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漢忠勇猶如周勃
吳漢,是東漢開國名將、軍事家,“雲臺二十八將”之一。他忠心耿耿,勇猛過人,跟隨劉秀南征北戰,功勳卓著。吳漢資質淳樸,爲人忠厚但少文采,不善言談,猶如周勃一般。
《後漢書》記載,吳漢是南陽郡宛縣人,年輕時家裡貧窮,因犯法避禍逃到北方的漁陽郡,以販馬爲業,來往於燕薊之地。吳漢所到之處,喜歡交結豪傑。
劉玄稱帝之後,曾派使者韓鴻去河北招降,有人向韓鴻推薦了吳漢。韓鴻見吳漢高大威猛,勇力過人,很是喜歡,就以劉玄的名義,任命他爲安樂縣縣令。安樂縣屬於漁陽郡管轄,吳漢就成了漁陽太守的屬下了。
公元23年,劉秀撫鎮河北,王郎也在邯鄲稱帝,漁陽郡的官吏們多數主張歸附王郎。吳漢素聞劉秀賢能,力勸太守彭寵歸順劉秀。彭寵與劉秀同鄉,也有此意。恰巧上谷太守耿況派人相約,於是,彭寵就派吳漢、蓋延率漁陽兵馬,與上谷兵一起,南下支援劉秀。吳漢從此跟隨劉秀,爲平定天下、建立東漢立下了汗馬功勞。
劉秀佔領邯鄲以後,劉玄怕他勢大,派自己的心腹苗曾去當幽州牧,派韋順、蔡充分別任上谷和漁陽太守。劉秀當然不服,於是派耿弇去對付韋順和蔡充,另外想找一個忠勇之人去對付苗曾,並徵調幽州之兵。
劉秀一時考慮不好人選,晚上睡不着覺,便把鄧禹請來,徵求他的意見。鄧禹說:“我曾多次與吳漢交談,他爲人勇敢而有智謀,可以當此大任。”於是,劉秀任命吳漢爲大將軍,命他持節去調集幽州之兵。
幽州牧苗曾知道以後,暗中命令各郡不要應調發兵。吳漢知道,要想完成任務,必須除掉苗曾這個障礙,但吳漢帶的人少,硬幹恐怕不行。吳漢決定深入虎穴,智除苗曾。吳漢心中謀劃好以後,只帶二十名健壯隨從,前往苗曾的駐地薊縣。
苗曾聽說吳漢前來,心中警惕,但見他只帶了二十個人,感覺對自己沒有威脅,就按禮節出城迎接。不料,兩人剛一見面,還沒有寒暄幾句,吳漢冷不防拔出劍來,一劍把他殺了,苗曾的隨從全都傻了眼。
吳漢高聲宣佈,這是大司馬劉秀的命令。吳漢在北方一帶很有名氣,衆人見苗曾已死,全都表示順從。這個時候,耿弇也殺掉了劉玄派來的兩個太守,幽州各郡無不震動驚駭。於是,吳漢、耿弇調集幽州十郡數萬兵馬,南下與劉秀會合。
劉秀見吳漢不負重託,完成使命,十分高興。諸將見吳漢帶來的兵馬精壯,都認爲他不會分給別人。吳漢卻把將士名薄呈給劉秀,請劉秀重新調配。諸將都自覺慚愧,紛紛稱讚吳漢是忠厚之人。
當初,劉秀攻打邯鄲的時候,更始皇帝劉玄派將領謝躬率數萬兵馬相助,同時也有監視劉秀的用意。攻克邯鄲後,劉秀抗命不去長安,劉玄就命謝躬仍然留在河北,繼續監視劉秀。謝躬率軍駐守鄴城,與劉秀分城而處。
劉秀感到是個威脅,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但表面上不動聲色,經常去慰問謝躬,還誇讚說:“謝將軍勤於職事,是真正的良將。”劉秀平定各地,有時也請謝躬出兵相助。兩人表面上比較融洽。
謝躬的妻子卻對丈夫說:“你與劉秀不是一個陣營,而你卻相信他的假話,不做準備,最終是要受制於他的。”果然,過了不久,劉秀乘着謝躬不備,命吳漢率軍突襲鄴城,殺死謝躬,收編其部衆。
劉秀稱帝以後,認爲吳漢有誅苗曾、殺謝躬的功勞,任命他爲大司馬,封爲舞陽侯。
在東漢統一戰爭中,吳漢率軍南征北戰,屢立大功。吳漢作戰勇猛,身先士卒,常常帶領突擊隊衝鋒陷陣。每當戰局不利的時候,劉秀總是命吳漢率軍出征,吳漢總是能夠扭轉戰局,獲得大捷。劉秀獲得的天下,有一半是吳漢領兵打下來的。吳漢是劉秀的心腹愛將。
吳漢忠心爲國,不置家產。有一次,吳漢出征回來,見妻子購置了田業,十分生氣,責備妻子說:“現在戰事未定,將士供養尚且不足,怎能購置私產呢?”於是,吳漢把妻子所購的田業,全部分給了鄉鄰。
吳漢忠勇,也有智謀,但缺乏大的謀略。在討伐的隗囂時候,吳漢俘虜了大批隗囂的士兵,把他們都編入自己的隊伍。劉秀知道後,寫信告訴他,說眼下軍中最重要的是糧食,軍糧短缺,養不了那麼多兵,一旦糧食用盡,軍隊必將潰亂,要求吳漢把俘虜兵就地遣散。吳漢卻不捨得,沒有執行。結果,與劉秀預料的一樣,由於兵多糧少,糧食很快吃完了,士兵逃亡過半,等到公孫述救兵到來,吳漢軍隊已經失去了戰鬥力,只好敗退。
吳漢有時也意氣用事,行事魯莽。在攻打成都的時候,本來延岑已經獻城投降了,吳漢卻怨恨公孫述暗殺了來歙、岑彭兩員大將,進城後誅殺了公孫述全族,接着又把延岑家族全部殺害,放火把公孫述宮殿焚爲平地,還縱容士兵搶掠,造成了很壞的影響。劉秀聽說以後,十分憤怒,嚴厲譴責吳漢,並派寬厚的大臣張堪擔任蜀郡太守,前去善後,費了好大勁,才安撫了成都的民衆。
也許正是因爲吳漢缺乏大的謀略,劉秀對他十分放心,所以,天下平定之後,其他將領都上交了兵權,劉秀卻讓吳漢繼續領兵。此後,吳漢的主要任務,是率軍駐紮在雁門、上谷、代郡一帶,鎮守邊關,防止匈奴侵擾。
公元44年,吳漢病危,劉秀親臨看望。吳漢死後,劉秀爲他舉行了十分隆重的葬禮,規格效法了霍光的喪禮,那是相當高的。《後漢書》沒有記載吳漢的出生年月,不知道他活了多大歲數。
後人對吳漢給予高度評價,唐代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宋代追封七十二人,吳漢都名列其中。
在劉秀的武將當中,馮異是比較特殊的一位,他不僅功勳卓著,而且謙虛低調,深得劉秀器重。馮異有一個外號,叫“大樹將軍”。這個外號寓意什麼,是怎麼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