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曹魏反應

不得不說,如今張溪的威懾力,遠比他自己認爲的,要大的多。

張溪一直以爲,自己就是在大漢集團內部,撐死了就是第二梯隊靠上的位置,說重要也重要,說不重要,也不重要。

論文,他不如諸葛亮那樣全能,政治,經濟,軍事都能一把抓,也不如龐統,法正那樣智計百出,能決定一整個大型戰役的勝敗。

論武,他統兵能力不如關羽,經驗不如張飛,趙雲,武勇就更別說了,連自己媳婦兒都打不過。

這樣文不成武不就的人,張溪一直覺得,自己能在大漢的第二梯隊有個位置,還是託福於他投靠劉備比較早的緣故。

可在曹魏和東吳眼裡,卻完全不是這個樣子的。

東吳那邊不用說,周瑜就是張溪在江東的“代言人”,周瑜眼裡張溪的威脅一點都不在諸葛亮之下,導致張溪在東吳君臣的認知中,可是一個等同於諸葛亮,關羽般的存在什麼趙雲,張飛,統統都比不上。

而曹魏這邊呢,感受就更深了。

曹魏的大將,老一輩的曹仁,曹洪,張郃,中生代的郭淮,曹真,全都直接或者間接敗給過張溪,甚至張郃還可以說是直接死在跟張溪的對戰過程中。

因此啊,曹魏方面,可以質疑諸葛亮只是一介書生,可以質疑張飛不過是一介匹夫,可要一說起張溪,那必然是蜀賊在西北的第一人。

評價僅次於荊州的關羽。

這麼一號人物,做出這種違背軍事常識的兵力安排,你要說他不是要搞事情,誰信吶。

關鍵是,張溪到底要做什麼,這纔是今天曹丕召集衆人討論的關鍵。

這事兒,劉曄和蔣濟沒有着急發言,而是看向了曹真。

在場四個人,就你曹大將軍跟張溪有過交集,在長安幹過一架,你不先說話,誰先?!

可曹真也鬱悶啊.特麼誰跟張溪交手過啊。

自己第一次在西北作戰,是在曹洪叔父的手下,對陣的是張飛,馬超。

第二次在西北作戰,大部分時間是鎮守長安,後來出戰了,首先面對的是魏延,其次是被劉備率軍圍毆.真沒跟那個張元長直接交手過。

間接交手倒是有.可那是戰略層面的交鋒,也不是隻有一個張溪啊。

可曹真這麼想沒用,連曹丕都看向了曹真。

畢竟,當初的關中保衛戰,曹真是總指揮,張溪算是蜀賊的先鋒軍,後來又是獨領一支偏師進軍右扶風,你曹真就算沒有正面跟張溪交戰過,但肯定比在場的所有人,都要更加了解張溪纔對。

曹真也是沒辦法了,只能一個勁的努力分析.這個張溪,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張溪此人,乃潁上人,寒門出身.”曹真糾結猶豫着,說道。

可問題是,誰也不想聽這些玩意兒.張溪是潁川人的事兒,當今天下誰還能不知道?!

如今的潁川張氏,早就已經遷徙的只剩下十幾個老奴管家在看守祠堂了,大部分族人不是遷徙到荊州就是去了蜀地,你就算想威脅人家家人,如今也做不到了。

再說了,堂堂大魏,也不能幹這種下三濫的事兒,這要是傳出去,別說寒門,就是世家大族都會對大魏不滿的。

畢竟,這年頭分頭下注的世家,又不在少數。

曹真也知道大家不想聽這些明面上的東西可問題是,私底下的情報,他曹真知道的真的不多。

實在沒辦法,曹真也不想在天子面前丟人,只能把自己的一些聽聞,以及自己對張溪的想象,判斷,拿出來說事兒。

“據聞此人博學多聞,早年在潁川求學之時,便深受大儒荀爽的器重,傾囊相授,又與同年求學之徐庶等人結爲好友,故而軍政皆知,智計百出,深的蜀賊劉備信重。”

這話說得吧,就是扯淡了。

估計荀爽自己都不知道這事兒,當初潁川講學的時候,來聽講的潁川學子甚多,荀爽估計連張溪的面都沒有見過。

但偏偏,曹真這話說的,劉曄,蔣濟,乃至曹丕,都信。

除了那個培養出兩位荀令君的潁川荀氏外,誰還有這個能力,能培養出如此文武全才,驚才絕豔的人物?!

不僅僅是張溪,如今在荊州的徐庶,同樣被世人認爲是出自潁川荀氏門下,也是一個讓大魏吃盡苦頭的人物。

一看三個大佬都紛紛點頭認可,曹真頓時受到了鼓舞,繼續半真半假的往下編。

“張溪此人,善謀略,懂機變,用兵更兼謹慎。昔日冀縣一戰,擊破涼州兵,逼的郭伯濟退守上邽;街亭之役,一戰破張老將軍千里奔襲,二戰破二曹叔父圍攻,三戰攻破略陽”

曹丕是越聽越覺得不像話。

我是讓你說張溪的用兵特點,性格特徵,看看能不能從中找出什麼破綻來證明如今關中異動的原因.特麼不是讓你來幫那個張溪歷數戰績的。

更要命的是,這個戰績還都是對大魏諸將打出來的戰績,你不要臉,我還要臉呢。

曹真一看曹丕的臉色部隊,頓時也醒悟過來了,趕緊收嘴,好歹是沒把張溪第二次北伐的戰績繼續說出來。

但有一件事,曹真還是硬着頭皮,提了一下。

“.據蜀中細作回報,上次關中之戰,正是這張溪力主行“聲東擊西”之計,以大軍出斜谷,另遣魏延領兵出陳倉道而攻眉縣,使我大魏關中局勢糜爛.此人謀略,非同一般。”

真的,龐統要是在現場,大概會氣的跳腳你家細作真該斬了換人了,那明明是我的策略,那個張元長最多就是敲邊鼓,幫着說服了諸葛亮而已。

但不管怎麼樣,這事兒吧,經過曹真的嘴裡這麼一說,就成了張溪的謀略了.曹魏君臣全都一驚,臉色凝重。

關中之戰失利,事後曹魏方面不可能不對關中之戰進行復盤,而對於蜀賊的“聲東擊西”,或者說是“名出斜谷,暗度陳倉”的謀略,評價都不低。

因爲有了韓信的珠玉在前,“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謀成功率,實在是太低了,佔據關中的勢力,不會對從漢中入關中的那幾條道不加防範的。

但蜀賊居然還真的能效仿前人,突破陳倉道,這個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雖然這事兒吧,罪魁禍首是夏侯楙,但經過對夏侯楙的盤問,曹丕很容易就能得知,蜀賊對陳倉道的滲透,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從走私蜀錦,收買陳倉道守軍的那一刻開始,蜀賊就已經開始佈局“暗度陳倉”的謀略了.這可比蜀賊進攻關中要早上近一年多。

這個計謀鋪墊的時間之長,戰略眼光之長遠,就是賈詡聽後,也覺得了不起。

說句實在的,就算當時陳倉道守將不是夏侯楙,恐怕也很難守住陳倉道,唯一的關鍵是,陳倉道到底能拖幾天時間,能不能及時給長安和眉縣預警而已。

當然,夏侯楙就守了半天的戰績,肯定是要被追責的.雖然曹丕看在已故的大將軍夏侯惇的面子上,也看在自己長姐的面子上,不殺夏侯楙,但也把夏侯楙一擼到底,讓他回鄴城當一輩子的富家翁了。

而如今,通過曹真之口,把陳倉之謀給安到了張溪的頭上,頓時讓曹丕君臣,都誤以爲,張溪是一個目光長遠,心思縝密之輩。

這樣的人,肯定是不會做出明知兵力不足,還分兵據守的策略來的。

這麼做,必然是有他的緣故,甚至,有可能張溪已經趁着雍州雪災爲掩護,開始佈局下一場作戰計劃了。

而順着這個思路去一想,劉曄和蔣濟兩人,越想越覺得不對勁。

張溪既然有這麼長遠的眼光和謀略,那麼在雍州,他會不會再次復刻一把當初的陳倉之謀?!

要知道,從關中進入中原腹地,也不是隻有武關和潼關兩條路可以走啊。

武關那邊有羣山阻擋,只有一條武關道可以出入,倒也不用太擔心,蜀賊只要進入武關道,以郭淮的能力,退敵據守不是問題。

但潼關方面,可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了。

是的,從關中要進攻中原,最保險的通道,就是攻克潼關和函谷關,這樣進入中原的話走的都是大道,糧草補給有保證,這是正經用兵的優選策略。

可如果這個張元長不按套路出牌,他繼續玩聲東擊西,從其他的方向,繞過潼關,進軍中原,也不是不可能的。

比如說蒲阪津當年太祖武皇帝就是在這裡渡河,繞道潼關身後,使得馬韓聯軍的潼關防線毫無用處,不得不領軍跟太祖武皇帝對峙於左馮翊,雙方野戰,最終被太祖武皇帝擊破。

現在如果反過來,張溪選擇正面牽制潼關守將,在黃河沿岸尋找合適的渡口,以小股部隊渡過黃河,進入河東,經由河東地區,直撲函谷關這又是一個要命的事兒。

甚至張溪不打函谷關,不威脅洛陽,光光是攻略河東之地,也是讓曹丕無法接受的事情。

河東之地,世家門閥林立,一旦這些門閥世家的利益受損,轉移到曹丕這邊,就能掀起不小的動盪。

到了那個時候,恐怕曹丕即使不想打一場大戰,也必須被逼着打一場了。

而如今的曹魏,還真的不是有資本能發起大戰的時候。

一想到這裡,劉曄和蔣濟兩人,背後的冷汗都下來了——這到底是誰疲誰啊。

第910章 水戰第1184章 急襲第340章 陸遜攻宜都第217章 取名第193章 諸葛亮視察第94章 援兵到來第1142章 魏延的判斷第313章 堅守不出第719章 諸葛到來第761章 爭議第415章 抄襲狗的計策第662章 張溪罵陣第47章 曹仁第439章 張郃的突襲第1199章 援兵去哪兒第79章 巡視防務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853章 潼關之戰(八)第1087章 應對第63章 火箭第223章 人事任命第832章 曹休出兵第1062章 醴陵對峙第802章 援兵第166章 暴露第485章 搞事兒的孫權第1136章 出賣第888章 巡江第290章 戰報第1226章 對內妥協第814章 雙方誤判第751章 前因後果第821章 主帥對決第119章 船艙密謀第1233章 孫權的壓力第832章 曹休出兵第415章 抄襲狗的計策第1079章 要將與調兵第836章 包圍網內的苦戰第1197章 退守第705章 女兒事第332章 江陵城的鏖戰第404章 姜冏和樑緒第1229章 荊州世家的難處第32章 江夏第468章 馬超的神奇操作第555章 東線戰事第149章 約定第255章 鄧艾的親事第117章 鐵索連舟第285章 馬鳴閣道第620章 潰敗第1104章 鬱悶的曹肇第918章 商議四伐第177章 等待和教學第268章 魯肅病重第176章 誤解第356章 五虎將第115章 察覺第437章 街亭第345章 周瑜出馬第514章 魏延的執念第717章 缺乏經驗第1238章 改良第989章 戰備第1103章 調整部署第1201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二)第412章 郭淮的反應第492章 巡視漢中第977章 試探與使者第596章 正面較量第110章 奇怪的舌戰羣儒第1049章 東吳的反應第167章 攤牌第893章 提前準備第686章 公平第514章 魏延的執念第576章 截擊第43章 輸了第873章 南門決斷第91章 準備退路第494章 違令第567章 五丈原撤軍第560章 魏延的分析第226章 馳援荊南第576章 截擊第323章 燒燬糧草第960章 洛陽攻城第951章 潁川應對第528章 關羽搦戰第638章 身後事第66章 戰後動態第659章 持節軍令第1121章 各有準備第588章 山路第595章 凌晨突襲第247章 成都述職第485章 搞事兒的孫權第379章 經濟作物第795章 涼州軍團入關
第910章 水戰第1184章 急襲第340章 陸遜攻宜都第217章 取名第193章 諸葛亮視察第94章 援兵到來第1142章 魏延的判斷第313章 堅守不出第719章 諸葛到來第761章 爭議第415章 抄襲狗的計策第662章 張溪罵陣第47章 曹仁第439章 張郃的突襲第1199章 援兵去哪兒第79章 巡視防務第1083章 登門造訪第853章 潼關之戰(八)第1087章 應對第63章 火箭第223章 人事任命第832章 曹休出兵第1062章 醴陵對峙第802章 援兵第166章 暴露第485章 搞事兒的孫權第1136章 出賣第888章 巡江第290章 戰報第1226章 對內妥協第814章 雙方誤判第751章 前因後果第821章 主帥對決第119章 船艙密謀第1233章 孫權的壓力第832章 曹休出兵第415章 抄襲狗的計策第1079章 要將與調兵第836章 包圍網內的苦戰第1197章 退守第705章 女兒事第332章 江陵城的鏖戰第404章 姜冏和樑緒第1229章 荊州世家的難處第32章 江夏第468章 馬超的神奇操作第555章 東線戰事第149章 約定第255章 鄧艾的親事第117章 鐵索連舟第285章 馬鳴閣道第620章 潰敗第1104章 鬱悶的曹肇第918章 商議四伐第177章 等待和教學第268章 魯肅病重第176章 誤解第356章 五虎將第115章 察覺第437章 街亭第345章 周瑜出馬第514章 魏延的執念第717章 缺乏經驗第1238章 改良第989章 戰備第1103章 調整部署第1201章 鄧艾的進軍路線(二)第412章 郭淮的反應第492章 巡視漢中第977章 試探與使者第596章 正面較量第110章 奇怪的舌戰羣儒第1049章 東吳的反應第167章 攤牌第893章 提前準備第686章 公平第514章 魏延的執念第576章 截擊第43章 輸了第873章 南門決斷第91章 準備退路第494章 違令第567章 五丈原撤軍第560章 魏延的分析第226章 馳援荊南第576章 截擊第323章 燒燬糧草第960章 洛陽攻城第951章 潁川應對第528章 關羽搦戰第638章 身後事第66章 戰後動態第659章 持節軍令第1121章 各有準備第588章 山路第595章 凌晨突襲第247章 成都述職第485章 搞事兒的孫權第379章 經濟作物第795章 涼州軍團入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