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死亡 (1)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老子

按照一個企業正常的發展規律,在它從無到有的創業發展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很多的成功及其延續,在歐洲就有300多年基業的企業。可畢竟絕大部分企業最終還是要走向死亡。這些企業的死亡,有一些是正常的,比如重組、併購、轉賣,或是重新被家族分掉;有一些則屬於意外死亡,比如創始人突然出現生命威脅,或鋃鐺入獄,或遭遇其他打擊而造成了企業死亡;當然還有因爲不可抗力的偶然因素,比如說“9·11”後,一時間很多保險公司、航空公司紛紛死亡。所以在企業的生命歷史上,研究企業的死亡,研究企業家對待死亡的態度,是一個角度很特殊的課題。

公司的四種死法

死亡是從一出生就開始面對和趨進的自然規律,但是人們從感情上不願涉及而儘量避免這一話題,特別是創業者,更不想探討企業的死亡。清醒的企業家是不應迴避的。

從歷史上看,企業有四種死亡的方式:

第一種,社會革命、制度變遷。比如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1947年、1948年的國營企業和一些民族資本家的企業,經過1956年的社會主義改造,被政府贖買或者沒收,變成了公有。所以社會革命會造成大量的企業的性質發生變化和死亡,這是第一種。

第二種,技術革命。當一種新技術進入快速發展期,舊技術所能支持的一些企業就不復存在了。最典型的是,當汽車興起的時候,製造馬車的企業就死亡了;當我們現在用手機的時候,傳呼機企業就死亡了;當我們用玻璃杯、紙杯和其他瓷器、陶器時,搪瓷杯就被淘汰了,生產這些產品的企業也就死亡了。技術革命不斷變化的過程會使非常多的企業死亡,這些死亡的企業,往往起因於當事人(企業家)遲鈍或不敏感,或對以往技術的偏執。最近幾十年,技術革命發展非常快,每天由於技術發展導致死亡的企業數量非常大。特別是在網絡時代,比如現在搜索手段已經很發達了,那麼原來對圖書館進行人工檢索的行業就快消失了;比如技術進步讓通信變得越來越迅速便捷,那麼過去傳統的通信方式就沒有了。技術變革本身導致企業的死亡將是經常性的和大規模的,較之第一種死亡,它不是很痛苦,而是在和平狀態下不知不覺地死去。

第三種,不可抗力和不期而至的災難。最典型的就是地震、海嘯、戰爭,這些災難會使很多企業破產,資不抵債。抵禦這種災難比較有效的是購買保險,預先做一些防範,避免死亡。最典型的是“9·11”之前世界貿易中心的運營商拉里·西爾弗斯坦的故事。世貿中心有120萬平方米的寫字樓,產權業主是紐新港務局,而承租者拉里·西爾弗斯坦擁有99年的運營權。他在“9·11”之前3個月買了一個抗恐怖主義保險,“9·11”後他獲得了保險公司的賠付,於是這個不可抗力沒有讓他垮掉。如果他沒有保險,那麼他這個企業就垮掉無疑了。

第四種,商業競爭導致的死亡。按過去的研究看,每5~7年爲一個商業週期,每一個週期都是由危機導致蕭條,然後復甦繁榮;再危機蕭條,復甦繁榮,這樣周而復始不斷循環。導致危機的最主要原因是由於供需關係的矛盾,造成了強制性的市場供求結構的調整,以及強制性的技術和固定資產更新。比如很多牛奶賣不出去,危機促使企業強制性減少奶牛場規模或製造其他奶製品,否則公司就關門了。每輪商業週期循環都將會有一半以上的企業不復存在。

在人類的商業文明歷史上,這四種方式足以讓企業死亡,而每個民營企業預防、診斷然後避免死亡的方法各有不同。

社會革命我們是沒有辦法抗拒的,但現在社會革命並不會構成我們民營企業需要防範的方面。

應對技術革命,企業必須通過保持高度的警覺性、敏感性和技術競爭上的創新能力,來適應未來的市場和不斷出現的新的產品。比如王安電腦都是大型機,可是市場上眼看小型PC機活過來,而且市場越來越好,但他拒絕變革,結果他的企業死亡了。如果他警覺敏感,能夠及時轉型,那就可以避免技術革命帶來的死亡危機。

應對自然災害,做一些預防是有必要的,但通常是防不勝防的。比如說恐怖主義保險,全世界沒幾個人買,可拉里買了,具有一定偶然性,但是總體來說還是可以做點預防。比如說我們做房地產,買防止地震的保險就很必要。

應對商業競爭,唯一的辦法就是降低負債,擴大現金流量的彈性,保持公司競爭性和財務穩健。因爲經濟危機一來,主要表現爲銀根緊張、市場萎縮、銷售收入減少。這樣帶來的實際上是一個現金週轉的問題,如果你保持足夠的現金,能夠靈活地應對市場的供求變化,減少你的負債,一般來說就能活下來。目前,技術革命、信息革命和全球化以後帶來的一個現象是,二戰以後全球性的、大的經濟危機目前沒有出現過。儘管局部東南亞經濟危機出現過,但還不是以商業週期波動。經濟學家一直在討論:現在商業週期的波動還存在不存在?早期經典的週期理論是強調信息不對稱導致供求的矛盾加劇,最後導致強制性的危機和技術革命。現在有一種理論認爲,信息在微觀上已經很對稱了,由於信息技術的發展逐漸讓信息對稱,供求矛盾實際已經很難積聚到總爆發,現在就不大會出現全局性的商業週期波動。但即使看不到危機,我們還是要注意,市場波動、商業競爭帶來的危機仍然存在。表現的方式和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可能不是病來如山倒、山崩地裂,而是局部的,比如說家電業、房地產行業的波動和週期。應對商業週期波動,最好變化,這是唯一的存活之道。

與死亡爲友

死亡是人生的朋友,也是人生的導師,因爲站在終點回望通向終點的道路,會有很多感悟。我有時候去八寶山,去火化場,看到死亡,會思考很多事情,比如人生的真諦、規律和感悟。不知死,焉知生?只有在死的問題上有充分的思考,人生的終極道路才能在生的過程中更精彩地展開。我有一個朋友,在做生意之前是政府機關的一個公務員,歲數挺大才開始下海。下海前他做了一件事情,給自己修了一個墳,一有不順或陷入困境的時候,他就坐在自己的“墳”前,想着如果他死了會怎麼來看這個事情、他怎麼能不死、他不應該現在就死,埋在這裡。有時候他把這比做擡棺出征,鼓舞自己的意志,發誓說死了也要拼這一口氣。所以他在墳前有很多的想象、反省、檢討、思考。據他講,由於經常跑到自己的墓前去思考,最後他避免了很多災難:由於查案子他一共有6次被帶進去,但每次都不到一個月時間就澄清事實出來了。目前他的事業發展得很好,成爲當地很大的一個房地產企業,很多國家領導人專門去他那兒考察,總結他們的經驗;他們那裡還總結出很多社區黨委、黨支部的經驗,建了很多和諧社區。

我另外一個朋友,他母親去世得早,他跟他母親的感情非常好,他一有困惑就搬個板凳披個棉襖坐在母親的墳前去想問題,跟母親交談,談他的痛苦、談他的想法、談他想做的事情。這樣慢慢形成了習慣,最後也讓他透徹地感悟到很多人生、現世的道理,讓安息了的母親指引他來做事情。

其實,人生就是要不斷地站在終點,回過頭來追溯你走過的道路。我自己也有一次臨死的體驗。14年前,我腿上長了一個很大的紅色腫塊,被醫生診斷成癌症,迅速住進醫院,在起初半個月,我每天都籠罩在死亡的陰影裡。記得要住院的前一天,我讓司機帶着我在北京長安街、二環、三環轉,最後轉到醫院。在轉的過程中,我感覺生命是非常沉重的,所有事情都是飄忽的;突然感覺所有平時看着很重的事情、非常有分量的事情、不得不做的的方法就是保持足夠的現金流,減少負債,使你的產品能夠應對市場的快速事情、很偉大的事情都變得非常飄忽,而此時生命的存在成爲一件最重要的、最沉重的事情。在手術前的一段時間,人就開始與死亡博弈,變得既恐懼又排斥恐懼。

當時我看到一本書,專門講死刑犯在執行之前這段時間怎麼度過。因爲所有疾病、慢性病的患者對死亡的恐懼是一點點化解的,直到生命慢慢衰竭,因爲他不知道哪一天會死,不知道具體的時間,所以這個恐懼是抽象的;但死刑犯因爲知道三天以後就槍斃,這個恐懼是非常具體的。這個時候的恐懼是種讓人陷入深度的惶悚和麻木,內心會採取一種保護的機制,那就是不想它,或轉移,或幻覺,或歇斯底里。我在這段時間,死亡對我是抽象的,雖然是癌症,有可能死亡,有可能是一年,有可能是兩年。一年兩年對於一個人來說,還是很長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能做什麼?這個時候我纔開始盤點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我不得不做的事情,開始一二三四排序,這個順序和健康狀態時的排序完全不一樣。

蘋果的老闆喬布斯也曾經被認爲罹患癌症,他也有一次瀕死的體驗,以致後來形成習慣,每天醒來就想,如果我明天要死,我今天要做什麼?他一直用這種方式激勵自己,把有限的時間用在做最重要的事情上。因爲當人還有大把生命的時候所覺得重要的事情,也許其實不是最重要的事情。當一個人有很多時間,就會做許多不重要的事,他會認爲明天、後天、大後天都可以再去做,所以揀芝麻丟西瓜。可是,當他知道明天就會死亡的時候,今天選的一定是最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喬布斯總用這個方法提醒自己:假如我明天要死,這個事情是不是最重要的?

“只有無知的人與不能勇於面對生命的人,對死亡纔會感到恐懼。聰明的人會視死亡爲親密的夥伴和仁慈的導師,任何人若要完完全全成爲一個生命力充沛而豐富的人,那麼他在有生之年,必然得與死亡結友。”這是臺灣專門研究死亡教育的一個博士黃天中說的一段話。

死亡對於活着的人更有意義,如果你能夠深刻地理解死亡,而且有死亡的體驗,你會發現平時不重視的一些道理。黃博士還講過一段話:“如果我們能視死亡爲我們人生旅途中看不見而友善的同伴,他會提醒我們,不要常把現在該做的事情拖延到明天,幫助我們每天做得更好,而且充實。”無論是前面講的這些朋友的,還是我的體會,抑或喬布斯的體會,作爲一個民營企業的領導人,除了在現實生活中奔忙、忙碌,被一些讚揚和虛榮包裹起來,也要靜下心來去和死亡對一對話,談一談心,站在死亡的角度來看一看今天的自己,究竟是不是做了最有價值的事情。

死亡的困境

一些偉大的、有價值的人在死亡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悲劇色彩和困惑,也特別值得我們關注。阿拉法特在不屈不撓奮鬥的45年中,他是蔑視死亡的,當他最後一次被以色列圍困在拉姆安拉巴解總部時,有一年多就在一個小屋子裡不能出來,沒有自由的生活。當時巴勒斯坦駐中國代表曾打電話問他:“身體怎麼樣?會不會有危險?”他的回答非常明朗,儘管有幾分憂心,但他仍然非常堅定地說:“你應該去問巴勒斯坦人民怎麼樣,他們還在血泊中爲民族獨立而奮鬥。”接下來這句話非常有意思,他說:“放心,我唯一的勝利就是我的敵人必須殺死我,但我今天還活着。”他視死如歸,從來不害怕。幾十年當中以色列特工不斷要殺他,導致他每天都要換睡覺的地方,這樣一個堅強的人,在他生命的最後階段出現了一個非常悲劇性的情景,他突然一下就變得很衰弱,現在有人說是以色列人投了毒,他一下就犯癡呆了,然後生命開始衰竭,儘管住進了法國的一家軍方醫院接受全力搶救。這時,圍繞着巴勒斯坦的政權,巴勒斯坦組織以及他的家人,包括巴以局勢發生了許多不幸的故事。

他在上飛機前,別人一直在跟他小聲說一件事情,讓他說出銀行賬戶密碼,因爲看他已經快不行了,巴勒斯坦的錢就在他一人管理之下,而那個密碼就記在他腦子裡。大家就擔心萬一他去世了,這個錢就成瞎的了,沒法用到了,而巴勒斯坦在戰鬥中,他們需要經費,公務員還要發錢。但他沒有正面回答,上飛機前他告訴大家“我還是會回來的”。大家沒有辦法,眼睜睜看着他走了,沒有得到這個密碼。到了醫院,他的太太不斷索取這個密碼;阿巴斯到醫院看他,也希望跟他討論善後的事情,但他最後已經深度昏迷,沒有自主能力了。

以往死亡基本上有兩個特徵,一是呼吸停頓,二是心臟停止跳動,沒有血液循環、沒有呼吸,這就叫死亡了。可是現在的醫學技術可以用機械的方法,強制性電擊心臟,讓心臟跳動;另外用機器也能推動呼吸。在他深度昏迷的時候,起搏器和呼吸機如果不拔掉,就不能宣佈他的死亡;一旦拔掉,他就徹底死亡了。但是誰有權力拔掉呢?在法國只有家屬纔有放棄救治的權利,如果家屬不宣佈,不同意,這個起搏器和呼吸機管子就得一直插着。

第36章 企業家(下):牟其中 (1)第1章 清清白白的湯唯乾乾淨淨地脫(自序)第35章 企業家(上):王石 (3)第12章 投資 (1)第16章 管理 (2)第2章 原罪 (1)第28章 偉大 (1)第23章 政商關係 (2)第13章 投資 (2)第22章 政商關係 (1)第7章 合夥人 (3)第23章 政商關係 (2)第28章 偉大 (1)第38章 企業家(下):牟其中 (3)第12章 投資 (1)第22章 政商關係 (1)第10章 流變 (3)第40章 歷史 (1)第24章 政商關係 (3)第19章 金錢 (3)第15章 管理 (1)第26章 關係 (2)第24章 政商關係 (3)第27章 關係 (3)第34章 企業家(上):王石 (2)第25章 關係 (1)第13章 投資 (2)第21章 金錢 (5)第14章 投資 (3)第9章 流變 (2)第46章 女人 (2)第25章 關係 (1)第32章 企業公民 (2)第5章 合夥人 (1)第40章 歷史 (1)第44章 幸福 (3)第17章 金錢 (1)第2章 原罪 (1)第44章 幸福 (3)第3章 原罪 (2)第21章 金錢 (5)第25章 關係 (1)第33章 企業家(上):王石 (1)第41章 歷史 (2)第17章 金錢 (1)第17章 金錢 (1)第43章 幸福 (2)第26章 關係 (2)第37章 企業家(下):牟其中 (2)第36章 企業家(下):牟其中 (1)第16章 管理 (2)第22章 政商關係 (1)第42章 幸福 (1)第39章 企業家(下):牟其中 (4)第25章 關係 (1)第39章 企業家(下):牟其中 (4)第8章 流變 (1)第41章 歷史 (2)第19章 金錢 (3)第3章 原罪 (2)第29章 偉大 (2)第3章 原罪 (2)第40章 歷史 (1)第17章 金錢 (1)第47章 死亡 (1)第14章 投資 (3)第12章 投資 (1)第14章 投資 (3)第13章 投資 (2)第26章 關係 (2)第44章 幸福 (3)第30章 偉大 (3)第46章 女人 (2)第3章 原罪 (2)第13章 投資 (2)第6章 合夥人 (2)第19章 金錢 (3)第15章 管理 (1)第13章 投資 (2)第19章 金錢 (3)第29章 偉大 (2)第20章 金錢 (4)第3章 原罪 (2)第10章 流變 (3)第9章 流變 (2)第25章 關係 (1)第36章 企業家(下):牟其中 (1)第29章 偉大 (2)第35章 企業家(上):王石 (3)第2章 原罪 (1)第30章 偉大 (3)第10章 流變 (3)第33章 企業家(上):王石 (1)第1章 清清白白的湯唯乾乾淨淨地脫(自序)第36章 企業家(下):牟其中 (1)第22章 政商關係 (1)第15章 管理 (1)
第36章 企業家(下):牟其中 (1)第1章 清清白白的湯唯乾乾淨淨地脫(自序)第35章 企業家(上):王石 (3)第12章 投資 (1)第16章 管理 (2)第2章 原罪 (1)第28章 偉大 (1)第23章 政商關係 (2)第13章 投資 (2)第22章 政商關係 (1)第7章 合夥人 (3)第23章 政商關係 (2)第28章 偉大 (1)第38章 企業家(下):牟其中 (3)第12章 投資 (1)第22章 政商關係 (1)第10章 流變 (3)第40章 歷史 (1)第24章 政商關係 (3)第19章 金錢 (3)第15章 管理 (1)第26章 關係 (2)第24章 政商關係 (3)第27章 關係 (3)第34章 企業家(上):王石 (2)第25章 關係 (1)第13章 投資 (2)第21章 金錢 (5)第14章 投資 (3)第9章 流變 (2)第46章 女人 (2)第25章 關係 (1)第32章 企業公民 (2)第5章 合夥人 (1)第40章 歷史 (1)第44章 幸福 (3)第17章 金錢 (1)第2章 原罪 (1)第44章 幸福 (3)第3章 原罪 (2)第21章 金錢 (5)第25章 關係 (1)第33章 企業家(上):王石 (1)第41章 歷史 (2)第17章 金錢 (1)第17章 金錢 (1)第43章 幸福 (2)第26章 關係 (2)第37章 企業家(下):牟其中 (2)第36章 企業家(下):牟其中 (1)第16章 管理 (2)第22章 政商關係 (1)第42章 幸福 (1)第39章 企業家(下):牟其中 (4)第25章 關係 (1)第39章 企業家(下):牟其中 (4)第8章 流變 (1)第41章 歷史 (2)第19章 金錢 (3)第3章 原罪 (2)第29章 偉大 (2)第3章 原罪 (2)第40章 歷史 (1)第17章 金錢 (1)第47章 死亡 (1)第14章 投資 (3)第12章 投資 (1)第14章 投資 (3)第13章 投資 (2)第26章 關係 (2)第44章 幸福 (3)第30章 偉大 (3)第46章 女人 (2)第3章 原罪 (2)第13章 投資 (2)第6章 合夥人 (2)第19章 金錢 (3)第15章 管理 (1)第13章 投資 (2)第19章 金錢 (3)第29章 偉大 (2)第20章 金錢 (4)第3章 原罪 (2)第10章 流變 (3)第9章 流變 (2)第25章 關係 (1)第36章 企業家(下):牟其中 (1)第29章 偉大 (2)第35章 企業家(上):王石 (3)第2章 原罪 (1)第30章 偉大 (3)第10章 流變 (3)第33章 企業家(上):王石 (1)第1章 清清白白的湯唯乾乾淨淨地脫(自序)第36章 企業家(下):牟其中 (1)第22章 政商關係 (1)第15章 管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