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49章 父慈子孝

(自動沒發出來,暈)

“我看那第五倫名不副實,沒有識人之明。”

中午時分,騎着驢兒回太學的路上,鄧禹爲劉秀打抱不平起來。

但劉秀只是默默在前不回答,鄧禹遂拍驢趕上,與劉秀並行,繼續道:“我昨夜回去冷靜後想了想,驚出一身冷汗,若吾等真從了劉隆的蠢主意,直接去伏闕上書,此刻恐怕已在執金吾牢獄中。”

“多虧文叔力挽狂瀾,帶着吾等轉去尚冠裡,尋得功崇公王宗相助,這才順利讓第五倫脫罪,如此算來,文叔纔是他的大恩人。”

鄧禹道:“那第八矯也是,竟不將前因後果說清楚,言文叔之功時,只提了驢……”

想到這鄧禹那個氣啊,給了坐下毛驢一鞭子,疼得它在路上亂跑起來,最後將鄧禹掀在路上摔了個狗啃泥。

還是劉秀幫他拉住了這畜生,又扶起鄧禹,笑罵道:“莫要拿它出氣,更何況,這也沒什麼功過可言。我這麼做,不是爲了得第五倫感謝,一個郎官的賞識有用麼?而是贊其俠義,義之所至,盡綿薄之力罷了。”

當然,真實原因是被捲了進去,不得不爲。又見衆人自尋死路,劉秀這老成持重的只好站出來引導。

事成之後,他又習慣性深藏身功與名,就跟在前隊郡時一樣——風頭讓兄長去出,衆人的讚譽也歸於伯升,劉秀自詡宰輔,跟在伯升後邊協助就行。

這也導致在人羣中,劉秀乍一看不易引人注目,反倒是劉隆,因其剛勇敢言,最先響應舉幡,叫第五倫很是感激,方纔多是在與劉隆攀談,與其他人只是口頭一謝——今早去了上百人呢,一個個詳談要得好幾天了。

劉秀倒是不甚在意,將傷了腳的鄧禹扶上黑驢,牽着前行,回頭打趣道:“相比於第五倫,仲華能夠知我,更令我欣喜!”

……

回到了家,第五倫沐浴更衣後,才讓第八矯將昨日之事細細說來。

聽罷不由扼腕道:“季正怎不早說?如此看來,劉交劉文叔纔是最大的功臣啊!”

他還奇怪呢,太學生怎麼反倒成了事,要沒有聰明人掌握方向,這羣愣頭青還不知會惹多大亂子,指不定就好心把他坑死了。

而初見時,第五倫第一眼掃過,居然覺得劉文叔“平平無奇”,只簡單打了招呼,精力多用來跟劉隆攀談,真是罪過。

自己確實太怠慢那劉文叔了,可誰讓他這麼低調呢。

第五倫立刻喊來第五福,讓他去告知城北肆列的第四氏:“從即日起,給那數十名太學生送去的煤球,劉文叔的量要加兩倍……與劉隆相匹。”

太學生的家境都不錯,這點東西人家未必看得上,但人情禮節就是從小事上開始的。第五倫拼着這個月不要利潤,也要讓暖陽炭將這些幫過自己的太學生烘舒服了。

第五倫在五威司命府走了一趟後,再出來時不但名望傳遍太學,連東西二市亦有耳聞。這就導致他家的煤球都好賣了不少,日銷從一天千斤漲到一千五百斤。

果然,這年頭,名聲也能轉換成金錢啊。想想原涉家在茂陵恢弘到僭越禮制的“原氏阡”,幾乎沒花自己一文錢,多是他的小粉絲崇拜者們衆籌來的。

但才過了一天,第五倫從底下人口中得知,他的故事在市坊上流傳時,出現了有趣的變化。

用後世章回小說目錄來描述,就是:“太學生舉幡請命,功崇公義救伯魚!”

整個事件中,最爲關鍵的中壘校尉馬餘在這個版本的故事裡被故意隱去。反倒對功崇公王宗大加讚賞,將他說成魏公子無忌一般的人物。

“這回算是遇到刷名望的行家了。”

第五倫確定無疑,和他誤會萬脩那次不同。

而隨着故事被有心人散播,在常安許多人眼中,功崇公就是第五倫的救命恩人!

而這時候,那天和太學生去五威司命府,給孔仁遞信的家監卻來到了宣明裡,笑着送上拜帖。

“第五郎官,皇孫功崇公備下宴席,請君過府一敘!”

……

“於情於理,我都得立刻去尚冠裡拜見功崇公。”

在常安市坊流傳的故事中,王宗作爲第五倫“救命恩人”已經坐實,若是怠慢,那就是忘恩負義,必遭人不齒。

你看,名望也是雙刃劍啊,在利用它的時候,也會被其脅迫。

但揚雄卻顯得很焦慮,想起桓譚的警告。

桓君山雖然說話難聽,但政治嗅覺極其靈敏,前朝哀帝時,傅氏和大司馬董賢都想和桓譚交往,桓譚竟能在他們垮臺時沒受牽連,說明很擅長闢禍,他的提醒不是無的放矢。

揚雄遂讓第五倫稍待片刻,要將王宗的事好好與他講明白。

經過揚雄放下尊嚴,前往國師府一事,第五倫現在真把揚雄當成老師對待。

早晚問候,親奉飯食,酒也替他溫好,讓孤苦伶仃慣了的揚雄十分歡喜,此刻抿着酒說道:“伯魚,你可知天子有幾個嫡子?”

“聽說是四位。”

王莽和他的皇后所生四子,分別是王宇、王獲、王安、王臨。還有個嫡女,就是住在宣明裡對面定安館的黃皇室主,初冬時,第五倫偶爾會看到有木鳶從宮內升起,也不知是不是她放的,可惜不知其名。

揚雄道:“皇帝次子王獲,因打死了奴婢,被皇帝下令自殺。”

當時王莽被漢哀帝趕出朝堂,避居新都,這件事在天下引發了巨大的轟動,讓他名噪一時。

漢朝的奴婢問題本來就嚴重,律令雖然禁止殘害奴婢,但就王朝末年那執行力,很難管到別人家中去,奴告主官府又不受理。主人簡直是肆無忌憚,動輒打殺,甚至有貴族開倒車搞人殉。

在這種情況下,王莽居然爲了一個奴婢,不惜犧牲了兒子,大義滅親啊,公正之類的讚揚從四方涌來。官吏上書冤訟王莽的人多達數百,郡國賢良文學被徵辟入京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叩闕爲王莽發聲,希望他重返朝堂。

積累人望,是王莽實現禪代的第一步,跟王莽比邀名養望,第五小兒也是班門弄斧。

不過揚雄今日主要說的,是王莽的長子王宇。

“前朝平帝時,皇帝以哀帝時丁、傅之亂爲由,禁止外戚衛氏入朝,連漢平帝的生母都不得進京。”

“王宇時年二十餘歲,認爲這有悖人倫,往後可能讓王氏招致平帝怨恨,於是便與中山衛氏暗暗往來。又因屢勸皇帝不聽,他便與其舅、師合謀,半夜時以黑狗血潑灑宰衡安漢公府邸大門……”

啥玩意?狗血潑門?第五倫聽愣了。

揚雄說是因爲王莽篤信鬼神,王宇等人慾以變怪驚懼之,說成是上天警示,好逼迫王莽讓步。

可惜他們太過業餘,被抓了個正着,王宇謀劃敗露,王莽大怒之下,也不管什麼父子親情了,令王宇飲毒酒自殺。而王宇的妻子由於身懷有孕多活了幾天,可一等孩子出世,她也被處死。

這留孫殺媳的故事聽得第五倫齒寒,加上王莽手刃兩子,簡直是個弒親狂魔啊!

在面對權力阻礙時,王莽可一點都沒有儒家之仁,心狠手辣。

第五倫不由想起在郎署學到一篇名爲《八戒》的文章。

據說是王宇事件後,王莽作書八篇警戒子孫,在全國範圍內推行,被譽爲與《孝經》同等。

好,好一個父慈子孝。

目前王莽只剩下兩個嫡子,老三新嘉闢王安有癡傻之疾,於是四爺王臨就躺贏,成了新朝太子。

“那功崇公王宗,莫非就是王宇遺腹子?”

“不,他是王宇第四子。”

又是四爺啊。

說來也怪,王莽雖然手刃了長子,卻對這孫兒王宗十分寵愛。

還沒禪代前,就讓王宗承襲了他“新都侯”的爵位。王莽之母功顯君薨逝,羣臣百聊跪求他勿要棄天下於不顧,便由王宗代爲服喪,在冢墓邊一住就是三年。

這兩件事讓王宗得到極大的政治資歷,加上他禮賢下士,而據傳太子王臨不太得皇帝歡心。一時間,在皇室內部形成了兩股勢力,圍繞嗣君暗暗競爭。

“有其祖必有其孫。”

聽完揚雄的講述,第五倫瞭然,王宗響應太學生之請,派人幫了第五倫,除急人之急外,或許有其政治目的。

第五倫以小人之心揣測,說不定王宗是想學王莽的崛起之路,邀名養望,最後一舉奪嫡,而第五倫簡直就是送上門的名望大禮包。

但第五倫仍是非去不可,揚雄只送他出門,挽着弟子的手,低聲說道:“伯魚,我就將當年所作的《解嘲》一賦中,挑兩句話送你罷。”

他看着第五倫,意味深長地說道:“客徒朱丹吾轂(gǔ),不知一跌將赤吾之族也!”

……

揚雄的《解嘲》,第五倫前些日子是讀過的,大致內容是揚雄與人對答,解釋爲何自己寧可專注於《太玄》這等枯燥的學問,也不想捲入政治太深。

而這兩句話的意思便是:“你口口聲聲說,想用硃色塗染我的車轂讓我富貴,卻不知一旦失足,我的宗族將被鮮血染紅!”

警示意味十足,第五倫很感謝揚雄對自己的關心,漢末新朝政治局勢複雜,站錯隊很可能導致身死族滅,確實要小心。

“也罷,船到橋頭自然直。”

第五倫現在是“下士”,登國公之門拜訪要攜帶曬乾的野雉,他在市上買好禮物,經常安主幹道抵達位於城南的尚冠裡。

說來也怪,雖是此生第一次來尚冠裡,恍惚間周圍景緻竟有些熟悉的感覺。大概是因爲,常安一百六十閭,格局大體相似吧。

而在里門外,第五倫還看到了一個熟人。

卻是第八矯也抱着只幹雉,正與裡監門說話。

“季正,你怎麼也來了?”

第八矯回頭,見到第五倫後,便帶點年輕人生平第一次受到重視的自矜自得,舉雉笑道:“功崇公召我來赴宴,說伯魚也在。”

想起第八矯說,那天太學生來尚冠裡向王宗求助時,正是他陳述經過,叩首拜請,第五倫立刻明白了。

“這王宗,竟是錯把第八矯當成了太學的意見領袖!想將我們兄弟二人一宴雙收啊!”

……

PS:推薦一本新書《古神養育者》。

神聖智狼的作品,江湖匪號“小白狼”,老作者了。

第405章 公孫帝第136章 彩禮能少點不第636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611章 攜民渡淮第440章 猛獸第525章 畫圓第403章 易姓第112章 爭個屁第478章 溫酒第619章 大可不必第355章 舅慈甥孝第223章 打得贏就打第442章 先王不足法第476章 他們急了第214章 稱帝第85章 剿匪第246章 南巡狩第119章 莫欺少年窮第637章 河湟隔斷異鄉春第338章呼吸第456章 謀刺第516章 野獸第203章 地皇四年第102章 滅國第195章 將軍第205章 冰凍三尺第581章 騎步第76章 巨無霸第1章 傳火第333章 雪擁藍關馬不前第112章 爭個屁第301章 退婚第61章 名單第358章 好消息第507章 雙兔第423章 燕歌行第607章 武德四年第567章 告急第626章 天子守國門第259章 西涼軍第293章 武德第284章 盜跖第272章 周公吐哺第389章 不跟我回山裡了?第539章 敵手第102章 滅國第556章 窺天第392章 銜環第354章 百廢待興第698章 魏皇來了,青天就有了第267章 我爲王第349章 江東子弟多才俊第414章 三路兵線第105章 刈麥第107章 烽火第30章 新朝雅政第187章 難民第512章 脊樑第417章 友軍第116章 不愧是你!第104章 封王第12章 聽取人生經驗第412章 抓大放小第140章 該死第302章 破釜第144章 我到河北省來第650章 氣勢不能輸第106章 吞胡第536章 好人第610章 紀昌學射第263章 家書第21章 蒂花之秀第691章 贏得倉皇北顧第206章 保衛家鄉第44章 未曾設想的道路第525章 畫圓第18章 公元一世紀什麼最重要?第235章 莫須有第581章 騎步第527章 相異第367章 小鎮做題家第194章 凜凜人如在第31章 西蜀子云亭第547章 換馬第164章 按下葫蘆浮起瓢第314章 賭徒第123章 你的名字第49章 父慈子孝第285章 王侯將相第598章 落紅第199章 害羣之馬第445章 陳倉第505章 鶡鳥第61章 名單第89章 對百姓我重拳出擊第25章 明明是我先來的第588章 先帝創業未半第345章 突騎第209章 你馬第247章 進京
第405章 公孫帝第136章 彩禮能少點不第636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611章 攜民渡淮第440章 猛獸第525章 畫圓第403章 易姓第112章 爭個屁第478章 溫酒第619章 大可不必第355章 舅慈甥孝第223章 打得贏就打第442章 先王不足法第476章 他們急了第214章 稱帝第85章 剿匪第246章 南巡狩第119章 莫欺少年窮第637章 河湟隔斷異鄉春第338章呼吸第456章 謀刺第516章 野獸第203章 地皇四年第102章 滅國第195章 將軍第205章 冰凍三尺第581章 騎步第76章 巨無霸第1章 傳火第333章 雪擁藍關馬不前第112章 爭個屁第301章 退婚第61章 名單第358章 好消息第507章 雙兔第423章 燕歌行第607章 武德四年第567章 告急第626章 天子守國門第259章 西涼軍第293章 武德第284章 盜跖第272章 周公吐哺第389章 不跟我回山裡了?第539章 敵手第102章 滅國第556章 窺天第392章 銜環第354章 百廢待興第698章 魏皇來了,青天就有了第267章 我爲王第349章 江東子弟多才俊第414章 三路兵線第105章 刈麥第107章 烽火第30章 新朝雅政第187章 難民第512章 脊樑第417章 友軍第116章 不愧是你!第104章 封王第12章 聽取人生經驗第412章 抓大放小第140章 該死第302章 破釜第144章 我到河北省來第650章 氣勢不能輸第106章 吞胡第536章 好人第610章 紀昌學射第263章 家書第21章 蒂花之秀第691章 贏得倉皇北顧第206章 保衛家鄉第44章 未曾設想的道路第525章 畫圓第18章 公元一世紀什麼最重要?第235章 莫須有第581章 騎步第527章 相異第367章 小鎮做題家第194章 凜凜人如在第31章 西蜀子云亭第547章 換馬第164章 按下葫蘆浮起瓢第314章 賭徒第123章 你的名字第49章 父慈子孝第285章 王侯將相第598章 落紅第199章 害羣之馬第445章 陳倉第505章 鶡鳥第61章 名單第89章 對百姓我重拳出擊第25章 明明是我先來的第588章 先帝創業未半第345章 突騎第209章 你馬第247章 進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