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進兵策略

武功縣城內,張溪,柳隱,高翔三人湊在一起,一邊烤火,一邊議事。

馮習的傷勢依然沒有痊癒,但總算是人醒過來了,不過身體非常的虛弱,需要安心靜養,因此張溪決定,等到開春回暖後,再把馮習送回成都去靜養。

這傷勢,基本沒有半年一年的休養,是別想再恢復過來了。

因此,武功縣方面,就只剩下張溪,柳隱,高翔三名將軍了。

本來天降大雪封路,這個冬天,柳隱,高翔兩人都覺得,應該是不會有什麼戰事了,哪怕要作戰,起碼也得等到開春雪化後。

雖然有點浪費戰機,但天時不配合,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就打算安心的在武功縣駐守,度過這個冬天再說。

說起來,在取暖這一塊,相比於武功縣的世家百姓,倒是北伐軍的條件還更好一些。

牂牁郡產出的無煙煤,現在屬於皇室產業,也是北伐大軍重要的後勤物資,這就導致了即使在冬天,北伐軍的將士們,依然可以縮在帳篷內,烤着碳火過日子。

這待遇,可比武功縣內的世家大族的待遇都要好,畢竟這些人撐死就只能指望木炭過日子,而之前從五丈原到武功縣,這一路上都在打仗,幾乎沒有任何商隊來往,這些世家們囤積的木炭,也得省着點用才行。

本來是這樣的,即使是柳隱和高翔,也沒有想過,大冬天的還能用兵的。

你指望靠“興復漢室”這個口號或者目標來讓這些士卒賣命,這是不可能的,這些士卒的腦子裡只有自己,稍微有點腦子的人會想到自己的家人,僅此而已。

這事兒吧其實在這個時代,真沒啥特別的辦法,就兩個字——賞,罰。

龐統用兵,素來是講究以正和,以奇勝.雪天用兵,絕對的出其不意,郭淮和曹真等輩,絕對不會想到大漢軍能有一種可以在雪天運糧的手段。

對於這一點,張溪也不敢太過於自作主張,請來了柳隱和高翔,一起商議一下,該找一個怎麼合適的理由,讓這些士卒們能發動冬季作戰還不抱有怨言。

二一個,是龐統.這次北伐的謀主龐統,極力贊同劉備此時進兵的策略。

好嘛,好不容易纔把陛下急躁的心情給安撫下來,張溪這一封奏疏和戰報一送到,陛下立刻急着要出兵了。

你真的不能指望這年代的士卒,會有多少覺悟和奉獻精神。

這年月的冬天,不僅天氣比後世要冷的多,士卒們的保暖手段也有限,棉花這東西還在西域躺着呢,更別說啥羽絨服了。

熟知兵法的諸葛亮,當然不會因爲這個就反對出兵。

至於這個賞賜問題反正自己欠的也多了,這次再欠一些也不是什麼問題,一切有諸葛亮這個內政奇才兜底,張溪是真的不擔心這個問題。

誰讓諸葛亮要兼管整個北伐大軍營中後勤補給呢,這個造雪橇板的事兒,就該他諸葛亮來專門處理。

這麼一來的話,甚至可能郭淮和曹真等輩都來不及防備,漢軍就已經兵臨城下了。

這點兵力,要灑在左馮翊這麼大一塊地方,肯定是不現實的。

諸葛亮就不明白了,以張溪此人小心謹慎的性格,爲什麼就沒有考慮到這個可能性呢?!

可偏偏諸葛亮還勸不得。

這讓柳隱和高翔看的,是一陣驚異加佩服——要不人家是天下奇才,當世名將呢。

再加上王昶領兵退回左馮翊的時候,就只有六千左右的士卒,加上左馮翊本地駐守的兵馬,也不過是一萬人出頭而已。

因此吧,劉備和龐統都達成了一致,雪天進兵這事兒,基本就是定局了。

二來嘛.張溪覺得吧,比起曹真郭淮,還是王昶比較好欺負一點。

這種天氣下,百姓都是沒必要不出門的,你再讓士卒在這種天氣下行軍打仗,肯定會影響軍中的軍心士氣的。

之前龐統幫着諸葛亮勸說劉備稍安勿躁,那是因爲龐統也沒有辦法在雪天行軍,龐統用兵雖然好用險計,但龐統追求的是高風險高回報,不是明知不可行,偏偏去送死。

因此,張溪在上書完畢後,立刻就開始着手準備渡河進攻左馮翊的事兒。

就這樣,張溪按照柳隱和高翔的建議,重新頒佈軍令,嚴肅軍紀的同時,提高了軍功賞賜的額度,藉此來觀察軍中士卒們的反應。

一個,是劉備如今急於收復長安,眼看到可以進軍了,自然不願意多等,一心向東。

張溪當即採納。

賞,就是給與士卒們更高的賞賜待遇,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還行,總免不了有人會叨叨幾句,但相比於這個,士卒們對軍功賞賜的討論,明顯要多於對冬季出兵的抱怨。

倒不是說諸葛亮反對這個時候出兵。

故此,三人湊到了一起,商議出兵左馮翊的事情。

這下可苦了諸葛亮了。

自從張郃撤軍左馮翊之後,張溪也沒少往左馮翊派出斥候,聯絡安插在關中三輔的細作,瞭解左馮翊的詳細布防情況。

這年月,基層士卒的話語權確實也就那樣,可當一件事明顯違背常理,引發軍中大規模的抱怨時,你就得考慮一下,軍中譁變的後果是啥樣的了。

現在嘛,既然有條件了,不試一下就不是龐統了。

經過斥候一來一回二十多天的辛苦奔跑,張溪終於是得到了情報,張郃在領兵撤回左馮翊後,就因爲傷勢過重,被送往洛陽休養了,如今左馮翊的領軍主將,是原來張郃的副將王昶。

嗯,軍心暫時還可用。

也不用專門等到劉備的回覆,張溪有臨機決斷的權利,只要他覺得合適,自然是可以直接領兵出發的。

因此,熟知軍中詳情的柳隱,和熟知基層百姓需求的高翔,向張溪提出了增加軍功制度中對於土地賞賜的份額,同時也讓軍正加強軍法執行力度,以此來激勵軍中士卒們的士氣和作戰慾望。

你手頭就一萬多人,糧草運輸車輛也就那麼多,打造這個雪橇板也不算太費事可我這邊,有六萬多人。

可偏偏,張溪一陣鼓搗,還真的搞出了可以在雪地運糧的手段,解決了後勤運輸補給的問題。

這個人.雖然也不好對付,但比起張郃來說,張溪頓時信心多了不少。

因此吧,張溪琢磨來琢磨去,覺得自己還是幹一下偏師的老本行,渡過渭水,進軍左馮翊,也就是進攻長安的西北角防禦區。

只要能解決運輸補給的問題,那麼雪地用兵的最大障礙,也就得到了解決.冬季用兵,自然就變成了可能。

諸葛亮主要擔心的是,陛下如此急躁的進兵,萬一有個思慮不周,或者被人抓住急躁的心態打個伏擊啥的,很容易讓陛下陷入險地的。

因此吧,張溪跟柳隱和高翔一商量,三人達成了一致,然後由張溪上書給劉備。

因此,王昶選擇了重點佈防的策略,屯兵在左馮翊重鎮長陵,渭城一線佈防,拱衛長安城西北翼。

可張溪這邊的問題在於,他手頭連一萬五千人都不到,還得安排士卒守衛武功縣,接應後面眉縣的劉備主力大軍,因此他能出征的士卒,也就只有一萬三千人左右。

這腦子裡,怎麼什麼東西都有?!

理論上講吧,從武功縣到扶風郡槐裡的路程更短,也更加適合直接進兵長安只要突破了槐裡防線,渡過渭水,身後可就是長安城了。

一來,可以吸引魏軍的注意力,讓魏軍誤以爲蜀軍的進攻主力是左馮翊方向,從而調動身在右扶風的曹真郭淮引兵救援左馮翊。

陛下親征,是萬萬不容有失的。

而郭淮,曹真雖然是敗退,但能退回去的,基本都是中央禁軍,戰鬥力擺在那兒,人數又佔優勢.張溪要是一頭往槐裡方向撞過去,搞不好又得撞個頭破血流。

那邊可是不僅有劉備禦駕親征,還有張飛,魏延,諸葛亮,龐統,吳懿,黃權等諸多名將謀士,隨便拉一個出來,都夠郭淮,曹真頭疼好一陣的。

最簡單直白的一個原因,就是士卒們不願意。

冬天用兵,一般來說,確實是比較困難的,如果沒有特別的目的,出於軍心士氣的考慮,還是儘量不要在冬季用兵比較好。

興復漢室,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個傳聞,一個口號,根本沒有實際意義。

而長安城的西南翼,則是由曹真,郭淮二人領兵駐守右扶風郡治槐裡,帶領從眉縣撤回的魏軍聯合右扶風地區剩餘的郡兵,大概有兩萬餘人,佈防於此。

罰,就是嚴肅軍中軍紀,以軍令約束士卒們,震懾士卒們可能出現的怨言。

這還得是三位將軍們需要去頭疼的事情。

而身在眉縣的諸葛亮,此時此刻,真的,都想揍張溪一頓了。

諸葛亮那個鬱悶的這個張元長,專門坑人。

既然軍心上沒啥問題了,那麼剩下的事情,就是要制定作戰計劃了。

至於右扶風的槐裡,就交給身後的大漢北伐主力大軍,剛剛在眉縣渭水邊收穫一場大神的大漢北軍主力吧。

雪天出兵,確實有很多的顧慮,但只要真的能解決糧草運輸問題,雪天出兵反而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本來吧,張溪治軍嘛,一向是非常強調軍紀軍法的重要性的,軍正執法,一向是從嚴而行,因此只要張溪當主帥,軍中的軍紀軍法一向都不錯。

以主公那個急於進兵的心態,能留幾天時間給自己打造這些雪橇板啊!!!

自爆一下,前面中間有一段,搞錯了左馮翊和右扶風的位置,結果讓張郃的駐守地在左馮翊和右扶風之間來回反覆橫跳,現在要回去改,涉及到的章節太多了,有點改不過來。

因此吧,雖然有點不合戰爭邏輯,但bug已經形成了,那就委屈一下張郃這位名將,閒的沒事兒從左馮翊繞個圈,跑到右扶風作戰,再跑回左馮翊去吧。

現在我算是理解,爲啥羅貫中是地理白癡了。

我有度娘可查都經常寫錯,何況羅貫中這個窩在江南一隅的倒黴謀士了。

第308章 呂蒙的計劃第579章 調整第686章 公平第6章 這個世界不太對勁第1204章 猶豫第432章 偷襲汝南第73章 調令第393章 曹魏的反應第679章 黃元叛亂第973章 羊衜歸漢第894章 撤離第812章 擊潰第524章 郭淮的狡辯第737章 爭(二)第59章 諸葛出山第632章 關羽的傷勢第844章 張飛用計第1224章 貿易戰(一)第547章 逃命第27章 論將第564章 錯失機會第404章 姜冏和樑緒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831章 議策第1093章 中計慘敗第1190章 意外的先見之明第778章 舌辯第372章 密謀第262章 應災準備第932章 司馬懿的預判第555章 東線戰事第535章 陳倉防務第295章 兩軍對陣第601章 柳隱的壓力第152章 魚鱗圖冊第46章 家內瑣事第1201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二)第537章 諸葛虔的想法第57章 三顧茅廬第437章 街亭第190章 江東內事第648章 遷民入關第384章 巡視地方第1175章 烏龜出殼了第1104章 鬱悶的曹肇第603章 張郃退兵第1043章 升官第694章 復設丞相第313章 堅守不出第34章 榨油第1118章 太行官道戰第1028章 桃園重聚第978章 初聞遷都第529章 五丈原對陣第558章 魏延的奇計第518章 二將第1025章 變數第115章 察覺第1065章 姜維東進第1209章 變數第234章 蔣琬第603章 張郃退兵第849章 潼關之戰(四)第62章 諸葛初點兵第1247章 特殊照顧第746章 救援天水郡第658章 投誠第652章 雪橇第125章 借將第127章 謀取荊南四郡第454章 關羽的調整第843章 郭淮撤軍第713章 地獄笑話第345章 周瑜出馬第715章 救災第133章 親事第774章 王朗用計第656章 槐裡圍城第275章 成都來信第1158章 背鍋第198章 對峙與密約第913章 戰略微調第1133章 心累的陳泰第956章 影響第805章 奇怪的北軍第326章 關興第480章 孫權的想法第599章 突破第613章 進攻第729章 空城計第110章 奇怪的舌戰羣儒第1209章 變數第335章 徐庶在行動第219章 劉璋投降第747章 叛亂始末第800章 郭淮的疑慮第852章 潼關之戰(七)第309章 江東在行動第892章 各自的謀略第389章 替代戰略
第308章 呂蒙的計劃第579章 調整第686章 公平第6章 這個世界不太對勁第1204章 猶豫第432章 偷襲汝南第73章 調令第393章 曹魏的反應第679章 黃元叛亂第973章 羊衜歸漢第894章 撤離第812章 擊潰第524章 郭淮的狡辯第737章 爭(二)第59章 諸葛出山第632章 關羽的傷勢第844章 張飛用計第1224章 貿易戰(一)第547章 逃命第27章 論將第564章 錯失機會第404章 姜冏和樑緒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831章 議策第1093章 中計慘敗第1190章 意外的先見之明第778章 舌辯第372章 密謀第262章 應災準備第932章 司馬懿的預判第555章 東線戰事第535章 陳倉防務第295章 兩軍對陣第601章 柳隱的壓力第152章 魚鱗圖冊第46章 家內瑣事第1201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二)第537章 諸葛虔的想法第57章 三顧茅廬第437章 街亭第190章 江東內事第648章 遷民入關第384章 巡視地方第1175章 烏龜出殼了第1104章 鬱悶的曹肇第603章 張郃退兵第1043章 升官第694章 復設丞相第313章 堅守不出第34章 榨油第1118章 太行官道戰第1028章 桃園重聚第978章 初聞遷都第529章 五丈原對陣第558章 魏延的奇計第518章 二將第1025章 變數第115章 察覺第1065章 姜維東進第1209章 變數第234章 蔣琬第603章 張郃退兵第849章 潼關之戰(四)第62章 諸葛初點兵第1247章 特殊照顧第746章 救援天水郡第658章 投誠第652章 雪橇第125章 借將第127章 謀取荊南四郡第454章 關羽的調整第843章 郭淮撤軍第713章 地獄笑話第345章 周瑜出馬第715章 救災第133章 親事第774章 王朗用計第656章 槐裡圍城第275章 成都來信第1158章 背鍋第198章 對峙與密約第913章 戰略微調第1133章 心累的陳泰第956章 影響第805章 奇怪的北軍第326章 關興第480章 孫權的想法第599章 突破第613章 進攻第729章 空城計第110章 奇怪的舌戰羣儒第1209章 變數第335章 徐庶在行動第219章 劉璋投降第747章 叛亂始末第800章 郭淮的疑慮第852章 潼關之戰(七)第309章 江東在行動第892章 各自的謀略第389章 替代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