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練將

關平接受了關羽的軍令,指揮大軍開始對鄧縣發起進攻。

關平坐鎮中軍,協調指揮全軍,調整進攻方向和把握進攻節奏,統籌全局。

寇封依然率領上庸兵打頭陣,帶着雲梯,親冒矢雨發起衝鋒,先登殺敵。

鄧艾則負責指揮各軍依次遞進,一邊指揮弓兵用箭矢壓制城頭敵軍,一邊指揮着衝車等攻城器械靠近鄧縣城門。

關興則帶着三千餘士卒在戰場四周遊弋,隨時防備有從城內衝出來的魏軍,防止他們出來衝殺燒燬攻城器械。

王基和石苞二人,此時正在組織第二波攻城部隊,一旦前軍寇封和鄧艾攻城不利,要退下來休整,那麼他們就必須立刻頂上,對鄧縣造成持續的進攻壓力。

關羽看了半天,有些驚訝,但也相當欣喜的發現,就論攻城而言,即使自己親自來指揮,也不過如此而已年輕人的成長,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

也許,他們中還沒有人現在就能抵擋一面,擔負起所有荊州軍團的調度和指揮,但互相分工協作之下,倒也勉強能起到不錯的效果。

唯一可惜的是他們的對手,是張遼啊。

張遼是一員勇將沒錯,他的戰績,最出名的兩場,都是以個人武勇取勝——陣斬踏頓和八百破十萬。

就領兵作戰的經驗來說,徐庶覺得吧,自己可能還不如關平,王基這些人。

劉備那邊,依託益州天府之國的優勢,軍中糧草也只准備了半年,荊州方面就更別說了。

“軍師何必如此急切且放寬心思,交由小輩們處理便是。”

這次出兵,到底是太倉促了。

因此,雖然關平等人通過各自分工協作的方式,彌補了關羽不能親自指揮的遺憾,也確實讓張遼心生感慨.蜀賊人才,何其多也。

滿打滿算,關羽在襄陽,只是囤積了四個月左右的糧草,就不得不配合劉備的軍事行動而進攻南陽了。

三天的交戰下來,以關平爲首的諸將,總感覺好像進攻的主動權從來不在自己手裡,自己的進攻進展不大不說,進攻間歇時期,還要隨時防備被張遼反擊這到底是誰處在弱勢?!

再一個.軍中名義上的主帥,關羽關二爺,他不讓。

但即使如此.

“總不能就此僵持吧?!”徐庶無奈的坐下,對關羽說道,“三日攻城不下,魏賊已可從容撤軍,若再無進展,待魏賊自洛陽派來援兵,我等糧草不濟,恐難以攻克宛城,此番出征,亦不得圓滿矣。”

嗯,也就是在三天前。

而即使以寇封的勇猛,石苞的狡猾,王基的平穩,鄧艾的應變,這四人偶爾能造成城牆上的險情,張遼也能利用諸將之間配合不默契的地方,迅速調動兵力救援,化險爲夷。

本來吧,關羽的想法是,諸位小將的才能都不差,只是欠缺一些歷練和經驗現在可是好機會,跟張遼這種頂級統帥過招的機會可不多。

爲此,張遼說服了夏侯淵,親自勸降昌豨,並且孤身入三公山,拜訪了昌豨的老巢和家人,深的昌豨的信重和敬佩,從而完成了對昌豨的勸降。

反正這三天進攻下來,敵軍受限於兵力不足,對漢軍士卒造成的傷亡也不大,損失最大的不過是一些攻城器械而已倒不如讓小將軍們自由發揮,積累經驗。

只要不是要突擊敵軍本陣,斬殺敵將僅僅是殺退軍卒,燒燬攻城器械這種事兒,對張遼手下的那幫百戰之兵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

但,只要關興稍微放鬆警惕,張遼也不會客氣。

事後連曹操都覺得張遼這事兒做的太冒險了,但張遼卻真的做成了.有此可見,張遼對戰場上事務的洞察力有多強。

但徐庶到底是靠腦子吃飯的,一向比較冷靜,也有自知之明仔細想想,這些年,自己除了在武陵郡主持荊南工作的時候領過一回軍,剩下的時間基本都是當軍師來着。

打成這樣,別說諸將窩囊,連徐庶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而這第二批糧草即使及時送到軍中,也不過是還能再支撐兩個月,到了明年二月份,如果還不能結束南陽戰事的話.會影響到荊州各地的春耕和民生的。

但張遼絕對不是一個只有勇力,而不懂指揮的將軍,相反,張遼的戰場洞察力,是當世頂尖的存在。

而諸將之間,雖然也有互相協作的心思,但戰場局勢瞬息萬變,彼此之間要配合默契,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做到的。

偌大荊州,真要往死裡搜刮糧食的話,再搜刮出半年的糧食都不是問題,但這麼一搞的話,今年百姓的糧種,百姓在秋收前的口糧,那就全部沒有了。

關羽這時候,也不敢在繼續這麼悠哉悠哉下去了。

二爺也是難得的,跟徐庶有時間聊聊天。

因此,兩人已經很久沒見面了,上次見面還是因爲關羽非要觀陣,徐庶跑來勸說的時候。

但是,關平的統籌能力,跟關羽的差別還是很大的,有些戰場細節上的把握,依然不夠出衆。

這些少年將軍們,帶兵打仗的能耐倒是都有,但整理全軍用度,劃撥後勤糧草供應的事兒,就必須得是徐庶一把抓了。

因此啊,徐庶的擔心,終歸是有道理的。

這話說得的,徐庶一向也是,畢竟對手是那個張遼。

關羽卻只是笑笑,看着徐庶,說道,“此事我自知之,只是鄧縣守將,畢竟是文遠縱是老夫親自出馬,亦不能於三日內破城,軍師又如何苛求小輩們呢?!”

這麼搞,荊州百姓就徹底活不下去了。

這段時間吧,關羽因爲養傷的原因,一直在軍帳內靜養,而關羽這一倒吧,徐庶不得不把更多的心思放到軍中事務上去,否則就靠關平等人,真處理不好那麼多的軍務。

徐庶都有心自己接過指揮權來主導進攻了。

別忘了,張遼一生用兵,最擅長的,可就是突陣。

徐庶就納了悶了,問道,“君侯倒是好耐心啊.君侯豈不知,如今魏賊極有可能已經撤回宛城,我等若在此遷延日久,待宛城守備齊全,我等如何輕易得破?!”

徐庶立刻回答道,“軍中囤積糧草,支應半月尚無問題,只是如今已然入冬,糧草運輸頗爲不便,襄陽馬季常處來信,下批糧草,恐需到年底才能運達.中間若有疏漏,全軍有斷糧之危。”

可如今,關羽卻主動派人找來了徐庶,並且還勸徐庶不要着急,攻城的事兒,交給這些軍中小輩們處理好了。

至於關興就讓這貨繼續在戰場四周轉悠吧,反正張遼麾下的鄧縣守軍一共就三千人,可沒打算輕易出城。

關羽從十月份出兵南陽郡,在鄧縣城下跟張遼已經對峙了一個多月,第一批隨軍攜帶的糧草快要耗盡了,必須等到馬良送來第二批糧草。

有好幾次,張遼提前猜到了關平發動的進攻重點,通過兵力調動及時做出了應對。

如果真的按照現在的進攻節奏,一個三千人守衛的鄧縣都要打上十天半個月的話,那麼攻打宛城,得打到什麼時候去?!

宛城本身就是堅城,在加上時值隆冬,一旦天降大雪的話,實在不利於用兵,免不了要等到開春化雪.這麼一拖延,何時能破宛城?!

張遼確實不能親自上陣殺敵了,但他的那雙眼睛還在,他腦子裡的應變能力還在。

早年間,張遼和夏侯淵一起平定昌豨之亂時,遭遇了昌豨的激烈抵抗,當時夏侯淵都沒轍了打算撤軍,可偏偏是張遼看出來昌豨軍射出的箭矢一天比一天稀疏,從而判斷這時候的昌豨心中搖擺不定,是有勸降的可能的。

關羽一聽徐庶說這個,頓時也有些無奈了。

徐庶點點頭,說道,“書信一事,庶自當照辦,季常向來穩重,當不會誤事只是君侯,我等此番出兵,到底倉促,縱使襄陽軍糧送至,來年開春之際.”

這對張遼來說,已經足夠了。

但如今徐庶這麼一說,非常現實的糧草問題就直接擺在了眼前了。

關羽聞言,眉頭緊鎖,說道,“煩請軍師書信一封與季常,令其督促運糧,絕不可懈怠,否則軍法從事。”

一說起糧草的問題吧,關羽也跟着皺眉了,問道,“軍中糧草,還可支應幾日?!”

現在軍中還有半個月左右的糧草,襄陽那邊也有大概兩月的存糧打下一個鄧縣肯定不是問題,但要打下宛城,多少有點時間不夠了。

繼續這麼鍛鍊下去,恐怕真的要誤事。

“既如此明日升帳軍議!”

果然吧,有些事,還是需要自己這個老將出馬的。

現在還不到自己這個遲暮英雄,徹底退居幕後的時候!!!

第616章 王雙的絕技第429章 搶時間第1215章 下詔伐吳第518章 二將第291章 失敗的誘敵第1084章 司馬懿和曹爽第1095章 五伐中原第451章 雙方開戰第694章 復設丞相第434章 江東二連擊第668章 宛城戰事(一)第664章 槐裡之戰第220章 入城安民第760章 司馬懿的失策第129章 破騎兵第823章 重泉縣內第130章 攻城(一)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1065章 姜維東進第134章 江陵決戰(一)第401章 突襲第131章 攻城(二)第1193章 蒼山嶺之戰第816章 曹叡的決斷第971章 曹叡的鬱悶第1248章 攪局者(一)第1095章 五伐中原第465章 張溪和魏延第115章 察覺第518章 二將第161章 出門在外皆不易第1148章 司馬懿的困境第925章 誤會第388章 戰略衝突第459章 變故第116章 草船借箭第516章 長安的應對第776章 詭異的魏軍動向第744章 掛帥第641章 練將第425章 尋仇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1021章 周瑜的困境第828章 潼關失守第1057章 調兵遣將第869章 訓子第971章 曹叡的鬱悶第840章 潰逃第281章 漢中之戰序曲第47章 曹仁第24章 注水版兵書第599章 突破第1160章 三年後(一)第311章 曹操頭疼第93章 投石機第69章 江夏變故第579章 調整第636章 將軍成長中第248章 私宴交談第1152章 調兵第1088章 遭遇顛倒第596章 正面較量第893章 提前準備第659章 持節軍令第92章 疲兵之計第125章 借將第1192章 中計了第1220章 東征準備(一)第898章 東吳的盤算第930章 黃河水軍第927章 收徒第389章 替代戰略第783章 拖延時間第602章 大昌集搏殺第931章 勸說第272章 應對第397章 分配任務第428章 分兵還是不分兵第232章 鹽第1147章 破關第692章 爭論第467章 涼州人選第353章 故交相見第990章 曹魏的困難第105章 長阪坡之戰 (四)第948章 各地局勢第585章 張郃之計第808章 添油第539章 追擊夏侯楙第337章 北方戰場第1108章 曹叡的困境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366章 作戰準備第646章 議事(三)第1119章 成功阻敵第626章 敗退第779章 舌辯結束第428章 分兵還是不分兵第476章 劉備稱帝第868章 選擇
第616章 王雙的絕技第429章 搶時間第1215章 下詔伐吳第518章 二將第291章 失敗的誘敵第1084章 司馬懿和曹爽第1095章 五伐中原第451章 雙方開戰第694章 復設丞相第434章 江東二連擊第668章 宛城戰事(一)第664章 槐裡之戰第220章 入城安民第760章 司馬懿的失策第129章 破騎兵第823章 重泉縣內第130章 攻城(一)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1065章 姜維東進第134章 江陵決戰(一)第401章 突襲第131章 攻城(二)第1193章 蒼山嶺之戰第816章 曹叡的決斷第971章 曹叡的鬱悶第1248章 攪局者(一)第1095章 五伐中原第465章 張溪和魏延第115章 察覺第518章 二將第161章 出門在外皆不易第1148章 司馬懿的困境第925章 誤會第388章 戰略衝突第459章 變故第116章 草船借箭第516章 長安的應對第776章 詭異的魏軍動向第744章 掛帥第641章 練將第425章 尋仇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1021章 周瑜的困境第828章 潼關失守第1057章 調兵遣將第869章 訓子第971章 曹叡的鬱悶第840章 潰逃第281章 漢中之戰序曲第47章 曹仁第24章 注水版兵書第599章 突破第1160章 三年後(一)第311章 曹操頭疼第93章 投石機第69章 江夏變故第579章 調整第636章 將軍成長中第248章 私宴交談第1152章 調兵第1088章 遭遇顛倒第596章 正面較量第893章 提前準備第659章 持節軍令第92章 疲兵之計第125章 借將第1192章 中計了第1220章 東征準備(一)第898章 東吳的盤算第930章 黃河水軍第927章 收徒第389章 替代戰略第783章 拖延時間第602章 大昌集搏殺第931章 勸說第272章 應對第397章 分配任務第428章 分兵還是不分兵第232章 鹽第1147章 破關第692章 爭論第467章 涼州人選第353章 故交相見第990章 曹魏的困難第105章 長阪坡之戰 (四)第948章 各地局勢第585章 張郃之計第808章 添油第539章 追擊夏侯楙第337章 北方戰場第1108章 曹叡的困境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366章 作戰準備第646章 議事(三)第1119章 成功阻敵第626章 敗退第779章 舌辯結束第428章 分兵還是不分兵第476章 劉備稱帝第868章 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