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牢房的門打開,外頭的人閃身而入,忙將衆人的手銬腳鐐一一打開。

隔壁牢房亦被人打開,那人入內,即刻跪地向小唐行禮,低聲道:“拜見唐大人,不知大人還記不記得小人,自打上回大人出使,就安排我在沙摩城臥底,不想今日能再爲大人效力!”

小唐將他拉起,藉着幽淡的燈光看了眼,道:“如何不記得,你喚程昆,原本是禮部侍從。”

程昆見他竟果然記得自己,雙眼含淚,忙斂了心緒,速速出了牢房,同夥伴一塊兒引着衆人往暗獄之外摸去。

將要出牢房的時候,忽然有一名獄卒巡邏經過,冷不防兩下撞見,即刻叫喊起來,領頭之人雖立刻撲了上去,將他殺死,卻仍是走漏消息,驚動了其他人。

程昆見勢不妙,把腰刀拔了出來,回頭對小唐道:“公主派了人在外頭接應,大人沿路往外即可,只祈望大人等順利回了中國,再圖後話。”

目光相對,小唐上前將他一抱,復又放開,程昆一馬當先,砍了兩個來阻攔的沙羅獄卒。

小唐身邊兒孟飛熊早按捺不住,把死去獄卒的兵器拿在手中,大吼一聲,帶領舜兵們便往外殺出!

程昆慢慢落在後面,見追兵將到,便將身堵在路口上,拼命掩殺,小唐率衆出了牢房,回頭一看,卻依稀看到一道影子,於燈火之中逐漸倒地!

小唐目光閃動,仍握拳復往外去,果然見到牢房門口有清弦公主安排的衆人接應,見許多人跑了出來,就將十幾匹馬趕出來。

大家夥兒兩人一騎,兀自不夠,孟飛熊殺的性起,回頭道:“唐大人你速去!我斷後!”

有十幾個孟飛熊一手帶出來的軍官也都圍在他的身邊,不肯離開。

小唐深吸一口氣道:“其他人上馬,走!”

此刻又來了許多沙羅兵,衆舜兵或砍或殺,又搶了許多匹馬,便往大道而行。

孟飛熊帶着十幾個親兵,砍翻了幾十人,尾隨在後,纔到十字街口,就見從側邊路上來了一大隊的沙羅兵。

孟飛熊見沙羅兵如羣蟻涌來,便不再忙着趕上小唐,反而大笑數聲,橫刀立馬地站住了腳,他的部屬見狀,便明白其意,當下便也慨然而立。

小唐飛馬而行,聽到身後喊殺聲震天一般,並不見孟飛熊趕上,他勒馬回頭,已經看不清身後是何情形了,只見火光亂搖,分不清敵我雙方。

小唐眼中似有熱淚涌上,卻又極快墜落,又行片刻,卻見孟飛熊的一名副將飛馬而來,懷中抱着一人,渾身浴血,不知生死。

那副將道:“孟將軍有命,他已誓死殉國,讓唐大人帶兄弟們速速離去,再報此仇!”

小唐仰頭看向遠處,依稀還能聽見孟飛熊大吼之聲,周圍的舜兵怒髮衝冠,紛紛已經按捺不住,便道:“大人,我們回去,跟這幫蠻夷拼了!死又何妨!”一時之間,同仇敵愾,鼓譟起來。

小唐幾乎不能呼吸,只覺血氣涌動,彷彿能令毛髮盡豎。死死地扣住十指,過了片刻,才又冷冷靜靜地喝道:“都住口,跟我出城!這是命令!”

小唐說話間,打馬轉身,仍是往城門處而去。

衆人面面相覷,卻不敢違背正使之命,雖然激憤難當,卻仍是含恨帶怒,紛紛趕上。

城門處的守兵一看來了這許多人,便叫攔住,那領路的內應便上前,將手中一面令牌拿出,道:“我奉大日王命令,送這些舜人出城。”

那守門的沙羅將官見他手中竟拿着大日王的通行令,便叫開啓城門,誰知此刻,身後又有追兵來到,那將官見狀,心中起疑,纔要喝令住手。

誰知小唐見勢不妙,早飛身下馬,一把捏住這將官的喉頭,用沙羅語道:“不許出聲。”

那人只覺得他的手如鐵鉗一般,只怕略一用力,自己的喉嚨便只如齏粉,哪裡還能說出一個字,城門微微打開,小唐喝道:“機不可失,大家快走!”

頃刻間,幾十匹馬一涌而出,鐵蹄如驚雷一般,剎那捲出城去。

小唐見最後一人出城,手上用力,只聽細微的咔嚓一聲,這沙羅將官立死當場。

此刻追兵已至,忙叫關城門,間不容髮之時,小唐翻身上馬,打馬飛身而出!堪堪地從將要關閉的城門中躍出。

這些沙羅人見人已經出城,大怒不已,卻並沒有法子,只能回奏大日王。

且說大日王聽了消息,十分惱怒,又聽說擒住了兩人,便來到殿前。

卻見殿前地上,捆綁着兩人,其中一人渾身血染,顯然身負重傷,只一張臉仍是英武勇猛,絲毫不改,卻是孟飛熊將軍,旁邊一人,正是他的一員副手。

大日王上前,見孟飛熊奄奄一息,便獰笑兩聲,道:“舜國人,是誰放你們出來的?唐毅他們又逃到哪裡去了?說出來,便饒你們性命。”

孟飛熊因傷勢過重,一時有些提不起氣來,竟無法回答。

此刻大日王手一揮,便有人將兩名女子拉了出來,狠狠地擲在地上,卻正是清弦公主跟此次和親的貴人。

大日王喝道:“是不是這兩個賤人偷了我的通行令,串通舜人放了你們的?”

孟飛熊的副將看了一眼,聞言便冷笑道:“你這蠻夷王,果然是毫無見識,她們不過是柔弱婦人,就算有心想放我們,又哪裡來的這種膽識本事?只因前日唐大人降服了你們的沙羅神蛇,所以你手下那些獄卒跟士兵們,生怕關押我們得罪神祗,故而才串通起來把我們放了,你若是個精明懂事的王,便趁早放了我們,更趕緊休書向天/朝皇帝請罪求饒!才能免除你們沙羅國一場大災,如今你不思悔過,且還如此對待我國帝女,不知是何道理!”

譯者便忙向大日王說了,大日王聽了,半信半疑,原來因那神蛇向小唐低頭之事,也自是大日王一件心病,聽着副將如此說,雖不能全信,卻也是動了意了。

清弦公主趁機道:“求大王明察,我們委實是冤枉的,我跟妹妹嫁來沙羅,此生便是大王的人了,又怎會再生二心?”

大日王聽她說的婉轉,回頭看了一眼,怒氣稍平,便不再爲難她們,自又走到孟飛熊跟前,道:“你快些說,那些人逃到哪裡去了?”

此刻孟飛雄已經清醒過來,聞言笑道:“爾等蠻夷,不知好歹,我朝使者這一去,自然是回我國了,你們尚坐井觀天,不知招惹雷霆天威、咳,竟是何下場……”

大日王從譯者口中聽的明白,不由怒笑道:“我正想跟大舜打一仗,看看究竟誰在是真正的霸主,只是你卻已經沒有機會再看到了,本王要即刻殺了你!”

孟飛熊大笑幾聲,吐了兩口血,卻仍是不改悍勇,冷道:“老子難道會怕你這蠻夷小丑?只是我死之後,請你務必斬下我的首級,就高懸在沙摩城的城門之上,他日,我必將見中國軍隊,踏平你這蠻夷之地!哈……哈哈!”大笑不已、

大日王聞言,氣道:“本王就成全你。”說罷,將腰刀抽出,揮刀用力砍去,剎那間,只見血光沖天而起!那豪邁笑聲,卻仍依稀迴盪於衆人耳畔。

那副將見狀,厲聲喚道:“將軍!”卻畢竟已經無回天之力,只能死咬鋼牙,含兩行血淚,亦只求速死!

清弦公主眼睜睜看這一幕,便忙把身邊的女子擁入懷中,這數年來她在沙羅,因連逢兩次政變,自然也見過不少血腥場面,早已經不是昔日在大舜皇宮之中的金枝玉葉了,心性也練得越發剛強,卻知道身邊這人是不慣如此的,當下便將她緊緊摟住。

此後,大日王果然便將孟將軍的首級高懸於沙摩的城門上,只是意圖羞辱罷了。

而孟飛熊的那員副將,卻因清弦公主進言,說是俘虜不可盡殺,總要留一個人以防他日不測,大日王聽了,倒也覺得有幾分道理,便命關入黑牢。

且說小唐等人出了沙摩城,因擔心有追兵趕來,便一直馬不停蹄而行,只是跑了半天,馬兒逐漸也都累的脫力。

到天明的時候,並不見有追兵前來,留後探聽的斥候卻追上來,回報孟將軍戰死,首級被懸城門之事。

衆舜兵聽了,個個激憤難當,有人便落下淚來。

小唐並不言語,自翻身下馬往旁邊走了出去,卻見此刻人已經在一處斷崖之前,腳下是萬丈深淵,舉目往前看去,依稀能看到聖雪山,在黎明的光芒之中,浮光影動,宛若染了一層微紅的光輝,姿態柔和如處子。

身後,有一名副官喝令大家住口,自己走到小唐跟前,問道:“大人,是不是要即刻趕回中國,再請皇帝陛下發病討伐沙羅?”

小唐聽了,目光從聖雪山往下,掠過旁邊兩側山翼,目光之中若有所思。

副將不知他究竟何意,便又道:“大人,事不宜遲……”

此刻小唐才點點頭,道:“不錯,事不宜遲,一千人只剩下了我們這幾十個,如今揚烈將軍也以身殉國,好一個‘事不宜遲’。”

副將仍是不明所以,便只看小唐。

卻聽小唐喃喃道:“從此地回國,路途遙遠,再請示皇上,商議朝臣,是否能派兵還是未知,就算派兵,計算各種事宜行程,也總要兩年之後,才得發兵攻打沙羅。”

此刻那些殘餘舜兵便也聚攏過來,都默默靜聽兩人說話。

副將急道:“大人如此說……難道就忘了這血仇不成?”

小唐雙眸微微眯起,道:“不,絕不能忘,一千多同胞手足的性命,沙摩城頭還有揚烈將軍的首級等候,我唐毅——在此對聖雪山發誓,不滅沙羅,誓不回國!”

就在這瞬間,遠處被晨光籠罩的聖雪山上,硃紅色越發濃烈,日頭的影子閃閃爍爍,雪山反光,竟如一座燦燦金山,霞光萬道,此情此境,就如一道神的喻示。

副將只覺一陣血熱,卻又不免驚道:“大人這是何意?若不回國,又哪裡來的兵力?我們如今只有百人不到……”

卻更有人道:“就算只剩下一個人,也要跟沙羅國死戰到底!”

又有人道:“不滅沙羅,誓不回國!”漸漸地,從一個人的聲音,轉作幾十人,又因在羣山之前,那聲音便環環放大,竟如羣山萬壑都在呼應一般!

小唐凝視着遠處沐浴在金色光輝中的聖雪山,眼中凝着決然殺氣,嘴角卻微微一挑,道:“不錯,就算只剩一個人在,也要滅盡沙羅。”

小唐說完之後,便驀地回身,翻身上馬,卻調轉馬頭,往另一個方向而行。

衆屬下見狀,紛紛跟上,那副將雖不敢質疑小唐爲人,卻出於謹慎,便道:“大人,這不是回國的方向……”

小唐一言不發,只是打馬前行,因爲一夜鏖戰,他的頭髮也微微有些散亂,衣袍染血,昔日那個波瀾不驚的貴公子,此刻平添幾分落拓毅然之態,不再似無瑕美玉,雲端清雪,而是一柄復仇染血的出鞘寶劍,鋒芒直透。

身子伏底,袍袖在勁風之中烈烈揚起,小唐雙眸緊盯前方,如同盤旋高空的鷹隼盯準了獵物,幾番盤算,必自九霄上上挾雷霆之勢,一擊而中。

身後,漸漸地,幾十匹駿馬紛紛趕上,均都圍繞在小唐身旁,連那副將也感受到小唐身上散發出的那股所向披靡的氣勢,心中一凜,便閉了嘴,只是緊緊地打馬隨行。

這一行人,誰也不曾出聲,只有馬蹄聲如奔雷,衆人的衣袂於晨風中烈烈,雙眸之中卻是一模一樣的殺氣跟怒意交織,人如劍,馬如龍,一道道似閃電一般,自微透的晨曦中直穿過去。

馬蹄踏碎青草地,泥土四濺,這一行,終究將成就一場絕世傳奇。

在此後的《舜史記》中,曾有一段關於此事的記錄:

天和四年,因清弦公主、懷秀公主暗中行事,毅公與揚烈將軍等脫出沙羅黑獄,此後,楊烈將軍斷後,以身殉國,臨死曾言:懸吾頭顱於城門之上,必有一日,將親見中國踏平沙羅。

是年,毅公自斷後路,誓報此仇。竟率六十九人殘部,北越聖雪山,入尼博爾。

史官更是不由在旁批曰:國士無雙,崛起危難之中;窮途末路,方見英雄本色。

又是一年春盡,自小唐出使至今,算來已經悠悠兩年時光。

時至六月,遠在萬里之外的大舜京內,正是荷花香滿湖,綠扇映清波的節下,唐府之中,唐夫人卻已病了足有一個月了。

只因小唐始終杳無音訊,唐夫人念子心切,積鬱成疾。原本敏麗在家裡伺候着,只是因爲世子的身子也並不好,因此竟然是兩面爲難,終究無法兩全的。

幸好還有個懷真,因知道敏麗身上的苦楚,懷真便同她說道:“姐姐不必來回跑,這樣勞心勞神的,萬一自個兒也病了,又如何使得?我素來當姐姐是我的親姐姐,太太也素來待我如親女兒一般,這會子且讓我來伺候太太,盡一盡心倒是好的。”

這段時日,敏麗心中自也不好受,小唐下落不明,世子身子開春以來又見不好,加上母親也病了,真真兒是一腔的擔驚受怕,無處可訴,今聽懷真如此知情識意,心中大爲感動,便抱住又哭了起來。

懷真仍是安慰道:“姐姐自回王府,每日裡我會派人過去,向姐姐說說太太日常的情形,姐姐也好安心,這裡有我在,就當是你親妹子在便是了,萬萬保養自己,不可再勞心掛念。”

敏麗心頭寬慰,兩人執手又說了會兒話,當下才自轉回王府去了。

因此懷真便一力擔起照顧唐夫人之責,又因唐府空曠無人,懷真索性便告訴了老太君,暫時搬來唐府住這,每日裡端湯送水,無微不至地照料着。

唐夫人原本因敏麗出嫁,小唐又不常在家,她白日雖每每去長房二房內同衆人相處,心中卻仍孤悽難當,如今又失了小唐,就如失了最後的命一般,日思夜想之下,才害了此病,忽然懷真來到,各種溫言安撫,小心伺候,日夜不離的,竟比敏麗這親閨女做的更勝幾分。

唐夫人瞧在眼裡,對懷真又憐又愛,她心內逐漸熨帖,心結也緩緩釋放,那病症才慢慢地好轉起來。

這一日,懷真因見唐夫人精神好了些,便同她略說了幾句,探聽了想要吃些什麼東西,便出門去跟丫鬟們商議着做。

正才吩咐好了,又有個丫頭來到,報說:“姑娘,有凌府的凌大爺來探望太太。”

原來唐夫人病的這段時候,自也有些昔日跟唐府交好的人家來探望,卻都是懷真裡裡外外照應着迎來送往。

唐府這些丫鬟們因見懷真一心照顧唐夫人,又是這樣溫柔的性情,雖生得柔弱動人,但行事又偏極認真明白,因此從不肯小看她,漸漸地府內各種事宜,都也唯她馬首是瞻,只當是府裡的“二小姐”看待罷了。

懷真聽了丫頭的話,知道是凌景深來到,便點頭叫請。

頃刻果然景深進門來,懷真早就避開,只讓小丫頭領着他,進內去見唐夫人罷了。

景深跟唐夫人略說幾句,因是病人,不敢久擾,只說了幾句寬心的話,頃刻就退了出來。

作者有話要說:  虎摸地雷軍團的萌物們,麼麼噠~~~(づ ̄3 ̄)づ╭?~ 小唐這一次出使,其實是我極爲看重的重頭戲,在開文之前就憋的很辛苦呢~~不過關於他在外的交代暫且到此,其他的過程且等他回京後再提也罷,免得大家等不及他回來了~

我是驚心動魄一更君!當然內容提要裡也做貼心提示了,麼麼噠,握拳。

第190章第368章第262章第276章第81章第84章第101章第360章第23章第41章第66章第315章第57章第45章第60章第39章第206章第123章第193章第177章第103章第56章第54章第13章第140章第122章第251章第21章第27章第241章第206章第307章第129章第338章第125章第192章第189章第64章第36章第345章第118章第78章第17章第189章第111章第381章第73章第314章第177章第177章第73章第46章第24章第383章第93章第88章第101章第194章第375章第85章第38章第42章第356章第340章第12章第356章第386章第175章第47章第148章第283章第57章第311章第253章第67章第303章第345章第270章第196章第203章第187章第350章第233章第30章第108章第8章第312章第43章第1章 楔子第91章第239章第218章第296章第122章第120章第51章第189章第85章
第190章第368章第262章第276章第81章第84章第101章第360章第23章第41章第66章第315章第57章第45章第60章第39章第206章第123章第193章第177章第103章第56章第54章第13章第140章第122章第251章第21章第27章第241章第206章第307章第129章第338章第125章第192章第189章第64章第36章第345章第118章第78章第17章第189章第111章第381章第73章第314章第177章第177章第73章第46章第24章第383章第93章第88章第101章第194章第375章第85章第38章第42章第356章第340章第12章第356章第386章第175章第47章第148章第283章第57章第311章第253章第67章第303章第345章第270章第196章第203章第187章第350章第233章第30章第108章第8章第312章第43章第1章 楔子第91章第239章第218章第296章第122章第120章第51章第189章第8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