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編練鴛鴦陣

第42章 編練鴛鴦陣

諸葛亮借給張溪的《六韜》並不是全文,只是《六韜》中“文部”的“兵道”篇,專門講練兵和兵種配合作戰的。

整部六韜一共六十一篇,總計兩萬餘字,諸葛亮怎麼可能捨得全都借給張溪。

這年月的書籍都是稀罕物,更何況還是兵書。

不過這也夠張溪滿足的了。

對於這個年代的軍事作戰,張溪的腦海裡只有電視劇裡的人海衝鋒,從來沒有見過真正的多兵種配合作戰是什麼樣。

而據說諸葛亮的八陣圖,就是這樣的多兵種聯合作戰思路,並不是在魚腹浦河灘上,擺幾個石頭裝神弄鬼的東西。

嗯,這是大唐軍神李靖說的,應該假不了。

現在張溪總算能一窺這個時代兵種作戰的思路了,自然開心異常。

順帶的,張溪也好心的問問徐庶,要不要借給他也看看剛剛在諸葛亮那邊,張溪可是留意到了徐庶羨慕的眼神。

但徐庶擺擺手,拒絕了。

原因嘛,很簡答,徐庶早就看過了。

不僅僅是這卷“兵道篇”,整部《六韜》他都看過了。

徐庶一直都是去諸葛亮那邊,在諸葛亮的書房裡蹭書看的,他的很多學問,都是這麼學來的。

只是孔明從來沒有把這麼重要的兵書外借過,所以徐庶纔會羨慕張溪。

但徐庶也理解。

徐庶需要留在劉備身邊,幫劉備整理規劃整體戰略,不可能所有事情都親力親爲。

而張溪呢,本身就負責給劉備訓練士卒,正好把《六韜》借給張溪,讓他依法訓練,將來也可以派的上用場。

算是分工不同,所以徐庶只是羨慕張溪的好運氣,卻沒有嫉妒的意思。

兩人回去後,張溪自然是一邊閱讀理解《兵道篇》,一邊跟張飛討論關於士卒操械訓練需要改進的地方。

張飛最近對張溪的態度特別好,整天笑臉相迎不說,身上更是一點酒氣都沒有,時不時的還拉着張溪兩個人促膝長談。

因爲張溪很大方,居然給他講解了《兵道篇》的內容。

張飛真沒想到張溪能真的搞來《六韜》.雖然只是其中的殘篇。

雖然張溪很小氣的不肯給張飛看原版文字,但張溪的轉述張飛也已經很滿意了。

張飛是真的很想學兵法的。

張飛不喜歡讀書,只是不想學那些玄而又玄的掉書袋文學,對於兵書,張飛這個半路出家的將軍還是很喜歡的

而《兵道篇》又比較適合張飛的胃口,它不是講那種戰爭理念的,而是講實際訓練士卒,指揮作戰的,張飛覺得這纔是自己想要的兵法。

仗要不要打,能不能打贏,戰前要做多少準備,這是大哥二哥需要去考慮的事情,他老張只需要知道,這個仗怎麼打能贏就行了。

所以張飛這段時間意外的好脾氣,對張溪好脾氣,對帳下的軍士們也是好脾氣的不得了。

軍士們還在奇怪呢,自家的黑臉主將最近是轉了性了?!

上個月纔剛剛說,本月操典有功之人賞賜他的珍藏美酒,現在又表現的這麼和藹可親的三將軍不會被人給掉包了吧?!

嘛,對士卒們來說,這種事總是好事兒,雖然最近訓練很辛苦,但有肉吃還不會挨鞭子的日子,士卒們還是希望能持續的時間更長一點比較好。

而張溪跟張飛商量了好久,用兵書結合張飛的實際經驗,開始對軍中的軍械操練進行了一次改變。

原本張飛軍中的士卒,基本是持長戈或者長槍操練的。

冷兵器時代,確實是一寸長一寸強。

原本還應該配備給士兵長劍或者長刀的,但因爲劉備窮,暫時就給省略了。

這些士卒們也知道,誰也沒抱怨啥。

可你總不能爲了省錢,連長槍都不給士卒配備吧?!

給我給長竹竿算是咋回事?!

而且還強調,不準把竹竿上的橫枝給切掉這是啥意思?!

士兵們不解,張溪也沒打算解釋狼筅這種東西,別說你們不懂,往後再一千年都沒人懂。

是的,張溪打算搞個仿真版的鴛鴦陣。

鴛鴦陣可以說是古代冷兵器輕步兵的巔峰,各兵種配合作戰,克服長槍短刀帶來的距離差距,最重要的是,敵我傷亡比例極其離譜,離譜到你根本不敢相信的地步。

據說鴛鴦陣剛練成,初次對戰倭寇時,連續九次戰鬥,只付出了九人陣亡,十數人受傷的代價,擊潰了兩千倭寇,斬首上百。

而鴛鴦陣最離譜的一次傷亡比例,是牛田之戰零陣亡斬殺倭寇“六百七十二級”.零陣亡啊,抗戰神劇都不敢這麼拍。

張溪早就想搞鴛鴦陣了,但他一直不敢搞的原因,就是不知道鴛鴦陣應該是怎麼指揮,怎麼運轉的。

當初上網的時候不用心,光盯着戰績看了,現在真正要用的時候,壓根不知道該怎麼操作。

倒不是說張溪不知道鴛鴦陣的具體配置,這些張溪知道,網上有的是圖片,看一眼就知道了。

甚至張溪還知道一個鴛鴦陣小隊裡,每個士兵的兵器配備以及職責。

但伱知道了這些,其實沒什麼用的。

因爲張溪站的位置不是什長,他要指揮的,不是手下的十個士兵。

他是行軍司馬,是軍中二把手,他需要知道的是整支軍隊的配合調度應該是什麼樣的,而不是一個什的士兵是怎麼配合的。

你總不能讓一羣配備了鴛鴦陣兵器的士卒見了敵人就往上衝吧.那這和人海戰術有什麼區別?!

可不敢憑藉自己的想象就去訓練士卒,真要上了戰場,這些士卒可是會因爲你的異想天開喪命的。

可現在不同了,張溪有了《兵道篇》。

雖然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戰車兵,步兵,弓箭步的協同作戰,並沒有什麼鴛鴦陣的事兒.但有些道理是相通的。

死讀書,倒背如流的那是趙括,真正知兵的人在明白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會融會貫通。

真正讀懂了《兵道篇》,你就知道各兵種的具體作用是什麼,行軍該用什麼陣型,臨敵該用什麼陣型,什麼時候用什麼兵種組織防守,什麼時候用什麼兵種突擊,而防守時各兵種該幹什麼,擺什麼樣的陣型,進攻時又該怎麼衝擊,什麼時候需要一起衝擊,什麼時候需要輪次衝擊。

這纔是真正的指揮,這纔是真正的練兵。

如果只是知道戚家軍裝備和小隊職責就能練出戚家軍來,那渾河之戰能輸了?!大明還能亡了?!

本來張飛是不同意張溪搞亂軍中的編制的

他覺得,書上的戰車兵雖然現在沒有了,但是步兵和弓箭步還是有的,照貓畫虎的訓練,總不會有錯的。

沒必要把一些完全沒見過的兵器和小隊配置引用進來,效果到底如何誰也不知道。

但是張溪覺得不放心。

這麼練雖然不會有大錯,也能練出不錯的士卒出來但問題是,你將來要面對的可是青州兵,虎豹騎。

張溪真不認爲靠傳統的方式,能短時間內練出比青州兵和虎豹騎更強的軍隊出來。

因此嘛,張溪跟張飛商量了一下,把寇封那個小隊給要了過來。

其他的五個小隊,張飛還是按照《兵道篇》的要求訓練,而張溪呢,則是按照自己對《兵道篇》的理解,再加上鴛鴦陣的特性,自己琢磨一下訓練和指揮方式。

一個月後,互相比試一下,確定採用哪種方式訓練。

對此,張飛表示了同意。

然後張溪就開始跟寇封商量,開整。

狼筅這東西好弄,城外砍竹子就是了,只是張溪要求狼筅必須在三米以上真爲難了軍中將士們。

越長的東西,因爲力矩的關係,揮舞起來就越重。

張溪總算是明白爲什麼戚大帥不要求狼筅兵有任何其他技能,只要力氣大就行了。

至於其他的武器,張溪倒是沒有生搬硬套,畢竟這年月可搞不出火槍來。

別說火槍了,就是藤牌都不太好搞,這年頭要找那種堅韌結實的藤條,你得再往南方找找,去交州那地方或者烏戈國找兀突骨要去。

所以張溪沒辦法,只能安排兩個長牌兵充門面,身後原本配置的四個長槍兵改爲兩個長槍兵和兩個帶弓箭的腰刀兵。

至於後衛,則是負責策應的短刀兵,當然沒法給這些短刀兵配備火銃,張溪不得不去徐庶那邊要了三十具手弩過來,也算是一個火力補充。

徐庶表示不解,這年頭還有人要用手弩的?!

手弩可不是守城的那種牀弩。牀弩那玩意兒的射程賊遠,威力賊大,但太笨重,只能用來守城。

也不是軍中常備的那種蹬弩。那東西倒也不錯,可以在弓箭射程之外給予地方殺傷,就是操作比較麻煩,要至少三個人合力操作才行。

當年孫臏埋伏龐涓,用的就是這樣的兩萬蹬弩兵,一聲令下,萬弩齊發,威力巨大。

張溪要的是手弩,就是士兵單人手持的,縮小版的蹬弩。

這東西吧,步兵嫌棄它射程不如弓箭,威力也不如弓箭,而一旦敵軍突破弓箭的射程範圍了,有用這玩意兒的功夫還不如直接拔刀準備肉搏來的方便。

這玩意兒唯一的好處就是操作簡單,不像弓兵那樣還需要專門訓練,它是個人就能用。

而手弩本來的作用,也是配備給騎兵的,而且還不是用於騎兵的正面作戰,而是在騎兵遊擊時,方便在馬背上施放殺敵。

這年月的騎兵沒有馬鐙或者說的嚴謹一點,沒有雙邊馬鐙。

單邊馬鐙是有的,但那東西就是爲了上馬方便用的,並不是傳統意義上那種可以保持穩定,解放雙手的雙邊馬鐙。

所以,能做到在馬上騎射的人,都是騎兵精銳中的精銳,畢竟只是少數。

大部分做不到在馬上騎射的騎兵,就會給他們配備一些手弩,增加殺傷力。

可現在的劉備軍中,壓根就沒有騎兵趙雲這個劉備的主騎,根本沒有足夠的馬匹來組建騎兵部隊,自然這些手弩也是放在倉庫裡吃灰。

然後就這麼便宜了張溪。

(本章完)

第677章 內部矛盾第792章 命中註定的待遇第923章 水軍統帥第217章 取名第489章 閒着容易出事兒第412章 郭淮的反應第178章 前因後果第991章 東吳的想法第137章 中箭第1052章 南征序幕第1154章 鏖戰第460章 曹丕的魄力第1121章 各有準備第275章 成都來信第819章 曹魏騎兵第1253章 拖時間第680章 成都應對第1189章 變數第483章 賈詡之計第574章 懲罰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754章 出兵再戰第1242章 應對第628章 曹丕的無奈第477章 改制第359章 嘈雜的軍議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596章 正面較量第486章 衆議第354章 曹操第1074章 屯田和鑄幣第327章 孫尚香的選擇第400章 夜襲第909章 談崩第1220章 東征準備(一)第448章 混戰過後第416章 騎虎難下第401章 突襲第677章 內部矛盾第914章 壓力第426章 姜維的動機第193章 諸葛亮視察第872章 緊急求援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907章 南下第1061章 北上長沙第403章 涼州軍團的威脅第350章 樊城保衛戰(三)第1192章 中計了第641章 練將第584章 失敗第576章 截擊第484章 劉備的反應第1043章 升官第658章 投誠第240章 合肥之戰第1043章 升官第187章 治病第406章 樑緒在行動第741章 教子第104章 長阪坡之戰(三)第311章 曹操頭疼第801章 發現端倪第236章 造紙第1227章 對外用兵第988章 巧合第664章 槐裡之戰第141章 箭傷復發第1093章 中計慘敗第925章 誤會第355章 休戰與封賞第632章 關羽的傷勢第530章 郭淮的後手第54章 劉備歸來第1134章 賈充的謀略第91章 準備退路第552章 兩套應對第1105章 騎兵對決第70章 江夏太守第1116章 伏擊第44章 二顧茅廬第241章 合肥之戰的影響第696章 合議第844章 張飛用計第216章 時間線變動第978章 初聞遷都第630章 勸關羽第40章 運氣極好的曹操第744章 掛帥第292章 軍令狀第774章 王朗用計第908章 請帖第3章 招賢館的目的第733章 內政外交第267章第369章 三路戰局第606章 回軍第508章 將帥不合第568章 應對方案第665章 突圍
第677章 內部矛盾第792章 命中註定的待遇第923章 水軍統帥第217章 取名第489章 閒着容易出事兒第412章 郭淮的反應第178章 前因後果第991章 東吳的想法第137章 中箭第1052章 南征序幕第1154章 鏖戰第460章 曹丕的魄力第1121章 各有準備第275章 成都來信第819章 曹魏騎兵第1253章 拖時間第680章 成都應對第1189章 變數第483章 賈詡之計第574章 懲罰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754章 出兵再戰第1242章 應對第628章 曹丕的無奈第477章 改制第359章 嘈雜的軍議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596章 正面較量第486章 衆議第354章 曹操第1074章 屯田和鑄幣第327章 孫尚香的選擇第400章 夜襲第909章 談崩第1220章 東征準備(一)第448章 混戰過後第416章 騎虎難下第401章 突襲第677章 內部矛盾第914章 壓力第426章 姜維的動機第193章 諸葛亮視察第872章 緊急求援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907章 南下第1061章 北上長沙第403章 涼州軍團的威脅第350章 樊城保衛戰(三)第1192章 中計了第641章 練將第584章 失敗第576章 截擊第484章 劉備的反應第1043章 升官第658章 投誠第240章 合肥之戰第1043章 升官第187章 治病第406章 樑緒在行動第741章 教子第104章 長阪坡之戰(三)第311章 曹操頭疼第801章 發現端倪第236章 造紙第1227章 對外用兵第988章 巧合第664章 槐裡之戰第141章 箭傷復發第1093章 中計慘敗第925章 誤會第355章 休戰與封賞第632章 關羽的傷勢第530章 郭淮的後手第54章 劉備歸來第1134章 賈充的謀略第91章 準備退路第552章 兩套應對第1105章 騎兵對決第70章 江夏太守第1116章 伏擊第44章 二顧茅廬第241章 合肥之戰的影響第696章 合議第844章 張飛用計第216章 時間線變動第978章 初聞遷都第630章 勸關羽第40章 運氣極好的曹操第744章 掛帥第292章 軍令狀第774章 王朗用計第908章 請帖第3章 招賢館的目的第733章 內政外交第267章第369章 三路戰局第606章 回軍第508章 將帥不合第568章 應對方案第665章 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