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招賢館的目的

第3章 招賢館的目的

面試進行的很順利或者說,順利的有點出乎張溪的想象。

從坐下來到起身告辭,全程只有一刻鐘的時間。

如果按照張溪概念中的面試,一刻鐘的面試時間代表着這場面試已經黃了,人家說“回去等消息”都算是安慰你的話。

可事實是,張溪真的就從劉備那裡,得到了一個“糧草主簿”的官職。

真的很玄幻。

而更玄幻的,還是“糧草主簿”這個官職本身。

這個官職張溪怎麼想都覺得怪異。

主簿,這在東漢末年是一個很重要的職位,基本都是主官身邊的親信擔任的,相當於主官的秘書長,主官的迎來送往和文書工作都由主簿來處理。

遠的不說,袁紹的主簿叫陳琳,一篇檄文把曹操的頭風病都給罵好了。

如果是在郡守治下,主簿和功曹還要擔負郡守的風紀治安,郡守出巡還要負責留守郡所,相當於一郡二把手。

這麼重要的官職,前面卻加了“糧草”二字.這就很怪異,好麼。

雖然說吧,東漢末年的官職,尤其是中下層級的官職變化很大,而且劉備這個人也很喜歡原創官職,比如說諸葛亮的“軍師中郎將”就是劉備的原創。

但是“糧草主簿”,這是不是有點太隨意了?!

還是說,劉備身邊有很多主簿,只是讓張溪分管糧草這一攤,就跟現代的副職分管區域不同,對主簿這個職位進行了詳細劃分?!

也不是不可能哈,畢竟劉備的左將軍“從事郎中”可是有足足三位——簡雍,糜竺,伊籍,未來還要加上一個孫幹,足足四個人呢。

這四個人也是這樣各管一攤,簡雍負責外交,糜竺負責經濟,伊籍負責內政.孫幹後來搶了簡雍的飯碗,也是負責外交的人才。

沒有正式上任,張溪實在搞不清楚劉備的用意,也不知道自己的職責範圍,一切只有等上任了才能清楚。

不過劉備還是很夠意思的,臨走前給了張溪二十貫錢,說是讓張溪“安家之用”.起碼不用擔心半個月後沒粟米吃了。

說起這個粟米啊.說實話,口感真的很一般,偶爾吃個嚐鮮還行,穿越過來這一個半月,天天吃粟米的張溪現在非常想念大米飯。

沒有大米飯,來個饅頭也是極好的嘛!

趁着手頭有點錢,張溪打算改善一下伙食。

先回客棧叫上自家的小七寶,主僕二人下樓,準備尋一酒肆好好的美餐一頓,順便的,張溪也想借着這個機會,解決一下自己穿越而來後,小七寶的信任危機。

而招賢館內.

“主公,像這般阿諛奉承之徒,故作姿態,不學無術之輩,主公爲啥還要給他官做?!”

開門大漢一臉憤懣加不解的問着劉備。

劉備擡頭看了眼大漢,微微搖頭,笑着問道,“文長,何出此言?!”

大漢一聽這話,頓時一臉不屑的表情不加掩飾,說道,“適才,小人在門口故作怠慢之態,那人居然一臉諂媚笑容,不是阿諛奉承之徒是什麼?!方纔主公與他交談數術之道,那人句句拽文,生怕別人不知道他讀過幾本書的樣子,不是故作姿態有什麼?!所學之術,聞所未聞,更讓人無從考起,焉知他不是與之前幾人一樣,撒謊欺騙主公,只爲混兩個錢花?!”

劉備看着越說越氣憤的大漢,不由得哈哈大笑。

看來不止自己一個人沒聽懂,這下心裡好受點了。

不過嘛,劉備還是認真地對着大漢,說道,“文長啊文長,這幾日不見,你倒也有長進了,看來讓你看着這個招賢館,倒也不算一件錯事!只是,伱到底學問不深,那數術之道確是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我曾聽老師說過,當世大儒,唯有鄭玄略同此術,那張先生若是能有其一二分才能,也是備之榮幸。再者,即使他不通此道,聞其言,觀其行,總是一個讀過詩書之人,一個糧草主簿,也不虧待與他!”

大漢依然一臉不爽,但這次不是不爽劉備給張溪官做,而是略帶煩悶的說道,“主公,不是小人抱怨,主公讓我看守這個招賢館,說什麼與讀書人多多交流,與我有好處.恕延無禮,延還是覺得,與軍中袍澤一起每日操練,勝過在此坐堂,面對這些酸儒文人百倍。”

“你看看,你還說沒有好處?!”劉備卻依然笑着,對魏延說道,“一年前,你何曾與我用這種言辭說話?!何曾有這般眼力,還能品評人物?!”

“這?!”魏延頓時着急。

作爲劉備的部曲長,他更想呆在主公的身邊,而不是在這邊做什麼招賢館主。

正想再說點什麼,劉備卻擺手阻止了魏延,說道,“文長,今日雪剛停,天氣寒冷,軍中也無要務,你也坐下,陪我喝兩杯。”

魏延一聽這話就知道,這事兒沒戲了。

作爲一個部曲長,自家主公的心腹,怎麼可能不知道現在自家主公想幹什麼。

躬身行禮,謝過主公之邀,然後就在劉備對面,也是剛剛張溪跪坐的地方,正襟跪坐,聆聽自家主公的“教誨”。

“文長啊,我知你性子直爽,不喜讀書,也不善與人交際。”劉備正色的看着魏延,說道,“你若一輩子只想做個部曲長,這些倒也無所謂。只是,以你之能,總在我身邊護衛左右,豈不屈才?!”

“主公,小人”魏延撓頭,頗有些憨直的說道,“延自投主公以來,靠的是一身武藝,蒙主公看中留在身邊,護衛主公周全主公何處覺得延有才能了?!”

劉備只是笑笑,也不回答,而是繼續說道,“你的才能,我知道,所以我才讓你主持這個招賢館,一來嘛,可以讓你有一些時間讀書明理,二來,也是爲了讓你多接觸一些讀書人,習慣一下這與文人交際之事。現如今,你雖舉止依然莽撞,但言行卻已帶了一點文氣,日後與文人相處,也不至於聊不到一起去,不是麼。”

魏延默然不語。

對劉備,魏延是一百個敬重的,劉備說什麼,他就算心裡一百個不同意,還是會聽,會去照做。

雖然他真的不覺得,自己能跟一羣掉書袋的讀書人聊到一塊去。

劉備也知道魏延的想法,畢竟是自己的部曲長,跟隨自己多年,所以還是出言解釋道,“就說剛纔之事,我知你不喜那位先生,但你不也忍住了脾氣,不曾如以往那般直接出口傷人麼,這就是你的長進之處。只是,既然那人主動來頭,你卻也不該面露怠慢之色,以免傷了士人之心。”

“可,主公!”魏延忍不住,插嘴說道,“主公開設這招賢館兩年有餘,往來的皆是庸碌之輩,有些人甚至就是爲了要倆錢使,根本不是真心投靠主公,何必與這些人客氣啊?!”

劉備聽了這話,也是一陣心中苦澀。

事實確實如魏延所說,招賢館開了兩年多,就沒招到一個像樣的人才,大多數都是來騙吃騙喝的,偶爾有幾個真心投靠的,能力也不怎麼樣。

但這事兒能怪誰?!

堂堂豫州牧,宜城亭侯,左將軍,混到只能寄託在荊州牧劉表的帳下做客將,連新野小縣也是劉表借給他,爲了讓他抵抗北方曹操壓力的。

要軍隊沒軍隊,要地盤沒地盤的,拿什麼吸引真正有才能的人投靠呢。

這些道理劉備都懂,但他依然不甘心,匡扶漢室的願望一直在內心不敢遺忘,所以明知道機會不大,該開的招賢館他還是開着,只是對於招賢館是不是能找到真正有用的人才,劉備並不抱太大的希望。

真正有才能的人,估計也不會跑來招賢館,早就去自己的府邸上自薦了。

如果說一開始劉備還對招賢館有所期待的話,現如今,這個招賢館最大的作用,大概就剩下給魏延這個傢伙磨性子用的了。

魏延的性格,劉備很清楚。

高傲的能跟雲長比肩,率直的能跟翼德媲美。

可雲長是傲上不辱下,翼德憨直之中透着一絲精明.到了魏延這兒,就只剩下兩個傲上憨直了。

這性格當個部曲長是無所謂,反正一切行爲只要做主公的劉備能接受,那就沒有任何問題。

但如果想要培養魏延成爲將才,甚至獨當一面.這個性格,早晚要吃大虧的。

可問題就在魏延這個性格,劉備其實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你給他揉碎了說清楚,他都不一定能自己理解,不如直接給他下令來的有效。

“文長,你過來!”劉備打定主意,招呼魏延。

魏延趕緊起身,來到劉備身邊站立。

“招賢館是否真的招到賢才,與我來說並不重要!”劉備緩緩起身,對着站立在旁的魏延,輕聲說道,“這本是跟你的一件差事,你需得認真對待,今後不可再有怠慢之舉,不管有才無才,都得善意款待。”

魏延趕緊低首,說道,“諾!”

劉備滿意的點點頭,繼續說道,“既如此,明日你親往客棧,引那位張先生到軍中任職記住,需得以禮相待。”

“諾!”

(本章完)

第548章 眉縣之戰第772章 拖延第165章 朋友第107章 魯肅第252章 書院的作用第138章 油江口第126章 絕北道第1120章 秦朗第996章 試探第765章 諸葛入長安第207章 好事連連第1221章 東征準備(二)第926章 羞愧第712章 東吳反應第1000章 公安撤軍第159章 聯姻第667章 勸降二將第99章 棄新野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396章 子午谷奇謀第359章 嘈雜的軍議第36章 單福薦諸葛第565章 畫風清奇的眉縣世家們第1100章 撤軍第994章 猶豫不決的張溪第527章 老友聚會第1040章 再次平衡第1107章 調整應對第73章 調令第747章 叛亂始末第12章 秘方第471章 蘇則的選擇第377章 戰後處置第1108章 曹叡的困境第1146章 王凌的想法第801章 發現端倪第424章 中軍突擊第98章 劉表病重第897章 英雄落幕第668章 宛城戰事(一)第691章 戍邊第541章 好人夏侯楙第936章 蒲阪津之戰第1125章 主力進軍第601章 柳隱的壓力第494章 違令第148章 出巡第670章 休戰退兵第1226章 對內妥協第515章 僞木牛流馬第952章 洛陽應對第731章 雍州戰事第875章 司馬昭的誤判第1185章 魏縣第431章 詭異的南陽戰事第709章 異動第737章 爭(二)第51章 亂世人心第763章 東吳的想法第74章 密謀第1178章 追擊和破城第616章 王雙的絕技第75章 離去的準備第1001章 亂局第1159章 分工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327章 孫尚香的選擇第37章 一顧茅廬第1187章 兩線失敗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842章 各方反應第291章 失敗的誘敵第227章 和談第728章 東吳出兵第969章 佔便宜的東吳第151章 趙累第1024章 臨陣指揮對決第1014章 寇封來援第416章 騎虎難下第280章 孫權的決斷第909章 談崩第74章 密謀第952章 洛陽應對第1099章 失守第754章 出兵再戰第449章 吳王第83章 議策第815章 司馬上奏第26章 找原因第719章 諸葛到來第592章 變小心的馮習第88章 被圍第90章 聲東擊西第256章 鍊鐵第1150章 劉曄的建議第405章 冀縣密議第210章 山道肉搏戰第859章 潼關之戰(十四)第235章 清查土地第68章 試探
第548章 眉縣之戰第772章 拖延第165章 朋友第107章 魯肅第252章 書院的作用第138章 油江口第126章 絕北道第1120章 秦朗第996章 試探第765章 諸葛入長安第207章 好事連連第1221章 東征準備(二)第926章 羞愧第712章 東吳反應第1000章 公安撤軍第159章 聯姻第667章 勸降二將第99章 棄新野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396章 子午谷奇謀第359章 嘈雜的軍議第36章 單福薦諸葛第565章 畫風清奇的眉縣世家們第1100章 撤軍第994章 猶豫不決的張溪第527章 老友聚會第1040章 再次平衡第1107章 調整應對第73章 調令第747章 叛亂始末第12章 秘方第471章 蘇則的選擇第377章 戰後處置第1108章 曹叡的困境第1146章 王凌的想法第801章 發現端倪第424章 中軍突擊第98章 劉表病重第897章 英雄落幕第668章 宛城戰事(一)第691章 戍邊第541章 好人夏侯楙第936章 蒲阪津之戰第1125章 主力進軍第601章 柳隱的壓力第494章 違令第148章 出巡第670章 休戰退兵第1226章 對內妥協第515章 僞木牛流馬第952章 洛陽應對第731章 雍州戰事第875章 司馬昭的誤判第1185章 魏縣第431章 詭異的南陽戰事第709章 異動第737章 爭(二)第51章 亂世人心第763章 東吳的想法第74章 密謀第1178章 追擊和破城第616章 王雙的絕技第75章 離去的準備第1001章 亂局第1159章 分工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327章 孫尚香的選擇第37章 一顧茅廬第1187章 兩線失敗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842章 各方反應第291章 失敗的誘敵第227章 和談第728章 東吳出兵第969章 佔便宜的東吳第151章 趙累第1024章 臨陣指揮對決第1014章 寇封來援第416章 騎虎難下第280章 孫權的決斷第909章 談崩第74章 密謀第952章 洛陽應對第1099章 失守第754章 出兵再戰第449章 吳王第83章 議策第815章 司馬上奏第26章 找原因第719章 諸葛到來第592章 變小心的馮習第88章 被圍第90章 聲東擊西第256章 鍊鐵第1150章 劉曄的建議第405章 冀縣密議第210章 山道肉搏戰第859章 潼關之戰(十四)第235章 清查土地第68章 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