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對生命保持覺知

生命不管看起來好像有什麼,其本質只有念頭和覺知。如果修行,去理解念頭,訓練出覺知,生命將無困無惑可存。因而要認識生命,從念頭和覺知兩端下功夫吧。

“覺”的訓練,最重要是的是爲了觀“念”

在日常我們對覺的訓練當中,對呼吸保持覺知,對眨眼保持覺知、對行走坐臥的一切動作保持覺知——那僅僅是爲了訓練覺的能力,覺的品質。

我們訓練出自己覺的能力覺的品質幹什麼?一方便這使我們是醒着的,是個清醒的人,不再“夢中人”;更重要的,它能把我們平常訓練的覺的能力覺的品質——用在覺知或觀照念頭上,念起即覺,這使我們最終不會跟了念頭而去,跟它生死流轉,遭報受業。

覺的訓練,最重要的是爲了“觀”念,觀念最重要的是爲了斷掉念頭的故事。最終是爲了使我們能時刻處在“覺”上:成佛,是佛——完全醒來,不再在夢中跟隨幻象流轉變遷。

用你的覺知照見你的念頭,用你的佛度你的衆生。在修行之中,要非常注意用你的覺知觀照你的念頭,時刻不停的那樣做。這就是用你的自性佛來度你的自性衆生。

修行的要點是自度。心外沒有佛,心外也沒有衆生,因此,一切修行的實質都是自度自己。如何自度?用你的覺知照見你的念頭,以你的智慧把你的煩惱轉化成菩提。

時刻用你的覺知照看着你的念頭,就像母親的心時刻照看着她的小孩一樣,或像黑夜中拿着手電筒爲孩子照路的父親。這樣做就是六祖慧能所說的“自性自度”的意旨,這樣做就是佛陀所說的“如來善護念諸菩薩”。修行時刻不能離開覺知和念頭,否則都是邪門外道盲修瞎煉。

把“覺知”貫穿修行的始終,時刻不忘觀看念頭。無論什麼修行,只要修持“覺知”,修行就在正道之上;只要不忘觀察“念頭”,行走就沒有選錯對象。在修行之中。把“覺知”貫穿修行的始終,時刻注意觀看念頭,此是正道修行,是脫離無明,過上自由喜悅生活的最直接、最正確法門。

創造“覺”和“念”之間的間隙。用覺知觀照念頭,最終是爲了創造一個“覺”和“念”之間的間隙。只有當覺和念頭有一定“間隙”的時候,你才能夠觀照它,你纔不會被它無明的拉着亂跑。

當有一天念頭從覺知中脫落,突然間你找不到了念頭,然後你看到了念頭存在以外的心的存在——這是你“看見”自己本來面目的時刻。有人叫它開悟。有人叫它見性。但不管怎麼說。他們“看見”到了相同的東西:那心的本來之樣,那虛空,那純粹的覺,那不知不滅的東西——那就是見到本來面目。

見到本來面目是基於增加“覺”的能力。創造“覺”和“念”之間的間隙——直到那“間隙”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直到某一時刻,念頭脫落了,念頭不見了,只有覺存在。那便是修行求道之人激動人心的時刻,開悟見到本來面目的時刻。

觀察念頭,注意覺和那念頭之間的“間隙”。在開始你可以發現它們之間根本沒有間隙,甚至還在不覺中念頭出來把你拉跑了,但不要緊,隨着訓練的加深。那間隙出現、越來越長……直到脫落。直至開悟。

在覺上,不要在念上。修行覺知,觀察念頭,注意要在“覺”上,而不是“念”上。如果你在覺上。即是佛;在念上,即是衆生。是佛就不生不滅,無生死流轉,無苦亦無惱;在念上就有生有滅,有苦有惱,有六道輪迴。

生命的現象並不複雜,只覺和念兩物;修行成佛、離苦得樂的方法也並不繁縟神秘,只在覺和念兩個方面下功即可。知覺觀念,時刻注意保持在覺上而不是念上,這就是總要領。記住這首偈語:佛法在心間,不離覺和念,離覺忘念頭,恰在無明淵。依此修行,定能成佛,脫離生死苦惱。

行動——覺念合一。修行到最後,隨着覺能力的增強,念頭已變成你圈養的小寵物,而不再是那兇悍強猛的野生動物時,好了,你可以自由自在的應用你的念頭了,而不再是被你的念頭牽着拉着到處轉了。

這時,因爲覺的能力強了,妄念變少,你自然的有了一顆清淨心。當你懷着一顆清淨心站着或坐着着的時候,突然一個念頭跳進來了“洗碗去”,然後你站起來就去洗碗;緊接着,又一個念頭說“回你的網友留言去”,你又打開了電腦;“把洗衣機的衣服拿出來晾上去”,然後你又去了……

修行到最後覺知跟隨念頭,清淨的心聽從內在的聲音行事。那覺知和念頭之間沒了“距離”——覺知跟隨念頭——覺知和念頭“合一”。

智者不在自己的內部創造矛盾,他裡面沒有了“二”,他裡面時刻是“一”,他自然的跟隨那“一”,他做什麼都從容、安寧和輕而易舉。因爲他知道那“一”也不存在,所有的只是“○”。聖人時刻活在“0”和“1”之間的簡單的計算機程序般的生活中,他變成了一個無事的閒人。他心中沒有事兒,即使他手中正洗着白菜。

這是一個修行到最後之人的狀態——覺知跟隨行動,它們之間沒有距離,沒有矛盾,沒有對立。是什麼就是什麼,他活在沒有分別的整體中。

有個登山者非常想要征服阿空加瓜峰(agua,南美洲最高峰),在多年的準備之後,他開始攀登。但是他想要榮耀自己,因此他獨自前往。

他開始攀登,天色漸暗,他沒有準備露宿,而是決定繼續前進。很快地天就黑了,在這樣的高海拔夜色很沉重,什麼都看不見,所有東西都是一片漆黑。

月亮與星星被雲朵給覆蓋着。當他攀爬距離頂峰約100公尺的山脈時,他滑落了…迅速地墜落,只能看到黑暗的斑點穿過他,感到被重力吸入的可怕感覺。他持續地墜落,在那極度痛苦的時刻,好的回憶與壞的回憶都掠過他的腦海,他心想自己會死掉。

然而他感覺到幾乎將他撕裂成兩半的震動……是的,如任何一個好的登山者,他將一條繩索綁在腰部上支撐自己。在這寂靜的片刻,懸在半空中,他別無選擇,只能大喊:

“神啊,幫幫我!幫幫我!”

突然之間,他聽到天上傳來深沉的聲音….

“你希望我做什麼?”

“拯救我。”

“你真得認爲我可以拯救你嗎?”

“當然啊,我的神。”

“那麼就切斷撐住你的繩索。”

又是另一陣沉默與寂靜。他應該信任神,聽他的話切斷繩索嗎?男人將繩索抓得更緊。

救難隊說隔天他們發現一個凍死的登山者緊緊地抓着繩索,而他離地面只有兩英尺。

那你呢?你對神有多少信任呢?

固執於頭腦,使我們失去了對內在智慧的信任

在今日,頭腦刻畫了生活的特點。在頭腦的生命中,一個人被他的想法、概念、判斷與制約所控制着。所謂的人的“自由意志”根本不是自由。頭腦的基本性質是鬥爭與衝突,一個人被惡名昭彰的頭腦撕裂成碎片。恐懼與懷疑如此籠罩着人類,直覺與智慧在內在死亡了。他的頭腦是如此被固執制伏,純真與直接的信任對他而言已經不可能了。

在人生的每一步中,我們都須遵循內在的指引。沒有神的引導,人是個孤兒。他像個住在旅館中的陌生人,而其餘的萬物都受到神所引導。內在的神是人內在的神聖意識。當你以內在的神的內在指引爲基礎來生活時,就會建立起平靜與智慧。在每一步中,一個人都必須遵循內在的指引,這是正確的生活方式。許多時候,我們困惑什麼是對的或錯的?該作什麼決定?一個人該如何採取行動?許多時候,我們在採取行動之後後悔。此外,當你請求別人幫助你時,因爲他們也處於衝突狀態中,他們的建議與指導使我們進入了更多的衝突與混亂。如果你可以有個內在的神,過着有內在指引的生活,世界將成爲一個不同的地方。

許多時候,我們困惑什麼是對的或錯的?該作什麼決定?一個人該如何採取行動?在迷茫痛苦中,我們也會呼喚神,希望他能給我們一個明確的指示。可當神真的開口說話時,你敢聽他的話嗎?你對自己內在的神到底有多少信任呢?

在我們還沒有意識到我們就是真相本身以前,拼搏、奮鬥和摸爬滾打都是需要的。我們需要通過做些什麼,來領悟一切都在自然地發生着的道理。但是,無論我們做了什麼,想了什麼,它們都發生在真相之內,包括我們的執著和扭曲。真相知道我們的現狀,而我們卻不知道它,這就是迷失。

很久以來,我們一直生活在雲霧裡,而通過學習、清理和修煉來撥開那些雲霧,讓天空顯露出來。實際上天空一直都在那裡,只是我們忙於奔波,而忘了它的存在,這就失去了與源頭的連結,從而陷入了無盡的煩惱中。

第5章 什麼遮住了太陽與藍天第17章 愛你的存在第97章 與孩子一起創造共同的幸福時光第30章 人間好時節第81章 做有愛的能力的家長第19章 擺脫受害者身份第102章 重生訓練之接納父母第26章 別讓別人的言行綁架了你3第33章 兒子不想要獎勵第三 卷前言空靈第13章 一位求助者的難言之隱第26章 夢靈解讀吸引力法則第26章 看春晚“吐槽”第85章 四梵行4第3章 夢魘1第90章 慈愛冥想第13章 佛經與外星人1第16章 誰該負起拯救靈魂之責第58章 內在的豐盛第4章 夢魘2第16章 越長越美的松樹第106章 與潛意識溝通的冥想第7章 渡第59章 吸引高靈第95章 不生不滅第8章 新任務第94章 你的身體要告訴你什麼第4章 佛陀4第56章 附體現象探秘2第14章 兒子的夢第5章 林松解讀《西遊記》1第30章 參禪開悟3第65章 詞語聯想推開潛意識之門第124章 智慧母親的修煉第28章 參禪開悟第36章 讀書會2第60章 星光體第3章 他爲何總是**第62章 敵對共生的夫妻關係第25章 除夕第50章 “定家神針”第46章 父母是禍害?第44章 破除受害者模式第33章 打開自己內在的力量第7章 牌坊林的秘密3第91章 讓教育離人更近點,離功利更遠點第28章 如法求財第16章 越長越美的松樹第97章 按照自己的方式度過一生第29章 狗屠夫第69章 慈悲喜捨(2)第2章 職業倦怠第78章 轉世輪迴的實證第14章 療愈之路第57章 學會全然地信任第23章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3第11章 幸福之旅2第3章 他爲何總是**第118章 愛的控制2第13章 操縱也可以這麼美3第三 卷前言空靈第14章 渡7第90章 廢物是放錯地方的寶貝第3章 他爲何總是**第14章 不可忽視的陰性能量第84章 發現內在的力量第66章 命運掌控在誰的手裡第5章 萬物本爲一體第16章 領受自然的恩典第48章 做覺醒父母第72章 念力第65章 佛教與科學2第64章 佛教與科學第1章 文戰精靈女兒第45章 培養靈性孩子第58章 氣場第88章 把關係中的傷害減少到最低2第99章 當下,即爲美好第27章 處理情緒之痛3第35章 你所尋求的一切皆在你自己身上第115章 從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醫3第29章 財由心收3第7章 親子教育宣講團第90章 廢物是放錯地方的寶貝第35章 你所尋求的一切皆在你自己身上第33章 打開自己內在的力量第17章 愛你的存在第24章 進入平和的心境第26章 擁抱陰影2第三 卷前言空靈第10章 渡3第75章 世間八法(2)第17章 流水線上的加工品第29章 與生命的本意連接3第120章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1第27章 神秘電話第48章 負責與允許第81章 愛是內在的花開第8章 後臺朋友第109章 生活,只要記得它的好(1)
第5章 什麼遮住了太陽與藍天第17章 愛你的存在第97章 與孩子一起創造共同的幸福時光第30章 人間好時節第81章 做有愛的能力的家長第19章 擺脫受害者身份第102章 重生訓練之接納父母第26章 別讓別人的言行綁架了你3第33章 兒子不想要獎勵第三 卷前言空靈第13章 一位求助者的難言之隱第26章 夢靈解讀吸引力法則第26章 看春晚“吐槽”第85章 四梵行4第3章 夢魘1第90章 慈愛冥想第13章 佛經與外星人1第16章 誰該負起拯救靈魂之責第58章 內在的豐盛第4章 夢魘2第16章 越長越美的松樹第106章 與潛意識溝通的冥想第7章 渡第59章 吸引高靈第95章 不生不滅第8章 新任務第94章 你的身體要告訴你什麼第4章 佛陀4第56章 附體現象探秘2第14章 兒子的夢第5章 林松解讀《西遊記》1第30章 參禪開悟3第65章 詞語聯想推開潛意識之門第124章 智慧母親的修煉第28章 參禪開悟第36章 讀書會2第60章 星光體第3章 他爲何總是**第62章 敵對共生的夫妻關係第25章 除夕第50章 “定家神針”第46章 父母是禍害?第44章 破除受害者模式第33章 打開自己內在的力量第7章 牌坊林的秘密3第91章 讓教育離人更近點,離功利更遠點第28章 如法求財第16章 越長越美的松樹第97章 按照自己的方式度過一生第29章 狗屠夫第69章 慈悲喜捨(2)第2章 職業倦怠第78章 轉世輪迴的實證第14章 療愈之路第57章 學會全然地信任第23章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3第11章 幸福之旅2第3章 他爲何總是**第118章 愛的控制2第13章 操縱也可以這麼美3第三 卷前言空靈第14章 渡7第90章 廢物是放錯地方的寶貝第3章 他爲何總是**第14章 不可忽視的陰性能量第84章 發現內在的力量第66章 命運掌控在誰的手裡第5章 萬物本爲一體第16章 領受自然的恩典第48章 做覺醒父母第72章 念力第65章 佛教與科學2第64章 佛教與科學第1章 文戰精靈女兒第45章 培養靈性孩子第58章 氣場第88章 把關係中的傷害減少到最低2第99章 當下,即爲美好第27章 處理情緒之痛3第35章 你所尋求的一切皆在你自己身上第115章 從宇宙能量的角度看中醫3第29章 財由心收3第7章 親子教育宣講團第90章 廢物是放錯地方的寶貝第35章 你所尋求的一切皆在你自己身上第33章 打開自己內在的力量第17章 愛你的存在第24章 進入平和的心境第26章 擁抱陰影2第三 卷前言空靈第10章 渡3第75章 世間八法(2)第17章 流水線上的加工品第29章 與生命的本意連接3第120章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1第27章 神秘電話第48章 負責與允許第81章 愛是內在的花開第8章 後臺朋友第109章 生活,只要記得它的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