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驂單行

“叔在藪,火烈具揚。叔善射忌,又良御忌。”————————【詩·鄭風·大叔于田】

周瑜駕着副車緊隨在皇帝的鑾駕之後,一直到駛掖庭西側的長秋門,皇帝的鑾駕這才緩緩停下。再往前走便是私密的宮闈,不僅是車馬不得入,像是荀攸、法正這樣的侍臣也得留步在外。這裡集結着許多黃門冗從,都是從宦官之中挑選出來的精壯高大之輩,在掖庭中,他們將緊跟着皇帝,代替行使兵衛與郎衛的守護之責。

因老遠就分辨出乘輿的鑾鈴聲,掖庭令、中黃門、冗從等宦官一衆前來迎接,皇帝也與隨駕驂乘的荀攸從車上緩步走下。鞋履剛落在地上,荀攸便像是得到什麼指示,扭過頭看了周瑜一眼。接着便有一名中黃門弓着腰、小步趨近到周瑜跟前,低聲道:“周郎,荀君喚你馭車送往。”

周瑜順着對方目光所示,望見不遠處造型古樸、飛檐斗拱的宮門,皇帝這時已經走到門下去了。在長秋門下,礙於制度,侍臣皆不得靠前,而唯有荀攸一人親手服侍着皇帝走到門下,就連司徒黃琬也只是留於數步之外,荀攸在門檻邊衝皇帝揖了一禮,這才轉過身來。

皇帝不在,荀攸自然不能再坐金根車,要坐回副車上去。只是這五色安車、五色立車共十輛副車,各自坐有法正、射援等一行人,而周瑜所駕馭的赤安車是不載人的。他雖是駙馬都尉,卻是長公主夫婿,一般人寧可擠着,也不願讓皇帝姐夫來爲自己駕車。所以周瑜每逢皇帝出行,都是駕空車湊數,不必爲人御者,這也算是隱形的尊榮。

可如今荀攸偏就指定了要周瑜爲其駕車,而且還是當着皇帝的面,以荀攸向來深沉有大略、謙抑不誇詡的性格,簡直匪夷所思。

事出反常必有妖。

面對荀攸這樣智謀高絕的人物,周瑜在頭腦中飛快的過了幾遍,才只在腦海中模模糊糊的抓到一點的頭緒。

周瑜親手爲荀攸拉開車廂門扉,另一隻手把着荀攸的胳膊,將其送入車中。車中光線昏暗,四角垂着的香囊散發出幽幽的清香,像是蘭草的味道。周瑜看着荀攸整襟坐下,倉促之間,竟有些分不清對方臉上究竟是什麼神色,只覺得像是一輪始終在韜光養晦的月,只在不經意間才從雲間露出一角,大放光明。

“司徒還要去承明殿轉述口諭,我卻與陛下偷了閒,暫往宣室去。”荀攸似乎察覺到周瑜探究的目光,好笑的將視線迎了上去,簡單說了前因後果,又低聲道:“還得勞煩周郎了,這一路且走慢些。”

對方眼神溫和,卻仍將周瑜的眼睛刺得一痛,他趕緊避開眼,走到車轅上,驅散了一干繞在車周的閒人,正了神色,開始奉轡馭車。

御術、騎術或有相通之處,周瑜駕起車來,端的是四平八穩,幾乎沒有一點顛簸。在與其他副車在岔路上分別駛離後,宮道上頓時便靜了下來,安靜的只有馬蹄踏在石板路上發出的‘嘚嘚’聲,以及車軸輪轂摩擦而起的‘吱呀’聲。

周瑜早有預備,先將一行人留在後頭,自己獨馭着赤安車前行。經不多時,車內果然傳來了荀攸的聲音:

“雖說過明日你自會知曉,但陛下仍要我先把詳情告訴你,這是陛下鮮少予人的恩寵信重,你是聰明人,心裡要有個權衡。”荀攸語氣有些冷淡,讓周瑜不由得繃緊了身子,腰桿直挺挺的立着,像是隻馭車陶俑。

周瑜想,能讓荀攸親自轉述,且向來對廬江周氏頗爲友善的荀攸忽然態度變得微妙、甚至是在話語深處提醒警示的,也就只有江東發生什麼變故了。

難不成是伯符一時衝動做了什麼事,讓朝廷開始質疑他的立場、並且對他這個‘保人’也不放心了?

待車中稍稍寂靜了片刻,周瑜勉強笑道:“瑜得蒙陛下信重,肯結戚畹,入朝以來,無一日不圖報效。人都說要親愛鄉土,但我卻深以陛下‘先國後家,先忠後義’之語爲然。”

荀攸知曉了他的意思,周瑜機敏,爲人也足夠冷靜,不易爲外物俗情左右,這就值得皇帝信他一遭,於是淡淡一笑:“你既如此說,我也放心不少,須知你廬江周氏乃世二千石的大家,家中不少長輩入朝爲官,闔家榮辱,皆繫於朝廷。你又爲天子看重,以親姊相托,就更應看清利弊,不要因一時之義,而葬送大好前程。”

周瑜吃了一驚,還未說話,卻聽荀攸在車內說道:“揚州刺史魏桀死了,雖不是孫伯符動的手,卻也與他逃不了干係——他追逐笮融敗兵,沿途追至豫章,魏桀爲笮融蠱惑,與孫策交戰數次。”

原來孫策一路勢如破竹,打的興起,一時不曉得顧忌,竟與朝廷遣派的揚州刺史魏桀對上了。前有笮融未除,後有袁術催促,孫策只得硬着頭皮與魏桀打了幾仗,還沒硬下心來,卻被立功心切、急於在東南開闢局面的魏桀不計代價的教訓了好幾次,這讓孫策火氣上來,遂發生了這一系列意想不到的變故。

半晌,周瑜語氣有些乾澀的說道:“可孫策暗投朝廷之事,當世唯有陛下、荀君、郭君等寥寥數人知曉。且魏桀是死於笮融之手,與孫伯符並無甚多瓜葛,若是以此……”

“再無干系,可兵變當日,孫策緣何不救?”荀攸冷冷說道,一句話便澆滅了周瑜心中最後的僥倖:“他當時就在城外,眼看着城中火起,魏桀領殘部出城被笮融追殺,卻置若罔聞,等到戰事結束,方纔大舉攻城。若不是心懷詭秘,豈會容有此事?而且時至今日,孫策也未遣人書信與郭奉孝陳說詳情,反是在擊退笮融後,兵入吳郡。”

似乎感受到車外的周瑜情緒不佳,荀攸語氣淡了幾分,又道:“猘兒無狀,早先我是見其處境窘迫,其父孫文臺也算是忠勇之人,又有你與郭奉孝的保薦,這才勸陛下信他一次。如今事已至此,陛下命我問你一句,孫伯符這枚棋還能不能用?”

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麋闖營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風鐸音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九十九章 嗟乎義士第一百三十九章 當務之急第四十九章丨見利忘義第一百四十章 離石屠各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肅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二十九章 避籍任官第五十六章丨白龍魚服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三十九章 薦璧朝覲第五百六十六章 擇人任勢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七十二章 我暨我友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五百六十七章 懸石飛擊第一百二十六章 困蹇虎穴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一百四十一章 烽舉燧燔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九十八章 白屋寒門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第四十章丨曲突徙薪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八十章丨軒波撼嶽第四十二章 勉力相付第一百五十二章 尺椽片瓦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二百九十九章 任其所之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義第六十一章 初來乍到第十六章 玉汝於成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七十四章 經始靈臺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七十章 率循人事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五百四十五章 聲勢促起第二十四章 強詞奪理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後失人第七十八章 金蘭若契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風駛篷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六十二章丨畢力平險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
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敗將亡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二百九十二章 下邳之煙第八十五章 事寬即圓第一百七十五章 野麋闖營第四十四章 昭示後昆第二百一十四章 清風鐸音第五百五十章 介冑之間第八十九章丨登城臨戰第三十五章 綦局逞巧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五十三章 參商之虞第九十九章 嗟乎義士第一百三十九章 當務之急第四十九章丨見利忘義第一百四十章 離石屠各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傷三伏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肅第三十三章丨日出星逃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二十九章 避籍任官第五十六章丨白龍魚服第一百七十一章 用兵進取第三十九章 薦璧朝覲第五百六十六章 擇人任勢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五十九章 因敵制勝第七十二章 我暨我友第五十七章丨良將所歸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十三章丨相見恨晚第五百六十七章 懸石飛擊第一百二十六章 困蹇虎穴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謬第三十二章丨臣操權柄第一百四十一章 烽舉燧燔第一百零九章 糧谷居奇第七十七章 一網打盡第二百四十七章 弱蜀弊益第八十六章 節慕原嘗第六十九章 私心雜念第一百四十三章 青泥故道第九十八章 白屋寒門第五百零九章 作計自量第十九章|奈何煢獨第六十四章 策名就列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驕豪第八十三章 人心叵測第四十章丨曲突徙薪第三百八十四章 語循循然第三十八章 陟罰臧否第八十章丨軒波撼嶽第四十二章 勉力相付第一百五十二章 尺椽片瓦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四百三十章 惻然有感第二百九十九章 任其所之第八章 怨憤所積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一百四十四章 爲山止簣第一百三十章 殉身守義第六十一章 初來乍到第十六章 玉汝於成第三百七十二章 嚴合雙卯第五百六十四章 亂源遺策第七十四章 經始靈臺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十五章 溫生絕裾第五百九十二章 朽株有蠹第二十一章 雞鶩爭食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九十二章 明光故址第五百三十三章 失望得福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亂第七十一章 可煩傳語第四百七十一章 擬將撻伐第三十章丨藍田雄鳴第七十章 率循人事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竄悔過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二十六章 繩以記事第五百一十六章 隱患暫弭第六十六章 戶隱田窮第四百八十章 坐視不救第五百四十五章 聲勢促起第二十四章 強詞奪理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一百四十六章 德運更移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後失人第七十八章 金蘭若契第三百八十五章 看風駛篷第二百一十七章 試取粗通第六十二章丨畢力平險第十三章 剖符寧境第六十七章 索隱行怪第三百五十六章 唯在孝義第五十一章丨兼權尚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