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經濟起飛

對於外人的不解震撼,民主政府副主席、張掖知名人士李元逢早已司空見慣,他說從同治年間起他就生活在張掖,其家隨着國家政治形勢的起伏變化經歷了富裕、小康、溫飽、貧困的轉變,若非來到張掖,他家也會和已經敗落的那些大家族一樣走向衰亡。

同治、光緒時節西北沒有受到沿海外國入侵的影響,雖然生產力低下,但社會安定、生產生活還算正常,然而辛亥革命以來,政府頻繁更迭卻無法掌控國家局面,邊遠之地任由軍閥割據,尤其是馬家軍控制河西以後,目無國家、法崩律潰,橫徵暴斂、榨骨吸髓,直把張掖視爲私產予取予奪、陷百姓於水深火熱當中,民衆無不懷念滿清之安居樂業。

其間鄙人也曾求學經商去過蘭州、西寧、迪化、銀川、包頭,接觸了民主革命思想,參加了同盟會,真心希望打跑封建的皇帝小兒就能換來國泰民安、社會進步,然而革命換來的是更大的災禍、素稱金張掖的河西也是餓殍遍地、賣兒鬻女、匪盜橫行。

鄙人不能不想革命錯了嗎?革命的結局就是這樣的嗎?革命對百姓有什麼實際意義?直到西路軍打跑了馬家軍,開始恢復經濟、整頓社會,我們才明白,辛亥革命是應該的,孫先生、袁大總統應該聯合起來繼續革命,鞏固政權、發展民生、建立法紀,可惜他們爭權奪利幾十年,禍害的地方日益殘破,好好的國家發展的機會變成了軍閥混戰的導火線。

由此我們非常珍惜眼前的和平安寧,能給我們老百姓帶來穩定的社會秩序、生產生活的安定環境、不再忍氣吞聲受凍捱餓我們就打心眼裡感激他、擁護他!陳將軍當初曾說過同盟會、國民黨只滿足於推翻帝制,卻不善於治理國家,缺乏強有力的中央政權。明確的國家發展規劃,保障全國政令統一的能橫掃國內割據力量的強大軍事武裝,很難引領國家走向統一和富強。中國需要有更高追求、更有力量、更加貼近民衆的政黨來領導。

起初我們不相信。畢竟你們的力量太過弱小,領導中國談何容易!可兩年多來愛國愛民、大公無私、艱苦奮鬥的品德改變了我們的看法。正如陳將軍所言。新興的革命力量總是弱小的,但他代表着正確的方向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得到千千萬萬百姓的支持就獲得了生長的土壤會迅速成長、蔓延,以銳不可當的氣勢成爲引領國家走向富強的領導者,這是歷史的選擇,國家和民衆都需要這股力量快速成長,拯救危亡、擺脫飢餓貧困。

鄙人有幸參與到民主政府中。親眼目睹了人夙興夜寐有條有理組織民衆力量發展教育、發展經濟、創辦民生的過程,眼看着河西日新月異走向繁榮,心悅誠服之下也真誠希望在更多的地方接受貴黨的領導實施這些政策,給更多的百姓帶來安定、富裕和幸福。

如此真誠的心聲讓張聞天、秦邦憲等人心裡觸動很大。說實在的就是在延安也沒有當地窮苦百姓說這樣的話,甚至有人聽說雷劈死了人後發泄說怎麼沒有劈死毛-澤-東。何況說這話的還是個國民黨人、地方知名鄉紳,不就是這裡生活好一些嗎?百姓的要求就這麼低嗎?

他又問起新來的移民、農村中的孤寡如何生活?李元逢笑着說移民現在基本都不往張掖來了,他們現在是香餑餑,馬步芳、馬步青、馬鴻奎也要發展生產。湟水、石羊河、銀川平原也有大量宜耕荒地,過去他們排斥漢人,現在看河西、河套發展了能不眼紅嗎?找陳主席要了好些管理幹部、農業技術員去幫助他們發展生產,去年青海的糧食就實現了自足,現在開始往藏區運換回牛羊肉和羊毛、牛皮辦了不少加工廠往西南運賺了老些錢。

河西也收留了很多。不過張掖墾荒已經結束,200萬畝耕地50萬噸產量已經是生態的極限,再開也沒水灌溉反而會導致土地沙化帶來生態災難,得不償失。所以新來的難民都送去酒泉,那裡荒地更多更缺人,計劃在那裡安置200萬人種植棉花、瓜果等經濟作物。

張掖現在城鄉總人口將近200萬,大部分都在工業、商業、建築、學校、科研院所工作,農業人口只有50多萬。每個村都有民選的村委會和民間互助會,對村民提供幫助,組織生產和生活。鰥寡孤獨、殘疾人集中在鄉里辦的福利院從事簡單勞動由政府供養。

沒有災荒疾病不再給正常家庭發放救濟,鼓勵每個家庭靠勤勞去致富、靠科學去增收,生活的好壞取決於自己的付出和努力,羨慕別人就努力去效仿別人,學技術、踏實做、肯吃苦,老天餓不死瞎家雀,有胳膊有腿有土地、不交租不納糧不抽丁爲什麼還能受窮捱餓?除非你懶惰!歷朝歷代都有好吃懶做之徒,這也是舊制度的產物,民主政府不保護這樣的人。

張掖通過民主政府主導的制度改變竟然讓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都找到了生存和發展的出路,隨之而來的是農業產出的大幅度提高、工商企業的大量涌現、社會財富的快速積累,連河西根據地的當家人陳雲、曾日三、熊國炳都對爆炸式的發展缺乏足夠的思想準備。

當初主力部隊東去抗日後,他們也曾忐忑不安,事實證明,高明的統治不在於軍事力量的強弱而在於推行的制度是否讓百姓滿意,擁有公平、自由的生存環境,獲得了足以養家餬口的生產資料、勤奮就能生存、吃苦就有回報誰還在乎當政的是何黨何派?隨着法律健全、經濟穩定、生活改善,政府的威信越來越高,各項鼓勵發展的新政策的出臺總是順利執行,所有的人們都把自己的辛勤付出與家庭、國家、民族的命運結合起來,煥發出高漲的熱情。

在他們看來,這纔是革命,革命的目的就是改造中國。暴力革命是消滅財富的擁有者平分財富,而這裡做的是整合社會資源讓更多的人都通過誠實勞動創造財富,社會財富的增長帶來的是公共積累的擴大。政府用工商稅收穫得的資金採購糧食、物資發展道路、電力、水利等基礎設施、教育文化衛生事業、支持科學研究、訓練後備兵力,根據地更加穩固。不斷地向外輸出兵力、技術、彈藥、物資,爲抗日事業和革命力量的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張掖參議會副議長宋成德對此有同感,他是個地地道道的晉商,表裡山河人多地少,他和很多山西人一樣走上了經商之路,從大同到包頭再到張掖追逐的是利潤,爲了生存飽受軍閥、官府、盜匪的盤剝。精於算計也僅僅是混個溫飽,40多歲也沒讓家裡起一院瓦房。

幸運的是在窮途末路準備撤鋪返晉時遇到了一心發展工商的陳海松,沒有什麼牽掛準備放手一搏的他積極參加了民主政府的組建,成爲參議會副會長兼商會會長。開放的氛圍、極低的稅金讓他的寶興貨棧起死回生,農村生產恢復物產豐富,商會在陳海松建議下政府資金支持下采購來不少生產設備進行農副產品加工遠銷各地,財富的增加讓他不敢相信。

抗戰軍興,人口激增。消費羣體的擴大刺激着經濟活動的擴大,擁有第一桶金的他們與陸續遷來的沿海工商企業組建了張掖發展銀行和隴華公司,產供銷一體,繼續開發當地資源、擴大生產規模、開拓青海、寧夏、新疆的市場,帶動了整個西北的物資流轉和商業擴張。

正在他志得意滿準備大幹一場時。從蘇聯回來的陳海松希望他去華北利用寶興貨棧在天津、北平、大同、保定等地的分店爲挺進敵後的八路軍採辦物資、發展工業提供便利。對充滿感激的他已經接受了的政治經濟政策,二話沒說就趕到了太原總店,說服大老闆支持八路軍,獲得授權在各分店爲特戰隊、軍情局潛伏小組提供掩護,出任供給部副部長完成大宗採辦運輸業務,精明的頭腦轉而爲冀察熱遼根據地發展商業、工業轉動起來。

這次他是回來尋求支援的,興隆工業區研發的特種鋼、精煉銅、合成炸藥、合成塑料、合成橡膠等均已成功,無坐力炮、火箭炮、榴彈炮準備量產,劉鳳奎、趙德安兩位總工程師已經設計出生產線,需要大量生產設備和技術工人,希望河西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派出專家去幫助設計生產專用機牀,幾所機械學校和軍工廠能支援一千名熟練工人。

的優勢就是能快速地組織人力物力保證重點工程的建設,何況還是陳海松部署的重武器研發項目要投產自然全力滿足,十幾位中德俄機械方面的設計師已經乘飛機過去。他在等待技術工人趁機忙裡偷閒見見老朋友,正好碰上中央領導考察,他還是掛名的參議會副議長又是最早參與根據地建設的老人,被陳雲拉來全程陪同介紹商貿發展情況。

他結合在張掖、興隆的經歷,認爲民主政府執行的鼓勵工商發展的政策是十分明智的,站在國家的立場上是在創造財富增強經濟實力,站在政府的立場上是在搞活流通調劑餘缺,站在商人的立場上獲得了應有的地位,心甘情願地爲國家追逐利潤,對各方面都有好處。

有了工業製造出前後方作戰、生活急需的物資,通過商社貨棧運往各地滿足當地所需,採購回西北需要的原材料,保證了建設所需的資金和物資,也提高了西北工業基地的影響力,國府大後方在採購,藏區的英國人在採購,蘇聯老毛子也來採購,對西北的依賴越來越大。國府的武器彈藥三分之一來自包頭、被服裝具一半來自張掖、壓縮食品、肉食罐頭、酒精藥品、文具、日用百貨基本靠西北供應,他甚至擔心過兩年舉債過日子的國民政府沒錢支付。

自己雖然經商大半輩子,也就是買賣些農牧業初級產品,沒想到兩年時間過去只能在洋行裡見到的物品滿大街都是,看來不是中國天生就窮而是沒人引領着幹起來,咱們不缺資金、不缺資源、不缺人力,缺的是一個想發展、懂管理的政府以及一系列的鼓勵政策。

黃頌英不由得點頭稱是。咱們浙江辦實業的鄉紳很多,可都是單打獨鬥,除了虞洽卿少數人有規模外資產都不大。很少有政府出面把商家的力量聯合起來辦大工程、大企業,官辦的企業也有可沒有一家盈利的。經不起洋貨的衝擊和官府的刁難,發展艱難。

我在麗水時上千的業主數萬的工人求生無路,也得不到有效地組織,解決廠址、原料、資金等方面的困難,伍廳長雖多方奔走效果甚微。幸虧陳長官去了,遷到金華衢州組合了幾十個工廠,責權利明確後很快添置了新設備派來了新工人恢復了生產。沒人組織真不行。

秦邦憲很感興趣問道聽說陳海松在那邊也是大開殺戒,蔣先生也很不滿意的。

伍廷颺忙辯護道亂世當用重典,不殺根本震懾不住那些膽大包天的傢伙們,江浙讀書人多、商人也多。對政府少有服從,我在浙江建設廳幾年不是不想做事,沒有人響應,在麗水窮困成那樣還是誰也不服誰、誰也不吃虧、捨不得拿出一塊錢建設他們也需要的電站、道路。

咱中國有朝廷有政府卻沒有建立起法制觀念,大敵當前不思同仇敵愾卻置道德國法於不顧人人爲了一己之私胡作非爲。有的投了鬼子當漢奸,有的把進口物資倒到後方牟取暴利,有的倒賣戰略物資、古董文物給鬼子,這樣的人不殺怎麼彰顯國家的意志?

陳將軍接連打下浙江沿海各處,不論是皇親國戚還是名門望族。只要是暗通敵寇、哄擡物價的、倒賣物資助敵侵略的都一律公開審判就地槍決,讓浙江上下畏若寒蟬莫不收斂。蔣先生雖有不滿可罪證確鑿他也無話可說,叮囑親朋謹守法度不得輕犯陳將軍虎威。

自那以後再也沒有人敢公開指責謾罵,戰時狀態下戰區是地方軍政首腦,有維護地方安定、鎮壓敵對力量的責任,有權處決危害國家安全的漢奸,這個夠狠別招惹他,不配合就是了看他怎麼折騰!雖是這麼說,可大部分人還是無法擺脫利益的誘惑。

沿海地區山多地少,鄉紳家大業大開銷也大,不得不參與經商,商人卑賤名聲不好,他們自己不出面委託給偏房旁支代爲運作,受盡官府盤剝、惡霸刁難。眼下民主政府公開鼓勵工商發展,將其視爲與農業生產同等重要的產業大力提倡,三戰區範圍內水運、鐵路、公路基本開通,取消各地釐局關卡,只憑一張稅票可直達鷹潭、汕頭等目的地,稅收也降的很低,沿途駐軍清剿山匪惡霸,保護行商安全。

這麼好的條件豈不就是讓咱們發財嗎?暗地裡膽大的走一趟金華、衢州、上饒、徽州,來去都有利潤、沿途治安良好、軍隊秋毫無犯,消息傳開,更多地商販參與進來,物資流通帶動了經濟繁榮,調劑了餘缺,徽州早就這麼幹了,生產了好多好東西販到上饒、金華、麗水好賣得很,賺到了錢也驗證了八路軍的誠信,再也沒人說陳海松騙人了。

很多鄉紳不懂行情又怕丟人不願經商,看着別人發財眼熱也嘗試着把牀底下大缸裡的大洋拿出一些,跑到縣城存到民主政府辦的浙江發展銀行裡去,換回來一本紅紅的存摺,利息5釐,低是低點總比埋在牀底下好吧,不用操心隨時可取還能下崽,那就再存點唄!

還有不少人去過杭州、上海,知道一些工業知識,對發展工業也很贊同,就去建設廳各縣工商科諮詢,拿回來好厚一沓宣傳資料,介紹當地農林物產、礦產資源、交通道路、開發前景、廠房投入設備投入金額、流動資金需要量、建設週期、技術工人的渠道、銷售渠道等。

還有不同的投資方式,獨資經營需要辦理項目申批表、生產營業執照、向浙華公司設備採購申報表、繳納土地使用費、廠房建築監理表、原材料採購登記表、許可證、工人勞動時間、技術培訓、最低工資承諾表、產品質量檢驗表,好傢伙,辦個廠也真是不容易。

合資經營相對簡單一些,你看上哪個項目覺得能賺錢就把錢投進去,最多不能超過總資本的30%,成爲工廠的董事不參與工廠的具體管理,坐等年底分紅,你要是不放心可以查閱工廠的生產報表、財務賬目,對經營者的管理、成本控制提出質疑,要求改進。

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個月,浙江各種工商企業增長迅速,讓我這個建設廳長有些忙不過來了,這不跑來取經了。我對比了一下,覺得河西與浙江的鼓勵政策差不多,河西的優勢是遠在後方沒有敵情騷擾,資源豐富,浙江的優勢是資金雄厚、沿海採購便利,加上有陳將軍親自坐鎮,相信會有更大的發展。

ps:

鞠躬感謝書友檸檬one的月票支持,祝新的一週裡工作順利、事業發達、一帆風順!

第150章 岡村的建議第463章 陣前對峙第564章 頑強第一軍第1章 廣靈接敵第321章 磨刀霍霍第118章 大小狐狸第250章 優勢不再第79章 駐屯馬鞍山第307章 取之於民第66章 拿下包頭第553章 伏擊成功第172章 徽州震盪第214章 煞神託生第610章 焦土政策第221章 中埔村機場第371章 攻向南宮第318章 利益交換第26章 戰術推演第7章 膽大包天第81章 王柱子的首戰第19章 繁忙的一天(3)第253章 激戰潼關第203章 鬼子的報復第6章 阜新煤礦第182章 他更冒險第480章 戰場比武第233章 瓊崖失守第507章 皇軍的出路第201章 白色幽靈第69章 要去蘇聯第127章 慘烈的代價第30章 送他們下地獄第355章 憤怒的手榴彈第343章 領袖的變化第526章 難以決斷第48章 ‘萊歐’落網第24章 接收平型關第4章 鄧文山第10章 統一思想第39章 會合第335章 陷阱與棋子第404章 國軍也要露露臉第7章 奪寨第57章 獨立一團第12章 期待輝煌第568章 死亡的詛咒第581章 趕到揭陽第319章 主席的決策第523章 秘密協議第497章 又升官了第363章 課題研究第163章 細說軍工第66章 永合村外第663章 老大不情願第8章 一見馬元海第541章 粵東兵團第562章 衢州機場第619章 軍政分離第600章 睡獅當醒第304章 拜訪林森第664章 花花腸子二百零二章 土肥原的怒火第588章 踏上征途第503章 些許遺憾第20章 統帥部的決心2第179章 周邊形勢第92章 這裡就是你們的家第449章 冤家重逢第51章 幹部會議第609章 隔山觀虎鬥第668章 整頓藏區第三百五十八八章 精銳碰撞第292章 又壓又擡第656章 雷達站第515章 日蘇比較第6 百五十九章 並肩作戰第548章 難得開心一回第30章 統一戰線第326章 滲透科爾沁第325章 囊中之物第555章 天不助我?第278章 山本五十六的目標第38章 準備2第430章 血戰西江第344章 甦醒第261章 拿下蔡家坡第597章 依法處置第7章 只有自己救自己第667章 麥克馬洪線第392章 引火燒身第15章 天罰第61章 擊斃笠原第315章 路線的分歧第632章 海上游擊縱隊第300章 痛斥投降派第137章 激戰瑞昌第345章 鬆了口氣第45章 國民革命軍第19軍第257章 擊斃桑木第374章 殺奔宋家莊
第150章 岡村的建議第463章 陣前對峙第564章 頑強第一軍第1章 廣靈接敵第321章 磨刀霍霍第118章 大小狐狸第250章 優勢不再第79章 駐屯馬鞍山第307章 取之於民第66章 拿下包頭第553章 伏擊成功第172章 徽州震盪第214章 煞神託生第610章 焦土政策第221章 中埔村機場第371章 攻向南宮第318章 利益交換第26章 戰術推演第7章 膽大包天第81章 王柱子的首戰第19章 繁忙的一天(3)第253章 激戰潼關第203章 鬼子的報復第6章 阜新煤礦第182章 他更冒險第480章 戰場比武第233章 瓊崖失守第507章 皇軍的出路第201章 白色幽靈第69章 要去蘇聯第127章 慘烈的代價第30章 送他們下地獄第355章 憤怒的手榴彈第343章 領袖的變化第526章 難以決斷第48章 ‘萊歐’落網第24章 接收平型關第4章 鄧文山第10章 統一思想第39章 會合第335章 陷阱與棋子第404章 國軍也要露露臉第7章 奪寨第57章 獨立一團第12章 期待輝煌第568章 死亡的詛咒第581章 趕到揭陽第319章 主席的決策第523章 秘密協議第497章 又升官了第363章 課題研究第163章 細說軍工第66章 永合村外第663章 老大不情願第8章 一見馬元海第541章 粵東兵團第562章 衢州機場第619章 軍政分離第600章 睡獅當醒第304章 拜訪林森第664章 花花腸子二百零二章 土肥原的怒火第588章 踏上征途第503章 些許遺憾第20章 統帥部的決心2第179章 周邊形勢第92章 這裡就是你們的家第449章 冤家重逢第51章 幹部會議第609章 隔山觀虎鬥第668章 整頓藏區第三百五十八八章 精銳碰撞第292章 又壓又擡第656章 雷達站第515章 日蘇比較第6 百五十九章 並肩作戰第548章 難得開心一回第30章 統一戰線第326章 滲透科爾沁第325章 囊中之物第555章 天不助我?第278章 山本五十六的目標第38章 準備2第430章 血戰西江第344章 甦醒第261章 拿下蔡家坡第597章 依法處置第7章 只有自己救自己第667章 麥克馬洪線第392章 引火燒身第15章 天罰第61章 擊斃笠原第315章 路線的分歧第632章 海上游擊縱隊第300章 痛斥投降派第137章 激戰瑞昌第345章 鬆了口氣第45章 國民革命軍第19軍第257章 擊斃桑木第374章 殺奔宋家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