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江夏太守

第70章 江夏太守

讓公子劉琦去守江夏?!

這個主意,不得不說,是個好主意。

倒不是劉表認可劉琦的能力。

劉表這個人,看人確實不咋準,荊州在他的治下,人才浪費相當嚴重但不代表劉表看不準自己的兒子。

知子莫若父嘛。

劉琦這個人,眼高手低,還總是自負的很,並不是一個好的接班人。

劉表偏愛劉琮,還真不是因爲蔡氏,而是因爲劉琮確實從小就聰慧,這點上劉琦從來比不過。

但劉琦終歸是劉表的長子,他的這個身份註定了,他去鎮守江夏,在名義上,是可以讓荊襄世家服從指揮的。

至於劉琦的能力問題,這就不是個問題。

只要給劉琦安排幾個有能力的官員,只要劉琦自己不瞎指揮,管理一個郡,當個吉祥物,劉琦還是能做到的。

當然,這麼做也符合荊襄各大世家的利益,也更容易讓黃家接受。

黃祖這個人,劉表是一定要拿下的。

雖然不一定要黃祖的命,但是拿下黃祖後,怎麼給荊州黃氏一個交代,這也是一門學問。

如果讓劉琦出任江夏太守,再讓黃氏出一個人作爲郡中主簿輔佐劉琦治理江夏他劉表既可以掌握江夏的權利,又可以讓荊州黃氏滿意,也可以避免蔡蒯兩家把手伸進江夏。

一舉三得。

再一個,劉表也老了,他知道自己的身體,估計是扛不了幾年了。

那麼在自己百年之後,繼承人的這個問題,劉表也該考慮起來了。

如果按照這個時代的規矩,劉表應該選劉琦作爲繼承人。

倒不是嫡子不嫡子的問題,關鍵是劉琦已經成年了。

劉表如果從這個時候開始,讓劉琦接觸荊州事務,一點一點的培養他的威信,那麼等過上幾年,劉琦就可以慢慢的接班,劉表也可以安心的養老了這是最穩妥的交接班方式。

相反,要是立了劉琮,劉表就得繼續辛苦七八年等劉琮長大劉表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再活個七八年,而這七八年裡,會不會有什麼變故產生。

如果是在正常的世代裡,劉表選劉琦繼位,這是完全沒有問題,穩妥的選擇。

可現在是亂世,劉表不僅要考慮以後,還要考慮眼前。

襄陽這地方,本來就是蔡氏和蒯氏的基本盤,自己都需要靠着蔡蒯兩家的支持才能實施政令,劉琦憑什麼覺得自己能掌控這個地方。

靠劉備?!

這個蠢蛋覺得劉備真就是一個好心的叔父?!

最重要的還是劉琦眼高手低,從來不跟世家大族搞好關係,尤其跟蔡家和蒯家的關係僵硬,基本跟翻臉沒什麼區別了。

當然,如果劉琦聰明點,拉攏黃氏和龐氏一起對抗蔡家和蒯家,這倒也不是不行,但這個笨蛋兒子居然一副清高樣,跟世家完全不搞好關係,弄得黃氏和龐氏都不看好他,他將來憑什麼坐穩這個荊州之主的位置?!

相反,如果是立劉琮,靠着蔡氏的庇護,再加上自己的細心培養,慢慢的樹立威信將來就算自己有個萬一,劉琮有蔡蒯兩家保駕護航,學自己這樣掌控荊州,也不是一件難事。

所以,現在劉表的內心,還是比較傾向於培養劉琮的。

劉表雖然知道自己的身體快不行了,但再活個四五年,劉表覺得應該是不成問題的,要是運氣好,活到劉琮正式成年接班,也不是不可能。

只是如果確立了培養劉琮,那劉琦該怎麼辦.總是自己的兒子啊。

現在劉備的建議,讓劉表看到了一條新的道路。

讓劉琦繼任自己的位置,那是在害他,但如果讓劉琦出任一郡太守,從此遠離襄陽這個是非之地,也無緣荊州之主的位子,不僅可以讓蔡氏和蒯氏放心,也能讓自己的兒子以後有一條出路。

一郡太守,再加上自己的恩澤和劉備的照看,就算自己將來百年以後,劉琦勉強當個富家翁還是夠的。

唯一讓劉表比較擔心的是,這個建議,是劉備提出來的。

劉備這個人,是當世英雄,劉表雖然跟劉備合作,表面上還稱兄道弟,但從來沒有放鬆過對劉備的警惕。

劉表很擔心,這會不會是劉備要利用自己的兒子做文章的餿主意。

但一時半會兒劉表想不到劉備這麼做的目的在哪兒,再加上劉表雖然提防劉備,但對劉備的人品還算認可,覺得就算有問題,至少劉備不會害劉琦,相反還會幫劉琦努力坐穩江夏太守的位置。

既然如此,那就沒必要擔心太多劉琦雖然笨了點,但不會不知道“父親”和“叔父”哪個對他更親,更好。

既然有了決斷,那麼接下來的事情,劉表就知道該怎麼操作了。

首先,是密令蔡瑁,讓他率領荊州軍做好戰鬥的準備,只要黃祖有北上異動,立刻出兵拿下,不要猶豫,事後由他來收尾。

接着,劉表密令蘇飛,重點關注黃祖的一舉一動,並儘可能的在黃祖軍中散佈謠言,就說劉表不會懲罰黃祖,讓黃祖放鬆警惕。

然後,劉表親自登門拜訪了襄陽黃氏的黃承彥,跟黃承彥密談了一個多時辰,這才滿意的離去。

最後,劉表在襄陽城下達了對黃祖的新人事任命。

以黃祖擊退江東有功爲由,調任黃祖爲荊州司馬,即刻交割江夏太守大印,到襄陽上任。

一手明升暗降,玩的賊溜。

黃祖又不是白癡,一聽到這個消息,立刻暴怒,然後開始整頓軍隊,一邊緊急聯繫北面的張遼,另一面則做好了跟荊州軍開戰的準備。

但,這一場仗沒打起來。

一方面荊州軍早有準備,一看到黃祖整軍,蔡瑁就急令在漢水逗留的荊州水軍從竟陵上岸,威逼新市,準備切斷黃祖北上的道路。

另一方面,黃祖的整軍令遭到了來自蘇飛等將領的質疑和反對,甚至他兒子黃射也反對他的整軍令。

原因無他,新任的江夏太守是劉琦沒錯,但新任的江夏主簿,就是他黃射。

黃承彥早就跟黃射私下接觸過了,告訴他,這次的事情鬧得很大,劉表堅持要嚴懲黃祖,但並不代表荊州黃氏就放棄了黃祖父子你看,這不是給你一個江夏主簿的位置麼。

是,名義上江夏太守是劉琦,但一個公子哥,他能有什麼本事,說到底這個江夏,依然是咱們黃家說了算,也是你黃射說了算。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黃承彥跟黃射保證,只要黃祖退下來,那麼荊州黃家就保證可以讓黃祖頤養天年。

一沒性命之憂,二能保住權利,爲啥要跟荊州軍的人拼命呢?!

黃射的天真,讓黃祖給氣的半死,也失望透頂自己培養了二十年的接班人,居然是這麼一個傻白甜的玩意兒。

這還怎麼辦,還能怎麼辦?!

到了這個時候,黃祖哪裡還能不明白,自己已經被荊州黃氏給賣了。

外部有荊州劉表的壓力,內部軍心不齊,自己又被荊州黃氏給拋棄,一點後援都沒有,兒子更是離譜,整個一傻白甜,接班人都投了他還能怎麼辦?!

這如果再一意孤行,恐怕自己都出不了江夏城,就會被人揹刺,割去頭顱向劉表請功。

黃祖只能寫信哀告黃承彥,請他看在同是黃家一份子的份上,幫他好好照顧黃射,萬不可斷了他黃祖的香火。

在得到黃承彥的親筆回信承諾後,黃祖自縛,親自前往襄陽城請罪。

劉表當然很想看自己這麼多年明爭暗鬥的死對頭出醜,但這年頭的規矩,人家都自縛了,劉表必須做人留一線,當場親自解下黃祖的束縛,然後請黃祖上座,拜爲荊州牧司馬,給官不給職的供起來。

緊接着,劉表的長子劉琦,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走馬上任江夏太守。

陪着劉琦一起去上任的,還有一隊劉表派遣的衛士。

只是這個衛士的衛士長,卻已經不是劉表任命的那位,劉琦新任命了一個衛士長,弓馬嫺熟,統兵有方。

此人乃汝南人,姓陳名到,字叔至。

(本章完)

第494章 違令第146章 回府第142章 分地盤第644章 議事(一)第751章 前因後果第1218章 陸遜離淮南第833章 誘餌第45章 初成第937章 弘農楊氏第1152章 調兵第162章 賣馬第461章 孟達對曹真第705章 女兒事第364章 消息泄露第199章 營中瑣事第922章 江陵水軍第309章 江東在行動第974章 羊衜上任第1071章 重整第863章 突圍第399章 偷襲計劃第735章 決議第29章 徐庶與張溪第83章 議策第756章 三伐議定第565章 畫風清奇的眉縣世家們第1069章 休戰第932章 司馬懿的預判第957章 天意第1160章 三年後(一)第961章 鄴城的決斷第1227章 對外用兵第81章 衝陣第168章 解釋第257章 成本第648章 遷民入關第1197章 退守第378章 倒黴的小姑娘第1172章 河東世家第1031章 大漢南軍第1202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三)第1133章 心累的陳泰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171章 聯姻第513章 關羽的想法第877章 城門攻防戰第28章 兵法第863章 突圍第372章 密謀第862章 尾聲第594章 輪班制第25章 徐庶第905章 同行第993章 真正的目的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1236章 各方顧慮第921章 出使歸來第1024章 臨陣指揮對決第1091章 孟津渡第257章 成本第236章 造紙第76章 鄧艾去留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1035章 攪混水第580章 接應第405章 冀縣密議第884章 戰後第776章 詭異的魏軍動向第941章 誤判第281章 漢中之戰序曲第227章 和談第849章 潼關之戰(四)第587章 處罰第74章 密謀第714章 雪災第928章 授徒第779章 舌辯結束第1157章 兗州戰役結束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1074章 屯田和鑄幣第993章 真正的目的第503章 誰謹慎?!第438章 等不來的張郃第1217章 東吳內政第528章 關羽搦戰第677章 內部矛盾第368章 分兵第961章 鄴城的決斷第879章 各自的選擇第104章 長阪坡之戰(三)第563章 圍堵第62章 諸葛初點兵第446章 街亭混戰(一)第25章 徐庶第566章 不正常的降將第738章 青儲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149章 約定第222章 《蜀科》第17章 糜竺
第494章 違令第146章 回府第142章 分地盤第644章 議事(一)第751章 前因後果第1218章 陸遜離淮南第833章 誘餌第45章 初成第937章 弘農楊氏第1152章 調兵第162章 賣馬第461章 孟達對曹真第705章 女兒事第364章 消息泄露第199章 營中瑣事第922章 江陵水軍第309章 江東在行動第974章 羊衜上任第1071章 重整第863章 突圍第399章 偷襲計劃第735章 決議第29章 徐庶與張溪第83章 議策第756章 三伐議定第565章 畫風清奇的眉縣世家們第1069章 休戰第932章 司馬懿的預判第957章 天意第1160章 三年後(一)第961章 鄴城的決斷第1227章 對外用兵第81章 衝陣第168章 解釋第257章 成本第648章 遷民入關第1197章 退守第378章 倒黴的小姑娘第1172章 河東世家第1031章 大漢南軍第1202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三)第1133章 心累的陳泰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171章 聯姻第513章 關羽的想法第877章 城門攻防戰第28章 兵法第863章 突圍第372章 密謀第862章 尾聲第594章 輪班制第25章 徐庶第905章 同行第993章 真正的目的第218章 各種變故第1236章 各方顧慮第921章 出使歸來第1024章 臨陣指揮對決第1091章 孟津渡第257章 成本第236章 造紙第76章 鄧艾去留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1035章 攪混水第580章 接應第405章 冀縣密議第884章 戰後第776章 詭異的魏軍動向第941章 誤判第281章 漢中之戰序曲第227章 和談第849章 潼關之戰(四)第587章 處罰第74章 密謀第714章 雪災第928章 授徒第779章 舌辯結束第1157章 兗州戰役結束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1074章 屯田和鑄幣第993章 真正的目的第503章 誰謹慎?!第438章 等不來的張郃第1217章 東吳內政第528章 關羽搦戰第677章 內部矛盾第368章 分兵第961章 鄴城的決斷第879章 各自的選擇第104章 長阪坡之戰(三)第563章 圍堵第62章 諸葛初點兵第446章 街亭混戰(一)第25章 徐庶第566章 不正常的降將第738章 青儲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149章 約定第222章 《蜀科》第17章 糜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