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孫權的想法

第480章 孫權的想法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

這是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對孫權的評價。

有一說一,孫仲謀年少繼位,少年統業,穩定江東基業,赤壁一戰打出三分天下的格局,確實當的上一句“當世英主”的稱呼。

只是有些事兒吧,你真的就怕跟誰比跟曹丕,劉禪比起來,孫權不管是文治還是武功,其實都是三人中拔尖的存在,可如果你把孫權放到一代目的隊伍中去比,多少就有些不夠看了。

魏武揮鞭,皇叔仁德,到了他孫權這兒,也就是個少年統業而已。

但凡讓曹操或者劉備在開局時坐擁孫權繼位時的基業,那這兩人能不能一統天下不好說,但絕對不會跟孫權這樣,坐守江東,毫無寸進。

要不是趁着劉備北伐的功夫偷襲了曹丕一把,佔據了淮南和青徐的一部分,孫權基本沒有任何開疆拓土的功績。

可即使如此,當曹丕這個坐享其成的二代目,劉備這個早年還得求助與自己的傢伙都先後稱帝后,孫權那顆稱帝的野心,還是跟歷史上一樣,開始蠢蠢欲動了。

這個時空的孫權,跟歷史上的孫權可不一樣,起碼這個時空劉備沒有打夷陵之戰,孫權也就不用擔心兩線作戰而選擇向曹丕稱臣。

他現在的吳王頭銜,雖然依然還是曹丕給封的,但卻不是“大魏吳王”,而是“大漢吳王”。

起碼從名義上來說,孫權可不是他曹丕的臣子,而是正兒八經的漢臣。

現在曹丕篡漢自立,大漢雖然沒了,但在大漢徹底完蛋前封的“大漢吳王”含金量還是很高的,不僅給了孫權一定的大義名分,同時在政治上,也不會顯得很被動。

如今大漢已經亡了,那麼身爲大漢吳王的孫權,更進一步稱帝,起碼在法理上來說,並不是不能被世人接受的事情。

孫權是越想越心動,爲此,他密令在淮南駐守的周瑜,青徐駐守的陸遜秘密趕回柴桑,再秘密召集張昭,步騭,朱然,孫桓,孫韶等人,密議稱帝的事情。

這些人都是孫權的心腹,而且基本涵蓋了宗室,淮泗集團,江東本地世家的勢力,孫權只需要稍作暗示,這些人也都理解了孫權的想法。

只是吧,能理解孫權的野心是一方面,但實際操作起來,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顧慮。

往大了說,孫權如果要稱帝的話,雖然有一定的法理依據,但法理依據還不夠,關起門來自娛自樂是沒啥問題,但想要讓劉備,曹丕以及天下人認可,實在有些困難。

人家曹丕,走的是禪讓路線,咱別管中間是有什麼貓膩,漢帝是不是自願的,但起碼人家在法理上沒任何問題。

而劉備呢,一直高舉匡扶漢室的大旗,要再造漢室,如今漢室沒了,自己身爲漢室宗親繼位爲帝,繼續匡扶漢室,雖然在法理上弱了一些,但人情上是能被天下人接受的。

可孫權有啥?!

一個大漢吳王的頭銜,只能證明你是漢臣,現在漢室不在了,伱就要自立.讓你當王是爲了輔佐漢室,可不是讓你超越漢室自立爲帝的。

除非孫權稱帝后能打出爲漢室報仇的旗號,只要能消滅掉曹魏,那麼孫權的這個帝位,也會受到天下人的認可,否則,不過是割據一方的“僞帝”而已。

問題就在於,孫權稱帝,只是爲了滿足自己的野心和慾望而已,他怎麼可能爲了一個所謂的漢室去跟曹魏結仇?!

這就是孫權在稱帝的法理性上的缺失。

這是其一。

其二,一旦孫權稱帝,不管是曹魏,還是西蜀,都不會認可孫權帝位的合法性。

畢竟這兩個勢力的目的都是打倒對方,統一天下,因此在他們的眼裡,皇帝只有自家纔是正統,其他的都是僞帝,孫權一旦稱帝,很有可能遭到兩家同時的敵視。

之前孫權在兩家之間左右搖擺,從中取利,遊刃有餘的地位就會蕩然無存。

當然,以曹劉兩家之間的仇恨,這倆肯定不可能聯合起來對付江東,但問題還是那個問題,有些事兒根本不需要表面上的聯合,只需要互相有默契,那麼對夾在中間的江東,就是最不利的情況。

這要是曹丕領兵打過來的話,可能還不需要太擔心劉備,畢竟劉備多少還要點臉,也不屑於趁火打劫但如果劉備帶兵打過來,曹丕這個傢伙肯定會選擇趁火打劫的。

別的不說,淮南和青徐之地,曹丕肯定是想盡快收回去的。

因此,孫權一旦稱帝的話,外部局勢其實對孫權是非常不友好的。

稱帝畢竟是一個大事兒,周瑜到了這個時候,也不能再藏着掖着,趕緊給孫權一通分析,勸說孫權要三思而行。

曹魏那邊是無所謂了,現在江東佔據了青徐和淮南,曹魏肯定不會善罷甘休的,反正早晚要打一場,不需要在意曹丕對孫權稱帝是怎麼想的。

但劉備那邊.雖然兩家聯盟已經差不多就剩下一張紙了,但只要這張紙沒有被捅破,以劉備的人品和顧忌,他不太可能會主動撕毀盟約。

但孫權一旦稱帝,那劉備就有充分的理由撕毀盟約了,到了那個時候,江東可能面臨孤立無援的境地的。

周瑜不是反對孫權稱帝,但關鍵是,這個帝稱了,好處其實沒有多少,壞處卻一大堆,倒不如暫時還是守着吳王的稱號割據一方,消化淮南和青徐地區,坐看劉備和曹丕死拼消耗實力。

這倆互相稱帝,肯定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不存在任何緩和的可能。

等到這倆打的差不多了,孫權休養生息結束,再出兵進攻中原,北上爭霸,這樣一統天下的希望還是很大的。

這就是周瑜給孫權規劃的路線。

但,孫權不是很能接受。

是,孫權認可週瑜說的有道理,但問題是,周瑜考慮的更多的還是戰略層面的東西,政治層面的東西,周瑜並沒有考慮的太多。

第一,孫權的地位問題。

孫權如果繼續守着吳王的頭銜,那麼這個吳王,到底是“大魏吳王”,還是“大漢吳王”?!

畢竟孫權的吳王稱號是曹丕幫着爭取來了,而曹魏又號稱是“代漢而立”,那麼曹丕要求孫權稱臣的話,孫權是答應還是不答應?!

答應,那就是“大魏吳王”,憑白矮了半截身子不說,也依然會得罪劉備。

不答應,那倒還是“大漢吳王”,可如果這時候劉備過來要求孫權稱臣,孫權又該怎麼辦?!

總不能兩個人的稱臣要求都不答應吧,那不還是同時得罪了兩家?!

因此啊,孫權不管稱帝還是不稱帝,他的地位一樣很尷尬。

第二,一旦曹劉兩家的正統地位得到了世人的認可,江東人才出現流失怎麼辦?!

如果不是鐵了心的要跟孫權混的話,那麼去“中央朝廷”博一個出路更好呢,還是守着所謂的“大漢吳王”過日子更好呢?!

短時間內,江東境內的人才可能不會有太大的流失,畢竟這個時候孫權在江東的權力架構基本已經很穩定了。

但時間長了,等過了十年二十年,江東還剩下多少人是願意繼續爲他孫權效力的,可就不好說了。

最後,也是孫權內心的接受度的問題。

憑什麼曹丕一個二代目,沒啥能力,只不過仗着父親基業坐享其成的人都能稱帝?!

憑什麼一個大半生蹉跎,一直在打敗仗跑路,十年前還得靠着自己幫忙才能活下了的老小子能稱帝?!

他們都能稱帝,我孫權就不行?!

別看我也是繼承父兄基業,但有一說一,兄長留下來的基業,是什麼好基業麼?!

是好基業的話,兄長臨死前還能託付張昭,能說出實在不行咱們就回淮南去混這樣的話麼?!

那時候的江東,靠的是兄長的高壓統治暫時壓制了反對聲而已,兄長一死,江東隨時可能不穩的。

還不是靠着自己的高壓和懷柔手段並行,這才穩定的江東.這可比他曹丕強多了吧?!

至於武功,那就更不用說了。

你劉備被曹操攆的跟兔子一樣到處跑,從徐州跑到河北,從河北跑到汝南,再從汝南跑到新野,最後從新野跑到江夏。

wωω ⊙тTkan ⊙¢O

可我呢,赤壁一戰,以少勝多,幹趴下曹操二十餘萬大軍。

如果沒有我孫權,你劉備的小命早就沒了,哪裡還有你稱帝的機會?!

就這倆貨都能稱帝,憑什麼我孫權不能稱帝?!

(本章完)

第483章 賈詡之計第487章 佔便宜第1196章 識破和突圍第570章 曹真的難處第159章 聯姻第380章 南中規劃第436章 合肥失守第1223章 李嚴的無奈第725章 開春第74章 密謀第1251章 順流而下第306章 形勢再變第911章 過江第225章 處置第1240章 中止經濟戰第43章 輸了第819章 曹魏騎兵第172章 兄弟見面第1003章 江陵保衛戰開端第1241章 大泉當千的影響第395章 曹丕親征第377章 戰後處置第835章 截斷後路第1081章 情報可靠性第1104章 鬱悶的曹肇第47章 曹仁第1045章 東吳內政第865章 戰後第357章 東三郡第328章 陣前嘴炮第231章 治理地方第370章 圍攻味縣第408章 姜維獻計第219章 劉璋投降第234章 蔣琬第4章 主僕第516章 長安的應對第944章 撤軍準備第775章 漢軍軍議第228章 戰與和第1005章 勸降第778章 舌辯第113章 進軍陸口第1000章 公安撤軍第973章 羊衜歸漢第442章 守城第一天第970章 御駕親征第790章 司馬懿的應對第960章 洛陽攻城第703章 疲蜀之計第959章 中計第1114章 拆東補西第662章 張溪罵陣第667章 勸降二將第518章 二將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706章 拖第451章 雙方開戰第1211章 六伐結束第172章 兄弟見面第637章 日薄西山第1011章 司馬遲疑第331章 燒營第979章 出使變故第1086章 搶攻第1007章 襄陽情勢第637章 日薄西山第870章 夜襲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1054章 水戰(二)第1252章 滅吳時機第378章 倒黴的小姑娘第748章 對內整治第75章 離去的準備第1209章 變數第614章 亂戰第388章 戰略衝突第528章 關羽搦戰第712章 東吳反應第49章 大勝第388章 戰略衝突第524章 郭淮的狡辯第7章 三國第1181章 河東戰事明朗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617章 吳懿突陣第532章 張溪的應對第686章 公平第717章 缺乏經驗第173章 人才第603章 張郃退兵第315章 退敵第577章 接應第764章 周瑜的計謀第394章 矛盾第1075章 又是聯姻第954章 不對勁第648章 遷民入關第587章 處罰
第483章 賈詡之計第487章 佔便宜第1196章 識破和突圍第570章 曹真的難處第159章 聯姻第380章 南中規劃第436章 合肥失守第1223章 李嚴的無奈第725章 開春第74章 密謀第1251章 順流而下第306章 形勢再變第911章 過江第225章 處置第1240章 中止經濟戰第43章 輸了第819章 曹魏騎兵第172章 兄弟見面第1003章 江陵保衛戰開端第1241章 大泉當千的影響第395章 曹丕親征第377章 戰後處置第835章 截斷後路第1081章 情報可靠性第1104章 鬱悶的曹肇第47章 曹仁第1045章 東吳內政第865章 戰後第357章 東三郡第328章 陣前嘴炮第231章 治理地方第370章 圍攻味縣第408章 姜維獻計第219章 劉璋投降第234章 蔣琬第4章 主僕第516章 長安的應對第944章 撤軍準備第775章 漢軍軍議第228章 戰與和第1005章 勸降第778章 舌辯第113章 進軍陸口第1000章 公安撤軍第973章 羊衜歸漢第442章 守城第一天第970章 御駕親征第790章 司馬懿的應對第960章 洛陽攻城第703章 疲蜀之計第959章 中計第1114章 拆東補西第662章 張溪罵陣第667章 勸降二將第518章 二將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706章 拖第451章 雙方開戰第1211章 六伐結束第172章 兄弟見面第637章 日薄西山第1011章 司馬遲疑第331章 燒營第979章 出使變故第1086章 搶攻第1007章 襄陽情勢第637章 日薄西山第870章 夜襲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1054章 水戰(二)第1252章 滅吳時機第378章 倒黴的小姑娘第748章 對內整治第75章 離去的準備第1209章 變數第614章 亂戰第388章 戰略衝突第528章 關羽搦戰第712章 東吳反應第49章 大勝第388章 戰略衝突第524章 郭淮的狡辯第7章 三國第1181章 河東戰事明朗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617章 吳懿突陣第532章 張溪的應對第686章 公平第717章 缺乏經驗第173章 人才第603章 張郃退兵第315章 退敵第577章 接應第764章 周瑜的計謀第394章 矛盾第1075章 又是聯姻第954章 不對勁第648章 遷民入關第587章 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