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等待和教學

第177章 等待和教學

“關將軍關太守.關君侯,你給我解釋一下,你到底是怎麼跟主公說的啊?!”

張溪闖進了關羽的書房,着急到對關羽連換三個稱呼的質問道。

反正現在就住在關府,關羽的書房很好找的。

關羽卻對張溪這樣的硬闖行爲,略微的不滿,但想到這傢伙也是一郡郡丞,因此多少給了點面子,還是回答道,“自是直言說明,不曾有半分虛假。”

沒有虛假就有鬼了好吧。

我離開油江口的時候,明明是商量主公和孫尚香聯姻,怎麼現在孫幹出使江東,卻是要給我去提親?!

張溪真的不能理解,索性直接問道,“孫從事剛從油江口來,卻特意找到我,言此番前往江東,是爲我提親怎的有這般變故?!”

爲啥?!

你心裡就沒點數?!

關羽放下手裡的書籍,看着張溪,不滿的說道,“元長,汝亦是一郡郡丞,有些事,敢做須敢當。”

“.不是,君侯,伱什麼意思?!我怎麼就不敢作敢當了?!”

這話說得的,張溪都懵了。

關羽也懶得跟張溪廢話了,直接呵斥道,“孫氏女爲你從江陵到夏口,汝難道這點擔當也無?!還不退下,細細思來!!!”

這是直接要把張溪給轟出去了。

按理來說,關羽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張溪怎麼着也該按照規矩,行禮退下.但真的不行啊,這事兒事關自己的名譽,事關自己在劉備軍中的地位,更事關老婆啊。

“君侯,還請君侯明言,與主公是如何說明此事的?!”張溪鞠躬行禮,對着關羽再次問道。

關羽再次放下了手中的書籍,眯着眼睛看着張溪。

而這次張溪,沒有再退縮,而是跟關羽對視。

“也罷!”關羽嘆口氣,說道,“某確實與大哥實言相告只是些許小事,稍作修飾爾。”

“還請將軍言明!”張溪再次行禮,說道,

纔不信是什麼小事呢!!

“某與大哥轉述,汝護送孫氏女前往江陵之事,確實實話實說,然孫氏女離江陵奔夏口,卻也是事實彼若不是鍾情於汝,豈能做出此等事來?!”

關羽一臉認真的說道。

張溪頓時張大了個嘴,看着關羽的臉,想看看這傢伙這麼說謊,難道不會臉紅的麼?!

嗯.挺紅的。

好吧,這貨天生紅臉。

“君侯何出此謬言?!”張溪頓時委屈的說道,“孫小姐因不願聯姻,故此逃離江陵,豈是.”

“某豈不知?!”關羽頓時狠狠的瞪了張溪一眼,說道,“然此事豈能告知大哥?!”

呃.好吧,你說的有道理。

“再者,孫氏女別處不去投奔,偏偏來找汝,其心豈不是不言自明?!”關羽繼續加碼強調着說道。

呃.你非要這麼說,好像也不是沒有道理難不成,那丫頭真的喜歡我?!

“再者,孫從事亦從油江口帶來大哥書信,大哥本不欲與江東聯姻,只是不好拒絕,此番爲你提親,若成,汝得一名門之女爲正妻,若不成,孫氏女亦可返回江東,不失汝朋友之義.此乃兩全其美之事,如何做不得?!”

“.”

你說的好有道理,我特麼.那我的老婆就這麼輕易的被你們給決定了?!

“再者,汝乃寒門出身,孫仲謀小兒心態,依某家來看,此事亦不得成。”關羽最後說道,“左右不過幾日之事,汝且安坐,待孫從事從江東回返,汝便可回府,是安置孫氏女還是送其返回江東,皆由汝一人做主。”

這下張溪沒話說了。

事情呢,關羽已經說的很明白了,現在這種情況,自己的婚事也不是自己能做主的了.劉備需要這麼一個藉口拒絕江東的聯姻,而孫尚香這件事,也需要有一個體面的解決方式。

這纔是現在事情發展到現在這樣的最後結果。

還是那句話,在集團利益面前,沒人會來考慮當事人的想法。

甚至在關羽看來,孫權不同意這門婚事很正常,如果孫權同意嫁妹妹給張溪,那也是張溪白撿了一個大便宜。

這年代的人考慮婚姻的時候,會考慮美色,會考慮家世,會考慮是否持家有道,但絕對不會把兩人是否有感情放在第一位的。

在這個時代,張飛那樣強搶民女得來的媳婦兒都能互相融洽的相處一輩子,感情從來都不重要。

只有張溪這個穿越貨,喜歡在這種事情上面矯情。

這是張溪和這個年代人最大的代溝。

張溪實在說服不了自己當一個種馬,見個女的就往自己房間裡抱,那跟禽獸實在沒什麼區別。

但這個時代的現實就是這樣,尤其是像張溪這種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他們的婚姻,往往摻雜着很多複雜的因素,哪怕是諸葛亮都無法免俗。

所以.認命吧。

希望就跟關羽說的那樣,孫權嫌棄張溪是寒門出身,拒絕掉就可以了這樣起碼不用擔心對不起孫尚香。

雖然也曾經一度有錯覺,覺得這丫頭是不是也喜歡自己。

但稍微冷靜的想一下就知道這不可能,完全是這丫頭除了自己,已經沒人可以去投奔而已。

所以嘛繼續在關府住着,有事情就去府衙坐着處理公務,下班了就回到關府教導一下小鄧艾,等待這事兒的最後結果。

說起來,鄧艾已經把《禮記》學的差不多了,張溪開始借關羽家的《春秋左氏傳》給小鄧艾抄刻,然後講解。

又一個謎團解開了。

關羽夜讀《春秋》,讀的根本不是《春秋》原著,而是《春秋左氏傳》,也就是後來的《左傳》。

《春秋》是原文,《春秋左氏傳》是對《春秋》的註釋,相當於參考書。

真要是讀《春秋》的話,張溪都懷疑關羽是不是做樣子,那東西,實在是太“微言大義”了,一般人真看不懂。

舉個例子:《春秋》在魯隱公元年裡記載:夏五月,鄭伯克段於鄢。

一共九個字,就是原文。

《左傳》對這個事兒的解釋記載,按照文言文算就得將近七百個字。

而張溪在教授小鄧艾的時候,不僅要全部解釋一遍故事的過程,再解釋事件的背景,在當時發生的含義和影響力,其中蘊含的道理,以及實際的運用案例就這九個字,張溪跟小鄧艾講了足足一天。

講的張溪是口乾舌燥的,連旁聽的多了一個人都不知道。

至於這位旁聽人士,姓關,名興,字安國關羽的二兒子,今年十六歲。

跟大哥關平不一樣,關興從小就不喜歡習武,更喜歡學文,只是就關羽跟着劉備到處跑的顛沛生活,實在沒法給他找一個靠譜的老師。

所以關興的開蒙和識字,是關羽自己教的。

而關家嘛,傳家之書肯定得是《左傳》啦關興從小就會背,也會聽父親講解一二。

但父親的講解,真的不如這位張先生講的好。

父親只會告訴自己事情的發生經過,跟書上的原文都差不多,理解了就是理解了,不理解父親也不知道該怎麼解釋給關興聽。

纔不會像這位張先生那樣,從頭到尾講了很多自己不知道的事情,還是用說故事的方式在傳授知識。

所以嘛,在偶爾路過張溪的房間,聽到張溪跟小鄧艾講授《左傳》,關興一時間聽的有點入迷了。

隔天,關興就請求自己的父親,然他可以拜張溪爲師,學習《左傳》。

關羽聽得差點沒把關興吊起來打。

什麼意思?!

你父親我讀了半輩子的《左氏春秋》了,到頭來你卻要一個外人來教授你《左氏春秋》,你那個意思,是不是你父親我讀的半輩子書,都是讀到狗肚子裡去了?!

夜讀《春秋》可是你老爹我的招牌,《春秋左氏傳》也是咱家的傳家書,你.這是要氣死你老爹是不是?!

本來關羽對關興喜文厭武就很有意見讀點書不是壞事,但厭武就不對了,咱們關家可是武將出身。

現在這小子居然還質疑自己在《左傳》上的教學水準.真的,如果不是關平回來的及時,關興真的免不了一頓揍。

再然後,關羽就跟一般家長一樣,對張溪有意見起來了。

好心借你《左傳》,是看在你是寒門弟子,家裡沒有什麼藏書可讀的份上,借給你增加學識,也是爲了讓你教學生的。

現在倒好,你居然拐帶着我兒子信了你的邪?!

關羽表示,要找張溪好好的談談,看一看到底誰對《左傳》的研究更深入。

然後吧.關羽同意了關興旁聽張溪講課的事兒。

至於張溪是不是同意.不重要。

你吃住都在關家呢,教授的教材還是人家好心提供給你的,人家不給你,你一個寒門弟子哪有本事接觸到這種藏書。

再說了,都是教徒嘛,一隻羊是趕,兩隻羊也是放,不是麼。

(本章完)

第798章 賈逵和蔣濟第17章 糜竺第156章 曲轅犁第178章 前因後果第169章 抵達油江口第134章 江陵決戰(一)第1114章 拆東補西第348章 樊城守衛戰(一)第612章 撤退辦法第1002章 退軍與合兵第684章 各自打算第422章 大雪第831章 議策第339章 陸遜之計第285章 馬鳴閣道第478章 爭論第564章 錯失機會第130章 攻城(一)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570章 曹真的難處第1054章 水戰(二)第715章 救災第1164章 北伐理由第1254章 兵臨城下第621章 跑了第611章 戰術之爭第1034章 功虧一簣第764章 周瑜的計謀第268章 魯肅病重第152章 魚鱗圖冊第830章 曹叡的魄力第22章 寇封的“喜事”第669章 宛城戰事(二)第39章 訪友第884章 戰後第1252章 滅吳時機第678章 君臣一心第313章 堅守不出第768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第388章 戰略衝突第919章 大婚第451章 雙方開戰第714章 雪災第637章 日薄西山第979章 出使變故第948章 各地局勢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169章 抵達油江口第690章 遷民軍屯第979章 出使變故第665章 突圍第169章 抵達油江口第1218章 陸遜離淮南第1119章 成功阻敵第495章 柳隱第1128章 蔣濟的策略第827章 魏延詐關第1229章 荊州世家的難處第288章 胡修與呂常第415章 抄襲狗的計策第819章 曹魏騎兵第555章 東線戰事第1037章 曹叡的選擇第605章 下一階段第1171章 一請司馬懿第1181章 河東戰事明朗第656章 槐裡圍城第277章 礦營第1182章 曹爽在猶豫第553章 調兵第688章 雍州刺史部第888章 巡江第328章 陣前嘴炮第37章 一顧茅廬第385章 牂牁郡的發財道路第1091章 孟津渡第232章 鹽第486章 衆議第379章 經濟作物第1169章 曹爽的決斷第1068章 朱然突圍第756章 三伐議定第1035章 攪混水第600章 包抄後路第550章 毌丘儉的決斷第1254章 兵臨城下第859章 潼關之戰(十四)第182章 容後再議第713章 地獄笑話第210章 山道肉搏戰第1238章 改良第73章 調令第985章 荊州隱患第998章 朱然的理由第584章 失敗第998章 朱然的理由第1119章 成功阻敵第312章 調兵北上第592章 變小心的馮習第218章 各種變故
第798章 賈逵和蔣濟第17章 糜竺第156章 曲轅犁第178章 前因後果第169章 抵達油江口第134章 江陵決戰(一)第1114章 拆東補西第348章 樊城守衛戰(一)第612章 撤退辦法第1002章 退軍與合兵第684章 各自打算第422章 大雪第831章 議策第339章 陸遜之計第285章 馬鳴閣道第478章 爭論第564章 錯失機會第130章 攻城(一)第820章 騎兵對決第570章 曹真的難處第1054章 水戰(二)第715章 救災第1164章 北伐理由第1254章 兵臨城下第621章 跑了第611章 戰術之爭第1034章 功虧一簣第764章 周瑜的計謀第268章 魯肅病重第152章 魚鱗圖冊第830章 曹叡的魄力第22章 寇封的“喜事”第669章 宛城戰事(二)第39章 訪友第884章 戰後第1252章 滅吳時機第678章 君臣一心第313章 堅守不出第768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第388章 戰略衝突第919章 大婚第451章 雙方開戰第714章 雪災第637章 日薄西山第979章 出使變故第948章 各地局勢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169章 抵達油江口第690章 遷民軍屯第979章 出使變故第665章 突圍第169章 抵達油江口第1218章 陸遜離淮南第1119章 成功阻敵第495章 柳隱第1128章 蔣濟的策略第827章 魏延詐關第1229章 荊州世家的難處第288章 胡修與呂常第415章 抄襲狗的計策第819章 曹魏騎兵第555章 東線戰事第1037章 曹叡的選擇第605章 下一階段第1171章 一請司馬懿第1181章 河東戰事明朗第656章 槐裡圍城第277章 礦營第1182章 曹爽在猶豫第553章 調兵第688章 雍州刺史部第888章 巡江第328章 陣前嘴炮第37章 一顧茅廬第385章 牂牁郡的發財道路第1091章 孟津渡第232章 鹽第486章 衆議第379章 經濟作物第1169章 曹爽的決斷第1068章 朱然突圍第756章 三伐議定第1035章 攪混水第600章 包抄後路第550章 毌丘儉的決斷第1254章 兵臨城下第859章 潼關之戰(十四)第182章 容後再議第713章 地獄笑話第210章 山道肉搏戰第1238章 改良第73章 調令第985章 荊州隱患第998章 朱然的理由第584章 失敗第998章 朱然的理由第1119章 成功阻敵第312章 調兵北上第592章 變小心的馮習第218章 各種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