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合肥之戰

第240章 合肥之戰

夏侯淵發動的巴郡進攻戰,最終在張郃敗退,夏侯淵無力進軍後,徹底落下了帷幕。

這一戰,雖然夏侯淵沒有佔據巴郡,但他本來的目的就是遷移巴郡的人口充實漢中,這次出兵掠奪回來五千戶的人丁,近三萬人,怎麼也不能說是行動失敗。

而劉備方面,阻止了夏侯淵進佔巴東,巴西兩郡,雖然損失了人口,但土地一塊沒少,還打的夏侯淵折損了一萬多人馬,怎麼看也不能算是輸了。

這場仗,很奇葩的,曹劉兩家都覺得自己是贏家,而且彼此的主公都認爲是大功。

而同樣的奇葩情況,還出現在了淮南地區。

就在夏侯淵進軍漢中的同時,淮南的合肥地區,也爆發了一場大戰。

對陣雙方,是孫權親率的七萬大軍,以及張遼,李典,樂進三人率領的七千合肥守軍。

WWW ▪ⓣⓣⓚⓐⓝ ▪Сo

孫十萬終於要去打張八百了。

因爲曹操攻取漢中,導致曹魏的兵力基本都集中在漢中和雍涼一帶,淮南地區的兵力被抽掉的比較嚴重,守備力量嚴重不足。

再加上曹操回師鄴城後,因爲要稱王,所以留下了一部分軍隊守衛鄴城,震懾一些“懷有二心”的人,所以淮南地區調走的士兵也沒有能及時回防。

身在江東的孫權一看到這種情況,頓時就起了攻打合肥的心思。

一個嘛,堵一下劉備的嘴,省的這傢伙回頭又說自己這個那個的,我出兵攻打合肥了,就算是完成盟約了。

另一個嘛現在真的是攻打合肥的最好時機了。

有了上次在濡須口正面硬剛曹操的經歷後,孫權現在覺得自己的用兵能力也不差,因此,信心滿滿的點起七萬大軍,號稱十萬,進軍合肥。

這事兒吧其實魯肅和周瑜都沒有勸,因爲他們倆也贊同孫權的判斷,認爲現在確實是江東一舉攻破合肥,佔據淮南的最好機會。

所以,魯肅被孫權留在建業看家,總督糧草,而周瑜則被孫權安排在了後軍,來回接應。

這裡面呢,一方面有孫權的小心思,想要儘量的在軍中減小周瑜的影響力,擴大自己的權威。

畢竟在孫權看來,我七萬打對方一萬不到的守城部隊,簡直就是手拿把攥的事兒,這種刷聲望的好機會,就不要讓周瑜摻和進來了。

另一方面呢,孫權也有心要在軍中安插自己的親信,同時也爲江東培養一些新生代的將領。

對此,周瑜其實是心知肚明的,但周瑜本人並不覺得孫權這麼做有什麼不妥。

孫權纔是主公,他這麼做,也是爲了鞏固自己權威,對江東的穩定是有好處的,周瑜並不會因此就覺得心裡不舒服。

再一個,周瑜也覺得,現在江東的幾位新生代將領成長速度不夠,上次荊南一戰就看的出來,除了呂蒙還能有點作用外,其他人都做不到獨當一面,因此培養軍中新生代力量,在周瑜看來也是急需的。

至於會不會因此影響自己在軍中的地位,周瑜其實並不擔心。

以赤壁之戰的功績,只要周瑜還活着,那他就是鐵打的淮泗集團領頭人,任何人都沒辦法取代他的位置。

現在周瑜的位置相當的超然,所以根本不在意孫權把他安排在哪個位置。

但周瑜也沒想到,自家主公居然這麼的能浪。

孫權率領七萬大軍出征,以呂蒙爲前部先鋒,董襲,陳武爲副將,一路上連戰連捷,很快的就打到了江北,進逼合肥。

孫權自領中軍,也是緊隨其後.然後就出現問題了。

呂蒙等人進軍速度太快,孫權的中軍有點跟不上,導致了行軍隊列越拉越長,甚至前軍部隊都快到合肥城下了,中軍部隊纔剛剛渡過逍遙津,完全脫節了。

而孫權也是,爲了快點趕上呂蒙的前軍,居然在過了逍遙津之後,命令全軍快速跟上,根本不管陣型散亂,更是毫無防備。

這可是兵家大忌啊,天知道呂蒙和孫權是怎麼想的,居然能犯這種低級錯誤。

而這個破綻,立刻被擅長抓戰機的張遼給抓到了。

張遼率領了八百步卒,冒險出城,繞道埋伏,突擊了孫權的中軍。

一開始孫權真沒當回事,畢竟張遼才幾百人,而自己光親兵衛隊就有三千多人,更別說四周都是自己的軍隊。

只要自己的親兵衛隊拖着張遼,一聲招呼之下,四周都有援兵過來,張遼就死定了。

可孫權也沒想到,自己的親兵衛隊,居然這麼的不禁打。

孫權的親兵衛隊三千人,愣是讓張遼帶領八百人給衝散了,而且張遼更是威猛,陣中連斬二將並二十七級,逼得孫權不得不退到土坡之上,手持長矛自衛。

這不是無雙割草的世界,這時代的士卒,尤其是親兵,也不都是白給的,張遼能連斬二將二十七級,本身就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

更別說張遼還大聲招呼孫權,說要跟孫權單挑單挑你妹啊!!!

孫權肯定是不能下去送死的,但現在的情況,孫權真有可能撐不到援軍到來,自己的親兵就會先扛不住就在這個時候,南面方向的援軍居然先來了。

南面的方向是後軍,也就是周瑜率領的部隊。

周瑜一聽說自家主公居然能被張遼八百人給“包圍”了,一陣無語之下,立刻點兵,急行軍救援。

周瑜的指揮能力可比孫權強的多,他帶領的士卒雖然是急行軍,但軍陣不亂,快速的趕到戰場後,張遼一看援軍的陣容嚴整,就知道這次是討不到好了,只能趁着周瑜還沒合攏包圍他之前,率軍突出重圍。

而這個時候,看到周瑜來援的孫權,總算也恢復了一點冷靜,立刻收攏了自己的親兵隊列,重新結陣,要求不計傷亡的纏住張遼,不讓他輕易撤退。

都把自己這個一方之主逼到這個份上了,張遼的腦袋要是不留下,他孫權還有面子麼?!

因此,雖然張遼及時下達了撤退的命令,並且自己身先士卒的開路,但最終跟着他退回合肥城內的,也就只有三百多人,剩下的四百多人被孫權聯合周瑜一起留下了。

這一場仗,張遼八百人突襲了孫權中軍,逼得孫權不得不持槍自衛,大大的鼓舞了合肥守軍的士氣。

而江東這邊,孫權雖然受到驚嚇,但終究是留下了一半張遼突擊的人馬,也不算是一敗塗地,孫權臉皮厚,自然也當成是勝利吹噓。

可週瑜真沒這個心思。

先是勸說孫權以後不能再這麼冒險行軍,同時把後來回援的呂蒙給罵了個狗血淋頭——這麼離譜的兵家大忌你都能犯,還能有什麼出息?!

倒不是周瑜針對呂蒙,實在是呂蒙這次的錯誤犯的太傻缺,一看到合肥城牆就想着破城立頭功,自家主公都不保護了,到底誰輕誰重都搞不明白麼?!

周瑜罵呂蒙,資格威望都夠,而且這次呂蒙的表現也確實讓孫權有些失望,因此,呂蒙挨這頓罵,連孫權都沒有護着。

但罵歸罵,接下來周瑜也沒有要插手前軍進攻的事兒,而是繼續交給呂蒙這是鍛鍊的機會,周瑜其實也挺看好呂蒙的成長的。

然後,知恥而後勇的呂蒙,在合肥城下,發動了一波又一波的進攻。

但,屁用沒有。

呂蒙雖然是一名成長型的武將,現在已經有了一點統帥的樣子了,但畢竟經驗還不足。

而對面,張遼,李典,樂進,隨便拿一個人出來,都不比這時候的呂蒙差。

因此,合肥雖然兵少,但合肥的城防堅固,三位將軍的分工合理,又能通力合作呂蒙打了一個月的合肥,愣是連合肥城的大門都沒有摸到。

這個時候,孫權就有點犯嘀咕了從出兵到現在,已經兩個多月了,曹操就算反應再慢,也應該已經派兵來支援了,繼續這麼打下去,好像有點得不償失。

因此,孫權想要退兵。

但周瑜勸阻了孫權。

這纔打了一個月而已,一座堅城哪有這麼容易就攻陷的,現在退兵,那不是前功盡棄了麼?!

當年打南郡,他周瑜可是打了九個月呢。

而且周瑜也不是沒有辦法可以攻克合肥,因此,周瑜力勸孫權再等等。

其實早在孫權發兵進攻合肥的時候,周瑜就在思考如何攻陷合肥,臨出發前,他終於想到了主意。

靈感來源,是張溪在雒城和成都城下的表現。

劉備取西川的一些細節,這個時候已經傳到了江東,周瑜自然知道,張溪在進攻雒城和成都的時候,都用了投石車。

雖然周瑜依然不知道怎麼造出能攻擊一百五十步以上的投石車,但他想到了替代品——牀弩。

因此,臨出征前,周瑜拜託魯肅,把除了建業以外的其他重要城池的牀弩都拆卸一部分下來,跟糧草一起,送到合肥前線來。

魯肅來回折騰了好久,這才拆了二十臺牀弩,送到了合肥城的前線。

然後,周瑜就命令士卒把二十臺牀弩給推到了前線,對城頭進行射擊。

牀弩的弩箭可比一般的弩箭要粗,威力也更大,二十臺牀弩的數量也足夠壓制合肥城牆上的守軍,讓他們不敢輕易靠近城牆射箭還擊。

這還只是第一步,周瑜第二部,命令江東軍的蹬弩手,趁着城牆牆頭被短暫壓制,合肥守軍反擊無力的時候快速突前,到達蹬弩的打擊範圍,然後快速列陣,然後往城頭上蹬射弩箭。

蹬弩的射程雖然比牀弩要近,但人數多,覆蓋面積大,這麼以來,合肥城牆上根本站不住人了,哪怕躲在女牆下,都有可能被弩箭射傷,更別說什麼反擊了。

緊接着,周瑜又讓呂蒙組織軍隊,趁着弩箭壓制牆頭的功夫,把雲梯和鉤梯推近城牆,弩箭一停,直接開始攻城進攻。

這麼做,雖然也會造成蹬弩和牀弩誤傷自己人的情況,但比起頂着守城軍隊箭矢推進攻城器械,這點傷亡簡直不值一提。

接下來的事情,就得看呂蒙,董襲,陳武等人的了,周瑜不會再插手了。

這要是都攻不下來,那周瑜也只能勸孫權退兵回江東,好好地整訓軍隊後,再做打算吧。

(本章完)

第447章 街亭混戰(二)第1027章 一箭第406章 樑緒在行動第228章 戰與和第459章 變故第693章 擱置爭議第468章 馬超的神奇操作第1202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三)第170章 再次離家出走第963章 東吳的進度第29章 徐庶與張溪第1211章 六伐結束第385章 牂牁郡的發財道路第726章 曹魏反應第285章 馬鳴閣道第188章 再次一換三第124章 攻城先拔寨第847章 潼關之戰(二)第1115章 “河東大捷”第27章 論將第297章 不合第308章 呂蒙的計劃第1086章 搶攻第56章 學藝第693章 擱置爭議第1224章 貿易戰(一)第786章 孫十萬的想法第575章 張郃的焦慮第195章 張溪告狀第888章 巡江第850章 潼關之戰(五)第571章 失守第439章 張郃的突襲第58章 另一個視角的三顧茅廬第610章 前鋒至第865章 戰後第260章 赴約文會第666章 敗退第1154章 鏖戰第184章 南郡異動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545章 王生?!王雙!第558章 魏延的奇計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357章 東三郡第748章 對內整治第448章 混戰過後第309章 江東在行動第478章 爭論第934章 誘敵第738章 青儲第943章 心累的辛毗第631章 單挑第1130章 變策第1063章 局勢明朗第114章 船上議論第126章 絕北道第319章 劉璋的選擇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759章 曹魏議事第430章 任免第884章 戰後第111章 變調的智激周瑜第193章 諸葛亮視察第843章 郭淮撤軍第655章 背鍋俠滿寵第35章 酒之事第718章 救星到了第110章 奇怪的舌戰羣儒第846章 潼關之戰(一)第502章 重想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619章 誤判第995章 真正的戰略第1128章 蔣濟的策略第896章 戛然而止第570章 曹真的難處第39章 訪友第525章 散關戰事第105章 長阪坡之戰 (四)第495章 柳隱第1089章 陰差陽錯第67章 黃祖異動第447章 街亭混戰(二)第566章 不正常的降將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443章 守城第四天第54章 劉備歸來第611章 戰術之爭第136章 江陵決戰(三)第581章 切入第748章 對內整治第1021章 周瑜的困境第307章 江東的決定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1066章 倒黴蛋張承第270章 江東第552章 兩套應對第853章 潼關之戰(八)
第447章 街亭混戰(二)第1027章 一箭第406章 樑緒在行動第228章 戰與和第459章 變故第693章 擱置爭議第468章 馬超的神奇操作第1202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三)第170章 再次離家出走第963章 東吳的進度第29章 徐庶與張溪第1211章 六伐結束第385章 牂牁郡的發財道路第726章 曹魏反應第285章 馬鳴閣道第188章 再次一換三第124章 攻城先拔寨第847章 潼關之戰(二)第1115章 “河東大捷”第27章 論將第297章 不合第308章 呂蒙的計劃第1086章 搶攻第56章 學藝第693章 擱置爭議第1224章 貿易戰(一)第786章 孫十萬的想法第575章 張郃的焦慮第195章 張溪告狀第888章 巡江第850章 潼關之戰(五)第571章 失守第439章 張郃的突襲第58章 另一個視角的三顧茅廬第610章 前鋒至第865章 戰後第260章 赴約文會第666章 敗退第1154章 鏖戰第184章 南郡異動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545章 王生?!王雙!第558章 魏延的奇計第304章 攻破樊城第357章 東三郡第748章 對內整治第448章 混戰過後第309章 江東在行動第478章 爭論第934章 誘敵第738章 青儲第943章 心累的辛毗第631章 單挑第1130章 變策第1063章 局勢明朗第114章 船上議論第126章 絕北道第319章 劉璋的選擇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759章 曹魏議事第430章 任免第884章 戰後第111章 變調的智激周瑜第193章 諸葛亮視察第843章 郭淮撤軍第655章 背鍋俠滿寵第35章 酒之事第718章 救星到了第110章 奇怪的舌戰羣儒第846章 潼關之戰(一)第502章 重想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619章 誤判第995章 真正的戰略第1128章 蔣濟的策略第896章 戛然而止第570章 曹真的難處第39章 訪友第525章 散關戰事第105章 長阪坡之戰 (四)第495章 柳隱第1089章 陰差陽錯第67章 黃祖異動第447章 街亭混戰(二)第566章 不正常的降將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443章 守城第四天第54章 劉備歸來第611章 戰術之爭第136章 江陵決戰(三)第581章 切入第748章 對內整治第1021章 周瑜的困境第307章 江東的決定第472章 涼州平定第1066章 倒黴蛋張承第270章 江東第552章 兩套應對第853章 潼關之戰(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