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9章 曹魏騎兵

說起來有些搞笑,這位胡商進獻給涼州刺史的所謂“西域”戰馬,並不是張溪說的那種極西之地的高頭大馬,甚至這馬根本不是來自西域的,而是來自幽州。

更準確的說,是來自幽州以北的極寒之地,這裡出產的一種馬匹。

胡商根本不懂大漢和曹魏之間的關係,覺得既然都不是一個國家,拿幽州以北地區出場的戰馬來冒充是西域戰馬,這些漢人應該是認不出來的。

可趙雲是河北人士,早年就是搞騎兵的,怎麼可能對本土戰馬一點概念都沒有呢。

幽州以北的極寒之地也出產戰馬,這個趙雲是聽說過的,但這裡出產的戰馬,爆發力並不如幽州南部或者是西部的草原上出產的戰馬,最多也就是在耐寒,負重方面有些優勢。

而考慮到幽州附近的作戰環境,對付幽州和幷州草原騎兵的話,這種戰馬肯定沒有幽州南部出產的戰馬吃香,畢竟就爆發力一項來說,有時候就會決定一場戰鬥的勝負。

但如今,趙雲卻覺得,說不定能適合自己的需求。

十全十美的戰馬不好找,如果只是損失一點爆發力,但能有不錯的負重和耐力,也不失爲一種選擇。

重裝騎兵嘛,本來也不是追究極致速度的,而是追求重裝防禦和衝擊力的。

再一個,通過這批產自幽州北部的戰馬和本地涼州戰馬的區別,趙雲似乎找到了一些思路。

重裝騎兵,其實是一種優缺點都很明顯的兵種。

重裝騎兵突擊能力更強,可以在正面交鋒中輕易擊潰輕騎兵或者遊騎兵,但重裝騎兵速度偏慢,如果輕騎兵和遊騎兵提前發現了重裝騎兵,不給重裝騎兵近身的機會,那完全可以靠着遊走騎射,一點點的耗死重裝騎兵。

哪怕給馬也穿上甲具,最多也就是提高了重裝騎兵的持續作戰能力,如果無法近身的話,依然拿遊騎兵或者輕騎兵毫無辦法。

無他,速度實在追不上。

但現在,趙雲似乎摸到了解決重裝騎兵缺點的辦法也許就在涼州戰馬和這種幽州戰馬的區別上。

就這樣,趙雲通過各種關係和辦法,一面從幽州以北的地區嘗試走私這種幽州戰馬,另一方面,趙雲也開始一點一點的積攢,一點一點的訓練,摸索出了一整套獨屬於自己的騎兵作戰體系。

一萬騎兵,只有一萬騎兵,其中重裝騎兵只有三千人。

沒辦法啊,錢不夠啊,涼州可比雍州要花錢的地方更多,地方治安也不穩定,而組建騎兵需要的鐵器,軍械,也都要從益州南部運過來,本地可沒有多少容易開採的鐵礦。

這麼說吧,爲了確定這個騎兵軍團的規模,趙雲不知道跟徐邈吵了多少次,最後才勉強從徐邈嘴裡摳出了能組建這一萬騎兵的錢糧。

如今,更是趙雲帶着這一萬騎兵軍團的第一戰,也是趙雲用實戰檢驗自己騎兵作戰理念的第一仗,趙雲必須打出一個樣子來。

他的對手,就是牛金率領的一萬三千曹魏騎兵軍團。

而曹魏這邊的騎兵軍團說起來也很搞笑,基本都是輕騎兵。

這裡面,也是有一些故事的。

曹魏的歷史上,曾經有過一支戰功赫赫的重裝騎兵部隊——虎豹騎。

虎豹騎自建立起來,取得的功績世人皆知,不管是白狼山陣斬踏頓,還是一日夜奔襲三百里追擊劉備,又或者是潼關破馬超,虎豹騎都是在最關鍵的時刻,投入最困難的戰鬥。

除了追擊劉備外,其他戰鬥都完成了最終的戰略目的,可以說是功績顯赫。

但這支重裝騎兵部隊,在曹操過世後,就被解散了。

當然,說的好聽一點,是曹丕下令對虎豹騎進行擴軍,但擴着擴着,虎豹騎就沒了,變成了一支輕騎兵軍團。

這裡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是虎豹騎實在是太過於桀驁不馴。

虎豹騎本身是曹操的組建起來的部隊,嚴格說起來,應該是曹操的親衛部隊,這支部隊的士卒,放在普通曹軍內部,都是百人將級別的軍官。

這支軍隊,有記載的指揮官,除了曹操外,就只有曹操,曹純,曹休,曹真.妥妥的曹氏宗族將領。

這就導致了這支部隊身爲曹操近衛,只聽從曹操的調遣。

而曹操死後,曹丕繼位,自然也繼承了這支部隊的指揮權。

但問題是,曹丕隱隱發現,虎豹騎對自己的態度似乎並不是特別的認可,不管是他任命的曹真還是曹休,都無法跟曹純那樣完整的掌控這支部隊。

再加上曹丕想要篡位稱帝,就必須要升級親衛部隊的規格,自然需要把虎豹騎升格爲宿衛騎兵,那就必須擴軍。

然後曹丕就玩了一手政治手段,造成了在大量擴充虎豹騎的同時,虎豹騎卻消失了的奇葩事件。

另一方面,即使是對於曹魏方面來說,要維持一支人數高達萬人的重裝騎兵部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重裝騎兵部隊,是最消耗錢糧的部隊,更別說虎豹騎中的普通士卒都是百人將級別的,那待遇肯定要比一般精銳的待遇還要高。

這筆錢糧支出就不是一個小數目。

曹操剛剛開始組建虎豹騎的時候,人數並不多,大概也就只有一兩千人的規模,而即使到了建安十三年,曹操派兵追擊劉備的時候,虎豹騎兵力也就五千人左右,可到了建安二十年,虎豹騎的兵力,就上萬了。

騎兵部隊一旦上萬,哪怕是輕騎兵,耗費都是驚人的,更別說是重裝騎兵部隊了。

相比於維持一支上萬人的虎豹騎,曹丕肯定更願意組建一支五萬人的輕騎兵部隊,雙方的開支是差不多的。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地方.上升到國家層面來說,重騎兵存在的意義,其實並不大。

這跟這個時代的騎兵戰術變革和重裝騎兵的缺點有着相當大的關係。

以前的騎兵戰術,騎兵是作爲步兵的輔助兵種出現的,在戰場膠着的時候投入騎兵作戰,爭取打破戰場僵局,擊潰並追殺步兵,這就是騎兵的最大用處。

這個時候,重裝騎兵兼顧了衝擊力和相對於步兵明顯的速度優勢,自然是能取得最大的戰果。

但重裝騎兵也有缺點,那就是速度不夠快,遇到輕騎兵或者遊騎兵的時候,面對敵軍的騎射,很容易因爲速度跟不上,最後被人遊擊至死。

相反,輕騎兵沒有這樣的缺點,而相對於步兵來說,輕騎兵一樣佔據速度優勢,衝擊力也不弱,而且維護成本遠低於重裝騎兵。

與其保留一支上萬人的重裝騎兵,從國家的養護成本考慮,倒不如大量的裝備輕騎兵。

反正當時的幾個產馬地區都是在大魏的控制之下,江東的土鱉們操船作戰還行,但說到騎兵,恐怕他們連馬毛都沒見過。

至於劉備,後來佔據了益州,南中倒是有些馬匹,但南中的馬匹矮小,耐力出衆但爆發力不足,用來運輸糧草還行,用來作戰,完全是被大魏騎兵碾壓的份。

即使後來季漢佔據了涼州,有了產馬地,曹魏也依然沒有太在意。

畢竟涼州騎兵是以遊騎兵聞名的,但當今的騎兵作戰思路是以輕騎兵戰術爲主流,遊騎兵正面硬剛輕騎兵,速度沒有太多優勢,防禦力上略顯不足,正面對決,遊騎兵肯定打不過輕騎兵。

而且吧,就算蜀賊佔據涼州,有了騎兵,但以蜀賊的體量,根本無法維持規模太大的騎兵部隊,在騎兵數量上肯定不如大魏,這有什麼好擔心的。

在大漢戰場上,主力對決還是以步兵爲主,重裝騎兵能做到的事情,輕騎兵也能做到,重裝騎兵不能做到的事情,輕騎兵也可以做到。

因此,曹魏方面放棄繼續維持虎豹騎,採用擴軍的方式,把虎豹騎從萬人擴充到五萬人,改爲輕騎兵,也就不難理解了。

而如今,牛金率領的一萬三千輕騎兵,在大荔縣附近,終於是遇到了趙雲率領的涼州騎兵軍團。

並且,雙方都不約而同的,對着對方的騎兵軍團,主動的發起了衝鋒。

一個,是要打出戰績,打出自己對騎兵運用的新思路。

另一個.好吧,牛金確實沒有把趙雲放在眼裡。

區區一個保鏢,憑藉早年跟隨主公宿衛的功勞成就高位而已,又能有何本事。

這樣的人物,牛金又不是沒見過,比如當初宿衛太祖武皇帝的許褚.而這位不知道自己輕重的宿衛親自領軍的下場,牛金當年跟隨曹仁將軍,在樊城看的是一清二楚。

大荔城外,就是你趙雲的葬身之地!!!

第205章 局勢變化第915章 增援第30章 對比第616章 王雙的絕技第226章 馳援荊南第1107章 調整應對第746章 救援天水郡第762章 反攻關中第1141章 濮陽失守第556章 諸葛誕第53章 蹴鞠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1080章 世家變化第674章 世家之議第1146章 王凌的想法第503章 誰謹慎?!第313章 堅守不出第1090章 諸葛連弩二號機第769章 遲滯不前的魏軍第952章 洛陽應對第771章 擅自出兵第400章 夜襲第968章 遷都第862章 尾聲第561章 虛虛實實第18章 家有新人第1204章 猶豫第382章 礦產爭奪第240章 合肥之戰第942章 守關第646章 議事(三)第1223章 李嚴的無奈第675章 江州密議第954章 不對勁第284章 三路出擊第43章 輸了第240章 合肥之戰第764章 周瑜的計謀第1249章 攪局者(二)第887章 龐統訓姜維(二)第179章 準備第80章 水戰第191章 長沙赴任第864章 亂戰第436章 合肥失守第812章 擊潰第454章 關羽的調整第891章 應對與變故第741章 教子第26章 找原因第96章 周瑜退兵第886章 龐統訓姜維(一)第932章 司馬懿的預判第257章 成本第996章 試探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1235章 諸葛請辭第1214章 聖裁第976章 巴丘水戰(二)第1191章 瞞天過海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854章 潼關之戰(九)第452章 火攻略陽第425章 尋仇第532章 張溪的應對第1243章 三大變故第43章 輸了第18章 家有新人第412章 郭淮的反應第139章 變故第954章 不對勁第963章 東吳的進度第859章 潼關之戰(十四)第450章 主力到位第1054章 水戰(二)第478章 爭論第1123章 撤軍第576章 截擊第1197章 退守第721章 不是辦法的辦法第351章 漢中之戰落幕第592章 變小心的馮習第520章 張溪定計第1105章 騎兵對決第955章 下下之策第462章 突破第1239章 進攻方略第932章 司馬懿的預判第767章 安撫第309章 江東在行動第657章 疑兵計第1084章 司馬懿和曹爽第3章 招賢館的目的第413章 冀縣城內第1117章 孟達的決心第19章 練兵第894章 撤離第1章 求職第825章 議定出兵第556章 諸葛誕
第205章 局勢變化第915章 增援第30章 對比第616章 王雙的絕技第226章 馳援荊南第1107章 調整應對第746章 救援天水郡第762章 反攻關中第1141章 濮陽失守第556章 諸葛誕第53章 蹴鞠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1080章 世家變化第674章 世家之議第1146章 王凌的想法第503章 誰謹慎?!第313章 堅守不出第1090章 諸葛連弩二號機第769章 遲滯不前的魏軍第952章 洛陽應對第771章 擅自出兵第400章 夜襲第968章 遷都第862章 尾聲第561章 虛虛實實第18章 家有新人第1204章 猶豫第382章 礦產爭奪第240章 合肥之戰第942章 守關第646章 議事(三)第1223章 李嚴的無奈第675章 江州密議第954章 不對勁第284章 三路出擊第43章 輸了第240章 合肥之戰第764章 周瑜的計謀第1249章 攪局者(二)第887章 龐統訓姜維(二)第179章 準備第80章 水戰第191章 長沙赴任第864章 亂戰第436章 合肥失守第812章 擊潰第454章 關羽的調整第891章 應對與變故第741章 教子第26章 找原因第96章 周瑜退兵第886章 龐統訓姜維(一)第932章 司馬懿的預判第257章 成本第996章 試探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1235章 諸葛請辭第1214章 聖裁第976章 巴丘水戰(二)第1191章 瞞天過海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854章 潼關之戰(九)第452章 火攻略陽第425章 尋仇第532章 張溪的應對第1243章 三大變故第43章 輸了第18章 家有新人第412章 郭淮的反應第139章 變故第954章 不對勁第963章 東吳的進度第859章 潼關之戰(十四)第450章 主力到位第1054章 水戰(二)第478章 爭論第1123章 撤軍第576章 截擊第1197章 退守第721章 不是辦法的辦法第351章 漢中之戰落幕第592章 變小心的馮習第520章 張溪定計第1105章 騎兵對決第955章 下下之策第462章 突破第1239章 進攻方略第932章 司馬懿的預判第767章 安撫第309章 江東在行動第657章 疑兵計第1084章 司馬懿和曹爽第3章 招賢館的目的第413章 冀縣城內第1117章 孟達的決心第19章 練兵第894章 撤離第1章 求職第825章 議定出兵第556章 諸葛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