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壺

“夫投壺者,不使之過,亦不使之不及,所以爲中也。”————————【投壺新格】

出了趙謙府邸,穆順不敢耽擱,直接回了未央宮,連水都沒來得及喝上一口,便忙着找皇帝覆命。

此時皇帝正在石渠閣外與一衆秘書郎露天宴飲,玩着投壺的遊戲,投壺起於戰國、興於秦漢,是當時的儒者士大夫之間宴飲助興的活動。

大約是上個月,秘書郎王粲和楊修教會了皇帝這種遊戲,皇帝很快上手,並且樂此不疲。幾乎只要一宴請秘書監衆人用膳,就定然會玩上幾局,不過皇帝準頭太差,十矢九不中,所以沒回都是讓秘書郎們玩,自己在一旁過眼癮。

穆順來的時候,一圈下來,正好輪到法正投壺。只見法正坐在席上,手上拿着根沒有鋒鏑的箭矢,眯着眼盯着中央的一隻腹大口小的銅壺,磨蹭了好一會,就在他終於有所動作,舉手投矢的時候。

楊修在一邊剛好說道:“每回投壺,就屬你最——”

噹啷——

法正手腕一抖,箭矢偏離了目標,堪堪擦着壺身而過,掉在地上。

他臉色頓時一沉,忍不住看向楊修,楊修表情一愣,自知失言,立即側過臉去裝作不關我事的樣子。

法正雖然失手,在座衆人都是受過君子教育的,並沒有任性起鬨。王粲、士孫萌在一旁神色淡然的看着;桓範、傅乾的嘴角略微揚起的笑容還未散去;裴潛、王輔則是輕輕搖頭,替法正這一次感到可惜。

唯有王輔敢想敢說:“這回不算,孝直再投一次!”

法正感激的看了眼王輔,臉色立時緩和了些許,只是他不會再丟一次醜了。

裴潛這時笑道:“該我了。”

他隨手拿起一根箭矢,略一打量,便信手一投。箭矢準確的飛向銅壺,正好打中壺腹,銅壺原地搖晃了幾下,傾倒在地上,把銅壺裡原來插着的箭矢盡皆倒了出來。

“好啊,沒投中也罷,倒把壺也給弄翻了。”皇帝這時也笑着發話了:“文行,看來你也不適合玩這個遊戲。”

這話一說完,所有人紛紛跟着皇帝起鬨。

裴潛倒也不惱,笑着說道:“人各有所長,左右不過是一個遊戲,潛既然不善此道,以後不如和陛下一起旁觀。”

他出身河東裴氏,是侍御史裴茂的兒子,爲人不拘小節細行,不爲其父所喜,給他取字‘文行’就是希望他能懂些規矩。沒想到入宮之後,裴潛愈發放縱天性,難得與王輔、法正等幾個性格古怪的人玩到一起去了。

這次裴潛再明顯不過的爲法正解圍,皇帝見了,倒也不以爲怪。秘書監九個秘書郎,性格、家世、才學各異,在父輩的影響下很容易各自組建成小團體,比如楊修與桓範、傅幹三人感情好;王粲與士孫萌最爲契交;王輔與裴潛性格相投。雖然他們私底下也會有敵視,比如法正與楊修這對冤家,但整體上還是一個皇帝爲核心,緊緊圍繞在皇帝身邊的秘書班子。

皇帝此時注意到了安靜侍立在一邊的穆順,他招手讓穆順上前,問道:“何時回宮的?”

“就在剛纔,奴婢不敢打攪國家的興致,便在一邊候着了。”

皇帝隨意的應了一聲,目光不經意間掃視在座衆人,臉上的笑容漸漸隱去不見:“趙公的病情究竟如何了?”

這話一出,無論是秘書令射堅,還是秘書郎楊修、士孫萌等人盡皆屏息靜聽,剛纔還充斥着的輕鬆愉悅的氣氛頓時蕩然無存,衆人雖然臉色未變,看向穆順的目光中流露出緊張的探詢。

“誒,太醫令說很難熬到秋涼時候。”見皇帝沒有屏退衆人的意思,穆順索性開誠佈公,一五一十的說道:“趙公形容枯槁,說話都沒什麼力氣,整日昏睡,以米湯度日。”

“真有如此嚴重?”皇帝認真的問道。

“這種事,奴婢可不敢亂說。”穆順將自己去趙謙府中拜訪的前後經過拋去細枝末節的部分,在皇帝面前詳述了一遍,皇帝這才紅了眼圈,傷心的說道:

“上一次見到趙公,還是在我親政的大典上,那時候他雖然抱恙,但精神還不錯。我本以爲讓人替他分擔點事,無案牘勞形,他就會把身子調養回來。誰知道他竟然……”

“趙司徒志在中興,屢行良政,如今一旦不豫……”楊修見皇帝兩眼含淚,隨即作勢一嘆,說道:“宜早做打算啊。”

最後這句話的語氣透露出楊修心裡的緊張與忐忑,這是他首次以近臣的身份向皇帝進言,並試圖干涉朝廷大事。

皇帝低着頭,一隻手在桌案下漫不經心的揉搓着衣袖的布料,過了一會兒,方纔擡頭含糊的道:“德祖說的是,一切就等太醫令的脈案呈進,然後再做打算了。”

這時皇帝也沒心思繼續和秘書郎們說說笑笑了,他趁此放了他們提前出宮,好讓他們儘快將這個消息轉告給家裡長輩。

皇帝坐在石渠閣裡,對着窗外陽光,突然想起當日趙謙與馬日磾聯袂覲見,‘逼’他罷黜王允。那時候自己還故作姿態,利用他們保全自己的聲名,此後趙謙便一病不起,對皇帝事事遷就,鼎力支持。

他想起這個印象還不錯的老臣子,又想起被他利用完、罷黜回鄉的王允,還有那批忠心耿耿、卻與他政見分歧的馬氏、楊氏等士族大臣。這些人沒有誰不忠於皇帝、忠於漢室,但他們的忠誠,不過是朝廷在能滿足他們自身利益的前提下、有選擇的忠誠。

一旦不能滿足、或無法滿足,要麼就會‘仗義執言’、‘爲民請命’;要麼就如同袁氏趁着中央對地方的掌控力下降,割據一方,圖謀不軌。

作爲大漢朝的皇帝,早在趙岐等人通過外交手段,威服袁紹等方伯重新承認天子法統以來,他其實已經可以慢慢的通過溫水煮蛙的方式,利用行政手段和權術,儘可能少的發動戰爭就能重新讓海內臣服。

可是這麼一做,朝廷還是那個暮氣沉沉、爭權奪利的朝廷,世家豪強依然把控着這個國家的經濟、政治和輿論,甚至還有軍事。用文的手段固然可以事半功倍,但卻讓這個國家真正的敵人由外入內,繼續堂而皇之的站在朝堂之上。這些豪強摸透了朝廷的政治規則,如果真讓他們滲入朝堂跟皇帝來文鬥,皇帝未必能贏,最後還是會撕破臉。

既然一開始就沒想過當光武那樣跟世家妥協的君主,皇帝這一世自然不會選擇聽信那些朝中大臣的話以仁德招徠諸侯歸順,他要用拳腳,而不是用口舌來收復天下。

回過神來,皇帝突然說道:“穆順!”

“奴婢在。”

“去尚書檯,詔賈詡來見。”

第二百零七章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六章丨母之昆弟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九章丨未雨綢繆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五十二章 隨人作計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驂單行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兒第五百五十二章 將銳分兵第三百八十三章 伏兵齊發第一百八十一章 別開新面第三百一十二章 禮意殷勤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一零五章丨將士歸順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八十章 塵埃落定第三百九十一章 同僚服德第二十三章 應答如響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猶疑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四十四章 庶官乃和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六章 先屈義聲第十五章 異軍東來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第五章丨往事回顧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七十二章 頭會箕斂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一百四十二章 乘勝討逆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
第二百零七章第七十五章 撰集經傳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三十七章丨早釋猜嫌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船星火第五百二十一章 剛而犯上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六章丨母之昆弟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三百四十章 靜聽風雷第一百四十八章 無謂之託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決第九章 想君小時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七十九章 名動人心第五百九十七章 林檎送首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六十九章丨勞心治事第九章丨未雨綢繆第二百二十六章 狐死首丘第四百一十六章 不止爲薪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爲覆沒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五百九十六章 義薄人惡第五十二章 隨人作計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第四章丨太師歸朝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六十二章 議論不一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驂單行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兒第五百五十二章 將銳分兵第三百八十三章 伏兵齊發第一百八十一章 別開新面第三百一十二章 禮意殷勤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四百六十三章 謀從此始第一零五章丨將士歸順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一百二十六章 春盤嘗新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八十章 塵埃落定第三百九十一章 同僚服德第二十三章 應答如響第五十八章 塘水漸漫第四百五十二章 合力堅持第五百三十四章 道路猶遲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一百零二章 謀主諮諏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馬而談第四十五章丨有失朕望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猶疑第一百三十三章 涇渭之流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爭獻第六十七章 遭際險釁第四百六十二章 欲速立名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三百八十八章 追思補牢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難第四十四章 庶官乃和第二百一十六章 重定庠序第六章 先屈義聲第十五章 異軍東來第四百一十章 駐曹制用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第五章丨往事回顧第一百二十一章 雲集仰望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七十二章 頭會箕斂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勢遷民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一百四十二章 乘勝討逆第四章 坐而論道第七章 淤塞難免第四百三十三章 葦中雙禽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否俗薄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時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一百五十章 難能濟事第四十九章丨傭才緣心第五百四十三章 存心接近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國兩泰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二十六章丨別有所圖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遊南鄭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