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絕義安後

“若不獲命,其左執鞭弭、右屬橐鞬,以與君周旋。”————————【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溫恕呆立在案旁,忽的彎下腰拿起桌案上的一份竹簡,大略看了兩眼,可眼前居然模糊一片,什麼都看不清楚。他憤恨又無奈的將竹簡捲起摔下,垂頭頓足道:“這世道竟無仁義立足之處了麼!”

“阿翁。”正感慨間,一個少年從屋後快步走了出來,年紀約在十四五歲之間,清俊儒雅,朗眉星目,疾步走來時仍從容不迫——正是溫恕之子溫恢。

“你都聽到了。”溫恕眨眨眼,強忍下眼眶裡的熱淚,甕聲甕氣的說道:“公孫瓚殘忍暴虐,自得幽州以來,日益驕矜,不恤百姓。此時更強令阿翁與他郡府君助桀爲虐,爲禍一方,所作所爲,誠非良主。我今夜就要上奏朝廷,劾奏其不法情事。”

“公孫瓚秉性如此,當初劉使君在時,便屢次向朝廷進言,稱其人狼狽之心,斷不能授受大任。”溫恢年紀輕輕,並不如其父那般對朝廷有多少尊重,不以爲然的說道:“朝廷當時能容下公孫瓚,此時又如何會爲了阿翁降罪於彼?何況,公孫瓚其人目無朝廷已久,若是封賞則罷,若是譴責,其人未必會受之。”

“朝廷自有法度。”若是在往常,溫恕如何也要好生責備一通,教訓君臣大義,可是現在溫恕自己心境久久難平,又因溫恢的話產生了些許動搖,只好嘆了口氣,沙啞着說道:“如今天下紛亂,朝廷遠在關中,一時還顧不上這裡。公孫瓚雖然狂妄,但好歹尊奉詔旨,朝廷此時尚需地方有一強力制衡冀州……”

趁着溫恕目光低垂、不注意的功夫,溫恢不屑的抿了抿嘴脣,道:“既然如此,阿翁又何必繼續委身任事?這幽州無論是公孫瓚繼續留任,還是袁冀州北上,阿翁都將面臨難測的是非。不妨早些棄官而走,回太原老家去,既能遠離此間紛爭、又能投奔幷州刺史劉公。”

溫恕目光一閃,稍一思慮,很快搖了搖頭,否決道:“不可,我既爲朝廷任命的涿郡太守,就要牧守一方百姓,豈有隻顧自己安危,不顧下民的道理?”

“阿翁!”溫恢不明白現在這個在關中苟延殘喘、強撐着一副顏面,連跋扈的地方大臣都制約不了的朝廷有什麼值得尊敬的,他還想在勸,卻被溫恕揮手打斷。

“你不要說了!”溫恕緩緩彎下腰,伸手去撿那捲被他摔在地上的簡牘,溫恢趕緊搶先一步,將其撿了起來。溫恕慢慢摩挲着那捲簡牘,目光中流露出回憶的神采,像是在回憶着當年他滿懷壯志的踏入雒陽城,與一干太學生縱論天下大事的情景:“上次裴公奉命來燕地,曾言及幼主英睿,有中興之象……明天子在上,將大有作爲,我既爲漢臣,食君之祿,豈能不忠君之事?”

溫恕已暗自下定了決心,要留在此處與公孫瓚周旋,他是孝靈皇帝正式封拜的郡守,公孫瓚再如何暴虐,也不會……就算萬一,那也不曾枉費了他一片拳拳之心,也能讓溫恢感激自厲。

只是他守土護民、職責在身,但兒子溫恢卻是太原溫氏的未來,絕不能跟他一同葬送在幽州,所以得要給他謀算一條後路纔是。

眼下值得溫恢投奔的地方不外乎幾個方向,遼東是不能考慮的,且不說遼東公孫氏與公孫瓚千絲萬縷的關係,就說是跑到哪裡避難的士人貪圖一時偏安,遠離中原,很難會有大作爲。冀州袁紹徒有其名,其麾下潁川、冀州兩派士人相爭,溫氏一介幷州豪強去了也會被人忽視。

所以溫恕一開始就將主意放在了幷州或關中。

幷州既是溫氏故土,刺史劉虞又曾與溫恕有過共事的情誼,溫恢去了幷州,必然會得到很好的照顧。但這份照顧到底比不上去關中,哪裡畢竟是朝廷所在,中樞之地,機會要更多些,可惜溫恕在朝中無甚人脈、又曾與王允有牽連,不然的話,去長安就不失爲最好的選擇……溫恕忍不住嘆了口氣,不禁想到,若是裴茂能念在當年在他的帶引下去拜訪盧植的交情,對兒子多加照拂……

“嗯?”溫恕腦中猶如電光火石般閃過一個念頭,這念頭既誘人、又讓人心悸,一經出現,便在腦海裡揮之不去。

溫恢見父親拿着簡牘站在一邊思索了半天,忽然手激動的抖了起來,忍不住問道:“阿翁,怎麼了?”

“沒什麼。”溫恕猛醒了過來:“我思索對策,不禁溼身了。”他艱難地嚥了口唾沫,努力用正常的聲音說道:“你明日上午替我去一趟范陽縣,先去尋容城孫德達……”

兩三日後,公孫紀與其他派出的從事、治中等人接連趕至易京,向公孫瓚覆命。

不出意外的是,幽州許多郡縣守令都以各種理由或直接、或間接的拒絕了公孫瓚搜刮豪強、盤剝黎庶的政令。甚至有些大膽的,比如在公孫紀的添油加醋之下,涿郡太守溫恕在公孫瓚眼中是最牴觸的一個,不僅直言拒絕支持公孫瓚接下來預備的戰事,更拿劉虞當榜樣勸諫公孫瓚休兵力耕,施行德政。

公孫瓚拍案怒道:“好你個溫恕!我平日看你還算本分,倒給你些禮數,如今竟敢指教我來了!”他擡眼第一個看見跟着公孫紀進來複命的年輕都伯,喝令道:“羅烽!你即刻帶隊人馬去涿縣,持我軍令,將溫恕就地格殺,以儆效尤!”

那名叫羅烽的年輕都伯濃眉皺起,一時沒有接令。

“將軍息怒。”長史關靖趕緊勸道:“溫恕在涿郡數年,廉幹寬惠,頗得民心,一朝誅之,恐會人心浮動,引起非議!”

“什麼非議?”公孫瓚一時沒有看到羅烽猶疑的神色,他怒視着關靖,威勢逼人:“我是朝廷明詔策拜的幽州牧、鎮北將軍、薊侯!涿郡太守是我的屬官,如今屬官不聽我令,視爲反叛,我要懲處他,又有何不可?”

“君侯!”羅烽這時突然抱拳跪下道:“溫府君在幽州很有賢名,一時之錯,屬下以爲,罪不至死。”

正欲張口再求的關靖忽然張了張嘴,將要說的話卡在喉頭裡,一時沒了聲息。

“好啊。”與關靖素不對付的劉緯臺輕輕一笑,在旁不懷好意的說道:“看來溫恕賢名遠揚,竟不下於當年的劉使君了。”

這話正引起了公孫瓚的忌憚,他沉着臉,繞開桌案,一步步走到羅烽的面前。羅烽仍半跪在地上,抿着嘴脣,擡頭看着公孫瓚。

‘啪——!’

一道鮮紅的鞭痕出現在羅烽的側臉上。

關靖閉着眼睛側過頭去,露出不忍的神色,像是這一鞭子打在自己的臉上。

“小小都伯,哪有你說話的份。”公孫瓚語氣冰冷,目帶寒光:“你只管聽我號命,若有不從,我先斬了你!”

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六十三章 去來有定第一百零一章丨蕭牆刀兵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調和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五十四章丨以結同好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三百一十五章 雷霆戢發第三百七十章 樹下班荊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五百二十二章 參預聞聽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五十九章 未晡八刻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五百四十章 融融聲中第五百零六章 旋行旋滅第八十四章 掩義隱賊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應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二百四十六章 甘於籍籍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四百八十九章 斬將卻敵第十二章丨自謀出路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機決勝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五十五章 中臺受計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一百二十三章 謹視鴆鳥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五十四章丨以結同好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五十四章丨脫穎時至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七十一章丨承明策問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四章丨決事省禁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二百五十三章 簡舉平當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一百四十七章 支離擁腫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十四章丨風雨前夕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三百四十一章 承負厄會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四十四章 庶官乃和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圖便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
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六十三章 去來有定第一百零一章丨蕭牆刀兵第五百二十三章 假以調和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衆第五十四章丨以結同好第十七章丨一波三折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一百零二章 燕處危巢第三百一十五章 雷霆戢發第三百七十章 樹下班荊第六十八章 臨歧片言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於催攻第五百七十六章 兵連禍結第五百二十二章 參預聞聽第一百九十七章 欲造逆亂第五章 薊縣郊迎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五十九章 未晡八刻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十三章 勢危而走第七十一章 復升臺榭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敵之虛第三百九十二章 惘至棄命第四百六十七章 拋頭露市第五百四十章 融融聲中第五百零六章 旋行旋滅第八十四章 掩義隱賊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八十二章丨五刑之屬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應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四十二章 訪求故老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二百四十六章 甘於籍籍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四百八十九章 斬將卻敵第十二章丨自謀出路第一百五十三章 親以身踐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覺第三百零九章 暫告靖安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機決勝第三十一章 誰謂不庸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輔第二百七十一章 一時息慮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駱谷行軍第五十五章 中臺受計第五十七章丨造端倡始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六十三章丨賊勢甫定第二百五十五章 興平倉米第一百二十三章 謹視鴆鳥第四百零八章 風止雲起第二百一十九章 國子之制第三十七章丨遊俠膽氣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婦尚主第五十四章丨以結同好第二十七章 決機省闥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七十八章 宣平學市第五十四章丨脫穎時至第六十八章丨閭里民生第九十二章 絲繭瓜蔓第一章丨興亡遠鑑第八章 今卻非是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七十一章丨承明策問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四章丨決事省禁第八十六章 織作文繡第二百八十七章 預作打算第二百五十三章 簡舉平當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一百四十七章 支離擁腫第三百四十七章 雀祈成鶴第十四章丨風雨前夕第一百三十四章 材力俠氣第七十六章 靡不有初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三百四十一章 承負厄會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六十章丨三明儷蹤第五十四章 一舉多得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六十四章 勝而不驕第四十四章 庶官乃和第四百七十四章 逢君導帝第三十二章 吉往兇歸第一百一十八章 公私圖便第三十五章 務以政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