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新牆河畔的鮮血

第306團1營堅守畢家山陣地,這裡仍是鬼子主攻的地方,日軍第13聯隊拼命地猛攻,1營傷亡慘重,難以支持。此時,102師已無兵力可以派去支援,情急之下,柏輝章把師屬工兵營派了上去。結果,經過一晝夜的激戰後,畢家山陣地上僅剩下了31名國軍將士,情況非常的危急。柏輝章實在是沒辦法了,就只好向軍部求援,軍長歐震沒有派兵,只是讓102師後撤到潼溪街。

次日,鬼子佔領了畢家山,乘勢強渡潼溪河。柏輝章率領102師殘部在潼溪街,死死的抵擋着日軍的進攻。隨後,鬼子的飛機就對潼溪街進行了猛烈的轟炸,柏輝章率部轉移至黃沙街繼續阻敵。這時,第102師早已是傷亡慘重了,7000多人的主力師已只剩下2000多人了。可是軍長歐震從軍部再次發來命令,要求102師堅持戰鬥,全力阻滯鬼子前進,一定要掩護戰區主力完成反擊部署。柏輝章對歐震說道:“現在鬼子分頭攻擊我各個據點陣地,鬼子騎兵到處突擊,我師連日激戰傷亡慘重,就憑現有兵力,恐怕很難阻擋住鬼子的攻勢,能不能給我部派一個團的援兵?”歐震回答道:“軍部也只剩下一個警衛團了,而且還要在決戰時使用,實在是抽調不出兵力了。薛長官有令,當前戰場成敗,就全看我第4軍能否頂住鬼子的進攻了,你們無論如何也要堅持下去。”柏輝章防下電話,面含悲憤的對部下們說道:“孤軍奮戰,堅守陣地。直至最後犧牲,我們也要在所不辭!”

歐震爲什麼死死不肯支援102師呢?原因就是爲了保存自己的實力。第102師並不是粵系部隊,是臨時劃歸給第4軍指揮的。因此,歐震是絕對不會管102師的死活的。好在102師是個硬骨頭部隊,柏輝章又是個作戰經驗豐富的指揮官,他們頑強的堅持到了最後的時刻。

柏輝章在新牆河第一道防線的時候,因爲鬼子進攻得十分兇猛,薛嶽怕他們守不住陣地,急忙佈置了汨羅江防線。但薛嶽仍然對新牆河防線感到擔心,於是,他抽調了部分部隊前去支援第4軍。薛嶽站在地圖前,一直沒有說話,戰區參謀長吳逸志也低着頭沉默不語。這次長沙會戰,因爲還是採用薛嶽的“天爐戰法”,因此最初的戰鬥還是以防禦爲主,其中主要分爲三部分,既新牆河防線、汨羅江防線和撈刀河防線。如今守在這三條防線上的部隊,多半都是川軍和滇軍。這些部隊不但裝備差,而且訓練也嚴重不足,指望他們守住防線真的很困難。薛嶽手中還有部分精銳部隊,但這是他最後的家底,是用來打反擊的。可是,戰鬥進行了多日,這些雜牌軍已經明顯的支持不下去了。

日軍終於突破了新牆河防線,粵系主力第4軍撤退到了汨羅江防線上。日軍佔領新牆河防線後,僅以小股兵力沿着粵漢鐵路南下,不斷的對汨羅江防線進行襲擾。因爲戰事並不激烈,前線的戰況還算穩定。薛嶽和吳逸志都很高興,認爲他們的判斷還是準確的,而且防禦陣地也佈置得比較合理。而就在他們還在沾沾自喜的時候,日軍的主力正經平江方向向汨羅江防線的右翼迂迴,悄悄的包圍了中國軍隊的右翼,準備將中國軍隊壓迫到洞庭湖東岸、汨羅江的南岸,在這裡將中國軍隊全部殲滅。

26軍發現日軍的動向後,即刻就把這一緊急情況上報到了戰區長官部。得到報告的薛嶽頓時暴套跳如雷,他開口對26軍軍長罵道:“你個衰仔!爲啥讓鬼子包抄過來了?丟了汨羅江防線,我第一個先斃了你!”26軍軍長不敢反駁盛怒中的薛嶽,只好在電話裡忍受着薛嶽的怒火。

這次日軍主力由北、東、南三面圍攻26軍,總共用了一個半師團的兵力,按實際戰力計算,3倍於26軍。但不管前線態勢如何,不管兵力對比如何,在薛嶽的嚴令下,第26軍軍長知道,這次可真的是在劫難逃了。因此28軍上下拼命的死守陣地,全軍在陣地上血戰了兩天。然而,終究是面對3倍於己的鬼子,26軍縱然是全力以赴,也難以擋住強敵。23日,日軍突破汨羅江防線的右翼,直奔縱深陣地殺來。24日,第37軍在長樂街、甕江方面與日軍交上了手。

37軍和粵系第4軍都是前些日子從新牆河防線上撤下來的,可以說都是疲憊之師了。這兩個軍強打起精神來,遲滯着日軍的進攻。24日下午,佔領新牆河防線的日軍第3師團,從汨羅江防線正面發起了進攻,這就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37軍和粵系第4軍兩面接敵,戰鬥進行得異常慘烈。26日上午,歐震爲保存自己的實力,首先率領第4軍放棄陣地,致使第37軍被完全包圍。激戰至深夜,37軍殘部4000餘人才突出重圍,開始向撈刀河方向撤退。第4軍在撤退途中遭遇了空襲,被鬼子飛機炸得人仰馬翻的,至此,第4軍已經完全失去了戰鬥力,全軍上下亂成了一片。第37軍殘部在行進至將軍壩時,遭遇鬼子騎兵的突襲。槍聲一響,軍部上下撒腿就跑,在倉惶逃命的過程中,連軍部的關防大印都丟掉了。至此,第4軍和第37軍軍部與各師,各師與各下屬部隊全都失去了聯繫,將無兵帶,兵無將領,偌大的兩個軍就全都跑散了。

日軍在短短10天的工夫,先後擊退了第58軍、第20軍、第26軍、第37軍,經過兩道防禦戰,好幾個軍失去了戰鬥能力。在進軍途中,日軍投下不少的傳單,雲:“薛警備司令閣下,歡迎你來共同搞大東亞共榮圈。”“第60師已全部投降,師長董煜閣下已被生俘。”“大頭嶺之第140師全部被殲,師長、團長全部被俘。”這些傳單被送到了留在長沙城內的第九戰區長官部,吳逸志一看,就往地上丟,忙不迭地跺上幾腳,說:“開始使用心理戰了嗎?真他媽的好笑!”

薛嶽和吳逸志得到全線潰敗的消息後,當真是欲哭無淚啊,整整3個軍6萬餘人,僅僅支撐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連續丟掉了兩道防線,這實在是讓人難以接受。日軍打到撈刀河附近,離長沙城也就近在咫尺了。爲了作到萬無一失,薛嶽再次將撈刀河防線加強了一下,並命令參謀長吳逸志即刻將74軍調過來,以加強長沙城的防禦力量。

薛嶽計劃在金井至粵漢路東西之線與敵決戰,以急需兵力加強金井,於是令第10軍前往金井佈置“天爐”。第10軍軍長叫李玉堂,下轄三個師:第3師,師長周慶祥;第190師,師長朱嶽;預備第10師,師長方先覺。這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各連用的都是捷克式輕機槍,裝備較好。全軍在湖南沅陵(軍部及第3師)、桃源(第190師)、漵浦(預備第10師)長期進行整訓,列爲統帥部的戰略預備軍。1941年6月校閱後,奉令開往衡山、石灣、大堡、榮山坳等粵漢鐵路沿線車站,待命開赴緬甸戰場。9月中旬,日軍第二次進犯長沙。蔣介石令第10軍開往長沙,擔任守城任務。

第74軍是戰區直屬軍,也是不久前上高戰役立下大功的主力軍。在江西上高會戰後,他們將第一線防務交給友軍,調到後方分宜、新喻、奉新一帶休整補充。9月18日,忽接上級命令,說武漢方面日軍從岳陽通城出發進攻長沙,已渡過新牆河、汨羅江,逼近長沙,戰鬥非常激烈。命第74軍全部西進,急救長沙。全軍按第57師、第58師、軍部、第51師順序,經宜春、瀏陽向長沙急進。

當他們啓程開赴湖南時,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部對於戰局和該軍的安排產生了分歧。薛嶽、吳逸志認爲,日軍突破汨羅江的陣地後,一定要直取長沙。長沙重要,必須力保,準備由第79軍守長沙,第74軍守長沙以東黃花、永安地區。但這個決定又遭到副參謀長趙子立等人的反對。趙子立認爲,這次會戰,日軍是要先消滅中國部隊,纔再佔領長沙。兩種認識決定着戰局的擺佈和兵力的安排。

無法說服薛嶽的趙子立無奈的回到了辦公室裡,恰好電話響了,一拿起是第74軍軍長王耀武在湘贛途中打來的,和趙子立聯絡。趙子立當即將汨羅江的情況告訴他,最後有意提醒說:“把你的部隊向長沙以東拉,我是絕對不同意的。我的意見是要把你的部隊擺在瀏陽東北,將來協同友軍向西對敵左側進攻,那樣有勝無敗。現在決定把你的部隊向長沙以東拉,我估計你們由東向西前進,敵人將由北向南前進,恰好出現在你們的右側,你們將要與絕對優勢的敵人發生嚴重的遭遇性的戰鬥。”

第165章 山田乙三的“小戲”第206章 鐵血孤城(六)第206章 鐵血孤城(六)第218章 兵敗衡陽(一)第52章 再戰上海(四)第90章 南京!南京!(十三)第82章 南京!南京!(五)第72章 浴血山西(十三)第96章 徐州會戰(一)第201章 鐵血孤城(一)第187章 新牆河畔的鮮血第188章 74軍遭遇慘敗(上)第11章 江橋抗戰(上)第228章 試探性攻擊第184章 出手救人第17章 白山黑水間的抗日烽火第179章 光復青川鎮(三)第142章 兄弟重逢第169章 雪亮軍刀第93章 晉南戰事(下)第4章 南下北平第246章 最後一戰第8章 北平學生的愛國運動(上)第12章 江橋抗戰(下)第246章 最後一戰第34章 許學長的消息(中)第154章 湘北大捷(三)第181章 刀劈鬼子第170章 夜襲鬼子第62章 浴血山西(三)第160章 崑崙關上的軍歌(下)第91章 晉南戰事(上)第45章 盧溝橋上的槍聲(一)第79章 南京!南京!(二)第241章 真相大白第105章 敵後游擊戰(四)第179章 光復青川鎮(三)第219章 兵敗衡陽(二)第56章 再戰上海(八)第136章 血染大武漢(十三)第174章 終身大事第146章 不屈的山城(上)第120章 中條山之戰(五)第72章 浴血山西(十三)第14章 一二八凇滬抗戰(二)第206章 鐵血孤城(六)第137章 南昌整編第25章 南京夫子廟(上)第88章 南京!南京!(十一)第41章 西安事變(五)第17章 白山黑水間的抗日烽火第15章 一二八凇滬抗戰(三)第241章 真相大白第183章 忠良入獄第22章 夢想破滅第39章 西安事變(二)第191章 誓與長沙共存亡第89章 南京!南京!(十二)第164章 將軍殉國第55章 再戰上海(七)第190章 秋後算帳第42章 西安事變(六)第138章 “領袖”叛國第28章 福建事變第149章 北上還是南下(下)第188章 74軍遭遇慘敗(上)第81章 南京!南京!(四)第154章 湘北大捷(三)第243章 南京受降第166章 輕敵的羅卓英第35章 許學長的消息(下)第108章 敵後游擊戰(七)第113章 敵後游擊戰(十二)第89章 南京!南京!(十二)第15章 一二八凇滬抗戰(三)第210章 四戰長沙(一)第99章 徐州會戰(四)第23章 再遇故人第34章 許學長的消息(中)第201章 鐵血孤城(一)第58章 再戰上海(十)第220章 兵敗衡陽(三)第110章 敵後游擊戰(九)第200章 浴血叢林(六)第97章 徐州會戰(二)第123章 中條山之戰(八)第212章 四戰長沙(三)第136章 血染大武漢(十三)第206章 鐵血孤城(六)第39章 西安事變(三)第87章 南京!南京!(十)第33章 許學長的消息(上)第243章 南京受降第15章 一二八凇滬抗戰(三)第203章 鐵血孤城(三)第227章 倉皇突圍第33章 許學長的消息(上)第223章 兵敗衡陽(六)第183章 忠良入獄第68章 浴血山西(九)
第165章 山田乙三的“小戲”第206章 鐵血孤城(六)第206章 鐵血孤城(六)第218章 兵敗衡陽(一)第52章 再戰上海(四)第90章 南京!南京!(十三)第82章 南京!南京!(五)第72章 浴血山西(十三)第96章 徐州會戰(一)第201章 鐵血孤城(一)第187章 新牆河畔的鮮血第188章 74軍遭遇慘敗(上)第11章 江橋抗戰(上)第228章 試探性攻擊第184章 出手救人第17章 白山黑水間的抗日烽火第179章 光復青川鎮(三)第142章 兄弟重逢第169章 雪亮軍刀第93章 晉南戰事(下)第4章 南下北平第246章 最後一戰第8章 北平學生的愛國運動(上)第12章 江橋抗戰(下)第246章 最後一戰第34章 許學長的消息(中)第154章 湘北大捷(三)第181章 刀劈鬼子第170章 夜襲鬼子第62章 浴血山西(三)第160章 崑崙關上的軍歌(下)第91章 晉南戰事(上)第45章 盧溝橋上的槍聲(一)第79章 南京!南京!(二)第241章 真相大白第105章 敵後游擊戰(四)第179章 光復青川鎮(三)第219章 兵敗衡陽(二)第56章 再戰上海(八)第136章 血染大武漢(十三)第174章 終身大事第146章 不屈的山城(上)第120章 中條山之戰(五)第72章 浴血山西(十三)第14章 一二八凇滬抗戰(二)第206章 鐵血孤城(六)第137章 南昌整編第25章 南京夫子廟(上)第88章 南京!南京!(十一)第41章 西安事變(五)第17章 白山黑水間的抗日烽火第15章 一二八凇滬抗戰(三)第241章 真相大白第183章 忠良入獄第22章 夢想破滅第39章 西安事變(二)第191章 誓與長沙共存亡第89章 南京!南京!(十二)第164章 將軍殉國第55章 再戰上海(七)第190章 秋後算帳第42章 西安事變(六)第138章 “領袖”叛國第28章 福建事變第149章 北上還是南下(下)第188章 74軍遭遇慘敗(上)第81章 南京!南京!(四)第154章 湘北大捷(三)第243章 南京受降第166章 輕敵的羅卓英第35章 許學長的消息(下)第108章 敵後游擊戰(七)第113章 敵後游擊戰(十二)第89章 南京!南京!(十二)第15章 一二八凇滬抗戰(三)第210章 四戰長沙(一)第99章 徐州會戰(四)第23章 再遇故人第34章 許學長的消息(中)第201章 鐵血孤城(一)第58章 再戰上海(十)第220章 兵敗衡陽(三)第110章 敵後游擊戰(九)第200章 浴血叢林(六)第97章 徐州會戰(二)第123章 中條山之戰(八)第212章 四戰長沙(三)第136章 血染大武漢(十三)第206章 鐵血孤城(六)第39章 西安事變(三)第87章 南京!南京!(十)第33章 許學長的消息(上)第243章 南京受降第15章 一二八凇滬抗戰(三)第203章 鐵血孤城(三)第227章 倉皇突圍第33章 許學長的消息(上)第223章 兵敗衡陽(六)第183章 忠良入獄第68章 浴血山西(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