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曹魏的反應

第393章 曹魏的反應

曹氏宗族將領在曹操創業時期,確實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早年曹操起兵討董,曹氏宗族不僅提供了一批錢糧兵員,給了曹操起家的資本,還給曹操帶去了最早的一批能征善戰的將領們。

曹仁,曹純,夏侯淵這三人,可以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順帶一提,夏侯惇的能力不差,只是不太適合領兵作戰而已,你讓夏侯惇鎮守地方,他就能做的很好。而曹洪呢,衝鋒陷陣沒問題,領兵作戰雖然差點,但那也是跟幾個族兄們或者當世名將比較稍微差了點,基本的能力還是有的,比起諸如楊奉之流就要強的多。

但現在.時過境遷吶!!!

曹操本人都已經病故了,夏侯惇在曹操死後的兩個月也因病去世,曹純死的更早,夏侯淵又在定軍山被黃忠給斬了曹氏宗族將領裡還能獨當一面的,就剩下一個曹仁了。

曹仁確實是名將,也是軍中宿將,這麼多年征戰,常年擔任曹魏南方軍團統領的他,對這些軍務韜略可是非常的熟悉了。

以曹仁的眼光來看,他覺得,雍涼方向問題倒是不大。

別看現在劉備在漢中搞的聲勢挺大,但從漢中要出秦嶺,進攻關中,實際上沒有那麼容易的。

秦嶺五條道路中,也就是陳倉道,褒斜道,祁山道三條路能走大軍。

而陳倉道有曹真在防守,這個假侄子的能力是真的不錯,領兵雖然不多,只有數千人,但陳倉道那個地方本身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形,山地狹小又排不開大軍,所以只要小心應對,問題就不大。

而祁山道本質來說,並不是穿越秦嶺,而是繞過秦嶺,從涼州入境進攻雍涼。

祁山道雖然平坦能走大軍,但實在是路途太遙遠了,對後勤的壓力很大。

再者,涼州刺史郭淮的能力極高,這幾年治理涼州又頗有成效,使得漢胡皆服。

劉備如果出祁山道,首先要面臨郭淮的阻截,只要郭淮不浪,哪怕攔不住劉備也沒關係,只要拖延足夠的時間,長安的曹洪就算再混,也應該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佈置防線,阻攔劉備進入關中了。

而褒斜道是個麻煩。

褒斜道山道也比較險峻,不太適合大軍作戰,但如果只是通過褒斜道,進入關中腹地,建立起防禦陣地,拖延時間等待全軍集結的話,還真的有可能讓劉備大軍從秦嶺裡鑽出來。

因此,曹仁在一通分析後,建議曹丕下令給郭淮,讓他加強戒備,同時命令在長安的曹洪,讓他派兵,加強對褒斜道出口的防禦。

而說完了雍涼地區的防衛,曹仁卻依然眉頭不展。

說實話,曹仁真的不擔心雍涼,在他看來,雍涼地區山勢險峻難走,劉備吃飽了撐的從那邊發動主攻。

曹仁真正擔心的,是南陽和許都,是襄樊的關羽。

如果劉備以北上漢中,進攻雍涼作爲幌子,吸引曹軍的兵力調動北上,但實際的目的卻是讓關羽北上南陽或者偷襲許昌.那纔是真正要命的事兒。

諸葛亮的《隆中對》,精妙就精妙在這裡了。

一路北上雍涼,一路進攻中原腹地,不論是哪一路都會讓曹魏很難受。

你沒法去分辨,到底那一路是主攻,那一路是幌子,因爲兩路都是要命的路線,兩路都必須防。

當初漢中之戰時,包括曹操都認爲,劉備的重點是拿下漢中,關羽進攻襄樊,不過是策應而已。

因此曹操堅持領兵北上,前往漢中跟劉備對峙,而襄樊方向,曹操也只是派出了于禁領兵去救援,並沒有領兵親征。

結果誰想到,關羽真的就水淹七軍,攻破了襄樊,而曹操最後也沒能守住漢中。

這一場仗,被曹操視爲平生恥辱,同時也是曹操去世前最大的一塊心病。

現在,輪到曹丕面臨這樣的局面了。

有一說一,曹操是這個時代數一數二的軍事家,他對時局的判斷一向都比較清晰準確的.但他兒子曹丕可差遠了。

因此,在聽完曹仁的分析後,曹丕也開始擔心南陽和許昌的安危了。

曹丕雖然在軍事上不如他老子,但政治的敏感性上,卻是不差太多。

曹丕不確定關羽到底是進攻南陽還是偷襲許昌,但曹丕知道,不管關羽是哪個選擇,他都不能讓劉協繼續在許昌呆着。

這太危險了。

尤其是在曹丕打算篡漢自立的關鍵時刻,許昌的那個大漢天子就是曹丕代漢自立的法理依據所在,絕對不能有失。

現在的曹丕,是有兩個選擇的。

第一,是提前篡漢,逼迫大漢天子“禪位”給自己,儘早完成這樣的法統交接,這樣的話,這個天子就沒有任何作用了,也就不用擔心關羽是不是去偷襲許都了。

第二,是忍着,先把大漢天子遷到洛陽,暫避關羽的鋒芒.可這就又回到了當初曹操面臨的那個難題。

遷都,政治影響太大了。

一旦遷都,就意味着曹魏方面懼怕了劉備集團,而曹丕回頭即使再逼迫漢帝“禪位”,也不會被天下人認可。

畢竟大家都知道,這年頭的漢帝是象徵意義大於實用意義,真正決定大漢存續的人,已經不是許都的那位大漢天子,而是割據荊益的劉備。

如果曹魏能持續壓制,甚至徹底消滅劉備,那麼有沒有漢帝,大魏都是天命所歸。

但如果曹魏壓制不住劉備,甚至反而被劉備打到中原腹地,那麼就算曹丕手上有天子,那大魏也是亂臣賊子。

曹丕也是兩難。

提前篡位,政治準備工作沒有完成,民間輿論也沒有興起,突然說什麼代漢自立,不見得能得到天下人,尤其是天下世家的認同。

可遷都的政治影響也非常的大,曹丕不能輕易遷都,否則即使後來篡位了,也沒有多少說服力。

這個問題,曹丕是沒辦法跟曹仁這樣的武夫去商量的,但跟賈詡和陳羣商量吧可以是可以,但這倆人,還真的算不上是他曹丕的心腹。

因此,曹丕無奈,只能先結束這次議事,回到魏王宮,跟自己真正的心腹,劉放,孫資兩人商議。

這兩人,是曹丕的心腹,而且這兩人的姓氏也很奇葩有時候不得不懷疑,這是不是曹丕的惡趣味。

這時候的劉放和孫資兩人,都是曹丕的秘書郎,而且常年跟隨曹丕,經常跟曹丕一起談論國家大事。

有一說一,這倆人,倒也能力出衆,只是吧有點跟陳祗類似,後期弄權禍國,引出了司馬懿秉政,所以陳壽寫《三國志》的時候,根本不給這倆貨立傳。

曹丕把自己的兩難處境跟這兩人一說,這倆人思考了一會兒,立刻給曹丕出了一個主意。

現在最讓曹丕頭疼的既然是政治問題,那就從政治層面去解決,解決了政治問題,之後再考慮軍事問題嘛。

既然現在許昌很危險,隨時都有被關羽偷襲的可能,那就別讓天子在許昌待着了。

當然,遷都的影響力也很大,孫資和劉放也不敢輕易主張遷都,所以這兩人給出的主意是——天子巡幸鄴城。

是的,咱不遷都,大漢的都城還是在許昌。

但是呢,這些年魏王治理河北,成效卓著,而且河北自從平定後,百姓安居樂業,日常思沐皇恩,天子出巡河北,駕臨鄴城,也是彰顯大漢天子威儀的好事嘛。

曹丕立刻就懂了。

這兩人是建議讓天子到鄴城來先避一避,省的被關羽給搶走了。

而且將來如果曹丕要代漢自立,那麼也省的再跑到許昌去逼天子寫什麼退位詔書了,反正人就在鄴城,什麼事兒就近“商量”,一切都齊活了。

當然,所謂天子巡幸鄴城,不過是一個藉口而已,就算劉協到了鄴城,那也是被軟禁起來的,誰還會真的讓他顯示什麼“天子威儀”麼?!

而一旦天子不在許昌了,關羽領兵進攻許昌的可能性就非常的小,這樣只需要讓張遼謹守南陽,讓許都令司馬懿做好許昌防務就可以了。

至於打退了關羽的進攻後.那這個大漢天子也就別回許昌去了,直接就在鄴城禪位給自己,自己登基稱帝就可以了。

曹丕頓時覺得自己爲難的處境得到了解決,趕緊下令給華歆,王朗等人,讓他們前去許昌,“說動”天子,巡幸河北,駕臨鄴城。

劉協不想去鄴城,真的,非常的不想去。

誰都知道鄴城是曹氏的老巢,自己去了鄴城,還有沒有命出來都不好說。

但劉協這個人,只要他有曹髦一半的勇氣和擔當,他也不至於會淪落到現在這個地步.曹操至少比司馬昭有底線,幹不出當街弒君這樣的事情來。

可惜,劉協沒有這樣的勇氣和擔當,他即使再不想去,那也沒有膽子不去。

因此,在建安二十五年的七月,大漢天子發詔巡幸天下,第一站是河北鄴城。

(本章完)

第830章 曹叡的魄力第819章 曹魏騎兵第1082章 戰略制定第814章 雙方誤判第728章 東吳出兵第354章 曹操第468章 馬超的神奇操作第953章 司馬懿的心態第706章 拖第510章 各路安排第361章 和談條件第345章 周瑜出馬第443章 守城第四天第851章 潼關之戰(六)第147章 關平娶親第198章 對峙與密約第1060章 陸凱的眼光第1178章 追擊和破城第684章 各自打算第277章 礦營第524章 郭淮的狡辯第127章 謀取荊南四郡第155章 劉備親臨第735章 決議第1026章 張飛衝陣第564章 錯失機會第1039章 周瑜亡故第388章 戰略衝突第272章 應對第583章 搶時間第563章 圍堵第83章 議策第677章 內部矛盾第921章 出使歸來第421章 張飛的遭遇第868章 選擇第526章 南陽戰場第67章 黃祖異動第244章 王炸組合第447章 街亭混戰(二)第2章 面試第1149章 三線戰事第350章 樊城保衛戰(三)第619章 誤判第455章 張郃摸魚第1187章 兩線失敗第1214章 聖裁第306章 形勢再變第949章 孫權的固執第172章 兄弟見面第721章 不是辦法的辦法第393章 曹魏的反應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1128章 蔣濟的策略第973章 羊衜歸漢第77章 練兵衝突第274章 王基第1063章 局勢明朗第808章 添油第877章 城門攻防戰第786章 孫十萬的想法第1251章 順流而下第675章 江州密議第599章 突破第259章 閒談江東諸將第151章 趙累第1031章 大漢南軍第1233章 孫權的壓力第227章 和談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763章 東吳的想法第207章 好事連連第1136章 出賣第191章 長沙赴任第191章 長沙赴任第845章 特殊兵種的作用第735章 決議第1216章 兗州攻防戰第66章 戰後動態第677章 內部矛盾第836章 包圍網內的苦戰第934章 誘敵第692章 爭論第288章 胡修與呂常第747章 叛亂始末第518章 二將第147章 關平娶親第725章 開春第813章 撤軍第610章 前鋒至第315章 退敵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730章 領兵人選第384章 巡視地方第865章 戰後第212章 投石車第418章 疲兵計第791章 防禦體系第108章 過江第569章 留守的文欽
第830章 曹叡的魄力第819章 曹魏騎兵第1082章 戰略制定第814章 雙方誤判第728章 東吳出兵第354章 曹操第468章 馬超的神奇操作第953章 司馬懿的心態第706章 拖第510章 各路安排第361章 和談條件第345章 周瑜出馬第443章 守城第四天第851章 潼關之戰(六)第147章 關平娶親第198章 對峙與密約第1060章 陸凱的眼光第1178章 追擊和破城第684章 各自打算第277章 礦營第524章 郭淮的狡辯第127章 謀取荊南四郡第155章 劉備親臨第735章 決議第1026章 張飛衝陣第564章 錯失機會第1039章 周瑜亡故第388章 戰略衝突第272章 應對第583章 搶時間第563章 圍堵第83章 議策第677章 內部矛盾第921章 出使歸來第421章 張飛的遭遇第868章 選擇第526章 南陽戰場第67章 黃祖異動第244章 王炸組合第447章 街亭混戰(二)第2章 面試第1149章 三線戰事第350章 樊城保衛戰(三)第619章 誤判第455章 張郃摸魚第1187章 兩線失敗第1214章 聖裁第306章 形勢再變第949章 孫權的固執第172章 兄弟見面第721章 不是辦法的辦法第393章 曹魏的反應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1128章 蔣濟的策略第973章 羊衜歸漢第77章 練兵衝突第274章 王基第1063章 局勢明朗第808章 添油第877章 城門攻防戰第786章 孫十萬的想法第1251章 順流而下第675章 江州密議第599章 突破第259章 閒談江東諸將第151章 趙累第1031章 大漢南軍第1233章 孫權的壓力第227章 和談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763章 東吳的想法第207章 好事連連第1136章 出賣第191章 長沙赴任第191章 長沙赴任第845章 特殊兵種的作用第735章 決議第1216章 兗州攻防戰第66章 戰後動態第677章 內部矛盾第836章 包圍網內的苦戰第934章 誘敵第692章 爭論第288章 胡修與呂常第747章 叛亂始末第518章 二將第147章 關平娶親第725章 開春第813章 撤軍第610章 前鋒至第315章 退敵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730章 領兵人選第384章 巡視地方第865章 戰後第212章 投石車第418章 疲兵計第791章 防禦體系第108章 過江第569章 留守的文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