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 東北大決戰(一)

灣成功收回,並非這最後一場決戰之功。從最初與維,小”一使用潛艇對臺灣進行封鎖,讓日本佔據臺灣,穩定南下生命航線的政策大受挫折。日本人在那次之後明白一個道理,那即是如果不能穩定加強在臺灣的軍力,如果不能讓中國俯首稱臣,那麼日本永遠沒有所謂的南下安全戰略。

所以日本政府在這之後產生兩種分歧,一種是維持與中國的良好關係,保障現有的安全通道利益,並開闢新的利益空間。這種戰略詳分北上和東進二種。也就是說,在中國國家力量和軍力的增長變化後,尤其是中國與日本的數次戰爭,令日本絲毫沒有佔得好處,使得日本的國家戰略出現了新的方向,倒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另一種則是加強臺灣的統治,採用大陸架進軍戰略,遏制中國的崛起,全面與中國爭奪東亞的霸權,讓日本成爲,且只能成爲東亞唯一的強權。地緣政治,特別是歐洲英法德三強並立的局面,讓日本人看見,臥虎之塌,不容他人酣睡。加之日本激進鷹派一直在日本佔據主導力量,所以後來日本與中國的關係,就是相互遏制,彼此競爭,並夾雜了一系列的戰爭。

後來中國的入臺游擊戰,與日本在海上的數次交鋒,乃至後來的臺灣登陸戰以及現如今的臺灣決戰,東北大戰,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從多年前就開始,並延續至今的國家戰略方向的結果。

在這長達十數年的競爭中,中國一開始是完全佔據被動的,但是華飛及其領導下的政權。通過一系列政治,外交,經濟,軍事上的多重連續打擊和遏制,兼之中國的數次戰爭佔據天時,地利人和之便,利用軍事上的不對稱優勢。給予日本軍隊沉重的打擊與削弱。隨着中國國家國力的不斷增長,工業實力與日本的差距被逐漸的縮小小,走到今天,彼此雖然在某些方面還有些差距,但是從整體國力來說。中國與日本之間,已經不像最初那般遙不可及了。

所以,臺灣之決戰,完全就是日本政府完全放棄,中國一系列戰略佈局的必然結果。不過臺灣決戰如此順利,卻讓總指揮部內的衆多軍事參謀們一致認爲。日本在軍事對抗上的決心已經動搖,現在需要的就是壓垮他們信心的最後一根稻草。只要東北的決戰給予東北日軍予重創,甚至不需要重創日軍,只需讓他們明白,他們沒有絲毫反敗爲勝的機會,那麼日本政府必然會立即妥協,主動派出談判團,進行停戰談判。

華飛也非常同意這個觀點,世門的總指揮部之所以設在三河秘密地下指揮中心,不僅走出於安全上的考慮,也是在於可以避免那些外國領事公使,甚至是國內民主人士的干擾。

速戰速決,不僅在於國防軍軍費已經非常吃緊,還在於如果戰爭拖下去,不僅會影響到國家的經濟,甚至於北方還會出現新的波瀾。要知道,如今的國防軍幾乎把三分之二的主要兵力,都集中在東北一地。總指參謀團迅速計算制定決戰計劃,最終把總決戰的日期提前二天,並交由華飛親筆批准。

1咕年7月5日。再過5天。全國的初次議員大選就要分時在全國各地依次舉行。雖然華飛不會參加議員的競選,但是身爲當前中國第一大黨復興黨的黨魁。華飛必須要爲復興黨進行競選演說,爲參加競選的各位復興黨黨員助威。那時,無論東北決戰進展到什麼程度,他都必須拋頭露面,趕赴南京,上海,北京,廣東,武漢等大城市,四處遊走!所以大決戰提前二天。也是華飛希望看見的。

5日早晨八點五十分,英法意荷等國在日本東京與日本政府達成和平解決滿洲分歧的相關意見,並公開發表聲明,提出一系列停戰撤軍的條件,包括提出軍費賠償,利益損害賠償等等一筆數額不菲的補償賠款,希望中國政府給予積極的迴應。

消息傳到中國。南京方面對此沒有迴應。南京外交司新聞發言人只是援引總統府第一辦公室資政參謀李越的話說,這種在沒有中國代表參與的會議,得出的任何意見,中國政府都不予置評。

外交司新聞發言人只是部分援引了李越的話,李越還有半句話他沒有說出來。李越當時是無比氣憤的語氣,就差破口大罵了。打仗打輸了,連投降都這般沒有誠意。真是想賠款想瘋了,難不成還當我們中國是那予求予取的清廷?難不成還當中國是“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女人當政?

不過雖然南京方面沒有給予任何迴應,但是東北軍卻在行動上給東京的這個聲明以有力的答覆。5日中午口點整,東北軍開始發動對瀋陽的全面決戰攻勢。

東北的第六軍。第十三軍組成的了、南下北路軍在攻下牡丹江後,一路軍在哈爾濱進行長達七個小時的激戰,才終於拿下幾乎沒有多少駐軍的哈爾濱。另一路主力在攻下敦化後,連續在吉林,長春與日本守軍進行二次激戰。由於日本主力大都在南方,所以包括黑龍江,吉林二省的日軍,大都是以一團日軍,三團朝鮮僞軍的比例駐防。南方大戰開始後,又從北方抽調了部分兵力,使得本來就捉襟見肘的兩省守軍只能龜縮在有限的幾個大城市內,這也是爲何第六軍,第十三軍的聯軍兵力,可以如此迅速南下,幾乎沒有多少阻力的根本原因。

不過吉林長春身爲北部重鎮,還是駐有東北最大的一支日軍力量。尤其是大黑山。公主嶺一帶,日軍竟然還從遼寧北調一部兵力,在此對國防軍發動一次阻擊戰。縱觀日本在東北的所有戰鬥,恐怕也只有在處於劣勢環境下,主動在公主嶺發動的阻擊戰,尚有可圈可點之處。而具公主嶺之戰打的之頑強,戰況之慘烈,恐怕也是第六軍,第十三軍從未遇到過的。

單單公主嶺的一座山頭攻防戰,雙方就在此先後投入五千多兵力,不高的山頭竟然在炮彈的輪番轟炸下,被炸塌半米之多。二千多人的屍體,永遠埋葬在這片黑土地上,其中第六,第十三聯軍爲此付出了七百多名戰士的生命代價。這不僅是二軍組建以來單場戰役最大的傷亡,也是他們走出國門後,最慘烈的一次戰鬥。要知道他們當初即使是在俄國國內幫打內戰,也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傷亡。

不過第六軍。第十三軍畢竟也是國防軍的核心主力,更是在俄國打過多場戰爭,久經多場戰爭考驗和洗禮,論起戰鬥力,比之這些日軍可是絲毫不差。越慘烈的傷亡不僅沒有讓二軍的士氣潰散,反而激發了他們的血性與野性,反而讓二軍的潛能最大限度發揮,更加不要命地投入公主嶺的爭奪戰。

國防軍這些年來幾乎百戰百勝的原因歷來爲國內外所熱烈討論,得出的結論是五花八門的。嚴格剛。有素的練小精良的裝備,不斷的戰爭培養錘鍊。臨叩…民意支持和蓬勃的士氣等等。然而在這衆多的原因中,曾經有名榮獲一等鐵血勳章,立下各類型戰功無數的退役老兵說了一句話,卻幾乎道出了無數人探求而不可得的真諦。

因爲我們不怕死!一句簡樸到不可思議的不怕死三個字,幾乎道盡古往今來,無數百戰之師必勝的秘訣。

師不必衆也,而效命者直。士無皆勇也,而致死者勝。一人投命,足懼千夫!

這句不怕死背後,包含了國防軍這些年來用勝利積攢的信心,包含了國防軍無比強大的戰鬥力,包含了國防軍無比完善的撫卹制度,包含了國防軍這些年來艱辛的成長和成功的軍人職業理念,職業素質教育的成功。不怕死,不畏死,不等於就是去送死。唯有心中無懼。敢戰,敢勝,才能勝利。而勝利者。往往付出的死亡代價,總是要小上幾分

挫折沒有讓北路軍的攻擊銳勢變緩,反而變愕更加凌厲起來。在全殲公主嶺守軍,拿下這處要地後,北路軍分駐雙遼,四平,遼源三地休整。在總攻的命令下達後,三地國防軍幾乎傾巢而出,目標直指遼北重鎮鐵嶺。

丹東駐軍接到的命令是一部原地駐守,截住決戰後,可能從瀋陽方向撤退的散潰日軍,同時防止朝鮮的日軍的牽制支援。另一部北上本溪,配合大連方面的陸軍作戰。而從大連登陸的駐軍,在一番比之當初臺灣登陸戰還要激烈的登陸作戰後,始才完全攻佔大連。與當初臺灣登陸戰不同的是,大連的守軍在國防軍幾乎佔據全部空中優勢的情況下,得不到海軍的支持。而且這次登陸戰的規模,更是多處撒網,最終直指大連的戰術,作戰雖然激烈辛苦,但卻不似臺灣安平堡之戰的那般慘烈。

攻佔大連後,諸軍輕裝簡行。以味兵所能達到的最快速度,一路北上,攻城拔寨。沿途民衆***,呼聲高漲。如果不是國防軍紀律嚴格,恐怕這軍隊卻會越打越多。等到打到鞍山時,支援爲國防軍做後勤勞力的民衆,就達五萬之巨。

另外,身爲原奉軍的十六軍更是當仁不讓。在錦州之前,他們和新桂軍一般都是殿後專門收拾俘虜。新桂軍的十九軍尚且好點,怎麼說蔡鋒在南方軍中的影響不可低估。乃是新桂軍的最早創始人。給他們下達啥命令,還敢有半點怨言。但十六軍就不一樣了,要知道在東北,他們可是主場,不能如此袒護。把收復東北的功勞,全部給第一軍他們吧。

十六軍越是意見多多。蔡愕似乎越加讓他們殿後。張學良雖然年輕,但並不是無智之輩,當初的急切光復故土的心情在錦州一戰後。瞬間就變得有些清醒起來。錦州之戰後,十六軍終於變愕沉靜,不僅效率非常高地處置好俘虜,還開始運用他們在東北的地主優勢,全面動作起來,協助主力向瀋陽方向進發。

功夫不負有心人,等第一軍等主力順利佔據黑山堡,與西路軍,中路軍三路三軍完成從黑山到卓新,到彰武的弧形包圍圈部署後,東路軍司令部終於給十六軍和十九軍下達命令,命令他們進攻盤錦,佔據營口,居中策應,隨時準備進入瀋陽城!

決戰之前,三十萬日軍就幾乎處於國防軍全面的包圍之中。雖然國防軍最終順利完成包圍圈。但除了西路,南路實力雄厚外,無論是北路從外興安嶺增援過來的軍隊。還是從海上在大連,丹東登陸的軍隊,實力都有些薄弱。如果日軍的統帥,或者說如果日本當局眼光可以稍微放長遠一些,集中兵力從某個的方尋求突破,跳出包圍圈,撤回朝鮮,專心經營朝鮮。雖說兵力受損。但是對於日本來說,核心力量並未失去,有待來天,未嘗不可東山再起。

但是,佔據東北數年的日本人,已在東北投資了大量的金錢。無論是東北肥沃的土地還是這裡物資豐富的礦產資源,都是日本做夢也不願放棄的寶貝。而日本陸軍經過研究之前的失利認爲,中國國防軍之所以在前面取得如此之大的戰果。乃是他們的裝甲坦克師之便,讓日軍的戰鬥力完全沒有辦法發揮。

但是新民地區就完全不同。這裡地勢複雜,山水交錯,根本不適合裝甲機械師大規模機動作戰。所以,國防軍的優勢在這裡難以完全發揮。在這裡尋求決戰,最不利也要讓國防軍的進攻遭到大挫,那麼即使是談判回撤,日本也會在談判時佔據一定的主動。況且日方雖然在之前的戰鬥中損失了近三十萬之巨的軍隊。但這三十萬軍隊中,怕是有三分之二都是朝鮮僞軍。真正的日本陸軍僅有十餘萬而已。

而隨着戰爭的進行,東北日軍收縮防線,把分散各地的日軍精銳迅速集中。整個瀋陽地區三十萬軍隊中,單單是日本陸軍就有近二十萬,且是日本東北軍的核心主力。

日本收縮防線,或許失去了戰略縱深與活動空間。但從他們的部署來看,他們似乎也並不尋求在東北與國防軍打持久戰。那麼採用大縱深的複雜戰術運用,就不如把所有力量收回,攥成一個拳頭,給敵狠狠的一擊。

傷敵全身,不如毀敵一角。只要對國防軍的精銳部隊造成巨大的傷害,就不愁中國人還會繼續戰爭下去,就不怕中國人不尋求停戰。

日本軍方的僥倖心理。或者說他們對於裝甲師威力的嚴重估計不足。又或是他們對於國防軍戰鬥力的計算失誤,或許本來,就是明知道不可爲,他們也需賭博一次的賭徒心理,讓日本遭受毀滅性的打擊。

決戰開始,國防軍一反常態。空中不僅沒有出現轟炸機,連戰鬥機也不見幾架,僅有處處可見的偵察機,把戰場的敵軍動態掌握的一清二楚。三路大軍齊頭並進,放棄裝甲優勢,用步兵進入新民地區,主動對新民的日軍發動全面攻勢。

決戰開始,但是其兇猛程度不僅不如網入關時的東路軍,更不如攻打錦州時數千輛坦克組成的鐵甲洪流那般壯觀。國防軍不僅是純步兵進入新民地區與日軍決戰。連重武器也攜帶不多。空中,也僅有戰鬥機進行輔助攻擊。

如果不是日軍中也還有不少從前線潰撤回來的軍隊,他們甚至懷疑他們的對手是不是國防軍。是不是之前那支鋒芒如刀的軍隊!如果在工1海關,如果在錦州,如果,,那麼日軍哪裡會敗得如此之慘,最後不得不在此與國防軍尋求決戰?

只是日本人似乎忘了。國防軍當初就是以步兵起家,也算是依靠大米加機槍,打過數不盡的硬仗。真正說起來,這坦克戰,還是他們首次大規模實戰呢。所以對於這些國防軍陸軍來說,步兵作戰,更加對他們的脾性。

如果不是日本情報機構確認者就是中國的決戰攻勢,東甘竿幾平以爲衆是試探性的騷擾講民地區吊然戰淵爵聯。但是國防軍絕對不會與日軍在此陷入膠着戰,而是有效地控制住戰爭的節奏。戰況稍一對日方有利,他們就迅速回撤,重新組織力量後,重新發動攻勢。而即使攻擊對他們有利,他們也不趁勝追擊。就如文火燉湯一般,不急不慢,慢慢地與日軍在此考驗着彼此的耐力與毅力!

難道他們是想要把我們完全消耗在此?不等東北日軍醒悟過來,三天後,也就是7月8日,國防軍空軍幾乎所有的轟炸機編隊突然降臨瀋陽天空,對瀋陽展開歇斯底里般的狂轟濫炸,整個瀋陽在突然間就變得炮火連天,地動山搖。連新民地區作戰的日軍全都看的清清楚楚。

聽着那似乎比錦州還要密集數倍的轟炸聲,那些歷經劫難撤回瀋陽的日本老兵們閉起了眼睛。預感告訴他們,日軍完了,六十萬日軍全部完了,他們都將葬身在這裡,沒有人可以逃脫。原來;尋求在新民決戰的願望,只是一廂情願啊!

其實這個時候。瀋陽還有十萬的駐軍,但是,攻擊沈陽的,乃是第一軍,第二軍,第七軍,第十六軍等近二十萬兵力。在兵力上已經佔據絕對優勢。

原來,在空降第一師空襲佔領黑山堡後,其他兩路軍相繼集中在卓新,彰武,形成弧形主力攻擊方向。這也是日本人爲什麼最終決定在新民進行決戰的原因。即使新民敗了,還可以退往瀋陽,全面抵抗,再行談判之事。

直到國防軍決戰開始,日本人都始終認爲,他們還有談判的可能。中國人不過是想要東北的土地,最不濟還給他們,難不成他們還會不惜一切代價,把他們全部留在這裡嗎?這對中國軍隊來說,並不是討好的事情。

對中國來說。想把三十萬日軍留下,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戰爭的走勢讓華飛,乃至三河地下總指揮部的部分參謀們都決定冒險改變戰略,那就是哪怕付出的代價大一些,也要把這些日軍全部留下,一個不放。

這個決定不僅在總指揮內部得到很快通過,即使是前線的蔡鋒等司令官也是給予極大的支持。畢竟在作戰一開始,誰也沒有想到,戰局竟然會如此的順利。日軍在國防軍的裝甲攻勢下小竟然會如此的不堪一擊。

人們都明白。如果可以全殲六十萬關東日軍,那麼對於日本,對於中國,乃至對於整個東亞未來十數年的政治,軍事環境,都是不可估量

六十萬軍隊。哪怕國防軍爲此付出同樣的代價小華飛都必須痛下決心,打這一仗。損失掉六十萬精銳,對於國防軍來說固然是沉痛的打擊,但損失六十萬。或者說損失三十萬精銳日軍,對於日本來說,卻是毀滅性的打擊。

中國無論是資源還是人口,都與日本不處於一個檔次。而當前中國最大的現實威脅,就是日本人。這是無論誰,無論什麼黨派上臺,都不能改變的。這是地緣政治。這是現實利益所決定的。

徹底削弱日本的陸軍軍力,畢全功於一役小這種勝利已經不是一場戰爭的勝利,不是戰術上勝利的意義。所以,雖然華飛無比痛惜前方的精銳嫡系,但他還是咬咬牙,在那份經過修改壓縮的決戰命令上簽字。

新民方向的是國防軍的主力,從南滿鐵路北上瀋陽的,更是國防軍的裝甲師主力。新民的日軍發現沉陽被攻打時,想要回撤援助,但是他們對面的國防軍迅速就咬了上來,緊緊不讓新民地區的日軍主力有絲毫的懈怠。

而瀋陽地區的攻擊更是兇猛如餓虎,本身就是國防軍中的精銳,加上又不計損失。發動源源不絕,一波接着一波,半秒鐘也不曾停歇的進攻。

前面的一輛坦克被敵軍反坦克炮火擊中要害,燃起熊熊大火。坦克內的坦克兵渾身是火地從艙室內跳出來。然而前進的戰士們沒有人停下來,因爲這些人心中都敞亮,這一波攻擊,不知道多少人還能活着撤下來。死亡而已,用不着眨眨眼眼,心生憐憫。

不過進攻的戰士們不能停下腳步,那些醫護兵則無比熟練地把那名渾身是火的坦克兵撲倒在地,然後迅速用一塊溼溼的麻布壓在他的身上後被迅速放在擔架佔,迅速擡向後方。

輛坦克陷進城外的塹壕內,艙蓋還未打開,後面坦克的履帶就從前面坦克的車身上壓過去。沒有什麼可以阻擋,沒有什麼可以降低國防軍裝甲師們前進的速度。大批工兵無視密集如雨的子彈,迅速衝向一塊塊混凝土反坦克障礙,然後就用手工大錘的辦法,在那些障礙混凝土的中心鑽出一個個孔洞,塞進炸藥。

轟轟轟!

片片爆炸的碎石飛屑塵煙還未消散,4型坦克那雄威的身姿就猛然衝出,帶着兩條履帶捲起的塵土和排氣管噴出的黑煙,身後跟着更多的步兵,繼續向瀋陽城攻去。

從口點總攻開始三剪鍾後,瀋陽就陷入一秒鐘也不曾稍歇的攻城戰。一批批國防軍勇士攻到瀋陽的城頭,卻又在日軍的洶涌反撲下再次被打退。然後國防軍稍事休息,繼續組織一次更加兇猛的攻擊。

攻擊,被打退。被打退,繼續進攻!

整個戰場除了這二個節奏之外,似乎找不到第三種節拍。瀋陽的日軍似乎突然明悟,他們想要和談的希望,怕是沒有可能了。支那人,是想要把他們全部留下來啊。

旦退路被斷。希望變成絕望,猶如困獸的日本軍爆發出他們骨子裡的瘋狂,戰鬥起來的兇狠勁比之國防軍那是絲毫不遑相讓。

這是一場拉鋸戰。一場無比血腥,無比慘烈的拉鋸戰。在戰爭這個,電鋸狂人的刀鋒下,瀋陽城內外留下無數的屍體。燒焦的屍體,斷裂的屍體,四分五裂。找不出一塊巴掌大幹淨皮膚的屍體,。

在瀋陽攻城戰全面走向慘烈的同時,新民的戰鬥也走進入了白熱化。日軍共在新民地區部署了近二十萬日軍,其中朝鮮軍約七八萬規模,也是殘餘朝鮮軍中的絕大部分兵力,同樣也是所有朝鮮軍中對日本忠誠度最高的僞軍兵團。

而國防軍在新民三線部署超過三十萬的兵力,雖然被譽爲王牌中的王牌第一軍被抽調去瀋陽,但是新民地區依然部署有精銳嫡系第三軍,第四軍,第五軍這些國防軍的精銳力量。

從決戰開始那一刻起,這就是一場不死必戰,你死我活的戰鬥。在有限的地域環境下。一切兵法家可以運用的戰法戰術都幾乎失去了大的作用,唯一可以憑藉的就是軍隊的數量,力量,和心量。誰可以堅持到最後一刻,誰就是王者。誰堅持不下去,不是滅亡就是大傷。

312 奧運會中國代表團305 生命的最後一刻124 圍殲倪嗣沖67 血染上海灘23 編組舊軍122 第二師的膽怯222 航母出世322戰術決定戰果84 毒計11 安慶新軍37 子夏74 皖南鄉紳的妥協344 中國外交年210 滌清207 色中餓鬼304 決定國運的大海戰159 佈局125 大豐收116 勝利的代價146 掌控之中254 這也可以賭?231 1918年總結報告272 間諜風波326 戚海晨的選擇241 大戰前夕287 南方戰事124 圍殲倪嗣沖42 大借款116 勝利的代價274 華盛頓會議95 好消息178 菊花之落41 鐵血軍報180 歸航311 新外籍軍團3 去上海炒股102 日本女醫護20 圍攻安慶27 南京光復264 納妾之爭66 反客爲主27 南京光復129 深層危機84 毒計141 工業搖籃206 老樹開花了{春日篇}145 新的氣象205 三軍發展攻略{暴雪版}211 第一辦公室345 海軍的崛起306 華飛的決斷112 下一戰242 中原大戰298 聲東擊西228 終於大婚了18 飛行學院65 德國人的友誼61 暗流286 內戰陰霾再起312 奧運會中國代表團32 青年軍15 毒人特種隊145 新的氣象103 內憂外患129 深層危機350 中國參戰37 子夏115 徐州激戰100 刺殺294 加拿大排華246 德州的最後一天44 亂變23 編組舊軍246 德州的最後一天310 道威斯計劃101 聯合手術174 深度打擊224 一夜暴富93 人才就是戰鬥力300 隨你去死323除了瘋狂,只有死亡161 傳奇科學家190 東亞大變局342 大建設,大動作278 一箭雙鵰171 海上狼羣277 鐵血外交198 決戰前的不平靜天空{增強優惠版}123 新攻略278 一箭雙鵰20 圍攻安慶1 重生1909235 臨時中央大總統150 秘密協議17 馮如214 進軍臺灣86 戰便戰吧156 留學生和大海船153 收穫未來141 工業搖籃
312 奧運會中國代表團305 生命的最後一刻124 圍殲倪嗣沖67 血染上海灘23 編組舊軍122 第二師的膽怯222 航母出世322戰術決定戰果84 毒計11 安慶新軍37 子夏74 皖南鄉紳的妥協344 中國外交年210 滌清207 色中餓鬼304 決定國運的大海戰159 佈局125 大豐收116 勝利的代價146 掌控之中254 這也可以賭?231 1918年總結報告272 間諜風波326 戚海晨的選擇241 大戰前夕287 南方戰事124 圍殲倪嗣沖42 大借款116 勝利的代價274 華盛頓會議95 好消息178 菊花之落41 鐵血軍報180 歸航311 新外籍軍團3 去上海炒股102 日本女醫護20 圍攻安慶27 南京光復264 納妾之爭66 反客爲主27 南京光復129 深層危機84 毒計141 工業搖籃206 老樹開花了{春日篇}145 新的氣象205 三軍發展攻略{暴雪版}211 第一辦公室345 海軍的崛起306 華飛的決斷112 下一戰242 中原大戰298 聲東擊西228 終於大婚了18 飛行學院65 德國人的友誼61 暗流286 內戰陰霾再起312 奧運會中國代表團32 青年軍15 毒人特種隊145 新的氣象103 內憂外患129 深層危機350 中國參戰37 子夏115 徐州激戰100 刺殺294 加拿大排華246 德州的最後一天44 亂變23 編組舊軍246 德州的最後一天310 道威斯計劃101 聯合手術174 深度打擊224 一夜暴富93 人才就是戰鬥力300 隨你去死323除了瘋狂,只有死亡161 傳奇科學家190 東亞大變局342 大建設,大動作278 一箭雙鵰171 海上狼羣277 鐵血外交198 決戰前的不平靜天空{增強優惠版}123 新攻略278 一箭雙鵰20 圍攻安慶1 重生1909235 臨時中央大總統150 秘密協議17 馮如214 進軍臺灣86 戰便戰吧156 留學生和大海船153 收穫未來141 工業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