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章 潼關之戰(四)

因爲在華陰城外的繞道,張溪比曹真落後了一天,才抵達潼關戰場。

雖然明知道如今潼關的魏延必然守的很艱苦,但張溪依然沒有失去冷靜,他並沒有在抵達戰場後的第一時間就對曹真軍主力發動進攻,而是紮營休整了半天,然後跟趙雲商量一下,該如何應對接下來的局面。

畢竟,曹真匯合了王昶等人後,軍力應該在四萬人以上,而張溪跟趙雲,加起來也不過是一萬五千八百人而已。

拖延曹真回軍的計劃已經是不可能繼續了,現在要做的,是如何替潼關減輕進攻壓力的問題。

最好的辦法,自然是能殺開一條血路,從曹真的主力大軍中穿過去,直接帶着一萬步兵進入潼關。

只要有足夠的兵力支援潼關,那麼堅守潼關就不是問題。

而已魏軍如今的糧草剩餘的數量,張溪估計,只要能再堅守個四五天,曹真就該斷糧了到了那個時候,都不用打,魏軍必然軍心潰散。

這是目前局面的最優解。

但問題是曹真又不是傻子,會這麼輕易的放任張溪領兵進入潼關。

四萬多兵力啊,足夠把潼關正面團團圍住,張溪想要突破曹真的攔截進入潼關,怎麼想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而趙雲給出的建議,是用涼州騎兵開道,用騎兵的衝擊力,在魏軍步卒中鑿穿一條通道,掩護張溪率領的步兵入潼關。

這招,不是不行,就是非常的冒險。

五千騎兵在戰場上發揮機動性,倒是可以造成不小的殺傷,但如果直勾勾的往敵軍的防禦縱深裡闖,那下場基本也好不到哪兒去。

萬一鑿不穿敵軍的防線,讓敵軍來個反包圍.那損失可就大了。

再一個,曹真手裡,不是沒有騎兵,他還有一支八千人左右的輕騎兵隊伍呢。

雖然是敗軍,一路撤退也沒有好好休整過,戰力估計不太行但那也是騎兵。

真要逼急了,曹真逼着這些騎兵上戰場阻攔趙雲的涼州騎兵,即使不能完全阻攔住,但也能削弱涼州騎兵對步兵的衝擊。

因此,張溪想來想去,都覺得趙雲的這個辦法,真不怎麼樣。

能不能成,完全看天命。

關於這一點,其實趙雲也是認可的,但.除了這個辦法外,張溪還有什麼其他的辦法能快速支援潼關內堅守的魏延麼?!

一旦魏延守不住潼關,讓這些魏軍安全撤回關內,那就不是魏延和三千守軍生死的問題,而是整個左馮翊作戰計劃失敗的問題了。

所以,雖然很冒險,成不成全看天命,趙雲認爲,還是必須一試的。

對於趙雲的說辭,張溪沒有辦法反駁確實,如今除了這個辦法外,好像真沒有其他的辦法了。

但張溪到底還是稍微對計劃做出了修改。

這麼直愣愣的讓騎兵突襲,步兵跟上的戰法,過於簡單了,很容易就能讓曹真察覺到目的,所以,必須要稍微做一下修改。

這就有了隔天一早,張溪的步兵依然在營內按兵不動,趙雲卻率軍繞到曹真的側翼的局面。

曹真對於蜀賊這樣的用兵方式,一時間也有點沒有摸到頭腦.難道蜀賊是想用騎兵騷擾的方式,來阻擋自己對潼關發動進攻?!

要是兵力少一半的話,曹真也許還真的不敢輕舉妄動.但如今敵軍騎兵就五千人,自己手裡有四萬多步卒外加八千騎兵啊。

曹真略微思考了一下,決定分兵。

王昶繼續率領兩萬步兵對潼關發動進攻,戴陵率領一萬步卒,韓德率領八千騎兵,去堵截趙雲所部。

至於自己,則率領剩下的一萬多步兵,跟張溪的一萬步兵繼續對峙,防止張溪又出什麼幺蛾子。

兵力足夠曹真調度的.如果不是軍中糧草嚴重不足的話,那曹真可真的有把握,在潼關下跟張溪一決勝負。

應該說,曹真的調度,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不僅考慮到了騎兵實際的威脅,也考慮到了張溪可能會出現的應對。

對此,張溪其實在軍帳內,是有些撓頭的。

按照張溪和趙雲商議下來的作戰計劃,是趙雲率領騎兵以機動性作戰,對曹真的側翼和中路進行襲擊騷擾,調動這兩個位置的魏軍。

等到這兩個地方的魏軍被調開一部分之後,趙雲再利用騎兵的機動性,甩開這些魏軍,轉向突襲潼關正面的魏軍防禦,而那個時候,張溪也會率領營中已經整備好的步卒快速跟上,一舉突破敵軍的防線,闖入潼關,匯合魏延堅守。

說實話,這招吧,其實不是啥好計策,也就是在趙雲強行突擊撕開防線的做法上稍微增加了一下前期佯動而已真不高明,也容易被人識破。

但問題還是那個問題啊,總不能眼睜睜的看着魏延失守潼關啊,必須儘快去支援魏延啊這樣的佯動,能提高一成突破成功率,那也是好的啊。

可如今,張溪一看曹真的應對,就知道自己這招玩砸了。

曹真兵力充足,調度冷靜,除了硬碰硬的硬闖外,似乎沒有任何計謀施展的空間了。

趙雲的騎兵已經是指望不上了。

面對八千輕騎兵的阻擋就已經讓趙雲很難應付了,更別說跟着八千輕騎兵身後的還有一萬步兵士卒.步兵士卒也許正面攔截不住騎兵,但作爲策應,跟騎兵配合堵截一下趙雲的行進路線,也許還是能做到的。

至於魏延,雖然不至於面對四萬魏軍的全力進攻,但依然要面對王昶率領的兩萬魏軍的進攻雖然說是減輕了一點魏延的防守壓力,但也好不到哪兒去。

而張溪本身,也需要面對曹真親自率領的一萬多士卒的正面牽制.要想突破攔截,進入潼關,除了正面硬拼外,根本沒有第二條路可以選。

既然如此的話張溪一咬牙,那就拼吧!!!

雖然這輩子一直在求穩,但遇到這種實在沒有辦法,只能拼一把的時候,張溪也知道自己不能慫了。

全軍出營,列陣,對曹真所部,發起全線進攻。

這次沒有任何後路,必須突破曹真的阻攔,進入潼關,救援到魏延。

張溪發狠了,而曹真,也來勁了。

一直以來,跟張溪的交手,曹真從來沒有像這樣,面對面的,以野戰指揮一決勝負.之前不是在跟張溪繞圈圈,就是打攻城戰。

其他的方式暫且不去提誰的手段更加高明,但面對面的野戰指揮,曹真可不覺得,自己會不如一個書生。

因此,曹真也沒有留守,也是全軍壓上,跟張溪率領的一萬步卒,撞到了一起。

然後,就是各自的指揮水平的較量了。

張溪不用問,作爲進攻突破方,必然是採取了鋒矢陣的陣型發動進攻。

而曹真呢,在這種情況下,也沒有失去冷靜,讓全軍列半圓陣應戰。

不是曹真不想用圓陣防守,主要是.身後是王昶所部的攻城魏軍,曹真哪裡需要防備身後的情況,只需要正面迎敵的話,半圓陣就夠了。

而且,這麼做還能加強局部地區的防禦兵力,雖然運轉起來不如圓陣流暢,但在目前的局勢下,其實也差不了太多。

這麼一搞,張溪的進攻,頓時就陷入了一種頓挫的狀態。

鋒矢陣嘛,講究的就是一個進攻的速度性,因此在前軍,張溪安排了不少的兵力用於進攻,而曹真的半圓陣,也是看到了這一點,在張溪前軍的進攻方向囤積了大量的防守兵力。

這種萬人以上規模的戰鬥,在短時間內要想快速分出勝負,幾乎是不可能的。

而隨着時間的推移,進攻方如果遲遲不能打開局面,進攻沒有進展的話,軍心士氣不可避免的會下降,甚至產生動搖。

因此,張溪在努力的指揮着,不停的調整自己前軍的進攻方向,尋找曹真所部士卒的防禦薄弱點。

而曹真,同樣對自己麾下的士卒戰力瞭解的非常清楚,眼看張溪不停的調整進攻方向,他也在不停的調整這軍力部署的方向,以此來應對張溪軍的進攻。

隨着時間的推移,張溪慢慢的發現,自己的進攻部隊,是真的攻不進去曹真佈置下的防線。

這裡面,固然有曹真指揮有方的原因,還有一部分的原因在於.張溪發現,論士卒組織度和戰力,自己率領的郡兵,還真的有點不是曹真指揮的士卒的對手。

這讓張溪非常的訝異。

要知道,這一路上,曹真都是在撤軍後退的過程中,這種情況下,軍心士氣不會太高。

而自己的軍卒,雖然也是經歷了久戰,但守城方比起攻城方肯定要佔便宜,再加上這一路追擊的,軍心士氣早就已經提上來了.這都能打不過對方?!

而原因無他.曹真留在自己身邊守衛的這一萬多士卒,全都是大魏禁軍。

第450章 主力到位第1176章 郭淮的盤算第1233章 孫權的壓力第489章 閒着容易出事兒第884章 戰後第394章 矛盾第109章 江東輿論第28章 兵法第70章 江夏太守第193章 諸葛亮視察第1210章 劉放的打算第431章 詭異的南陽戰事第686章 公平第1200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一)第529章 五丈原對陣第747章 叛亂始末第821章 主帥對決第430章 任免第969章 佔便宜的東吳第182章 容後再議第777章 來者可是第134章 江陵決戰(一)第629章 情勢翻轉第736章 爭(一)第922章 江陵水軍第798章 賈逵和蔣濟第978章 初聞遷都第872章 緊急求援第183章 秋收第841章 甩鍋第406章 樑緒在行動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900章 季漢的盤算第531章 衝陣對決第541章 好人夏侯楙第427章 人情交換第701章 劉備病重第1171章 一請司馬懿第348章 樊城守衛戰(一)第1105章 騎兵對決第644章 議事(一)第1199章 援兵去哪兒第895章 石苞的心思第1130章 變策第792章 命中註定的待遇第176章 誤解第901章 戰後處置第198章 對峙與密約第59章 諸葛出山第503章 誰謹慎?!第1174章 佯攻朝歌第1140章 退兵和追擊第785章 諸葛亮的應對第783章 拖延時間第1067章 戰長沙第795章 涼州軍團入關第172章 兄弟見面第1241章 大泉當千的影響第1121章 各有準備第760章 司馬懿的失策第571章 失守第1052章 南征序幕第120章 竟陵之戰第281章 漢中之戰序曲第894章 撤離第163章 確定身份第704章 挑明第173章 人才第351章 漢中之戰落幕第1143章 撤軍方案第1240章 中止經濟戰第1058章 過江第320章 呂蒙的決斷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1152章 調兵第15章 兄長第1254章 兵臨城下第1232章 勸降司馬懿第102章 長阪坡之戰(一)第677章 內部矛盾第77章 練兵衝突第972章 迴歸江陵第781章 右扶風第1113章 失算第79章 巡視防務第19章 練兵第757章 離間計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588章 山路第1034章 功虧一簣第402章 魏延的傷勢第197章 法正再來第486章 衆議第361章 和談條件第277章 礦營第499章 關中變化第563章 圍堵第914章 壓力第774章 王朗用計
第450章 主力到位第1176章 郭淮的盤算第1233章 孫權的壓力第489章 閒着容易出事兒第884章 戰後第394章 矛盾第109章 江東輿論第28章 兵法第70章 江夏太守第193章 諸葛亮視察第1210章 劉放的打算第431章 詭異的南陽戰事第686章 公平第1200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一)第529章 五丈原對陣第747章 叛亂始末第821章 主帥對決第430章 任免第969章 佔便宜的東吳第182章 容後再議第777章 來者可是第134章 江陵決戰(一)第629章 情勢翻轉第736章 爭(一)第922章 江陵水軍第798章 賈逵和蔣濟第978章 初聞遷都第872章 緊急求援第183章 秋收第841章 甩鍋第406章 樑緒在行動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900章 季漢的盤算第531章 衝陣對決第541章 好人夏侯楙第427章 人情交換第701章 劉備病重第1171章 一請司馬懿第348章 樊城守衛戰(一)第1105章 騎兵對決第644章 議事(一)第1199章 援兵去哪兒第895章 石苞的心思第1130章 變策第792章 命中註定的待遇第176章 誤解第901章 戰後處置第198章 對峙與密約第59章 諸葛出山第503章 誰謹慎?!第1174章 佯攻朝歌第1140章 退兵和追擊第785章 諸葛亮的應對第783章 拖延時間第1067章 戰長沙第795章 涼州軍團入關第172章 兄弟見面第1241章 大泉當千的影響第1121章 各有準備第760章 司馬懿的失策第571章 失守第1052章 南征序幕第120章 竟陵之戰第281章 漢中之戰序曲第894章 撤離第163章 確定身份第704章 挑明第173章 人才第351章 漢中之戰落幕第1143章 撤軍方案第1240章 中止經濟戰第1058章 過江第320章 呂蒙的決斷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1152章 調兵第15章 兄長第1254章 兵臨城下第1232章 勸降司馬懿第102章 長阪坡之戰(一)第677章 內部矛盾第77章 練兵衝突第972章 迴歸江陵第781章 右扶風第1113章 失算第79章 巡視防務第19章 練兵第757章 離間計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588章 山路第1034章 功虧一簣第402章 魏延的傷勢第197章 法正再來第486章 衆議第361章 和談條件第277章 礦營第499章 關中變化第563章 圍堵第914章 壓力第774章 王朗用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