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前因後果

第178章 前因後果

在關府一住半個月,孫幹總算是從江東回來了。

而且孫幹還從江東帶回來了一個人呂範。

呂範是來當媒人的,不過不是給張溪當媒人,而是給劉備當媒人。

這事兒吧,說起來有點複雜,呂範自己也是一腦門子的官司。

但沒辦法,呂範除了當媒人之外,還要接孫尚香回江東去.一般人真的幹不了這個活,也只能是呂範這個江東老臣出馬,才能搞的定。

因此,呂範到了夏口,第一時間拜見了孫尚香,先穩住這個跳脫的小丫頭,省的她再到處跑,回頭要嫁人都找不到人。

然後呂範差點被孫尚香給打出了張府。

孫尚香一見到呂範,頓時臉色陰沉到了極點。

不用問,呂範的到來,肯定是來接自己回江東去的。

如果不是呂範算兩朝老臣,在江東的地位跟周瑜差不了多少,孫尚香搞不好直接轟人了。

再一聽呂範的來意是給劉備提親孫尚香差點就真的動手了。

還好呂範的反應快,沒跟孫尚香賣關子,趕緊的說出了自己這趟出使的全部任務。

跟劉備提親是真的,但不是要把孫尚香嫁過去,而是爲步騭家的侄女提親。

也就是呂範說的快,孫尚香這才及時的收手,問起了呂範,這到底是是怎麼一回事。

然後吧,呂範這才一臉苦笑的,把整個事情給說了一遍。

孫幹出使江東,面見了孫權,轉達了劉備要給張溪當媒人,向孫權提親,求娶孫尚香的事兒。

孫權當時要不是看在孫幹是使者的份上,差點就當場翻臉了。

張溪是個什麼東西,也敢娶自己的妹妹?!

劉備也不是個東西,自己兩次暗示聯姻,難道劉備看不出來?!

第一次說什麼“年齡不相配”,第二次更好,給屬下提親.難不成我孫權的妹妹你看不上,只配嫁給你手下的一個小官?!

孫權當時就氣的夠嗆,要不是爲了保持一方諸侯的風度,說不定直接就把孫幹給趕出去了。

暫時讓人把孫幹安置在館驛,孫權越想這事兒越氣,都差點掀桌子了。

而就在這個時候,周瑜來訪。

周瑜比孫幹要早幾天回的柴桑,他本來是回柴桑跟孫權商議非常重要的軍事行動的。

然後趕巧遇到了這個事兒。

孫權也是不拿周瑜當外人,當場就憤懣的跟周瑜說起了這事兒,一個是找人發泄一下不滿,另一個則是問問周瑜,對這個事兒該怎麼處理。

周瑜心說這事兒還能怎麼處理?!

人家劉備就是找個藉口,不想跟你聯姻而已伱明明自己也知道,所以纔會這麼生氣,不是麼?!

但孫權是主公嘛,周瑜自然只能幫着孫權譴責一下劉備的不識好歹,然後委婉的提醒一下孫權.你妹妹現在人在夏口呢,不管是什麼打算,先把人接回來再說。

一說起這事兒,孫權免不了的又要跟周瑜唸叨唸叨了。

“公瑾,此事也怪你!”孫權皺着眉頭,對周瑜說道,“小妹既然已經到了江陵,你便該看住她,怎得還讓她從江陵城偷跑了若非如此,如今何來這些事?!”

周瑜微微眯眼,心說這主公甩鍋的本事,是越來越厲害了.你怎麼不說當初你看住了小妹,別讓她從柴桑溜走呢?!

再一個,周瑜對孫權執意要跟劉備聯姻的事兒,也很不滿。

之前小妹偷跑了,人不在柴桑,孫權不好直說聯姻,所以派人去跟劉備商議的時候,也只是說結親,沒提到小妹的名字。

本來這事兒人家劉備也回絕了,你但凡別這麼多事兒,小妹也早就回來了,至於躲到張溪那個混蛋小子那裡去麼?!

可偏偏這時候,孫權接到了周瑜替孫尚香報平安的書信。

在得知孫尚香到了周瑜的地盤後,孫權的心思也活絡了起來,再次跟孫幹說什麼“英雄美人”的,就是想着要把孫尚香給嫁過去。

現在好了,人家不僅不接受,還索性直接給張溪提親,求娶小妹來了。

一方面是個藉口,另一方面小妹現在就在張溪的府邸裡住着呢,人家顧及到小妹的名聲,暫時沒有對外張揚,但如果孫權真的惹惱了對方,人家把這事兒散播出去,小妹的名聲還要不要了,你還怎麼拿小妹來聯姻?!

真當人家劉備是好欺負的背鍋接盤俠麼?!

所以嘛,周瑜只能勸,勸孫權趁着現在話還沒說死的份上,息了讓孫尚香聯姻的心思。

實話實說,這裡面周瑜是有私心的,他是真的疼孫尚香,不想看到孫尚香嫁給劉備。再加上本身立場上,周瑜雖然知道孫劉聯盟的必要性,但他並不想加強孫劉聯盟,所以纔會這麼勸。

可對於孫權來說,孫劉聯盟是有必要存在的,這是威懾北方曹操的一個有效辦法。

赤壁一戰兩年了,北方曹操依然不敢窺視江南,除了曹操要整理因赤壁戰敗後的內部騷亂外,孫劉兩家結盟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所以,孫權也需要孫劉聯盟作爲旗幟,給自己發展壯大爭取時間。

這方面,周瑜也得承認孫權的顧慮有道理。

如果不是孫劉聯盟的旗子舉着,孫權也不可能頂着北方曹操的壓力,還能抽調士卒,派遣步騭南下交州,插手交州士燮的地盤,也沒有辦法對山越大舉用兵,獲取山越人口。

所以嘛,周瑜想來想去,既然孫權不願意孫劉聯盟破裂,那就回到老路上,挑個江東世家的嫡女給劉備送過去當正妻。

一方面也算是加強了兩家的聯盟關係,孫權也不丟面子。

另一方面,一個世家嫡女的影響力不大,也方便孫權以此爲理由,試探江東世家的反應,對江東內部整合做一系列的準備。

至於陪嫁一些擅長魅惑的女子這事兒雖然有點缺德,但萬一有效呢?!

孫權想來想去,也沒更好的辦法。

小妹要是在柴桑或者江陵,最好的辦法肯定是讓小妹嫁過去。

但小妹現在人在夏口,而劉備也知道小妹現在人在夏口,這時候再提議讓小妹嫁過去,那纔是真的不把劉備當盟友看待呢。

所以嘛,嫁給世家女得了,在規格上搞的高一點,大一點就是了。

不過呢,雖然說是嫁世家女,但孫權對江東世家的那些人還是抱有一定的戒心的,也不想讓他們藉着這條線搭上劉備,這樣對孫權在江東的統治會更加不利話說步子山不是有個侄女也已經成年了麼,正好,就是她了。

步騭的家世可比這些江東世家的家世要強的多,人家在淮南那是世家領袖,如果不是戰亂,步騭纔不會從淮南跑到江東來呢。

孫權對步騭這個淮泗集團老臣的忠心是毫不懷疑的,也不用擔心步騭會跟劉備有什麼勾連,比嫁那些江東世家的嫡女要來的安全的多。

而且更重要的是,今年四月的時候,孫權剛剛納了步騭的女兒爲妾,現在再把步騭的侄女嫁給劉備爲正妻,這樣孫權和劉備也算是連襟了,勉強算是聯姻。

就這樣,孫權決定下來了跟劉備聯姻的辦法,而周瑜雖然還是覺得不太好,但最終到底沒說什麼。

接下來,就是比較頭疼的孫尚香的問題.這個小妹,肯定不能讓她繼續在夏口呆着,得趕快接回來纔是。

至於什麼張溪求娶小妹的事兒,孫權想都不想的要拒絕。

但周瑜攔住了。

一方面,周瑜也跟關羽差不多,覺得小妹真的就是看上了張溪不然這丫頭跑哪兒去不好,非要去找張溪?!

還一路從油江口追到夏口去了,這要是兩人之間沒點貓膩,誰信吶。

至於身份問題,確實,張溪是寒門出身,但現在人家在劉備集團的地位,在荊襄大地上的名聲,已經不算差了真要計較起來的話,你孫家也不是啥名門望族出身吶。

嘛,後半句不能說,哪怕是周瑜,也不能在這方面刺激孫權的神經。

另一方面嘛.周瑜想到了自己回柴桑跟孫權商量的大事。

給劉備介紹個正妻,這點事兒鬧得再大,也耽擱不了劉備多少時間。

但如果孫權嫁妹,那麼至少在江夏方面,是不能隨便應付的,甚至劉備作爲幫張溪提親的媒人,還得親自到江夏去主持婚禮。

這樣的話,整個荊南可能也不會有太大的防備。

當然,這裡周瑜也不是缺心眼的要用孫尚香的幸福作爲掩蓋,打算攻取荊南.他是想要西進,攻取益州。

現在南郡的處境很不好,北面要面臨曹操的壓力,南邊和東邊都被劉備集團包圍了。

尤其是劉備佔據油江口之後,連給南郡運送兵員和軍械補給什麼的,都要看劉備集團的臉色。

現在唯一的出路,就是從南郡出兵,攻取益州。

而一旦自己攻取了益州,佔據兩川之地,一方面可以把劉備集團徹底困死在荊南,另一方面,坐擁四州之地的孫權,就不需要再跟劉備結盟,可以直接滅掉劉備,佔據整個荊州,跟曹操平分天下。

只是,攻取西川要做的準備非常的多。

南郡是產糧區,倒是不缺糧食,但兵力有點不夠,需要招募訓練,也需要軍械補給,這些光靠南郡很難自己解決,因此也需要江東的支持。

但如果大規模屯糧招兵,打造軍械的話,很難不引起劉備集團的警覺。

劉備集團裡的能人很多,如果自己在南郡大肆招兵屯糧,很容易就能被人看穿自己的戰略意圖。

而對於劉備集團來說,在不破壞孫劉聯盟的基礎上想要發展,益州也是他們的目標。

所以周瑜必須要找一個能轉移劉備集團注意力的事件。

現在好了,事件自己送上門來了。

一個事件,是劉備娶妻,這是大事,劉備集團肯定要精心準備的。

另一個事件,則是孫權嫁妹這事兒,劉備是媒人,是張溪的主公,身也是身份上唯一能對等孫權級別的人,所以是肯定要親自到場,主持婚禮的。

那麼荊南即使有人留守,可能也不會太關注南郡的兵力變動。

兩場婚事湊在一起,怎麼着也得讓劉備集團忙活上幾個月的,沒工夫關注南郡的兵力變化。

而有這個時間,周瑜早就能做好出徵準備了。

一旦等周瑜出征了,那就是既成事實,哪怕劉備想要反對,也沒有任何辦法了。

最後,也是周瑜的私心.成全小妹吧,伯符兄生前最疼愛小妹了,給她一個好歸宿,也算是周瑜這個當哥哥的心願。

基於此,周瑜極力勸說孫權,索性就答應了這樁婚事算了。

(本章完)

第296章 臨陣變故第789章 領兵出征第988章 巧合第5章 上任第126章 絕北道第539章 追擊夏侯楙第638章 身後事第1171章 一請司馬懿第746章 救援天水郡第1059章 偏師出兵第348章 樊城守衛戰(一)第227章 和談第163章 確定身份第362章 張溪的平南策第525章 散關戰事第1145章 夾擊虎牢關第575章 張郃的焦慮第181章 成婚第580章 接應第359章 嘈雜的軍議第181章 成婚第964章 洛陽戰事(一)第450章 主力到位第688章 雍州刺史部第918章 商議四伐第135章 江陵決戰(二)第191章 長沙赴任第856章 潼關之戰(十一)第1201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二)第408章 姜維獻計第1092章 共議第972章 迴歸江陵第420章 天時不利第821章 主帥對決第1084章 司馬懿和曹爽第476章 劉備稱帝第448章 混戰過後第171章 聯姻第424章 中軍突擊第234章 蔣琬第1098章 河心州之戰第870章 夜襲第92章 疲兵之計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766章 人選第775章 漢軍軍議第302章 于禁第711章 曹魏計策第428章 分兵還是不分兵第382章 礦產爭奪第675章 江州密議第1188章 兵出幷州第208章 雒城第499章 關中變化第700章 收尾第570章 曹真的難處第1159章 分工第1152章 調兵第653章 進兵策略第362章 張溪的平南策第1218章 陸遜離淮南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1047章 南征第343章 調整第1209章 變數第807章 夜戰第422章 大雪第679章 黃元叛亂第551章 局勢變化第925章 誤會第925章 誤會第1166章 戰略制定第483章 賈詡之計第1254章 兵臨城下第214章 勸降?第1146章 王凌的想法第1145章 夾擊虎牢關第924章 人才問題第665章 突圍第456章 反攻第50章 八卦黃月英第198章 對峙與密約第1043章 升官第1038章 東吳退兵第622章 謀士和武將第1208章 投降?!第1053章 水戰(一)第22章 寇封的“喜事”第876章 偷襲城門第412章 郭淮的反應第786章 孫十萬的想法第1088章 遭遇顛倒第1235章 諸葛請辭第889章 孫權的顧慮第427章 人情交換第935章 互換第808章 添油第915章 增援第456章 反攻第496章 偷工減料
第296章 臨陣變故第789章 領兵出征第988章 巧合第5章 上任第126章 絕北道第539章 追擊夏侯楙第638章 身後事第1171章 一請司馬懿第746章 救援天水郡第1059章 偏師出兵第348章 樊城守衛戰(一)第227章 和談第163章 確定身份第362章 張溪的平南策第525章 散關戰事第1145章 夾擊虎牢關第575章 張郃的焦慮第181章 成婚第580章 接應第359章 嘈雜的軍議第181章 成婚第964章 洛陽戰事(一)第450章 主力到位第688章 雍州刺史部第918章 商議四伐第135章 江陵決戰(二)第191章 長沙赴任第856章 潼關之戰(十一)第1201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二)第408章 姜維獻計第1092章 共議第972章 迴歸江陵第420章 天時不利第821章 主帥對決第1084章 司馬懿和曹爽第476章 劉備稱帝第448章 混戰過後第171章 聯姻第424章 中軍突擊第234章 蔣琬第1098章 河心州之戰第870章 夜襲第92章 疲兵之計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766章 人選第775章 漢軍軍議第302章 于禁第711章 曹魏計策第428章 分兵還是不分兵第382章 礦產爭奪第675章 江州密議第1188章 兵出幷州第208章 雒城第499章 關中變化第700章 收尾第570章 曹真的難處第1159章 分工第1152章 調兵第653章 進兵策略第362章 張溪的平南策第1218章 陸遜離淮南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1047章 南征第343章 調整第1209章 變數第807章 夜戰第422章 大雪第679章 黃元叛亂第551章 局勢變化第925章 誤會第925章 誤會第1166章 戰略制定第483章 賈詡之計第1254章 兵臨城下第214章 勸降?第1146章 王凌的想法第1145章 夾擊虎牢關第924章 人才問題第665章 突圍第456章 反攻第50章 八卦黃月英第198章 對峙與密約第1043章 升官第1038章 東吳退兵第622章 謀士和武將第1208章 投降?!第1053章 水戰(一)第22章 寇封的“喜事”第876章 偷襲城門第412章 郭淮的反應第786章 孫十萬的想法第1088章 遭遇顛倒第1235章 諸葛請辭第889章 孫權的顧慮第427章 人情交換第935章 互換第808章 添油第915章 增援第456章 反攻第496章 偷工減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