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
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一百三十九章 當務之急第四十八章 薦可黜否第四十三章丨檢校談兵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十六章丨于嗟女兮第一百八十五章 計日可數第九十二章 議論錢貨第五十章丨能斷取捨第七十二章丨黃巾餘孽第五百六十九章 渙兮若冰第七十章 凶終隙末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悅奸功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親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起彼落第四百八十一章 權智有餘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過如是第五十二章丨不勝憤慨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四十七章 御臨二院第四百三十二章 閒嘗商酌第三百五十三章 先民是與第四百零二章 後悔無及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四十三章 郡國正卒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十二章 算我師旅第二十八章 謀夫是與第一百六十九章 鬼兵奪城第四百五十五章 詮福釋禍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三十九章丨風起微末第五十三章丨欽使關東第七十章 凶終隙末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第二百零五章 爾虞我詐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禮賢第五百零七章 戰不料己第五百八十四章 彼竭我盈第三百四十四章 雲來深遠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一零五章 吝財忍棄第七十五章丨遇赦無望第三十章丨糧秣軍需第四十章 銜愆效命第八十一章 當防隳壞第八十七章 御書錢範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一章 畫沙壘土第四百八十二章 多說無益第八十章 先從吏始第八十二章 搖頭稾腦第七十三章 外寬內深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義行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爲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勞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動人心第一百八十九章 香草藏衣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三十五章 議將固基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劍而行第四十二章丨軍容觀盛第四十四章丨維王不豫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問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壺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義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廟算第六百章 紛紜未盡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際遇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五百四十八章 莫不有私第三百七十七章 衆議從安第五百九十章 將軍棄鉞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二百章 喪將失恃第五百五十九章 勝負難測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四十六章丨騎虎難下第九十五章 鑄山煮海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調和第一百四十二章 氐人攔道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四百五十四章 江洲棲隱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十八章 專諸進爵第四十二章丨軍容觀盛第一百零四章 說是談非第三百零七章 徐州雲波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一百六十章 老病將死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難而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