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9章 要將與調兵

趙雲一直是一個低調謙和,受人尊敬的人。

從軍征戰四十餘年,趙雲從來沒有計較過名位得失,也始終是把國事百姓放在第一位,最重要的是趙雲可不是劉琰那種吉祥物,他的功勞是極大的。

這個時空,因爲張溪的亂入,趙雲沒了單騎救主的功勞,但長阪坡七進七出,僅靠百餘遊騎兵擊退數千虎豹騎,這戰績,可比單騎救主的功勞更加耀眼。

起碼曹純和曹休是不願意在戰場再遇到趙雲這樣“開掛”的將軍的。

而之後,領兵平定桂陽郡,帶兵入川平定江陽,犍爲二郡,合圍成都,漢中之戰空營列陣,嚇退曹操,北伐之戰數次身先士卒,獨當一面.可謂戰功赫赫。

可這樣的將軍,卻在遲暮之年,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在場所有人,心裡都不太好受。

尤其是張溪.五虎上將,在張溪的心裡,是有濾鏡加成的。

但諸葛亮不想帶上趙雲的想法,張溪倒是也能理解如今大漢人才濟濟,還真的沒必要讓這位辛苦征戰了半輩子的老將軍繼續爲國征戰。

他已經夠辛苦了,也該安享晚年。

再加上,關羽,張飛兩員大將,都是“高齡”逝於戰場,大家不希望趙雲出意外的心情,都是一致的。

張溪也同樣不希望趙雲出意外,但趙雲現在這種“英雄落幕”的感慨,張溪又受不了。

因此,張溪想了一下,開口對趙雲說道,“老將軍莫要如此.將軍二子,皆已成年,正是建功立業,繼承將軍衣鉢之時。溪厚顏,襄請將軍二子以爲助力,不知將軍可願否?!”

老一輩的人嘛,對下一代肯定是寄予希望的,如果能讓趙統和趙廣兩人繼承趙雲的衣鉢,爲大漢繼續征戰沙場,爲國效力.也許老將軍的傷感,能減輕一些。

可趙雲一聽張溪的話,卻猶豫了一下。

“二子不成器還請元長多多照顧提攜了。”趙雲說道。

其實趙雲的本意,並不是想讓自己的兩個兒子就這麼上戰場去的。

至少在趙雲看來,自己的兩個兒子的戰陣經驗和水平都差的遠呢,連關平,關興的水平都達不到,要是放在自己的軍中,當一個校尉老趙都嫌棄他們,哪敢放他們出去單獨領兵。

可,現在的場景,再加上剛剛傷感的心情,讓趙雲多少也有些觸動了。

趙雲不是那種自傲的人,他很低調,但也很務實。

自己確實是老了。

也許不到上不了戰場的時候,自己的經驗依然還能幫到大漢.可自己確實無法跟年輕的時候相比,甚至於跟七年前的自己,也無法相比了。

七年前,趙雲還能在潼關帶領涼州騎兵廝殺,但現在身體確實差了很多。

也許,是該培養自己的兒子接班的時候了。

自己那倆兒子水平確實不行,年紀又輕.趙統,趙廣兩人,是趙雲在劉備攻取荊南四郡後所生,現在一個二十四歲,一個才二十一歲,比起關,張兩家的二代,確實要年輕十歲左右。

因爲資質和閱歷都不行,因此趙雲一直不敢放手.但如果是放到張溪的軍中,趙雲想了想,覺得也不是不行。

一方面,張溪用兵極爲謹慎,那他自然不會貿然讓自己的兩個兒子擔當大任,這樣也就省的自己的兩個兒子能力太差,導致國事敗壞。

另一方面,張溪這個人看人和調教屬下的本事還是很不錯的,但凡跟過張溪的人,不管是曾經默默無聞還是已經名動一方的人,都能有所提高。

說不定自己教不會自己的兩個兒子,是自己教人的水平不行,如果經過張溪的調教,兩個兒子能有長進,那不管是對大漢還是對趙家,都是一件好事。

兒子如果能有出息,能繼承自己的家業和爵位,那麼.其實急流勇退,對趙雲來說,也不是不能接受的結果。

因此,趙雲選擇了答應張溪,把自己的兩個兒子交給張溪調教。

然後趙雲就跟諸葛亮告退了。

他知道這次諸葛亮召集這麼多人,是要商議北伐的,他選這個時候來找諸葛亮,本意是來求戰的。

現在自己雖然沒有能夠求戰成功,但至少兒子的前途有了着落.再加上諸葛亮給自己帶的那頂高帽子趙雲又不能摘,守衛天子的責任,也是他必須要接的。

既然這樣,就不要耽誤這些人商議北伐大事了。

衆人一同先把老將軍送出門外,然後,再回到正廳,繼續議事。

趙雲的這次到來,只能算是小插曲,等到大家都重新調整好心態,諸葛亮開始正式主持這次戰略軍議。

“此番北伐目的,確爲攻取河洛和兗州,只是兵力,並不需四十萬之巨。亮以爲,二十五萬至三十萬人足以正方,尚書省負責後勤整備,如此多的軍力出征,尚書省需多少時日能備齊糧草軍械?!”

四十萬的兵力要求,是諸葛亮,龐統,李嚴三人一起商量好了設的局,目的就是要讓益州本土世家們大出血支持北伐徐邈那邊是屬於誤傷。而李嚴配合着諸葛亮演了那麼一齣戲,賣了一把益州本土派,現在也算是初步的獲得了諸葛亮的信任,這種時候,李嚴是不會錯過機會的。

“回稟丞相,若需完備,需一年時間,若只爲出征,半年足以。”李嚴說道。

接着,李嚴就開始解釋他這麼說的理由。

李嚴需要一年時間來整備後勤,是充分考慮到前方戰事可能發生的變化,甚至是以前線需要互相僵持,戰事超過兩年的標準,來安排後勤統籌事務的。

如果只是按照正常的出兵討伐作戰計劃的話,李嚴可以在半年內籌集前方大軍一年所需用的糧草和軍械。

不得不說,李嚴只要不出幺蛾子,他的能力是真的很出色,用來統籌後勤,甚至有些大材小用。

很顯然,諸葛亮也對李嚴的表態很滿意,微笑的點點頭,對李嚴說道,“如此,還需正方多多費心。”

再然後,諸葛亮轉頭看向了姜敘和張溪,說道,“秦州之地,需抽調至少五萬兵力來雍州助陣,荊州之地亦需如此,兩位將軍,可有問題?!”

姜敘一聽這話,就有些爲難。

但是吧,諸葛亮現在跟你商議調兵的問題,要看到的可不是你抱怨困難的能力,而是你作爲一州主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此,姜敘微微想了一下,說道,“秦州地小兵少,郡兵不過四萬之數敘可出郡兵三萬,另招兩萬羌胡遊騎助戰,丞相以爲可否?!”

諸葛亮微微點頭。

其實諸葛亮也知道,秦州這個地方,是把原來雍州的一部分郡縣劃出去單獨成立的一個郡,轄區一共就四個郡,跟涼州那個苦寒之地比起來也就是好點有限.五萬兵馬,確實有些爲難姜敘了。

姜敘能想到徵召兩萬羌胡遊騎助戰,已經算是不容易了。

因此,諸葛亮對姜敘的應對,還是認可的,只是,他還是有些不放心。

“羌胡桀驁難制,伯奕以爲,何人可統之?!”

“馬孟起之弟,馬岱,足以。”

一聽說讓馬岱統領羌胡遊騎兵,諸葛亮想了一下,點點頭,算是同意了下來。

雖然馬岱在羌胡中間的威望肯定不如馬超,但馬岱這麼多年一直呆在西北也不是在玩的,憑藉自身的額能力,以及馬超剩下的餘威,統領羌胡騎兵作戰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了。

解決完秦州的問題,諸葛亮看向了張溪。

而張溪略微想了一下,也說道,“荊南初定,不可輕動,江陵需防江東,亦不可輕易調兵,襄陽襄陽重地,不可輕失,溪以爲,亦不動爲好。”

張溪這邊的困難,就比較實際了。

荊州這地方,肯定是輕易不能抽調士卒的,畢竟旁邊還有一個虎視眈眈的東吳呢,這裡是防備東吳的第一道防線。

所以,張溪的困難,諸葛亮可以理解,但他還是不滿。

“若依元長之意,僅有南陽三萬郡兵可用?!”諸葛亮反問道。

自己要求的可是要至少五萬呢。

人家姜敘整個郡的郡兵加起來都不到五萬人,也想辦法給自己拼湊了五萬人出來,同時還能兼顧本郡的地方防務問題.你張溪還不如人家姜敘麼?!

張溪當然知道諸葛亮的不滿,但他也沒辦法啊羌胡異族,能跟東吳這個白眼狼比麼?!

雙方戰力就不是一檔次的。

而且,張溪也不是沒有替代方案啊。

“襄陽不可輕動,但東三郡郡兵,卻可調用北上.寇封所部三萬人,加上南陽郡兵,足有六萬人,可堪一用。”張溪如是說道。

諸葛亮微微在腦海裡盤了一下兵力,想了一會兒,微微搖頭,說道,“寇公仲之兵,本在調用範圍之內.元長還需另想他法。”

這下張溪也愁了。

荊南四郡的兵力是肯定不能抽調的,而江陵的三萬步卒和三萬水軍,這也是防備江陵必要的兵力,畢竟隔壁江夏的東吳軍現在可是有四萬水軍和三萬步兵呢。

這要是從淮南和江東調兵,分分鐘能給你整出十萬大軍出來,沒有足夠的兵力,根本守不住。

想來想去,張溪也只能是表態說道,“如此,溪抽調襄陽兩萬步卒北上,江陵分兵一萬至襄陽協防。”

只能是這麼做了。

第654章 奇怪的三輔第698章 坦白第29章 徐庶與張溪第789章 領兵出征第92章 疲兵之計第578章 決策冒險第493章 密議北伐第651章 退兵第786章 孫十萬的想法第203章 草率的漢中攻擊戰第999章 水戰決勝第632章 關羽的傷勢第188章 再次一換三第934章 誘敵第997章 後手齊出第410章 王異的掙扎第142章 分地盤第1234章 悲歡不定第40章 運氣極好的曹操第432章 偷襲汝南第1058章 過江第287章 攻克宜城第519章 攻略西營第1099章 失守第988章 巧合第544章 小鎮用兵第518章 二將第460章 曹丕的魄力第405章 冀縣密議第958章 試探第976章 巴丘水戰(二)第997章 後手齊出第105章 長阪坡之戰 (四)第992章 兩路進兵第514章 魏延的執念第640章 再見第521章 陰差陽錯第1208章 投降?!第425章 尋仇第487章 佔便宜第580章 接應第423章 鏖戰第478章 爭論第59章 諸葛出山第1251章 順流而下第968章 遷都第1173章 東郡渡河第181章 成婚第1116章 伏擊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875章 司馬昭的誤判第558章 魏延的奇計第1159章 分工第647章 退避三舍第1091章 孟津渡第911章 過江第31章 商討第1096章 兵臨許昌第624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706章 拖第888章 巡江第144章 張機第592章 變小心的馮習第1217章 東吳內政第1161章 三年後(二)第736章 爭(一)第94章 援兵到來第425章 尋仇第418章 疲兵計第19章 練兵第723章 諸葛回成都第402章 魏延的傷勢第749章 各懷鬼胎第152章 魚鱗圖冊第626章 敗退第192章 沼澤改田第665章 突圍第726章 曹魏反應第256章 鍊鐵第454章 關羽的調整第72章 軍械第206章 涪城之戰第368章 分兵第1021章 周瑜的困境第1219章 孫權的疑心第1098章 河心州之戰第829章 上火的曹叡第697章 私宴第1117章 孟達的決心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965章 洛陽戰事(二)第549章 毌丘儉的計策第132章 攻取荊南第234章 蔣琬第98章 劉表病重第115章 察覺第338章 江陵城下第1116章 伏擊第1000章 公安撤軍第1067章 戰長沙
第654章 奇怪的三輔第698章 坦白第29章 徐庶與張溪第789章 領兵出征第92章 疲兵之計第578章 決策冒險第493章 密議北伐第651章 退兵第786章 孫十萬的想法第203章 草率的漢中攻擊戰第999章 水戰決勝第632章 關羽的傷勢第188章 再次一換三第934章 誘敵第997章 後手齊出第410章 王異的掙扎第142章 分地盤第1234章 悲歡不定第40章 運氣極好的曹操第432章 偷襲汝南第1058章 過江第287章 攻克宜城第519章 攻略西營第1099章 失守第988章 巧合第544章 小鎮用兵第518章 二將第460章 曹丕的魄力第405章 冀縣密議第958章 試探第976章 巴丘水戰(二)第997章 後手齊出第105章 長阪坡之戰 (四)第992章 兩路進兵第514章 魏延的執念第640章 再見第521章 陰差陽錯第1208章 投降?!第425章 尋仇第487章 佔便宜第580章 接應第423章 鏖戰第478章 爭論第59章 諸葛出山第1251章 順流而下第968章 遷都第1173章 東郡渡河第181章 成婚第1116章 伏擊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875章 司馬昭的誤判第558章 魏延的奇計第1159章 分工第647章 退避三舍第1091章 孟津渡第911章 過江第31章 商討第1096章 兵臨許昌第624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第706章 拖第888章 巡江第144章 張機第592章 變小心的馮習第1217章 東吳內政第1161章 三年後(二)第736章 爭(一)第94章 援兵到來第425章 尋仇第418章 疲兵計第19章 練兵第723章 諸葛回成都第402章 魏延的傷勢第749章 各懷鬼胎第152章 魚鱗圖冊第626章 敗退第192章 沼澤改田第665章 突圍第726章 曹魏反應第256章 鍊鐵第454章 關羽的調整第72章 軍械第206章 涪城之戰第368章 分兵第1021章 周瑜的困境第1219章 孫權的疑心第1098章 河心州之戰第829章 上火的曹叡第697章 私宴第1117章 孟達的決心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965章 洛陽戰事(二)第549章 毌丘儉的計策第132章 攻取荊南第234章 蔣琬第98章 劉表病重第115章 察覺第338章 江陵城下第1116章 伏擊第1000章 公安撤軍第1067章 戰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