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精實案

高文的精實案是這樣的,首先將所有的直屬軍力統一劃分爲四個騎兵團,即“凱撒具裝騎兵團”(原安娜的具裝騎兵團)、“新受洗者騎兵團”、“聖西里爾騎兵團”(此二者即紅手騎兵),外加“烏古斯射擊騎兵團”(縮減爲五百人規模)。

四個騎兵團除去凱撒騎兵團(團長改爲高蒂)依舊爲三百人編制外(具裝騎兵太貴),其餘三支各爲五百人,而原本紅手騎兵爲一千二百人的編制,烏古斯騎兵團則爲九百人編制,這樣剩餘出的六百老兵統一編爲“騎兵教習隊”,留駐在開塞利、塔爾蘇斯的軍營裡,教習隊其實就是兩個任務:一是從邊民、民軍這類的二線梯隊裡挑選合適的預備人員加以騎術、箭術或騎矛術的訓練,隨時可以填補戰事的損耗;二是遇到前線軍力吃緊時,可擔當總預備隊的角色。

此外還有個步兵團,也即是大主保人直轄的擲火兵團,由原本的一千八百人編制縮減爲一千二百人,剩餘的六百人除留二百人擔當“擲火兵教習隊”外,其餘人員全遣散迴歸聖俸農莊或作坊——一千二百名擲火兵,配備了六十根突火管、二百根手銃火箭、八十具輕炮車、十二座五杆炮、六座飛火銅蛤、十二門火箭桶。

至於禁兵衛隊,名義上是三百人,但高文卻只留下一百二十人統制宮廷防務,其餘老兵則統統被擢升爲旗官百夫長,充實到前線旅團當中去。

至於三翼旅團,高文也在表面上大幅度做了削減,統一爲三千人的步兵配額,分爲五個班達支隊,同時將各旅團原本的亞美尼亞後勤兵統一擢升爲正式軍人,編爲三百人的旅團附屬騎兵,和三百人的旅團附屬擲火兵,三百人的旅團附屬弓箭手及三百人的旅團附屬工程兵,其中亞美尼亞人不足的缺額,統一自西斯郡和凡卡邊塞區再度徵募。這樣,旅團裡步兵的陣列被縮減,然而輔助軍力卻得到了增加,在武器上高文統一規定,任何旅團的步兵支隊採取“花雜”的模式,其中八成爲戰列步兵,統一使用大步兵矛作戰,其餘二成爲劍盾手、斧槍手、小鐮手等混編。

如此的話,一個正規的“塔爾蘇斯衛教軍旅團”的構成是這樣的:五個班達步兵支隊,每個足額爲六百人,包括四百八十名大步兵矛手,一百二十名雜裝混編士兵;每個支隊的指揮系統託名恢復古制,設置名支隊長(伯爵)總管,而後按照六十人爲一個連隊,設置名旗官連隊長也即是“資深百夫長”總管,同時設置了四名“平階百夫長”作爲副手,一旦前者陣亡或負傷,就由平階百夫長接手連隊的指揮——平日裡,資深百夫長可作爲旅團參謀和伯爵一併參加旅團將軍的軍事會議,而平階百夫長則擔當訓練任務——在連隊當中又分爲六個旗隊,每個旗隊有十名士兵,其中一名是旗手,也即是所謂的“資深軍士”,也有一名“雙餉軍士”擔當替補。

這樣,等於一個連隊,共有五名百夫長軍官和十二名基層軍士來督押監視整個連隊,這樣可以讓士兵在高傷亡率下,依舊能繼續死命作戰而不至於在失去指揮官情況下瞬間崩潰。

而後附屬隊伍也設置了各色隊長來指揮,如弓箭隊長、擲火兵隊長和騎兵隊長等,他們直接受旅團將軍指揮調遣,大多由專精於此兵種的資深老兵隊伍裡提拔而來,其下設置連隊、旗隊如常。

軍隊基本作戰模式,也被高文制定好了:

步兵的支隊是基本的戰術單位,在這點上高文復活了古羅馬時期的“步兵大隊戰術”,它們基本的作戰陣列有四種,一種是縱隊前進突襲術,全支隊四百八十名矛手分爲左右兩部,每部列成十人一行共二十四列的縱隊模式,而後雜裝散兵分居左右擔當衛護警戒任務,負責猛烈突擊貫穿敵人的陣地;第二種爲方陣的守禦術,可以由縱隊變換而來,每列各有一支連隊擔當正面,排成八行,雜裝散兵兩個連隊分爲兩翼佈置其旁,可和敵人做長時間的纏鬥;第三種爲基本的橫隊術,兩支雜裝散兵連隊擔任前衛,其餘八支矛手連隊分爲雙行,這樣既可以進行寬正面的集團攻防戰,也可變爲方陣或縱隊;第四種爲先前開塞利城下的“牛角戰術”——也是守禦術的一種,一個支隊同樣分爲兩部左右相持,每部五支連隊,兩支橫隊三支爲縱隊互相夾雜,再配合旅團的附屬隊伍加持,特別適合狹窄地帶的小集團衝突。

在靜休的這段時間內,高文完全強化了支隊的操演,他提拔增補了大批百夫長、資深軍士級別的基層軍官,組成教習隊進行了近乎嚴苛的強化訓練,雖然隊伍規模縮減,但資金支付卻是增大了:軍典當中的聖俸格也制定出來,伯爵、百夫長、附屬隊長、軍士和士兵都各有差度,部分用聖俸地產效益支付,部分用戰利品配給,部分用現金支付,手段百端,但只有一個目的,爭取將隊伍牢牢控制好。

即便吉麥吉斯旅團不在國內,但高文依舊將軍典、操典和聖俸格統統抄錄過去,嚴格督察他們在貝魯特和朱拜勒的軍營日常。

在支隊骨架的基礎上,旅團的作戰模式也被制定出來:高文汲取了先前雷蒙德在岡加拉的戰鬥經驗(雖然慘敗),要求旅團將軍深入體察“五”字的妙用,即五個步兵支隊分爲前三後二的基本陣勢,前三爲“正兵”,後二爲將軍掌握的“奇兵”,“這五支班達可以前三猛攻,後二替補;可前三正攻,後二迂迴;可前三佯攻,後二奇襲;可前三固守,後二預備;可前三後撤,後二埋伏;如此的話,一支旅團既可陣戰也可野戰,策略上可突破,可包抄,可奔襲,可堅守,可伏擊,變化無窮。再配合最高指揮官對配屬部隊的靈活運用,在平原在河川在堡壘,自當無往不利!”

第45章 敘利亞人第39章 抗拒的寡婦第82章 坷垃第38章 “蛤蟆”第1章 迫不及待第8章 雄獅之冠(下)第57章 新武器第78章 暴怒第8章 雄獅之冠(下)第49章 塔之戰(上)第83章 回憶與現實第85章 聖職長上第47章 小塔第8章 大普拉尼砲第29章 “皇帝的棋”第93章 災難和罪第42章 三劍第108章 血城第40章 點閱第103章 來自巴里城的信函第49章 營務官第94章 排擠第33章 裝腔作勢第42章 門前的等待第97章 河口兵站規劃第34章 六日之途第12章 伊庇魯斯君王第36章 犀利寶劍第26章 海難第53章 首當其衝第45章 真正退隱第114章 犬第70章 修正案辯論第36章 蹶撲第89章 聖馬可與豬第4章 母愛第43章 處刑第7章 帝國心臟第82章 大衛塔(上)第78章 心中的祭奠第58章 伏咚第107章 對陣第78章 心中的祭奠第53章 首當其衝第52章 默契第13章 連襟第100章 借船第72章 真相?第85章 郡長和鐵礦第89章 鐵刺木框第63章 教父禮物第53章 閃擊第77章 女子會第32章 調停仲裁者(下)第63章 日加塔的騎突第74章 隱修士帶來的逆轉第10章 褐軍第26章 布拉赫納宮第81章 庫德卜的捷報第100章 爭分奪秒第107章 新的旅團第67章 烽火飛揚第19章 人人都愛雷蒙德第41章 官銜期貨第21章 聖巴巴拉加持第17章 血雨血谷第61章 偷偷決堤第81章 庫德卜的捷報第22章 黑氈第3章 魯本王子第42章 商賈倫理第59章 達拉賽娜第94章 Deus Vul第41章 強硬第15章 赫米斯第16章 洞窟第15章 彩色的夢與灰色的雨第84章 拋石機第109章 法蒂瑪艦隊第62章 薩鬆之雪第95章 陪睡官第3章 高文來到第52章 擲火兵們第8章 血戰拒馬牆 上第2章 紅黨第97章 塞琉西亞的社會調查(一)第50章 死守的安格拉斯第63章 現實裡的戰場第51章 上岸第59章 達拉賽娜第49章 僞報第74章 幽魂第45章 離去之後第38章 老兵安置區第33章 信德船隊第72章 真相?第32章 萊特手腕第52章 城頭大王旗第103章 新的征程第43章 莫利亞新軍
第45章 敘利亞人第39章 抗拒的寡婦第82章 坷垃第38章 “蛤蟆”第1章 迫不及待第8章 雄獅之冠(下)第57章 新武器第78章 暴怒第8章 雄獅之冠(下)第49章 塔之戰(上)第83章 回憶與現實第85章 聖職長上第47章 小塔第8章 大普拉尼砲第29章 “皇帝的棋”第93章 災難和罪第42章 三劍第108章 血城第40章 點閱第103章 來自巴里城的信函第49章 營務官第94章 排擠第33章 裝腔作勢第42章 門前的等待第97章 河口兵站規劃第34章 六日之途第12章 伊庇魯斯君王第36章 犀利寶劍第26章 海難第53章 首當其衝第45章 真正退隱第114章 犬第70章 修正案辯論第36章 蹶撲第89章 聖馬可與豬第4章 母愛第43章 處刑第7章 帝國心臟第82章 大衛塔(上)第78章 心中的祭奠第58章 伏咚第107章 對陣第78章 心中的祭奠第53章 首當其衝第52章 默契第13章 連襟第100章 借船第72章 真相?第85章 郡長和鐵礦第89章 鐵刺木框第63章 教父禮物第53章 閃擊第77章 女子會第32章 調停仲裁者(下)第63章 日加塔的騎突第74章 隱修士帶來的逆轉第10章 褐軍第26章 布拉赫納宮第81章 庫德卜的捷報第100章 爭分奪秒第107章 新的旅團第67章 烽火飛揚第19章 人人都愛雷蒙德第41章 官銜期貨第21章 聖巴巴拉加持第17章 血雨血谷第61章 偷偷決堤第81章 庫德卜的捷報第22章 黑氈第3章 魯本王子第42章 商賈倫理第59章 達拉賽娜第94章 Deus Vul第41章 強硬第15章 赫米斯第16章 洞窟第15章 彩色的夢與灰色的雨第84章 拋石機第109章 法蒂瑪艦隊第62章 薩鬆之雪第95章 陪睡官第3章 高文來到第52章 擲火兵們第8章 血戰拒馬牆 上第2章 紅黨第97章 塞琉西亞的社會調查(一)第50章 死守的安格拉斯第63章 現實裡的戰場第51章 上岸第59章 達拉賽娜第49章 僞報第74章 幽魂第45章 離去之後第38章 老兵安置區第33章 信德船隊第72章 真相?第32章 萊特手腕第52章 城頭大王旗第103章 新的征程第43章 莫利亞新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