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應災準備

第262章 應災準備

成都的四人組,正在謀劃着進取漢中,但同一時間的荊州,張溪卻在發愁。

去年的冬天,是個暖冬,從去年十二月到今年一月,斷斷續續的一直在下雨,到了正月底的時候,雨水才停了下來。

然後整個二月,都沒有下過一場雨。

馬良當時就急了。

這馬上就是春耕了,天不下雨可是一件要命的事兒。

就算荊襄之地守着長江各條支脈,水資源不缺但不管是種粟米還是孕育稻種,都需要用到大量的水。

因此,馬良急匆匆的找到張溪說明情況,然後張溪就命令李球這個南郡郡丞,帶着職下的掾史官員開始巡查諸縣,主要的目的就是查看水利設施是否能正常運作,各縣春耕準備工作是否就緒。

然後吧,就出了點小問題。

歸根結底,還是李球這個益州人的身份,拖了後腿。

李球這個郡丞是益州人,而他手底下的掾史官員都是荊州人.對着幹不太可能,但陽奉陰違的磨洋工,這事兒這幫人真的幹得出來。

李球發現這個現象後,先是內部訓斥整頓,但依然無效,逼得李球都打算殺人立威了。

看不起自己可以,但你不能耽誤春耕啊,春耕一耽誤,一年的收成都會受到影響,不能把老百姓的生存當兒戲啊。

但.沒用。

這幫掾史級官員,哪個不是世家子,你指望他們會多麼在乎百姓的生死,那真的是想瞎了心了。

張溪知道了這件事後,趕緊先叫回了李球,然後讓鄧艾接替李球的工作,加強督導工作。

沒法殺人,這幫世家子們都是打斷骨頭連着筋的,雖然張溪也很恨,但也只能是罷黜一兩個挑頭的官員出出氣,絕對不能動刀子。

現在的荊州,是求穩,是猥瑣發育的時候,先得忍着。

李球很憋屈,張溪只能安慰,但隨後,馬良又帶來了另一個更麻煩的事兒。

馬良是很負責的一個人,這些日子巡查水利設施,他一直是在各縣轉悠,不僅僅是南郡,武陵和零陵他都抽空去了一下,然後發現了一個大問題。

因爲去年是暖冬,土地中的各種蟲卵大多都沒有凍死,尤其是荊南兩郡,這種情況相當的明顯。

馬良擔心,到了四五月份,會有蟲災。

特麼這就恐怖了。

一旦飛蝗四起,那這一年的收成都有可能泡湯的,不僅僅是百姓沒有活路,官府也一樣會焦頭爛額的。

張溪趕緊的下令給所有在各郡縣巡視的掾史,讓他們就地駐紮,不要急着回江陵。

第一,指導當地百姓春耕,務必要儘量做到深耕,儘量減少蝗蟲蟲卵的成活率。

第二,掾史親自坐鎮地方,在不影響春耕的情況下,組織百姓對蝗蟲幼蟲或者幼卵進行撲殺。

這兩條,是現在這個時代能用的實際方法。

至於這麼做是不是能阻止大規模蟲災的出現.可能可以降低蝗災烈度,但大概率是無法避免蝗災出現的。

這個時候蝗蟲幼卵基本都在土裡,就算翻耕出來了,很多人也不會當回事。

而且現在是亂世,官府的公信力也就那樣,哪怕是再中央集權的政府,百姓該不聽你的就是不聽伱的,他們總覺得自己有自己的一套生存之道。

官府?!官府除了拼命徵稅,它們懂個球!!!

所以該出現的蝗災還是會出現。

因此,張溪已經做好了讓這些掾史們長期滯留地方,應對蝗蟲蟲災的準備了。

這種大災大疫的東西,從古至今都不會在情況沒有明確前搞什麼動員,否則災疫還沒出現呢,人心先亂了,更加不利於防控。

所以,張溪讓掾史們打着的,只是督促地方春耕的旗號,在各地駐紮下來,一直要駐紮到四五月份,看看是不是真的會有蝗災。

如果沒有,當然是最好,但如果出現蝗災.那張溪就真的要頭疼了。

某些穿越前輩們面對蝗災,一點都不緊張,一邊養雞,養鴨,養鵝,等到蝗災一起,這哪裡是蝗災啊,簡直就是一個刷聲望的好機會。

張溪也想學,但很抱歉,這裡是三國亂世。

有一說一,雞鴨治蝗,是經過實踐可行的治蝗手段,確實可以有效抑制蝗災。

但就一點——幾千只雞鴨鵝可不夠用,沒有幾萬甚至幾十萬的雞鴨,別想壓制住所謂的蝗災。

數量太少的話,等你的雞鴨吃完了蝗蟲,蝗蟲也把莊稼都啃完了。

在中國古代任何時期,一下子能拿出幾萬乃至幾十萬鴨子的人家,皇帝看到後第一時間想到的,絕對不是爲你鼓掌,感謝你平定了蝗災,而是應該琢磨一下,你家是不是該被謀反,然後株連九族了。

太特麼有錢了。

更別說現在是亂世,人都吃不飽的,上哪兒去養雞鴨?!

哪怕是荊州的四大世家加起來,恐怕也養不起幾十萬只雞鴨啊。

所以這年頭治蝗,只能靠人力。

一說到這個人力吧,特麼又是一件麻煩的事兒。

就說那年啊,漢武帝爲了中央集權,精心挑選了一個董仲舒,試圖用儒家理論,爲自己的中央集權背書。

董仲舒那個坑貨,非常瞭解漢武帝的想法,因此提出了“三綱五常”,用來幫助漢武帝中央集權背書,本人也因此受到了漢武帝的重用,藉助大漢的平臺,讓儒家成爲了這個時代的顯學。

但大概董仲舒也覺得這麼做有點太過於拍馬屁了,生怕漢武帝好大喜功的坑人,所以又提出了所謂的天人感應的理論,認爲世間的災禍都是上天給予的警示,又或者是帝王做錯了事情,因此上天給予了懲罰。

漢武帝是什麼人吶,一下就聽出這貨的弦外之音了——這傢伙打算限制皇權。

漢武帝瞬間翻臉,就把這貨給扔到了一邊,坐涼板凳去了。

漢武帝是沒上這個當,但架不住他的後世子孫們上了這個當啊.鬧到現在,只要一有什麼災禍,那就肯定是皇帝做錯了事兒,大臣們想的不是救災,而是上奏天子,讓天子反省,祭祀天地,請求上天收回懲罰或者警示。

本來有些小災小難的,及時處理影響還不會太大,但這幫當官的和皇帝來回一拉扯,小災都變成大難了。

而更搞笑的是,民間百姓對於這種事情居然習以爲常,甚至他們都覺得,如果有蝗災,那肯定是皇帝做了什麼缺德事兒,又或者是上天降罪,寧可在田裡磕頭求老天爺收回懲罰,也不願意下田地去撲殺蝗蟲。

所以這些年蝗災越鬧越厲害,一半是天災,一半是人禍。

張溪就算做好了一系列應災的準備,如果百姓們不配合,一樣是白搭。

真的,這年月當官,真不是坐在府衙裡喝茶,下班了去後院調戲一下妻妾.很煩的。

再加上本地的掾史都派駐到了地方,讓本來就捉襟見肘的郡一級中層官吏出現了大幅度的空缺,這時候張溪,鄧艾兩個人,就得挑起十幾個人的工作量,每天都是批閱文書到好晚好晚。

對了,還有李球。

之前李球被人給排擠了,回到江陵,跟張溪訴苦了一大堆,最後向張溪提議,辭去了他南郡郡丞的職務,希望去軍中帶兵。

這個耿直的益州漢子,實在不想跟一羣部下們玩勾心鬥角的遊戲了,覺得還是軍營更適合他。

軍中的人,相對來說比較直接一些。

只要你能打,能讓大家按時的吃上飯,那麼大部分人都會很聽話。

如果還能帶着大家打勝仗,又或者能帶着大家活着回來,大家就會非常的佩服你。

再如果你還能帶着大家一起接受賞賜,得到田畝錢糧賞賜,那大家就會非常的擁戴你。

這不比跟世家子弟們說話,講一句要猜十句來的簡單。

同樣是益州人,張嶷這個郡司馬在軍營中就混的很不錯,李球也打算,在軍中尋找自己的出路。

人都這麼說了,張溪能說啥。

正好呢,武陵郡徐庶那邊,遇到了一點小麻煩。

去年冬天不太冷,所以蠻族們還能出來活動,加上準備的過冬糧食不夠,所以武陵郡外圍的蠻族就攻入了武陵郡的縣城,燒殺劫掠了一番,退回山區去了。

徐庶琢磨着,得報復回來,正好手頭缺將,問問張溪有沒有合適的人選推薦一下.張溪就把李球給推薦到武陵郡去領兵了。

這麼一來,張溪手頭的人手更加的少了。

連着好幾天加班到深夜,師徒兩個人都能明顯的感覺到,對方臉上的很眼圈越來越重了。

這樣下去可不行.張溪琢磨着,得給自己挖掘的人才才行。

一方面也算是擴大一下自己的勢力,另一方面,也是爲了自己不需要這麼累的工作,找點幫手。

就是吧.張溪仔細巴拉了一下自己穿越的這十年,好像真的沒有遇到什麼超級牛人。

畢竟這個時代,稍微像樣一點的人才,都讓各大勢力瓜分完了,尤其是北面的曹操,簡直是喪心病狂的囤積人才,連崔州平這樣的人才都不重用。

這要是換到荊州來,張溪高低得把這個南郡郡丞的位置給他,過幾年時機合適了,那也就是地方郡守了。

(本章完)

第993章 真正的目的第314章 騎兵突襲第963章 東吳的進度第122章 夏口軍議第737章 爭(二)第539章 追擊夏侯楙第557章 冒險還是保守第152章 魚鱗圖冊第663章 潼關的差異第749章 各懷鬼胎第646章 議事(三)第679章 黃元叛亂第1020章 兜圈子第864章 亂戰第624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930章 黃河水軍第1044章 議罪錢第745章 平叛策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74章 密謀第149章 約定第971章 曹叡的鬱悶第212章 投石車第1243章 三大變故第1112章 甄城第524章 郭淮的狡辯第644章 議事(一)第849章 潼關之戰(四)第1137章 司馬懿的後手第956章 影響第547章 逃命第307章 江東的決定第673章 天人庇佑第710章 成都議事第262章 應災準備第561章 虛虛實實第477章 改制第876章 偷襲城門第995章 真正的戰略第906章 安撫第700章 收尾第497章 一夜築城第983章 洛陽的威脅第271章 周瑜的想法第261章 成都議事第404章 姜冏和樑緒第718章 救星到了第659章 持節軍令第871章 滲透戰第239章 巴東郡保衛戰(三)第539章 追擊夏侯楙第347章 漢中反應第68章 試探第505章 陳倉守將第39章 訪友第1064章 羅縣攻防戰第199章 營中瑣事第667章 勸降二將第67章 黃祖異動第1048章 戰備第276章 襄樊之戰的真正用意第244章 王炸組合第801章 發現端倪第848章 潼關之戰(三)第713章 地獄笑話第754章 出兵再戰第904章 劉禪的應對第76章 鄧艾去留第204章 名分第1011章 司馬遲疑第1123章 撤軍第908章 請帖第478章 爭論第1138章 更改戰略第124章 攻城先拔寨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1211章 六伐結束第279章 江東密議第164章 不太一樣第587章 處罰第248章 私宴交談第737章 爭(二)第627章 階段性結束第758章 司馬懿的焦慮第930章 黃河水軍第967章 潁川的處置第1210章 劉放的打算第1123章 撤軍第534章 陳倉道第1017章 借兵反攻第509章 臧霸的決斷第1102章 追擊第1249章 攪局者(二)第575章 張郃的焦慮第895章 石苞的心思第569章 留守的文欽第1128章 蔣濟的策略第815章 司馬上奏第580章 接應第392章 魏王曹丕
第993章 真正的目的第314章 騎兵突襲第963章 東吳的進度第122章 夏口軍議第737章 爭(二)第539章 追擊夏侯楙第557章 冒險還是保守第152章 魚鱗圖冊第663章 潼關的差異第749章 各懷鬼胎第646章 議事(三)第679章 黃元叛亂第1020章 兜圈子第864章 亂戰第624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930章 黃河水軍第1044章 議罪錢第745章 平叛策第838章 試探性進攻第74章 密謀第149章 約定第971章 曹叡的鬱悶第212章 投石車第1243章 三大變故第1112章 甄城第524章 郭淮的狡辯第644章 議事(一)第849章 潼關之戰(四)第1137章 司馬懿的後手第956章 影響第547章 逃命第307章 江東的決定第673章 天人庇佑第710章 成都議事第262章 應災準備第561章 虛虛實實第477章 改制第876章 偷襲城門第995章 真正的戰略第906章 安撫第700章 收尾第497章 一夜築城第983章 洛陽的威脅第271章 周瑜的想法第261章 成都議事第404章 姜冏和樑緒第718章 救星到了第659章 持節軍令第871章 滲透戰第239章 巴東郡保衛戰(三)第539章 追擊夏侯楙第347章 漢中反應第68章 試探第505章 陳倉守將第39章 訪友第1064章 羅縣攻防戰第199章 營中瑣事第667章 勸降二將第67章 黃祖異動第1048章 戰備第276章 襄樊之戰的真正用意第244章 王炸組合第801章 發現端倪第848章 潼關之戰(三)第713章 地獄笑話第754章 出兵再戰第904章 劉禪的應對第76章 鄧艾去留第204章 名分第1011章 司馬遲疑第1123章 撤軍第908章 請帖第478章 爭論第1138章 更改戰略第124章 攻城先拔寨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1211章 六伐結束第279章 江東密議第164章 不太一樣第587章 處罰第248章 私宴交談第737章 爭(二)第627章 階段性結束第758章 司馬懿的焦慮第930章 黃河水軍第967章 潁川的處置第1210章 劉放的打算第1123章 撤軍第534章 陳倉道第1017章 借兵反攻第509章 臧霸的決斷第1102章 追擊第1249章 攪局者(二)第575章 張郃的焦慮第895章 石苞的心思第569章 留守的文欽第1128章 蔣濟的策略第815章 司馬上奏第580章 接應第392章 魏王曹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