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浴血叢林(六)

新編第38師一踏入印度的境內,英軍派駐在師部的聯絡官就離開部隊,乘車趕往了英帕爾,向英軍司令部報告新編第38師的行蹤。

這次英軍在緬甸參戰兵力達到了4萬餘人,坦克和裝甲車多達160輛,但在撤回印度時,被俘、陣亡、失蹤人數多達2萬餘人,坦克、裝甲車、大炮等重武器全部丟光,到達印度時,只有13500人,另有數千傷員,個個都是破衣爛衫的,足足休息了半個多月才恢復了元氣。駐緬英軍指揮官亞歷山大垂頭喪氣的對印度總督蒙巴頓說道:“敗得太慘了,大英帝國的軍威,何日才能重振啊!”當他聽說中國遠征軍新編第38師進入了印度境內,頓時就感到了異常的驚訝。因爲第38師在進入印度前,沒有通知英軍方面。第38師在沒有彈藥補充和給養補給的情況下,衝破日軍的層層攔阻,安全的撤到了印度,這不能不讓亞歷山大感到驚訝。

印度總督蒙巴頓,一聽說中國軍隊進入了印度,深恐他們參與由印度國大黨甘地等人領導的獨立運動,又懾於中國軍隊的英勇善戰,怕難以控制第38師,就不顧中英兩國簽定的同盟國條約,命令駐英帕爾的英軍部隊將第38師就地繳械。孫立仁得知這個消息後,惟恐激起部隊官兵的憤怒,立即封鎖了消息,僅僅下達了“加強戒備”的命令。然後他立即四處奔走,向英軍高層進行申訴,並要求史迪威、亞歷山大、斯高特等人出面解救第38師的窘境。

史迪威、亞歷山大、斯高特等人還算是守信用的,他們出面向印度總督蒙巴頓解釋說:“新編第38師是英軍的救命恩人,如果沒有新編第38師的援救和一路掩護,駐緬英軍就很有可能回不了印度了,萬萬不能將新編第38師繳械。”由於有了史迪威、亞歷山大、斯高特等人的幫忙,繳械風波,這才得以平息。

此後不久,孫立仁接到來自重慶軍委會的命令:“嚴禁新編第38師官兵干預或參加印度內部的一切政治活動,嚴禁與印度國大黨的人員接近和往來。”孫立仁嚴格的執行了這一命令,全師官兵在英帕爾休整期間,全部待在軍營裡修養生息,像坐牢一樣不能隨意出入軍營。緊接着,按照盟軍參謀長史迪威的命令,新編第38師移駐到人煙稀少,又極爲偏僻的地方--列多駐防。

第200師損兵折將的退回了雲南,情況較好的新編第38師也退入了印度。可是,這時杜聿明所率領的第5軍還在緬北的原始森林裡掙扎着前進呢。他們早已和外界斷了通信聯絡,而且也早已沒有了糧草供應,像一羣迷途的羔羊一樣在緬北的原始森林裡尋找着出路。

緬甸現在正是雨季,傾盆大雨晝夜不停下着,第5軍的官兵們每天都在冒雨前進,到了夜裡,在樹下躲避大雨。大家將砍下來的樹枝墊在身下,藉以隔離潮溼的地面。原始森林裡有很多的螞蝗、蚊子和其他的毒蟲,地上、樹上、草上無處不在,任何人都無法避免被這些毒蟲叮咬。被毒蟲叮咬之後,傷口就變得痛癢難耐,用手一撓,就會感染,隨後就會流膿流血,非常的痛苦,只要有人堅持不住了,一旦倒了下去,很快就會被毒蟲所吞噬,直至腐爛成一灘污水,這些污水裡含有巨毒,一旦沾染上,就會毒發身亡,所以第5軍的部隊就開始了大量的減員。

第5軍幾萬人馬在原始森林裡掙扎着,人越走越少,而原始森林似乎永遠也沒有盡頭。官兵們內心渴望能早日走出着原始森林回到祖國,但在這茫茫的原始森林裡始終也找不到出路。杜聿明帶着這支隊伍在暗無天日的原始森林裡越走越難,越走越看不到活下去的希望。

孫立仁率部撤到印度後,最關心的就是第5軍的下落。他多次請求亞歷山大派飛機尋找第5軍,可是由於緬甸的雨季已經開始,天氣變得異常的惡劣,第5軍所在的又是一片原始森林,飛機雖然多次偵察這片原始森林,始終也沒有發現第5軍的蹤跡。好幾萬的人馬就這樣消失在了原始森林裡,這讓重慶軍委會也十分的着急。蔣介石派後勤總司令俞飛鵬親赴印度查訪第5軍的下落,但依然沒有找到杜聿明他們的一絲消息,俞飛鵬在孫立仁的建議下再次請求英軍派飛機繼續幫助尋找。

這一天,天氣稍有好轉,英軍的偵察機起飛,前往原始森林上空偵察。他們在飛臨緬北野人山時,終於發現了原始森林中有人羣移動的跡象,隨即便向該地區投下了一些乾電池,以便地面上的人恢復電臺的通信聯絡。過了幾天的時間,第5軍終於向外界發出了求救信號。這回,窮途末路的第5軍終於和外界取得了聯繫。緊接着,英國空軍向第5軍空投了大量的給養和物資。孫立仁甚至是派出了一個連的部隊前去接應,第5軍殘部在英軍飛機的引導下前進,使得第5軍殘部走出了野人山。44

這一路脫險得救的只是廖耀湘率領的新編第22師和第96師的部分部隊,而杜聿明卻沒有摔部進入印度。他一直遵照蔣介石的命令,堅持將部隊帶回了國內,所以中國遠征軍就此分成了兩大塊,新編第22師和新編第38師進入了印度境內,而第5軍主力和新6軍則撤回了國內。

這一次中英聯軍保衛緬甸之戰,前後歷時5個月之久,最後以慘重的失敗而告終。中英聯軍丟掉了緬甸甚至還有中國雲南怒江以南全部地區,可以說這次出征緬甸,中國遠征軍的損失是極其慘重的。由於遠征軍指揮上的錯誤和英軍的不作爲,日軍輕易的達到了緬甸作戰的全部戰略意圖。中國遠征軍各部因落伍、染病死亡的,比在戰場上作戰而傷亡的人數要多出好幾倍,遠征軍出國作戰時總兵力高大十幾萬人,而等到撤出緬甸時,十萬遠征軍也只剩下區區的4萬餘人了,期於6萬多人全部長眠在了緬甸的茫茫叢林裡。

這次遠征軍大敗而歸,作爲戰區參謀長的史迪威和司令官羅卓英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蔣介石在關鍵時刻的胡亂指揮,其責任也是巨大的。事後,重慶軍委會面對這6萬多人馬的重大損失,竟沒有任何的追究,羅卓英繼續留在印度,而且還當上了遠征軍駐印度的最高指揮官,心灰意冷的杜聿明回到了重慶養病,退回國內的遠征軍殘部都留在了雲南境內休整。

中國遠征軍在緬甸失敗以後,被迫分成了兩塊,在印度的那部分被改編成了中國駐印軍,由羅卓英繼續擔任司令官。在雲南的這一部分繼續保留,並從各地調來部隊進行補充和擴大,中國遠征軍的牌子繼續保留着。1943年6月,第6戰區司令官陳誠被調往雲南,出任中國遠征軍的司令長官,統轄在雲南境內的所有遠征軍部隊。

當世界反發西斯戰爭進入1943年10月的時候,在歐洲戰場上,意大利已於8月向盟軍投降,蘇聯紅軍也即將收復烏克蘭,英、美、蘇三國首腦於9月23日在莫斯科舉行了會議,研究歐洲戰場的新局勢。在太平洋戰場上,日軍的進攻勢頭也被美軍遏制住了,並在局部地區向日軍展開了反攻。蔣介石也開始調集兵力準備打通中印公路,以緩解“駝峰航線”運力不足的問題。

日軍在諸多的壓力之下,爲了牽制中國軍隊繼續向雲南和印度增兵,就迫不急待的發動了常德作戰。爲什麼日軍要在戰爭吃緊的時候,還要發動如此大規模的進攻呢?這就要從常德的地理位置說起了。常德是湖南西部地區的軍事、政治、經濟的中心,素有“湖南糧倉”之稱,與湖南東部的長沙地區對,成爲了華中、華南、西南地區中國軍隊的命脈所在。若日軍攻下常德地區,向東可威逼長沙,向西可進軍四川。此外,佔領常德地區後,還可以獲得充足的糧食供應,因此,此次常德作戰被日軍大本營稱之爲“穀倉之戰”。這次日軍拿出了大力氣,投入常德戰場的兵力高達10萬以上,由新任第11軍司令官橫山勇指揮,原11軍司令官阿南維畿因“第三次長沙作戰”失敗而被調回了國內。橫山勇將自己的司令部移動到了沙市附近,以便近距離的觀察戰場態勢,及時的調整部署。橫山勇磨拳擦掌的要建立武勳,迫不急待的要佔領常德。

第15章 一二八凇滬抗戰(三)第139章 戰事蔓延第35章 許學長的消息(下)第159章 崑崙關上的軍歌第222章 兵敗衡陽第63章 浴血山西(四)第159章 崑崙關上的軍歌第130章 血染大武漢(七)第237章 困獸尤鬥第225章 白崇禧的天爐第195章 浴血叢林第238章 夜襲敵營第231章 團圓飯第147章 不屈的山城(下)第115章 敵後游擊戰(十四)第139章 戰事蔓延第186章 新牆河畔的鮮血第84章 南京!南京!(七)第23章 再遇故人第109章 敵後游擊戰(八)第110章 敵後游擊戰(九)第178章 光復青川鎮第203章 鐵血孤城(三)第121章 中條山之戰(六)第192章 誓與長沙共存亡第188章 74軍遭遇慘敗(上)第49章 再戰上海(一)第117章 中條山之戰(二)第12章 江橋抗戰(下)第165章 山田乙三的“小戲”第66章 浴血山西(七)第8章 北平學生的愛國運動(上)第41章 西安事變(五)第91章 晉南戰事(上)第21章 報考中央軍校第85章 南京!南京!(八)第218章 兵敗衡陽(一)第31章 一二九學生運動(中)第143章 再見家人第244章 兩條瘋狗第160章 崑崙關上的軍歌(下)第20章 長城抗戰(中)第4章 南下北平第58章 再戰上海(十)第17章 白山黑水間的抗日烽火第64章 浴血山西(五)第196章 浴血叢林(二)第108章 敵後游擊戰(七)第123章 中條山之戰(八)第182章 禍事來臨第245章 喪心病狂第49章 再戰上海(一)第117章 中條山之戰(二)第207章 鐵血孤城(七)第179章 光復青川鎮(三)第147章 不屈的山城(下)第71章 浴血山西(十二)第216章 美軍教官第132章 血染大武漢(九)第233章 滇緬大反攻(二)第214章 四戰長沙(五)第216章 美軍教官第213章 四戰長沙(四)第141章 放棄南昌第233章 滇緬大反攻(二)第153章 湘北大捷(二)第152章 湘北大捷(一)第108章 敵後游擊戰(七)第123章 中條山之戰(八)第6章 九一八事變(上)第30章 一二九學生運動(上)第214章 四戰長沙(五)第245章 喪心病狂第11章 江橋抗戰(上)第80章 南京!南京!(三)第84章 南京!南京!(七)第72章 浴血山西(十三)第212章 四戰長沙(三)第96章 徐州會戰(一)第46章 盧溝橋上的槍聲(二)第48章 盧溝橋上的槍聲第222章 兵敗衡陽第159章 崑崙關上的軍歌第82章 南京!南京!(五)第188章 74軍遭遇慘敗(上)第151章 爲誰而戰第169章 雪亮軍刀第74章 大撤退(二)第66章 浴血山西(七)第247章 手刃仇敵第175章 珍珠港事件第221章 兵敗衡陽(四)第39章 西安事變(三)第213章 四戰長沙(四)第83章 南京!南京!(六)第162章 訓練新兵(上)第60章 浴血山西(一)第120章 中條山之戰(五)第226章 可笑的桂林保衛戰
第15章 一二八凇滬抗戰(三)第139章 戰事蔓延第35章 許學長的消息(下)第159章 崑崙關上的軍歌第222章 兵敗衡陽第63章 浴血山西(四)第159章 崑崙關上的軍歌第130章 血染大武漢(七)第237章 困獸尤鬥第225章 白崇禧的天爐第195章 浴血叢林第238章 夜襲敵營第231章 團圓飯第147章 不屈的山城(下)第115章 敵後游擊戰(十四)第139章 戰事蔓延第186章 新牆河畔的鮮血第84章 南京!南京!(七)第23章 再遇故人第109章 敵後游擊戰(八)第110章 敵後游擊戰(九)第178章 光復青川鎮第203章 鐵血孤城(三)第121章 中條山之戰(六)第192章 誓與長沙共存亡第188章 74軍遭遇慘敗(上)第49章 再戰上海(一)第117章 中條山之戰(二)第12章 江橋抗戰(下)第165章 山田乙三的“小戲”第66章 浴血山西(七)第8章 北平學生的愛國運動(上)第41章 西安事變(五)第91章 晉南戰事(上)第21章 報考中央軍校第85章 南京!南京!(八)第218章 兵敗衡陽(一)第31章 一二九學生運動(中)第143章 再見家人第244章 兩條瘋狗第160章 崑崙關上的軍歌(下)第20章 長城抗戰(中)第4章 南下北平第58章 再戰上海(十)第17章 白山黑水間的抗日烽火第64章 浴血山西(五)第196章 浴血叢林(二)第108章 敵後游擊戰(七)第123章 中條山之戰(八)第182章 禍事來臨第245章 喪心病狂第49章 再戰上海(一)第117章 中條山之戰(二)第207章 鐵血孤城(七)第179章 光復青川鎮(三)第147章 不屈的山城(下)第71章 浴血山西(十二)第216章 美軍教官第132章 血染大武漢(九)第233章 滇緬大反攻(二)第214章 四戰長沙(五)第216章 美軍教官第213章 四戰長沙(四)第141章 放棄南昌第233章 滇緬大反攻(二)第153章 湘北大捷(二)第152章 湘北大捷(一)第108章 敵後游擊戰(七)第123章 中條山之戰(八)第6章 九一八事變(上)第30章 一二九學生運動(上)第214章 四戰長沙(五)第245章 喪心病狂第11章 江橋抗戰(上)第80章 南京!南京!(三)第84章 南京!南京!(七)第72章 浴血山西(十三)第212章 四戰長沙(三)第96章 徐州會戰(一)第46章 盧溝橋上的槍聲(二)第48章 盧溝橋上的槍聲第222章 兵敗衡陽第159章 崑崙關上的軍歌第82章 南京!南京!(五)第188章 74軍遭遇慘敗(上)第151章 爲誰而戰第169章 雪亮軍刀第74章 大撤退(二)第66章 浴血山西(七)第247章 手刃仇敵第175章 珍珠港事件第221章 兵敗衡陽(四)第39章 西安事變(三)第213章 四戰長沙(四)第83章 南京!南京!(六)第162章 訓練新兵(上)第60章 浴血山西(一)第120章 中條山之戰(五)第226章 可笑的桂林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