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182章 福報

“世上之事,往往是上位者腦子裡設想、嘴上宣佈時容易,真正自上而下推行落實時困難。”

雖然得魏望趙盯着邯鄲,但第五倫明白,以自己的體量能力,能把武安拿下就不錯了。

他聽說,二十多年前,漢哀帝時,因爲天下田地兼併、百姓淪爲奴婢問題太過嚴重,已經到了不管不行的程度,遂推行了一項《限田令》,宣佈列侯至吏民名田無得過三十頃,而擁有奴婢按照等級遞減:諸侯王奴婢二百人,列侯、公主百人,關內侯、吏民三十人,超過數量的,田產也好,奴婢也罷,國家沒收。

漢哀帝初繼位時倒也雄心勃勃想幹一番大事業,覺得身爲皇帝權力是無限的,不止於睡睡董賢那麼簡單。結果限田詔書已經發布了,因遭大臣、貴族反對,擱置未行。

漢哀帝的土地改革,連朝廷殿堂都沒出便已夭折。

王莽上臺後,雖然但凡漢哀帝支持的他就反對,但對土地、奴婢問題,也試圖加以解決,居然整出了土地公有制來。

新朝宣佈天下土地皆是王田,歸屬國家所有,不得兼併,又叫停奴隸買賣。甚至還打算損有餘而補不足:恢復古時的井田制,一家男丁不足八口,而土地超過九百畝者,須將多出部分分給宗族鄰里,原來沒有土地者,按上述制度受田。

此制於始建國元年頒佈,三年時在一片反對聲中作廢。王莽的土地改革比漢哀帝強了點,好歹出了殿堂,卻根本無法落實到郡縣,只能無果而終。

王田私屬令是王莽最後的倔強,但也名存實亡,關中尚能壓制兼併,其餘各州,早就無視法令,各行其是了。

時至今日,天下紛亂,中央失柄,像王莽期盼的那樣,一道行政命令簡單解決土地問題已是做夢,既然如此,第五倫就只能採取更不講理,更簡單粗暴的辦法。

“解決掌握土地的人!”

但這件事的困難程度遠超想象,光是打着“以功授田,安置舊部”的名義,只盯着解決已經被打跑的李氏一家,第五倫就使盡渾身解數,動用了全郡文官、武力全體上陣,才勉強拿下。

李氏的死忠大多跟着一起逃亡趙地了,但也有大量徒附、賓客被俘虜,第五倫讓人辨認甄別,外圍的釋放打發回家,死硬的銬起來,押赴武安鐵礦去做刑徒——鐵官徒們起義響應第五倫,翻了身,可苦活累活總得有人幹。

雖然第五倫宣佈赦令,表示對受到矇蔽從逆,但在最後關頭投降反正的富戶及李家小宗既往不咎,只抓主犯首惡。但黃長及門下吏們爲了表現自己,仍費盡心思擴大打擊面,抓姦細,短短十餘日,身陷囹吾者數百,去鐵礦幹活的人是越來越多了。

看着他們,馮勤頗爲不忍,幾度欲勸,覺得這是無故樹敵,第五倫卻只讓他做好自己的事。

馮勤作爲上計掾,被第五倫委以重任,雖然他對此事心中頗有微詞,但幹起活來還算認真,還如此寬慰自己:“若讓黃長等人來做,只怕會以多度田爲善,讓更多無辜者破家亡田,此事我必須做好才行。”

整個八月份,馮勤帶着數十名門下吏,在熱情高漲的豬突豨勇武裝保衛下,分散深入武安縣各莊園、里閭。一邊驅逐李氏殘黨,同時對上百年來,郡吏從沒真正釐清過的李氏田產進行測量劃分。

從武安縣交上的賦稅薄冊,李氏只交一萬畝的租稅,第五倫估計他家肯定有藏匿,可能高達四萬畝。

最終測量清算後,發現終究還是小覷了李家,光李能兄弟控制的地,一共多達五萬七千多畝。

這些地靠他家的田奴徒附都種不過來,依附於李家的佃農,足足有一千多戶!

第五倫早年作爲列尉戶曹掾時,曾走遍各縣,調查當地人地關係,知政事得失,故知關中的佃農比例,大概佔了戶口的40%-50%。

而因爲王田令在冀州名存實亡,兼併未禁,魏成郡的人地矛盾,比關中可厲害得多,土地更加集中於豪強手中,自耕農寥寥無幾。

但精確的數據,第五倫這一年來,在郡中根本不能也不敢查,否則豪強都要紛紛跳腳,如今只借着兵威,才能對武安縣來一次徹底的清查。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武安縣編戶齊民七千餘,其中光是佃農,就佔了四千戶!”

……

豬突豨勇中的小伍長秦禾走在武安縣的隴畝頭,他不關心本縣佃農有多少,只關心自己的地,終於分下來了。

“再走一里地就到了。”

給他們引路的門下循行會說簡單的關中話,和士卒們有一句沒一句的聊着,衆人亦然攜帶着甲兵,保持隊形前進。李氏根深蒂固,雖然家主跑了,但每一片山林都可能有其殘黨,甚至連本地小農佃夫,看他們的眼神裡也頗多敵意。

軍中有令,若非必要,士卒不準單獨下到鄉里,一來害怕他們滋擾當地百姓,二來也擔心被襲擊丟了性命,連續好多天,就有幾個外出的豬突豨勇在里巷被人割了喉嚨,倒在了分到勝利果實的前夜。

“就是那!”

門下循行指點着前方一片廣袤的田土。

這一帶背靠小山,右邊是一個里閭,叫做“小河裡”,左近就是一條小河,有簡單的灌溉溝渠,田地連綿成片。因爲剛割完粟麥,秸稈捆了堆在田裡,老農們正準備將它們運回家,望見有兵卒過來,都警惕地逃走了,也有幾個膽大的佃農蹲在阡陌上指指點點。

門下循行對照着手中花了十多天時間劃清楚的隴畝圖,一一指明衆人的分地。

他們分到的田,是按建制挨在一塊的,普通士卒三十畝,立功的四十,因爲是伍長,秦禾得了五十畝,就算種得再差,也足夠養活一個三口之家了。

若想得百畝以上,那得士吏、軍候級別,對他們來說,可望而不可及。

豬突豨勇一千餘人瓜分了四萬七千畝土地,還剩下一萬畝沒分,作爲公田留着,平素士卒們得在公田上屯田,他們自己的地,則交給昔日依附於李氏的佃農來種。

“總不能將彼輩全驅趕了,讓他們淪爲流民吧?”

衆人頷首,覺得是這個道理,他們主業還是當兵,沒太多工夫料理田地。

而他們不知道的是,第五倫還打算給佃農們減租,甚至將這些佔了人口大部分的佃戶,視爲新的兵源:渴望土地的,又何止流民呢?

門下循行帶着士卒們抵達里閭旁,讓鄉吏將準備好的木製契約取出來,按照名字一一分發給衆人。

田契一式三份:魏成郡府、屯田校尉萬脩、士卒自己各一。

衆人像寶貝一般捧着田契,翻來覆去看。他們大多不識字,還得請士吏或門下循行一個字一個字念給他們聽,雖然內容大同小異。

上面寫了他們各自的田界及數量,還宣佈,這些土地不允許買賣,倘若士卒戰死了,沒有父母子女繼承,就會被收爲公田。

衆人瞭然:“所以當務之急,是要趕緊找當地女子成婚啊。”

聽着聽着,秦禾厚實的嘴脣露出了難掩的笑。

得了契約後,他們也不急着走,而是結伴走到田畝當中,相互幫忙找到自己的土地,跺一跺踩踩,亦或是邁着腳步,將屬於自己的區域一步步走完,走完了再重走一遍,像極了耕地的老牛。

而秦禾則盤腿坐了下來,愣愣地看着頭頂的日頭和白雲發呆。

秦禾忽然想起了自己那給人做了一輩子佃農,一生都在耕耘別家土地,累得腰再也直不起來的父親。

想起他曾說過,自家在幾代人前,也是有地的。

坐着坐着,他甚至整個人躺在厚實的土地上,深呼吸嗅着那城裡人覺得臭,而他覺得香的泥土味,雙手深深扣進地裡,有淚水從眼中流出,滑落到泥土中。

這一刻,在壯丁營地裡的生不如死,在邊塞時凍掉的小拇指,趕赴魏地磨出的老繭和水泡,還有作戰時利刃迎面而來的恐懼,這一切付出,似乎都值了!

“父,我家從此以後,又有地了!”

衆人在田地裡耽擱了太久時間,門下循行最後不耐煩地催促他們上來,和鄉吏一起,將五十多個本地農夫介紹給了他們,讓新地主和佃農打個照面,他們的往來,也就僅限於此了,屯田校尉的官吏,以及第五倫在武安縣組建的新官府會包辦收租等事。

秦禾也就此見到了給自己種地的佃農,一個頭上裹着青幘的褐臉老農。

秦禾不像一些袍澤那般,做了小地主後趾高氣揚,還記着自家也是過過苦日子的,恭敬地朝老農行了軍禮。

“我叫秦禾。”

關中話,身在魏地的褐臉老農當然沒聽清楚,只板着臉,不屑地看着秦禾與他的袍澤兄弟,最後拗不過官吏在場,只隨便一拱手道:“武安民。”

……

武安是複姓,據說亦是李牧的後人,也有說法,說他們是秦武安君白起的後人。

武安民傾向於前者,在做着李氏佃農那段時日,他對這份淵源是頗爲自豪的,將其作爲炫耀的談資。

“許多代人前,我家也姓李,和李公是親戚呢!”

雖然,現在已經淪爲佃農,耕豪民之田,租稅什五,日子過得也不好,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但武安民卻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甚至還對東家頗爲感激:“若是沒有李公兄弟憐愛,吾等連這幾十畝地都沒得種,只能做流民,餓死溝壑中!”

所以他賣力種地,雞鳴就起來幹活,不爲自己多得點糧食,只爲對得起東家,用後世的話說,這就是福報啊!

而與甿隸們做活休憩之餘,武安民甚至會指點着周邊廣袤的田疇,自豪地告訴他們:“從這到那,上萬畝地,都是李公家的!”

雖然李能兄弟從來沒正眼瞧過他一下,甚至都不知道幾千名佃農中有這樣一位存在,但不妨礙武安民早晚都將自己的血統、東家的恩情掛在嘴邊,每逢節慶,就朝李氏塢堡方向稽首磕頭,心懷感恩。

直到李家轟然倒塌,被第五倫攆跑。

武安民的世界也幾乎塌了,若非兒子攔着,從來沒受過李家恩惠的他,差點就要一個人拎着草叉去追隨李氏跑到趙地去,好說歹說才留了下來。

“也對,我要爲李公,守住這片田疇,等他回來啊!”

而對新來的地主,武安民是嗤之以鼻的。

“一個人只佔了三四十畝,也好意思叫豪民,也好意思收租?”

瞧他們和自己沒什麼區別的粗糙面孔,那與老農無二的沒教養憨笑,在田地裡或坐或臥的癡傻,甚至還有人願意親持鐮刀農具下地幹活,武安民就感覺到嫌惡。

豪民地主,應該高高在上,讓自己憧憬豔羨而不可及,怎麼能和佃農一樣呢!

哪怕門下循行和鄉吏作證,給豬突豨勇和佃農立新的租契時宣佈,過去李氏收取十五之租,從即日起,所有租戶都只用繳納十四之租,能保留六成糧食。

這讓不少佃農喜形於色,這大概意味着,他們每年能少溺死一個嬰孩,也算是第五倫對佃農市恩了,但武安民私底下卻罵罵咧咧:“什麼官兵,就是一羣外來盜匪!打進李公家中搶掠,還佔了李公的田,就以爲這地是他們自己的了?我呸!”

“多給李公繳一成租子,那是吾等願意!休想用這點小恩小惠收買我!”

武安民就這樣蹲在隴畝上,恨恨地看着結隊離開田疇的秦禾及豬突豨勇們,彷彿被奪走土地的是自己。

佃農們私底下也沒少商量,要如何應對這些新來的“地主”,有個機靈的出主意道:“我打聽過,彼輩多未成婚,若是家裡有適齡女兒,讓他們搭對,等成了一家人,哪還分什麼豪民佃戶,他們的地,也是我家的地了!”

這個主意妙,衆人都哈哈笑着,倒是武安民和幾個心懷李老爺“恩澤”的佃農不屑地冷哼。

武安民更傲然道:“反正我家女兒,已經許了李公塢堡中家監的女婿的外甥的兒子的發小,他在庖廚做事,跟李公一起走了。吾女是要嫁入李家塢去的,絕不會便宜那些匪兵!”

武安民還點着衆人道:“汝等可別太急。”

“李公一家,可在本地待了幾十代人,從我家曾祖的曾祖起,就在給李公做佃農,這叫什麼?這叫天經地義,再過上幾十代人,也應該如此。”

武安民篤定地說道:“等着吧,過不了多久,李公肯定會打回來的!到時候這些匪兵,統統殺了肥田!”

到時候,武安民心甘情願多交一成……不,兩成租子!然後,他又能傲然跟鄉親們講述武安氏與李家的血緣關係,末了指點着一望無際的好田嗟嘆道:

“看,這都是李公的地!而我,在給李公種地!”

……

而在武安度田勉強完成之際,鄴城西門氏宅第,西門延壽也得知了發生在那的事。

郡功曹西門平已經從樑期回來了,雖然李能奔逃邯鄲,但趙劉終究是不打算出兵了。

“父親,怎麼辦?”西門平從此事中嗅到了些許不尋常,不同於過去一年的溫和無爲,第五倫似乎打算大刀闊斧做些事情,一些讓豪右深感不安的動作。

“吾等都看錯了人,沒瞧出第五倫的勃勃野心,早就錯失了時機,李家大勢已去,還能怎麼辦?”

西門延壽依然在漳水畔釣着魚,西門平一愣:“父親的意思是,吾等當初應該協助李氏……”

“糊塗,第五倫何許人也?如此大才,能無中生有拉起數千效忠於他的兵卒來,除非全郡著姓剛開始就聯手逐之殺之,否則像李氏一般與之公然對抗,只會被當做出頭鳥誅滅。”

西門延壽道:“但或許是吾等太過順從,讓第五倫覺得,自己不需要著姓豪右,也能輕鬆掌控魏成。”

他嘆息到:“第五倫是一位不錯的二千石,有能力,有擔當,我看好他,定能護得魏地平安。但此子太年輕,不懂得世事艱難啊,利害得失啊。”

“既然第五倫想要將舊部留在魏郡,其野心昭然若揭,而這種事,又是皇帝絕不會允許的。”

“那就乘着王師還在關東時,讓他這份野心,讓朝中知曉吧。將能說的消息寫成書信,送去給衛將軍門下西門君惠過目。”

西門延壽收了杆,豪強與二千石真正的對抗,不是李家以爲的,在戰場上戈矛劍戟你來我往,不死不休。

“還有,第五倫雖然只是打了李家分其地,但在無知庶民隨口亂傳下,會不會變成‘第五公要奪全郡豪民小農之地,分予流民赤眉’呢?”

而是暗中使絆子下陰招,讓他跌倒了卻搞不清是誰下的手,因爲人人可能下手。最後只能靠你攙扶從泥沼中站起身來,開始知道感恩,知道要如何,才能做好一個守土長官。

西門延壽依然笑容和藹:“得讓第五倫受點挫折,他才能明白,要在魏地立足,應該倚靠誰!”

……

(白銀萌加更9/11)

ps:明天多睡會,更新下午纔有,不另做通知了。

第527章 相異第188章 洪流第319章 庖丁解牛第48章 穿越者與位面之子第232章 微操第507章 雙兔第511章 失馬第623章 山高第315章 韓信第672章 你有張良計第270章 其血玄黃第498章 打援第400章 東頭一個漢第220章 戰神第419章 西線無戰事第616章 焚書第184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第38章 年輕人不講仁德第4章 第五倫讓梨第519章 罪與罰第139章 熟練第218章 天下利害第536章 好人第99章 訓練有素的醫生第266章 渭南渭北第432章 開掛第561章 武安第446章 鑿空者第122章 老王第47章 兄友弟恭第217章 拖,就硬拖第220章 戰神第35章 家裡有礦第8章 以“德”服人第251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第601章 飲馬第571章 天要下雨第610章 紀昌學射第424章 君王死社稷!第213章 大新忠臣第428章 譬如朝露第274章 政治正確第296章 跳舞第626章 天子守國門第49章 父慈子孝第690章 “隕石”第183章 快把那爐火燒得通紅第273章 棋逢對手第15章 雲臺二十八第205章 冰凍三尺第145章 騙紙第665章 定軍山第10章 鴿了第366章 朝爲田舍郎第221章 託孤第546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508章 豹尾第557章 還鄉第343章 六郡皆良家第473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235章 莫須有第265章 孝子第344章 戰於周原第440章 猛獸第132章 黃泥第647章 我真的在拉扯了第246章 南巡狩第144章 我到河北省來第121章 入宮第480章 蓋棺定論第160章 大新龍脈第55章 山高水長第432章 開掛第584章 大進軍第684章 雌雄第336章 千萬人之心第261章 西漢第681章 百川第643章 懂了第35章 家裡有礦第584章 大進軍第567章 告急第336章 千萬人之心第496章 剛摸清你底細第189章 亂殺第58章 宗主第259章 西涼軍第408章 怒髮衝冠第653章 砍頭第85章 剿匪第123章 你的名字第533章 不識大體第232章 微操第430章 東北易幟第342章守戶之犬第92章 第五縱隊第54章 暮鼓第287章 甕中捉鱉第131章 如玉第308章 只有新軍在捱揍
第527章 相異第188章 洪流第319章 庖丁解牛第48章 穿越者與位面之子第232章 微操第507章 雙兔第511章 失馬第623章 山高第315章 韓信第672章 你有張良計第270章 其血玄黃第498章 打援第400章 東頭一個漢第220章 戰神第419章 西線無戰事第616章 焚書第184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第38章 年輕人不講仁德第4章 第五倫讓梨第519章 罪與罰第139章 熟練第218章 天下利害第536章 好人第99章 訓練有素的醫生第266章 渭南渭北第432章 開掛第561章 武安第446章 鑿空者第122章 老王第47章 兄友弟恭第217章 拖,就硬拖第220章 戰神第35章 家裡有礦第8章 以“德”服人第251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第601章 飲馬第571章 天要下雨第610章 紀昌學射第424章 君王死社稷!第213章 大新忠臣第428章 譬如朝露第274章 政治正確第296章 跳舞第626章 天子守國門第49章 父慈子孝第690章 “隕石”第183章 快把那爐火燒得通紅第273章 棋逢對手第15章 雲臺二十八第205章 冰凍三尺第145章 騙紙第665章 定軍山第10章 鴿了第366章 朝爲田舍郎第221章 託孤第546章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第508章 豹尾第557章 還鄉第343章 六郡皆良家第473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235章 莫須有第265章 孝子第344章 戰於周原第440章 猛獸第132章 黃泥第647章 我真的在拉扯了第246章 南巡狩第144章 我到河北省來第121章 入宮第480章 蓋棺定論第160章 大新龍脈第55章 山高水長第432章 開掛第584章 大進軍第684章 雌雄第336章 千萬人之心第261章 西漢第681章 百川第643章 懂了第35章 家裡有礦第584章 大進軍第567章 告急第336章 千萬人之心第496章 剛摸清你底細第189章 亂殺第58章 宗主第259章 西涼軍第408章 怒髮衝冠第653章 砍頭第85章 剿匪第123章 你的名字第533章 不識大體第232章 微操第430章 東北易幟第342章守戶之犬第92章 第五縱隊第54章 暮鼓第287章 甕中捉鱉第131章 如玉第308章 只有新軍在捱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