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陳布雷的趨勢論

見蔣先生很專注地看着自己,戴笠繼續報告:共軍不僅能生產許多輕型武器,還利用收容的猶太人裡的德國、蘇俄兵工專家、機械工程師組建了許多研究機構設計先進武器。..?:經查實咱們買來的那一個營的無坐力炮並不是美國產品,而是包頭兵工廠自己製造的。

美國武官聽說咱們擁有先進的直瞄反坦克炮後跑去訓練場觀看了實彈發射、爆炸威力後對該武器讚不絕口、興趣很大,認爲操作簡便、射程長、精度高、威力大,是營以下部隊反坦克的利器,矢口否認這是美國技術,認爲它遠遠領先於美國正在研製的該類武器。

☢ тt kΛn☢ co

據美國武官說美國曾有幾家公司確實進行了此類武器的研發,不過由於軍方並不瞭解這一武器在反坦克方面的威力、加上樣炮表現欠佳所以熱情並不高、劃撥的研究經費有限。

各公司也覺得單兵直瞄危險性很大、火焰過長容易暴露目標也不是太重視所以都停留在原理論證階段,驗證樣炮無論在射程、精度、威力等方面遠沒有達到作戰所需。

他認爲這可能是蘇聯軍方秘密研究出來的新式反坦克武器在中國戰場上進行戰場檢驗,奇怪的是蘇聯武官也是同樣的看法,以爲是美國人或者是英國人的成型技術。

兩國已經派出專家前往包頭商談轉讓生產技術的可能。綏遠方面已經答應轉讓。只是要求蘇聯提供石油勘探、礦山採掘、切削機牀等設備。美國提供先進航空發動機、大功率柴油發動機、無線電臺、晶體管等生產技術來進行交換。

林蔚難掩心中的震驚脫口問道:發動機,美國人答應了嗎?

蔣先生疑惑地問道:發動機很重要嗎?

在南京江南水師學堂工程科畢業的林蔚是蔣先生身邊衆多幕僚中擁有現代科學知識最多的一個,對發動機的作用當然非常清楚,略顯激動地說:發動機是自行軍事裝備的心臟,飛機、坦克、艦船、汽車都離不開它,咱們不能生產,世界上也就英美德日俄幾家能夠製造。

從性能上講德國、英國的最好、其次是美國、日本的,蘇聯比較差。要是真能轉讓生產技術自己製造,就可以生產出飛機、坦克、汽車,那八路軍部隊的實力就更加強悍了。

陳布雷問宋子文:他們強悍了打鬼子就更有把握了。咱們也可以這樣去做的。美國政府不是答應幫助咱們發展西南工業基地嗎?咱們沒有提出建設發動機廠的建議嗎?

宋子文想了想說:我們提出的都是國內急需的作戰物資,美國方面表示將提供更多的霍克戰鬥機和駕駛員幫助我們奪回制空權,他們並不認爲我們需要自己生產飛機。

因爲生產飛機可不同於製造槍炮,技術要求很高。高質量的鋁合金等原材料中國根本不具備生產能力,整個大西南合格工人不超過十萬,現在生產不出一噸鋼、鋁、銅,生產飛機要從地質勘探、金屬冶煉、機械加工一步步做起,沒有十年的積累很難生產出合格產品。

何應欽疑惑地問:那共產黨要這些生產技術幹什麼?國民政府都無法短時間生產出來,他們一羣泥腿子怎麼就可以在貧瘠落後的荒漠戈壁上生產呢?莫不是替蘇聯人要的?

戴笠連忙解釋:抗戰軍興,他們就從內遷的各大學招募了一大批學者教授安置在張掖,其中就有李四光那樣的一批地質專家,在綏遠的準格爾、白雲鄂博,甘肅的鏡鐵山、永昌、靖遠。山西的汾陽、臨縣、寧武等地發現了煤、鐵、銅、鋁、鎳、鎢、鉬等礦產。

如今他們又控制了大同、石嘴山、準格爾煤礦,建設了好幾座大型發電廠,礦山挖掘早已開始,冶煉廠陸續開工建設,據說在美德俄技術人員幫助下在實驗室裡已經生產出多種合金鋼材、合金鋁材和銅材,一旦冶煉廠建成投產,原材料就能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

有了原材料,有了製造技術、生產工藝和生產設備,再加上美國、蘇俄、德國的大批工程師、技術工人的幫助生產出合格產品並不難,據一位美國工程師透露。以共產黨的認真勁和拼命精神、各方面的通力配合最多後年就能搞出樣機,三年後自制的飛機就能上天。

衆人無不感到震驚,陳布雷更是心潮起伏,真沒想到八路軍戰鬥力日新月異、後方建設也這般突飛猛進,能造飛機那該是孫先生等老一代先驅者辛亥革命後富強中國的夢想之一。

1911年革命黨人馮如駕駛着自制的飛機翱翔在祖國的藍天。那時飛機才誕生8年,全世界纔有幾百架各式飛機。二十多年過去了航空領域發展迅猛,空軍成了戰場上的主要突擊力量,而中國各屆政府忙於爭權奪利只怕早就忘了孫先生的《建國方略》,夢想依然是夢想。

倒是泥腿子出身赤貧如洗的共產黨率先開始實踐這一方略,而且規模之大、進展之快、志向之高讓當政十年窮於應付的國民政府相形見絀。莫非蘇俄似的專制獨裁統治、剝奪有產者生存權利、按階級劃分社會等級,強制驅使民衆從事國家建設的方式真的有效不成?

斯大林以犧牲富農、貴族爲代價,放棄農業、手工業、民間製造業,一切社會財富全部國有,集中全國人力物力財力用了20年時間完成了工業化建設,成功躋身世界列強。

而中國民主主義革命早於蘇俄,受制於北洋軍閥武力集團的強勢,民主革命思想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專制獨裁所摧殘,武力決定正義、實力決定地位。華夏大地滋生出大批禍國殃民的反動軍閥。沒有保國安民的意識、沒有強國富民的願望,無休止的打了十幾年。

受蘇聯革命的啓示、在蘇聯政府的幫助下,失望至極的孫中山確定了新三民主義政策,重新改組國民黨,聯俄聯共、扶助農工,建立有革命理想的新軍隊,以打倒反動軍閥爲新的革命目標,可惜事業纔剛剛起步孫先生就與世長辭,隨着廖仲愷被暗殺國民黨再次迴歸到大地主大資產階級代理人的角色中、內鬥不斷、北伐勝利後革命失去奮鬥目標。

寶貴的十年蹉跎而過,國家依舊軟弱、民衆依舊貧窮、政局依舊四分五裂、現代工業依舊白紙一張。倒是讓窺覬已久的小日本趁亂殺進中原,山河破碎生靈塗炭。

想來真的跟做了一場夢一樣,如今共產黨率先改變自己的僵硬政策,提出了全心全意爲中國人民服務。努力維護中國國家領土主權完整,促進中華民族各族各階層平等相處,努力發展農業、工商業、教育、衛生事業,增強國力、改進民生的政策綱領。

實實在在地在對敵鬥爭中勇於戰鬥、在後方根據地建設中吸收社會賢達組成三三制的民主政府、政府受參議會監督精幹務實清正廉潔,實行優惠政策鼓勵工商企業的發展,強制推行五年義務教育,倡導改變社會陋習、提倡婦女解放,組織民衆鋪路架橋、興修水利、改良土壤、綠化荒山,社會穩定、行事規範,受到本黨左派、各民主黨派的高度讚譽。

反觀以維護私有制爲主旨的本黨空談多於實幹、拆臺多於合作、家族大過民族、小家大過國家。自上而下毫無政治理想、革命追求、自得自滿、爭名逐利、不思進取。敷衍了事。依靠這樣的黨風政風的確難以引領中國走向富強、走進強國行列。

陳布雷輕咳一聲感慨道:共產黨的快速發展不是偶然的,他們的組織結構決定了他們能辦成大事,高度集權、上下同心,只有理想沒有個人利益,創業時期就需要這樣的奮鬥精神,再加上毛澤東、周恩來等務實派的引領、陳海松的具體操辦,有今天的成績並不奇怪。

在學生看來這纔是開始,隨着各方面走上正軌他們的發展勢頭會越來越猛,不論是在軍隊規模編制、裝備數量、戰鬥力方面,還是在工業建設、社會經濟、教育文化等方面全面超越國軍和國民政府。你們不必瞪我。我說的是一種發展趨勢,是一種可能。

爲什麼會有這樣一種趨勢呢?就是因爲我們自己的停滯不前,放棄了對民族、民生的發展的領導責任,我們是執政黨掌握着比共產黨多得多的資源,按說做起共產黨的那些事要省事的多的多。可我們沒有主動去做,或者是因爲黨內的阻礙沒有做好。

這就給了共產黨驚豔於世的機會。因爲老百姓看重這些,希望通過政府的努力來實現安居樂業、衣食無憂、有飯吃、有田種、有工作、有學上、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基本願望,用西方的話講這就是民權,需要政府去創造、去保護、去發展,咱們做得很不夠。

共產黨已經咄咄逼人的壓了過來,民主政府就是在政治上向我們叫板。稅收優惠、商路暢通、工廠林立、產品暢銷就是在經濟上給我們施壓。難民得到安置、小孩全部入學、鄉村建立衛生所、文化站,農村沒有飢寒交迫者、沒有孤苦無依者就是在民生方面向我們宣戰。

軍隊的競爭中我們已經落於下風,雖然我們的數量比他們多,可在交戰範圍、殲敵數量、繳獲物資、俘敵將領方面我們明顯不如人家,而所有的國土都丟在我們的手裡,他們反倒是在不停地光復,雖然我們死了上百萬人,卻更顯得我們無能、無智、無爲。

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在哪裡?天下在哪裡,其實都在咱們自己的手心裡,順應社會的發展、滿足百姓的需求、促進國家的繁榮,民心就在咱們這一邊,天下也就穩穩當當,否則我剛纔提到的趨勢就會成爲必然,共產黨就能得到民衆愛戴,天下就會旁落。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現實就在眼前,站在國家的立場上我欣賞陳海松的深謀遠慮、大刀闊斧、雷厲風行,可站在本黨的立場上我非常擔心他發起的兩黨軍事之外的角逐會導致本黨全面陷入被動以至於失去統治基礎,這是個生死攸關的嚴重問題必須引起全黨的高度重視。

蔣先生、白崇禧、宋子文、林蔚陷入沉思,何應欽、戴笠則怒氣衝衝,張治中嘆了口氣問道:佈雷先生看得透徹,不知先生有何良策可以改變這一趨勢?

要想改變這種趨勢就得改變咱們自己,就是針鋒相對,陳海松所作所爲我們都應該去做,共產黨推行的政策我們也應該借鑑推行,以黨國的人力財力影響力做起來會容易得多。

何應欽瞥了一眼眉頭緊鎖的蔣先生不滿地說:我們是國民黨有自己的治國方略,跟着共產黨去做那還叫什麼國民黨?直接改名叫共產黨,把毛澤東請過來當家算了,真是!

陳布雷見何應欽曲解自己的意思,明顯帶着挑撥的味道,辯解道:總長誤解了,我是說接受共產黨的一些做法,比如吸收各黨派各階層人士參加到參政會裡來,組建各黨派廣泛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減少釐卡、減免稅收、開放商路、幫助工商企業復工生產。

組織大量失學青年進入各地鄉村學校、組織民衆修路……

蔣先生出言打斷了佈雷先生的發言,面無表情地說:好了好了,你的這些想法陳海松在我跟前說過多次,我是贊同的,也準備這樣去做。只是前線一直吃緊沒有精力去做,現在形勢有所好轉,國府會很快成立後方建設委員會,集中進行這方面的管理。

共產黨咄咄逼人,我們自己不能亂了陣腳,要相信本黨同志是有覺悟的,正如佈雷所言我們擁有比陳海松多得多的資源和人才,有英美的大力幫助,我就不信會輸給共產黨!

戴笠,張掖、包頭那邊你們軍統要加強情報蒐集、適當地再派些人過去,現在許多青年學生、失業工人、民族資本家北上,對你們是一個打進去的機會,不是讓你們去搞破壞,而是長期潛伏下來,及時瞭解共產黨的政策、兵工方面有什麼大的創新突破。

你的人還掌握了一些什麼情報,一起說說吧!(未完待續。。)

第7章 膽大包天第645章 蘇軍受窘第171章 軍人責任第321章 磨刀霍霍第228章 謀劃瓊崖第124章 現學現賣第92章 這裡就是你們的家第524章 踏足不列顛第508章 斯大林的不滿第540章 惠州失守第1章 事故第100章 廬山2第101章 神兵天降第296章 軍政分離第504章 無奈的掩護第548章 難得開心一回第6章 阜新煤礦第632章 海上游擊縱隊第28章 目標平型關第171章 軍人責任第546章 跟我進俘虜營第672章 反應強烈第319章 主席的決策第21章 壽一來了第367章 進入新疆第206章 烈火焚魔第22章 朝鮮戰士第1章 廣靈接敵第477章 新兵碰撞第328章 最後的手段第481章 有些可惜第619章 軍政分離第374章 殺奔宋家莊第464章 強大的防線第273章 黨政分工第638章 鎮海要塞第93章 北平鋤奸1第321章 磨刀霍霍第543章 躍躍欲試第216章 琉球父老第541章 粵東兵團第514章 激烈交鋒第156章 耐心引導第219章 拿下南澳島第三百五十七報章 何畏的報復第165章 後方建設委員會第60章 設伏雁門關第14章 過河抗日第482章 國軍的整編第209章 飛翔在寶島上空第504章 無奈的掩護第147章 北伐名將第248章 第十戰區第579章 冷卻的豪情第411章 拼血本第383章 調虎離山第160章 大局已定第473章 內閣解散第290章 欣然離去第47章 攻入魔窟第216章 琉球父老第244章 第二軍瓦解第323章 執政經驗第505章 先國後共第117章 走馬上任第376章 掉進陷阱第478章 顧頭不顧尾第76章 亂中取勝第49章 準備決戰1第361章 政委免職第585章 朱可夫迴歸第270章 新三國論第466章 檢點損失第21章 陰損王子鳴第218章 兩島合作第77章 峨堡會談2第195章 第八師團第60章 設伏雁門關第72章 春節茶話會2第133章 奇襲金家灣第149章 增援部隊第657章 國軍接戰第403章 民衆楷模第51章 決戰1第262章 蔣先生的擔心第44章 舌戰板垣第254章 砍倒‘桑木’第66章 拿下包頭第12章 期待輝煌第264章 陳布雷的趨勢論第346章 華北起烽煙第500章 危害嚴重第154章 74軍來了第137章 激戰瑞昌第647章 日軍的信心第488章 中國宣戰第123章 控制‘安宅號’第340章 玩忽職守第177章 小艇大炮第364章 規模與素質
第7章 膽大包天第645章 蘇軍受窘第171章 軍人責任第321章 磨刀霍霍第228章 謀劃瓊崖第124章 現學現賣第92章 這裡就是你們的家第524章 踏足不列顛第508章 斯大林的不滿第540章 惠州失守第1章 事故第100章 廬山2第101章 神兵天降第296章 軍政分離第504章 無奈的掩護第548章 難得開心一回第6章 阜新煤礦第632章 海上游擊縱隊第28章 目標平型關第171章 軍人責任第546章 跟我進俘虜營第672章 反應強烈第319章 主席的決策第21章 壽一來了第367章 進入新疆第206章 烈火焚魔第22章 朝鮮戰士第1章 廣靈接敵第477章 新兵碰撞第328章 最後的手段第481章 有些可惜第619章 軍政分離第374章 殺奔宋家莊第464章 強大的防線第273章 黨政分工第638章 鎮海要塞第93章 北平鋤奸1第321章 磨刀霍霍第543章 躍躍欲試第216章 琉球父老第541章 粵東兵團第514章 激烈交鋒第156章 耐心引導第219章 拿下南澳島第三百五十七報章 何畏的報復第165章 後方建設委員會第60章 設伏雁門關第14章 過河抗日第482章 國軍的整編第209章 飛翔在寶島上空第504章 無奈的掩護第147章 北伐名將第248章 第十戰區第579章 冷卻的豪情第411章 拼血本第383章 調虎離山第160章 大局已定第473章 內閣解散第290章 欣然離去第47章 攻入魔窟第216章 琉球父老第244章 第二軍瓦解第323章 執政經驗第505章 先國後共第117章 走馬上任第376章 掉進陷阱第478章 顧頭不顧尾第76章 亂中取勝第49章 準備決戰1第361章 政委免職第585章 朱可夫迴歸第270章 新三國論第466章 檢點損失第21章 陰損王子鳴第218章 兩島合作第77章 峨堡會談2第195章 第八師團第60章 設伏雁門關第72章 春節茶話會2第133章 奇襲金家灣第149章 增援部隊第657章 國軍接戰第403章 民衆楷模第51章 決戰1第262章 蔣先生的擔心第44章 舌戰板垣第254章 砍倒‘桑木’第66章 拿下包頭第12章 期待輝煌第264章 陳布雷的趨勢論第346章 華北起烽煙第500章 危害嚴重第154章 74軍來了第137章 激戰瑞昌第647章 日軍的信心第488章 中國宣戰第123章 控制‘安宅號’第340章 玩忽職守第177章 小艇大炮第364章 規模與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