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雪橇

青徐方面,江東正在琢磨着該怎麼退兵,而眉縣方面,劉備現在是在着急該怎麼快速進兵。

遇到大雪阻路,一時間無法立刻領兵進入三輔,威脅長安,劉備的內心,始終是覺得有一股子不安的感覺。

“此番北伐,自漢中起兵以來,一路順遂,渭水一戰更是滅賊無數,此乃天佑大漢也.如今大漢舊都在望,卻天降大雪以助賊軍,莫非.”

有一說一,其實就是劉備面對長安的誘惑,多少有點喪失了平常心,顯得有些患得患失了。

可這個事兒吧,還真的不能怪劉備.畢竟那是長安,大漢舊都。

興復漢室這個目標吧,是劉備一生的理想,他爲此奮鬥了四十多年。

而劉備也不是一個純粹的理想主義者,他也是亂世中的軍閥,非常懂得現實的困難以如今三足鼎立的局勢,估計在他的有生之年,是不太可能真正做到克復中原,復興漢室了。

那麼,對於劉備來說,只能是選擇一個他眼前能看到,也能做到的目標來作爲現實目標了。

很顯然,收復大漢舊都長安,就是一個目前看來,最有可能實現的目標。

再加上這次北伐,明明是倉促起兵,但卻在各方面都進行的非常順利,這不由得讓劉備認爲這是天命所在,老天爺這是要三興大漢了。

而劉備呢其實劉備也知道,諸葛亮和龐統的做法纔是對的。

也就是說,要想進軍三輔,最早也必須在一月下旬以後.這麼長的時間,只要長安守將不是傻子,應該會做好城防防守的必要準備了。

張溪要擇機出兵這個事兒,劉備一點都不意外。

可問題還是那個問題.斷斷續續的下了快一個月的雪,就算從現在開始停雪,要等雪化到能行軍的程度,怎麼也還得要半個月左右的時間。

要不劉備喜歡法正呢,人法正要是在場,絕對不會跟龐統這樣,啥實話都往外蹦。

這事兒,總得有個解決吧,這麼拖下去,總不是個事兒。

劉備都能想到的事兒,專門負責給人出主意做戰略的兩位軍師,能看不到麼?!

所以啊急也沒用,只能就這麼耐心等着。

因此,龐統趕緊的勸阻說道,“陛下何出此言?!用兵征戰,本就無必勝之仗,全賴將帥謀劃,士卒用命此於天命何干?!”

如今漢軍局勢一片大好,魏軍一場大敗後,三輔地區已經是敞開了大門,這時候需要做的就是沉住氣,穩紮穩打,最後的結果必然不會糟糕到哪裡去。

這個東西吧,張溪實際試過了,不見得能持久,可能行進個十里路就要更換硬木板,但總算是能用。

所以,真正重要的,是可以裝備在大車上的那種雪橇。

可偏偏在這麼關鍵的時刻,一場大雪,阻住了劉備進入三輔的道路,給了魏賊收攏殘軍退守長安的時間你讓劉備怎麼想?!

既然讓張溪領軍在武功縣駐紮,單獨成一路軍馬,劉備自然會給張溪留下臨機專斷的權利。

這點,張溪也在戰報中跟劉備說明白了。

可問題是,這個話吧,真不適合從現在的劉備嘴裡說出來。

就算在眉縣收穫了一大批糧草作爲補充,但這些糧草,也不過是六七萬大軍兩個月左右的存糧,撐死能讓劉備撐到今年夏天.一旦在夏天之前無法攻克長安,那麼劉備就只能退兵漢中,再做打算了。

真正讓劉備着急的是,張溪送來的戰報中,夾雜着一封圖,圖上記載了一種可以在雪地上行走的交通工具。

結果,當劉備打開戰報一看,當時就急了。

這倆其實也急。

可急也是沒用的,這種天氣根本無法出兵,即使勉強讓士卒冒雪出兵,後勤補給也根本跟不上,縱使兵臨長安城下,也不過是強弩之末,搞不好還要迎來一場失敗。

龐統這話說的是非常的堅定,也非常的有道理就是不怎麼好聽。

好在這次諸葛亮也隨軍出征了,一看劉備有點下不來臺,趕緊順勢送上臺階,說道,“昔日武王伐紂,天降大雨,問天三卦皆爲不吉,然武王一力決之,終克商紂。可見天象異變,本就難測,主公大可不必憂慮。”

其實說是雪橇也不太對,張溪只負責提供了思路,就是把大車的車輪鎖死,下面墊上一塊比較光滑的寬大硬木板,前面用馬,驢牽引,這樣就可以讓運輸糧草的車輛在雪地上行走。

劉備終究是這個時代的人,免不了的相信這些類似天命的徵兆,再加上年過六旬,也沒有年輕時候那種與天爭命的勇氣了.患得患失,是在所難免的。

諸葛亮都搬出了周武王這樣的開國明君出來了,可以說是給足了劉備面子,舉的例子也是恰到好處,劉備一聽,趕緊就坡下驢,說道,“二位軍師之言甚是,是我多慮了。”

事實上,單人使用的雪橇,張溪雖然畫了圖樣給劉備,但經過張溪實際的測試吧,這東西,沒點時間的話,士卒根本掌握不好平衡,根本無法用來大規模的行軍。

張溪給劉備發疏奏,倒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但張溪在這個時候給劉備發戰報,這事兒就蹊蹺了。

龐統這麼一說,劉備反倒是有點下不來臺了。

張溪在戰報裡告訴劉備,自己已經全軍休整完畢,準備留下一千人駐守武功縣,帶領剩下的一萬三千士卒,出兵進攻左馮翊,吸引長安守軍注意,給劉備出兵直攻右扶風創造機會。

對於長安這樣的堅城,哪怕是乘勝追擊,打魏軍一個防備不及,沒有兩三個月也很難打下來這場大雪一下,這麼一耽擱,搞不好這一打,就不知道什麼時候能結束了。

偏偏這個時候,從武功縣發來了一封疏奏和戰報。

拖的時間越長,長安魏軍的防備就越完善,攻城所需要的耗費的時間也就越長.咱們的糧草,可不夠啊。

而諸葛亮和龐統,其實也在爲這事兒憂心着呢。

本來劉備也已經被諸葛亮和龐統勸說的差不多了,準備耐着性子,等到雪化後再出兵。

自從張郃傷重,王昶領軍撤回左馮翊之後,按理來說,武功縣就應該不會再有魏軍的威脅了,張溪這時候發來戰報,多少有點讓人意外。

一開始劉備還以爲,是不是張郃去而復返了但仔細想想,張郃要是去而復返的話,當初就不應該從武功縣撤退纔對。

這次北伐,確實是準備的非常的倉促,劉巴,法正兩個人在漢中總覽後勤,也不過是準備了半年左右的糧草.現在已經耗費了快一半了。

“依二位軍師之見,何時才能兵髮長安?!”

所以吧,劉備着急歸着急,忐忑歸忐忑,他是真的有着急忐忑的理由的。

最重要的是,以曹魏的體量,真的要拼了命的跟大漢在關中展開爭奪,死守長安的話.他們縱然不一定能勝,但是把關中打爛,丟給大漢一個糜爛的關中,還是可以做到的。

張溪出兵也好,固守也好,都不是什麼出格的事兒。

如今的劉備可是御駕親征啊,軍營之中,人多嘴雜的,回頭要是有人把這話傳出去了,真不好說會不會動搖軍心。

當初在定軍山,劉備指揮殺敵殺到上頭了,要輕冒矢雨指揮作戰,你看看人家法正是怎麼勸.人家直接自己上,擋在劉備身前,告訴劉備,要死我先死。

這倆人也是不容易,一邊要琢磨着雪化後的進軍路線,如何分化長安城的守軍,如何用兵作戰,一邊還得儘可能的安撫劉備的焦躁情緒,讓劉備稍安勿躁,切不可急躁用兵。

嘛,也就是雪橇啦。

嗯,張溪寫的。

不僅有單人使用的,最關鍵的,是有車輛使用的交通工具。

最後劉備不是乖乖的聽從了法正的勸諫,後撤指揮了麼。

臺階是有了,但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這麼好的局面,可能就要毀於一旦了。

關中之地,經過大漢四百年的變遷,本來就已經有些殘破了,是曹操東拼西湊的好不容易把關中收拾起來了.這要是一打爛仗,關中至少會回到馬韓之亂的時候,倒黴一點的話,很有可能回到董卓之亂那會兒。

而雪地行軍作戰,真正困難的不是士卒。

士卒是可以行軍的,不過就是士卒得抗凍,而且行軍速度也會慢上一點.真正麻煩的地方在於糧草車架無法在雪地上行進,一個不小心就得陷到坑裡,推都推不出來。

現在好了,有了雪地運輸糧草的辦法,士卒就不用擔心後勤沒有保障,雪地用兵,也就變成了可能,不用等到雪化了。

這下子,等於是給劉備提供了一個儘快進入三輔,攻向長安的辦法.劉備能不急嘛。

第705章 女兒事第11章 鄧艾?!第41章 應對第619章 誤判第1036章 主帥心思第357章 東三郡第203章 草率的漢中攻擊戰第1139章 戰略目的第961章 鄴城的決斷第245章 百年大計第352章 曹操退兵第1220章 東征準備(一)第1200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一)第628章 曹丕的無奈第928章 授徒第1252章 滅吳時機第505章 陳倉守將第1033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589章 試探第503章 誰謹慎?!第899章 曹魏的盤算第1041章 劉協的難題第75章 離去的準備第571章 失守第272章 應對第219章 劉璋投降第329章 厚臉皮的呂蒙第1087章 應對第1145章 夾擊虎牢關第318章 白衣渡江第1036章 主帥心思第821章 主帥對決第1035章 攪混水第1097章 壞消息第1221章 東征準備(二)第230章 情勢變化第1251章 順流而下第912章 圍點打援第54章 劉備歸來第1141章 濮陽失守第989章 戰備第430章 任免第421章 張飛的遭遇第1076章 事關國本?第1198章 河內崩局第143章 龐統第477章 改制第650章 大雪第1054章 水戰(二)第625章 遇事不決就突陣第203章 草率的漢中攻擊戰第767章 安撫第981章 搖擺的孫權第808章 添油第448章 混戰過後第769章 遲滯不前的魏軍第1049章 東吳的反應第500章 各州情報第770章 曹魏動向第983章 洛陽的威脅第959章 中計第283章 進攻準備第1167章 主帥人選第90章 聲東擊西第178章 前因後果第141章 箭傷復發第935章 互換第1160章 三年後(一)第832章 曹休出兵第1027章 一箭第503章 誰謹慎?!第223章 人事任命第200章 涪城相會第260章 赴約文會第320章 呂蒙的決斷第323章 燒燬糧草第1113章 失算第1160章 三年後(一)第380章 南中規劃第1103章 調整部署第330章 英姿颯爽關銀屏第867章 定性第831章 議策第383章 分配第1229章 荊州世家的難處第277章 礦營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1117章 孟達的決心第814章 雙方誤判第310章 定軍斬夏侯第704章 挑明第182章 容後再議第1011章 司馬遲疑第960章 洛陽攻城第1025章 變數第41章 應對第535章 陳倉防務第796章 曹休的處境第173章 人才第307章 江東的決定
第705章 女兒事第11章 鄧艾?!第41章 應對第619章 誤判第1036章 主帥心思第357章 東三郡第203章 草率的漢中攻擊戰第1139章 戰略目的第961章 鄴城的決斷第245章 百年大計第352章 曹操退兵第1220章 東征準備(一)第1200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一)第628章 曹丕的無奈第928章 授徒第1252章 滅吳時機第505章 陳倉守將第1033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589章 試探第503章 誰謹慎?!第899章 曹魏的盤算第1041章 劉協的難題第75章 離去的準備第571章 失守第272章 應對第219章 劉璋投降第329章 厚臉皮的呂蒙第1087章 應對第1145章 夾擊虎牢關第318章 白衣渡江第1036章 主帥心思第821章 主帥對決第1035章 攪混水第1097章 壞消息第1221章 東征準備(二)第230章 情勢變化第1251章 順流而下第912章 圍點打援第54章 劉備歸來第1141章 濮陽失守第989章 戰備第430章 任免第421章 張飛的遭遇第1076章 事關國本?第1198章 河內崩局第143章 龐統第477章 改制第650章 大雪第1054章 水戰(二)第625章 遇事不決就突陣第203章 草率的漢中攻擊戰第767章 安撫第981章 搖擺的孫權第808章 添油第448章 混戰過後第769章 遲滯不前的魏軍第1049章 東吳的反應第500章 各州情報第770章 曹魏動向第983章 洛陽的威脅第959章 中計第283章 進攻準備第1167章 主帥人選第90章 聲東擊西第178章 前因後果第141章 箭傷復發第935章 互換第1160章 三年後(一)第832章 曹休出兵第1027章 一箭第503章 誰謹慎?!第223章 人事任命第200章 涪城相會第260章 赴約文會第320章 呂蒙的決斷第323章 燒燬糧草第1113章 失算第1160章 三年後(一)第380章 南中規劃第1103章 調整部署第330章 英姿颯爽關銀屏第867章 定性第831章 議策第383章 分配第1229章 荊州世家的難處第277章 礦營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1117章 孟達的決心第814章 雙方誤判第310章 定軍斬夏侯第704章 挑明第182章 容後再議第1011章 司馬遲疑第960章 洛陽攻城第1025章 變數第41章 應對第535章 陳倉防務第796章 曹休的處境第173章 人才第307章 江東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