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章 援兵

大漢北軍統帥吳懿,奉諸葛亮調令,自秦州入散關,正在全力往槐裡縣方向進軍。

但進軍速度上,吳懿已經連續被諸葛亮催促了兩次了。

吳懿也想加快行軍速度,但他真的做不到啊。

真不是吳懿無能,而是關中的局勢變化太快了。

吳懿從秦州整軍出發的時候,得到的軍令是秘密調遣入關,做好第三次北伐的相關準備。

因此,吳懿在進入散關後,是直接渡過渭河,打算從左馮翊地區秘密進入長安的。

可走了不到三分之一的路程,吳懿就接到了諸葛亮的第一封催促信。

從諸葛亮的來信中吳懿得知,魏軍突然大舉進攻關中,雍州刺史張溪已經領兵前往左馮翊阻攔魏軍主力,而右扶風地區兵力嚴重不足,諸葛亮生怕右扶風有失,趕緊下令給吳懿,讓他往右扶風地區移動,做好接應右扶風的準備。

那個時候,郭淮還沒有突破右扶風的堡壘羣,因此諸葛亮在信中的語氣也不是特別着急,只是讓吳懿掉轉進軍方向,做好支援右扶風的準備而已。

這只是一個以防萬一的軍令而已。

可誰知道,在短短的幾天時間裡,關中形勢突變,先是右扶風的郭淮突然率領兩萬騎兵殺出,一舉突破了堡壘羣的防守,深入右扶風內地,被柳隱艱難的擋在了槐裡縣。

接着就是張溪識破曹真詭計,但撤退時間不足,被困在重泉,據城死守。

幸好諸葛亮出於謹慎起見,提前做了安排,一方面讓趙雲的涼州軍團提前入關,另一方面,又給吳懿寫了一封催促信,讓他儘快行軍渡過渭河,支援槐裡,保障長安側翼安全的同時,最好能選擇機會,重創右扶風魏軍。

這次的信件裡,諸葛亮不僅給出了右扶風魏軍的詳細情報,同時語氣也變得比較嚴厲,近乎是以命令的語氣,要求吳懿必須儘快領兵支援到槐裡。

這個命令,可把吳懿給坑苦了。

早知道自己的最終目的地是槐裡縣的話,吳懿當初就不會在剛過散關的時候就率軍渡過渭水,走左馮翊郡這條路線了,而是選擇順着右扶風郡直接東進眉縣不就好了?!

現在好了,吳懿在左馮翊,去長安倒是方便,但是去槐裡不僅是兜了一個大圈,還隔着一個渭河呢。

如今這個時代,要想渡河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兒,必須選擇合適的渡口,有足夠的船隻,這樣纔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渡河的任務。

可不是隨便什麼地方都能渡河的。

擺在吳懿面前的,其實有兩條路。

一個,是繼續往東進軍,先抵達長安,利用長安附近的幾座渭橋過河,然後在轉頭往東南方向走,去支援槐裡。

可如果這麼做的話,中間的路程可就太長了.等吳懿領軍到了槐裡,十有八九槐裡都已經失守了。

另一個,就是在左馮翊就近尋找一個合適的渡口,蒐羅附近的船隻,先渡過一部分士卒去,然後帶着這一部分士卒去支援槐裡,後面的大軍繼續渡河,從後跟上。

這是最節省時間的辦法,但也有一個缺點.兵力過少的話,縱然能支援到槐裡,但對魏軍的反攻,恐怕也會有心無力。

然而,吳懿必須做出一個選擇。

其實吧,也沒啥好選擇的了,諸葛亮的第二封信裡,已經說的很明確了。

支援槐裡,拱衛長安側翼,就是目前吳懿的第一要務。

至於能不能對右扶風的魏軍發動反攻,諸葛亮只是提了一句,前提條件還是“擇機”.吳懿其實根本不需要多想。

稍微做了一下衡量後,吳懿決定,選第二種方案,在渭河上找一個合適的渡口,蒐羅船隻,先把一萬北軍渡過渭河去,然後自己率領這一萬人,前往支援槐裡。

剩下的兩萬北軍,則在馮習,張南二將的率領下,陸續渡河,最後在槐裡重新完成集結。

吳懿爲了搶時間支援槐裡,不得不做出這樣的決斷但依然耽誤了幾天的時間。

沒別的,船隻可不好找。

如今的右扶風,已經是戰區了,雖然魏軍被暫時擋在了槐裡縣以東,但誰能保證魏軍不會繼續長驅直入,一直攻到散關,佔據整個右扶風呢。

因此,這個時候,已經沒有多少商人和船隻還願意在右扶風地區逗留的,而僅靠那些沿岸漁民的漁船,要渡過一萬人去,確實需要好幾天的時間。

這是客觀因素造成的,這個吳懿也沒辦法。

其實吧,真要說起來,其實關中地區也不是沒有水軍.大漢在這裡,有一支水軍,是黃權這些年在關中好不容易纔搭建起來的。

但問題是,最近這些年,關中到處都是要花錢的地方,張溪手裡的那些財政撥款全都用來改善民生了,對黃權組建水軍的事兒確實也不太上心。

因此,黃權倒騰了好幾年,只勉強造出了二十餘艘戰船,總共不到兩千人的水軍規模。

而更要命的是,黃權選擇訓練水軍的地方,是位於左馮翊的涇河.跟渭河完全不搭邊。

所以啊,吳懿也沒辦法,他要渡過渭河,只能是通過蒐羅漁船渡河。

而當吳懿率領的北軍渡河渡過八千人左右的時候,吳懿又接到了一個讓他不安的消息——派出去的偵騎回報,說是渭河對岸不遠處,發現魏軍偵騎。

也就是說,吳懿剛剛領兵渡河,還沒有正式往槐裡進軍呢,就已經被魏軍給掌握了行蹤。

這就逼得吳懿必須搶時間,不能等到自己預估的一萬人全部渡河完畢,他只能立刻率領這已經渡河完畢的八千人集結整裝,立刻向槐裡進發。

至於剩下的北軍士卒,只能交託給張南,馮習二將,讓他們領兵隨後跟上了。

吳懿在搶時間出發救援槐裡,而郭淮這個時候,也接到了偵騎斥候送回的情報。

槐裡縣東北方向的渭河沿岸,確實發現了蜀賊大軍的蹤跡,而這個渡口方向距離槐裡縣,不過七八十里的距離。

這個距離,急行軍,大概就是兩天左右的時間,就能抵達槐裡城。

那麼郭淮有沒有把握,在兩天的時間內,攻破槐裡呢?!

也許可以,也許不能。

如今的槐裡城,經過七八天的猛攻,外圍城牆基本已經破損,城頭的牀弩已經全部擊毀,城門也已經撞的差不多了,蜀賊已經在城門內樹立起了刀車防禦,城內守軍也從五千人下降到了三千人左右了。

這樣的城池,也許明天一攻就破,也許還能再堅持個兩三天.都有可能。

可站在郭淮的角度講,他就算有把握在第二天一早攻破槐裡,他也必須考慮,在面對敵軍援軍到來時,自己能不能守住槐裡。

就槐裡城目前已經被幾乎摧毀殆盡的守城設施,兩天的時間,根本不足以修復多少城防,也沒辦法打造足夠的守城器械就算郭淮手裡還有一萬士卒和五千騎兵,但這跟和敵人野戰有什麼區別?!

所以,郭淮首先想到的,就是叫回秦朗的騎兵,在敵軍沒有徹底包圍自己之前,撤出右扶風,退守武關,先保證武關不失。

但是呢.郭淮仔細查看了斥候偵騎的報告,卻發現了一個問題。

蜀賊北軍雖然在渭河南岸集結,但兵力似乎並不多,撐死了不超過一萬人。

就一萬人?!

如果只有一萬人的話其實野戰也沒什麼大不了啊哈。

別忘了,郭淮手裡可是有五千騎兵的。

就憑這五千騎兵,就足夠在平原開闊地帶對抗一萬步卒了,更別說郭淮手裡還有一萬多魏軍步卒呢。

好像,也不是一定打不過哈。

反倒是選擇後撤的話,不僅如今右扶風的大好局勢會被徹底葬送,就連自己的名聲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啊。

被敵人區區一萬步卒嚇退,這要傳出去,他郭淮以後還怎麼有臉繼續領兵了?!

所以嘛,郭淮思慮再三,覺得也不是不可以,在槐裡縣打一次圍點打援,吞掉這來援的萬人蜀賊。

不過嘛,郭淮作爲名將,他自然有他的道理。

爲防情報有誤,導致戰場形勢判斷出現錯誤,郭淮再次派出了斥候和偵騎,一定要沿途盯緊這支來援槐裡的蜀賊部隊,搞清楚他們的具體人數,以及是否有足夠的後援。

郭淮吃夠了上次關中之戰時情報判斷失誤的虧了,在這方面,郭淮可不想再吃第二次虧。

而這次,郭淮終於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準確情報。

蜀賊來援的部隊,確實不到一萬人,甚至可能只有七千到八千人。

但是,蜀賊在渭河沿岸,依然在不停的用漁船載兵渡河,後續援軍有多少,斥候們不敢太過靠近,所以並不能得出準確的數字。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兵力不在萬人以下。

這下,郭淮有點猶豫了還要不要繼續圍點打援了?!

第595章 凌晨突襲第957章 天意第551章 局勢變化第92章 疲兵之計第437章 街亭第149章 約定第329章 厚臉皮的呂蒙第978章 初聞遷都第238章 巴東郡保衛戰(二)第779章 舌辯結束第744章 掛帥第1255章 一統天下第1023章 諸葛八陣圖第839章 戰略改動第1115章 “河東大捷”第753章 餿主意第470章 關羽的決斷第914章 壓力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263章 忙碌第1059章 偏師出兵第765章 諸葛入長安第34章 榨油第878章 南門攻防第328章 陣前嘴炮第1098章 河心州之戰第103章 長阪坡之戰(二)第687章 蔣琬和陳祗第755章 輕鬆獲勝第439章 張郃的突襲第7章 三國第1164章 北伐理由第38章 《隆中對》第722章 東吳有變第1208章 投降?!第585章 張郃之計第428章 分兵還是不分兵第36章 單福薦諸葛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818章 涼州騎兵第200章 涪城相會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826章 北伐前哨站第737章 爭(二)第1032章 繞道偷襲第898章 東吳的盤算第631章 單挑第1055章 水戰(三)第566章 不正常的降將第178章 前因後果第701章 劉備病重第73章 調令第548章 眉縣之戰第240章 合肥之戰第780章 終於看破第1022章 洛陽邀戰第990章 曹魏的困難第758章 司馬懿的焦慮第213章 “謹慎”第755章 輕鬆獲勝第605章 下一階段第1239章 進攻方略第1107章 調整應對第615章 王雙的奮起第97章 襄陽的反應第164章 不太一樣第205章 局勢變化第1137章 司馬懿的後手第492章 巡視漢中第43章 輸了第419章 馬兒的行蹤第247章 成都述職第176章 誤解第175章 從長計議第917章 談判條件第532章 張溪的應對第598章 要命的巧合第949章 孫權的固執第161章 出門在外皆不易第288章 胡修與呂常第1053章 水戰(一)第1084章 司馬懿和曹爽第851章 潼關之戰(六)第1020章 兜圈子第701章 劉備病重第217章 取名第268章 魯肅病重第95章 議戰第513章 關羽的想法第995章 真正的戰略第202章 各方反應第946章 洛陽防備第876章 偷襲城門第930章 黃河水軍第788章 襄陽北伐第97章 襄陽的反應第1046章 東征南征第1159章 分工第757章 離間計第1107章 調整應對
第595章 凌晨突襲第957章 天意第551章 局勢變化第92章 疲兵之計第437章 街亭第149章 約定第329章 厚臉皮的呂蒙第978章 初聞遷都第238章 巴東郡保衛戰(二)第779章 舌辯結束第744章 掛帥第1255章 一統天下第1023章 諸葛八陣圖第839章 戰略改動第1115章 “河東大捷”第753章 餿主意第470章 關羽的決斷第914章 壓力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263章 忙碌第1059章 偏師出兵第765章 諸葛入長安第34章 榨油第878章 南門攻防第328章 陣前嘴炮第1098章 河心州之戰第103章 長阪坡之戰(二)第687章 蔣琬和陳祗第755章 輕鬆獲勝第439章 張郃的突襲第7章 三國第1164章 北伐理由第38章 《隆中對》第722章 東吳有變第1208章 投降?!第585章 張郃之計第428章 分兵還是不分兵第36章 單福薦諸葛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818章 涼州騎兵第200章 涪城相會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826章 北伐前哨站第737章 爭(二)第1032章 繞道偷襲第898章 東吳的盤算第631章 單挑第1055章 水戰(三)第566章 不正常的降將第178章 前因後果第701章 劉備病重第73章 調令第548章 眉縣之戰第240章 合肥之戰第780章 終於看破第1022章 洛陽邀戰第990章 曹魏的困難第758章 司馬懿的焦慮第213章 “謹慎”第755章 輕鬆獲勝第605章 下一階段第1239章 進攻方略第1107章 調整應對第615章 王雙的奮起第97章 襄陽的反應第164章 不太一樣第205章 局勢變化第1137章 司馬懿的後手第492章 巡視漢中第43章 輸了第419章 馬兒的行蹤第247章 成都述職第176章 誤解第175章 從長計議第917章 談判條件第532章 張溪的應對第598章 要命的巧合第949章 孫權的固執第161章 出門在外皆不易第288章 胡修與呂常第1053章 水戰(一)第1084章 司馬懿和曹爽第851章 潼關之戰(六)第1020章 兜圈子第701章 劉備病重第217章 取名第268章 魯肅病重第95章 議戰第513章 關羽的想法第995章 真正的戰略第202章 各方反應第946章 洛陽防備第876章 偷襲城門第930章 黃河水軍第788章 襄陽北伐第97章 襄陽的反應第1046章 東征南征第1159章 分工第757章 離間計第1107章 調整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