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9章 援兵去哪兒

秦朗這個人吧,不是一個合格的軍事統帥。

他的戰略眼光並不長遠,對決策的敏感度也不高,爲人還有點優柔寡斷,不知取捨。

但是呢,如果降一個級別,把他作爲一名將領來看待,他還是很合格的。

當秦朗有了自己明確的目標,那麼他執行起來,還算是相當出色的。

當初跟隨郭淮出兵攻略右扶風的時候,秦朗其實就展現出了自己這方面的才華,之後在曹真麾下聽命行事的時候,也能很好的完成自己的既定任務。

這次也一樣,當秦朗明確了自己的目標是撤回朝歌,不用去多考慮戰局戰略之後,秦朗不管是決斷能力還是行動力,都有了不小的變化。

胡奮追了三天三夜,終於是追上了秦朗的後軍,並且毫不猶豫的發動的進攻。

而此時的秦朗,卻沒有慌亂,他深知胡奮這樣的追擊,基本就是強弩之末,只要能擊退他這一次追擊,那麼接下來,胡奮再追上來,威脅就不會太大了。

因此,秦朗沒有選擇壯士斷腕,而是選擇了反身反擊。

胡奮也沒想到秦朗會做出這樣的選擇,他所有的戰術思想都在如何擊破這支後軍,然後繼續追擊上突然遭遇到優勢兵力的反擊,胡奮猝不及防,傷亡了兩千多人後,不得不暫時領兵後撤,希望通過這樣的敗退,吸引秦朗追擊。

秦朗這時候的腦子異常清晰,知道自己不能追擊,只能見好就收,然後繼續撤兵,爭取再次拉開距離所以秦朗撤的很快。

而胡奮呢,在看到秦朗沒有追擊後,再次整肅自家士卒,稍作休整後,繼續追擊。

這次,胡奮終於是學聰明瞭,遠遠的吊着秦朗的後軍,抓住機會就抽冷子攻擊一下,殺傷一些士卒,拖延一下秦朗的撤軍速度,等待身後的諸葛亮大軍來援。

而秦朗呢,面對這樣騷擾式的追擊,根本不爲所動,也不管後軍的傷亡如何,繼續保持自己的撤軍速度,不停的往東面朝歌的方向撤軍。

在撤到距離朝歌只有一百里左右的時候,胡奮終於是熬不住了,再次發動了一次突襲。

再不突襲拖住秦朗,就該讓秦朗撤回朝歌了。

當然,最主要的是,胡奮也終於是接到了諸葛亮的軍報通知,諸葛亮率領主力大軍,已經到了胡奮身後三十里左右,同時張翼已經領兵一萬,先一步出發,來增援胡奮了。

所以,胡奮纔有把握能發動突襲.只要秦朗跟上次一樣,回軍反擊自己,拖住一天時間,等到張翼趕來,這個秦朗就跑不掉了。

但這次,胡奮還是失算了.距離朝歌只有不到百里了,秦朗這次根本沒有選擇回身反擊,而是選擇了留下偏將閻利率領五千士卒斷後,自己率領着剩下的兩萬兩千餘人全力回撤朝歌。

就這樣,胡奮雖然拼力追擊,拖延時間,但最終還是讓秦朗退回了朝歌。

而朝歌方面,馬岱和柳隱也經過了一番努力,但最終還是沒有在秦朗領兵回援前,攻克朝歌。

本來這事兒吧,一開始是馬岱和柳隱佔據上風的。

馬岱和柳隱加起來,一共有四萬兵馬,而朝歌守軍卻只有一萬六千人,其中有八成守軍是剛剛經歷了一場大敗,軍心士氣非常低下,也沒有時間進行太多休整的部隊。

因此,在朝歌攻防戰的一開始,馬岱和柳隱聯合起來,明顯是佔據上風的。

但是吧,馬岱和柳隱兩個人,一個是擅長騎兵指揮,步兵指揮天賦真的有限,一個是擅守名將,在進攻指揮上,多少有些經驗不足而他們的對手夏侯霸,卻是一個天賦能力都相當出衆的存在。

雖然吧,以夏侯霸的能力,如果放在早期羣雄逐鹿時期,大概也就是李典,樂進那個水平,但放在現在這個時期,他確實要比馬岱和柳隱更強一些。

所以,雖然朝歌守軍士氣不足,軍心不振,但夏侯霸還是硬生生的撐了四天,沒有被馬岱和柳隱快速破城。

之後,夏侯玄率領的一萬援軍終於是趕回了朝歌,並且在夏侯霸的接應下,大部分都安然退入了朝歌城內。

有了援軍,魏軍的軍心士氣終於是穩定了一點,而有了生力軍的加入,縮小了兵力差距,夏侯霸守衛起來,也多了一些底氣。

之後的十天攻防裡,夏侯霸一邊安排士卒輪換防守,減輕防守壓力,一邊激勵士卒,鼓舞士氣終於勉強是能跟進攻的柳隱和馬岱兩人打的有來有回了。

而隨着秦朗的再次來援,夏侯霸終於是可以卸下身上沉重的擔子.有了第二批援軍後,朝歌城內已經有了將近四萬人的守軍,而朝歌背靠鄴城,也不用太擔心糧草和軍械的補給問題。

終於是有了堅守的底氣了。可夏侯霸這口氣,還沒有松下兩天的時間,就又給提了上來。

尾隨追擊者秦朗而來的諸葛亮七萬大軍,也完成了和柳隱,馬岱的合軍,加起來總計有十萬以上的軍卒。

而五天後,終於完成了後方安撫和佈防工作的龐統,也率領着兩萬大軍抵達了朝歌城下.蜀賊也完成了會師。

現在,是蜀賊以總計十二萬大軍,挾河內郡大勝之威,兵壓朝歌。

夏侯霸和秦朗兩個人終於是湊在了一起,仔細商議了一下,覺得吧.這事兒,恐怕還是麻煩。

兵力對比三比一,雙方士氣差距也不小,雖然朝歌經過加築,如今也算是一座堅城了,但奈何地理位置太過特殊,身後不到百里就是鄴城,實在不容有失。

因此,兩人出於保險起見,一邊選擇堅守不出的戰略,一邊趕緊的向鄴城的朝廷再次求援,希望能至少還有兩萬左右的援兵,能抵達朝歌協防。

而當這兩人的求援軍報發回鄴城,曹爽看了,都開始急的原地轉圈圈了。

哪邊都要告急,哪邊都要援兵,可如今曹爽從哪裡變出援兵出來?!

之前下令給幽州刺史田豫,希望田豫能從代郡出兵,來鄴城增援可田豫非要說什麼幷州胡人叛亂,牽連到了代郡,代郡不能輕易抽調士卒,以防鮮卑人和南匈奴互相勾連。

所以,田豫非要從范陽郡調兵。

那個時候吧,河內郡和魏縣的局勢都不算太壞,代郡和范陽郡也是相鄰的,曹爽琢磨着,雖然范陽郡遠了點,但也不是不能接受。

現在好了,河內郡局勢徹底崩壞了,朝歌直接受到了攻擊,要求至少兩萬的援軍,而范陽郡的郡兵,如今纔剛剛集結完畢,還沒離開范陽郡的地界呢。

距離鄴城,起碼還要有半個月左右的行軍時間。

當然,如果是隻有朝歌一個地方告急的話,那曹爽還能忍忍,先把鄴城最後的一萬三千士卒給朝歌派過去,等待范陽郡兵抵達鄴城後,接管鄴城的防務就好。

可偏偏,魏縣司馬懿那邊,也在告急。

而一說起這個司馬懿,曹爽是真的又氣又恨,但偏偏又無可奈何。

說真的,現在曹爽真的很懷疑,司馬懿這個所謂的“名將”頭銜,到底是誰給封的?!

以前的事情不去計較,面對蜀賊屢戰屢敗也就算了,如今國難當頭了,他曹爽爲了大魏,還特意放下兩人之間的“政見不合”,親自請他出山,要什麼權利給什麼權利.他就打成了這副德行?!

出兵偷襲蒼山嶺,掉入了蜀賊的陷阱,折了五千士卒也就算了,大將郭淮還因此戰死沙場.大大的折損了守軍的銳氣。

明知道賈逵身染重疾,居然還派賈逵領兵出征,就只爲了接應回他司馬懿的二兒子,導致賈逵病情加重,在月前不幸病逝.兩個月內,連損大魏兩員大將,他司馬懿怎麼還有臉向朝廷求援的?!

真的,但凡曹爽手頭能有一個像樣一點的將軍,他都會立刻派人去取代司馬懿,然後把司馬懿下獄問罪的。

但可惜,就如桓範勸諫曹爽時說的那樣.不管司馬懿到底是打成了什麼樣,但他好歹是在魏縣擋住了蜀賊的進攻,同時牽制住了蜀賊的張溪和魏延兩員大將,以及總計八萬兵馬。

要是換個人去替代司馬懿,恐怕魏縣早就失守了。

如今國家正值用人之際,手裡就這麼幾個歪瓜裂棗的,不用司馬懿,難道曹爽要親自領兵出征麼?!

曹爽聽了桓範的勸諫後,頓時也就息了找司馬懿問罪的心思.他是真的不敢去前線,不管是硬剛張溪,魏延,還是去跟諸葛亮對線,他都不覺得自己能做的比司馬懿,夏侯霸等人更好。

但問題是,不換司馬懿可以啊,魏縣那邊的求援,該怎麼辦呢?!

這個時候,還是桓範站了出來,給曹爽出意見。

咱兵力就這麼點,只有鄴城的一萬三千禁衛軍還能調動,那就必須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魏縣司馬懿,對手是張溪和魏延,朝歌的秦朗和夏侯霸,對手是諸葛亮,龐統該往哪兒派援兵,不是一目瞭然了麼?!

司馬懿應該還是還能撐一會兒的,朝歌那邊那倆貨,要是沒有足夠的兵力支撐,怎麼可能是諸葛亮和龐統的對手?!

第892章 各自的謀略第360章 庲降都督第100章 接應第239章 巴東郡保衛戰(三)第1010章 河洛戰事第808章 添油第801章 發現端倪第312章 調兵北上第450章 主力到位第99章 棄新野第288章 胡修與呂常第477章 改制第302章 于禁第145章 文聘歸心第418章 疲兵計第288章 胡修與呂常第1085章 曹叡的決策第600章 包抄後路第967章 潁川的處置第1102章 追擊第488章 劉巴的策略第436章 合肥失守第184章 南郡異動第607章 眉縣攻防戰第172章 兄弟見面第104章 長阪坡之戰(三)第757章 離間計第957章 天意第759章 曹魏議事第571章 失守第297章 不合第1009章 虛實之戰第1179章 進兵河東第1216章 兗州攻防戰第180章 迎親第705章 女兒事第45章 初成第134章 江陵決戰(一)第40章 運氣極好的曹操第731章 雍州戰事第627章 階段性結束第334章 襄樊議事第1063章 局勢明朗第327章 孫尚香的選擇第745章 平叛策第195章 張溪告狀第749章 各懷鬼胎第1243章 三大變故第1118章 太行官道戰第196章 潘濬的心思第475章 三國時代第938章 求戰第1012章 誘敵第491章 漢中預度部第1221章 東征準備(二)第1003章 江陵保衛戰開端第103章 長阪坡之戰(二)第414章 劉備的決斷第358章 戰與和第30章 對比第232章 鹽第475章 三國時代第248章 私宴交談第1056章 水戰(四)第1102章 追擊第221章 直百錢第180章 迎親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429章 搶時間第664章 槐裡之戰第1161章 三年後(二)第379章 經濟作物第736章 爭(一)第1078章 交易第766章 人選第249章 人手不足第2章 面試第492章 巡視漢中第180章 迎親第1195章 撤軍方案第989章 戰備第1076章 事關國本?第794章 左馮翊防守戰第623章 進攻和撤退第106章 退守夏口第953章 司馬懿的心態第604章 收尾第404章 姜冏和樑緒第1132章 秦朗進軍第404章 姜冏和樑緒第883章 嚇退第878章 南門攻防第855章 潼關之戰(十)第198章 對峙與密約第742章 歲月第521章 陰差陽錯第250章 地域之爭第320章 呂蒙的決斷第885章 徐庶斷策第255章 鄧艾的親事
第892章 各自的謀略第360章 庲降都督第100章 接應第239章 巴東郡保衛戰(三)第1010章 河洛戰事第808章 添油第801章 發現端倪第312章 調兵北上第450章 主力到位第99章 棄新野第288章 胡修與呂常第477章 改制第302章 于禁第145章 文聘歸心第418章 疲兵計第288章 胡修與呂常第1085章 曹叡的決策第600章 包抄後路第967章 潁川的處置第1102章 追擊第488章 劉巴的策略第436章 合肥失守第184章 南郡異動第607章 眉縣攻防戰第172章 兄弟見面第104章 長阪坡之戰(三)第757章 離間計第957章 天意第759章 曹魏議事第571章 失守第297章 不合第1009章 虛實之戰第1179章 進兵河東第1216章 兗州攻防戰第180章 迎親第705章 女兒事第45章 初成第134章 江陵決戰(一)第40章 運氣極好的曹操第731章 雍州戰事第627章 階段性結束第334章 襄樊議事第1063章 局勢明朗第327章 孫尚香的選擇第745章 平叛策第195章 張溪告狀第749章 各懷鬼胎第1243章 三大變故第1118章 太行官道戰第196章 潘濬的心思第475章 三國時代第938章 求戰第1012章 誘敵第491章 漢中預度部第1221章 東征準備(二)第1003章 江陵保衛戰開端第103章 長阪坡之戰(二)第414章 劉備的決斷第358章 戰與和第30章 對比第232章 鹽第475章 三國時代第248章 私宴交談第1056章 水戰(四)第1102章 追擊第221章 直百錢第180章 迎親第1203章 代郡危急第429章 搶時間第664章 槐裡之戰第1161章 三年後(二)第379章 經濟作物第736章 爭(一)第1078章 交易第766章 人選第249章 人手不足第2章 面試第492章 巡視漢中第180章 迎親第1195章 撤軍方案第989章 戰備第1076章 事關國本?第794章 左馮翊防守戰第623章 進攻和撤退第106章 退守夏口第953章 司馬懿的心態第604章 收尾第404章 姜冏和樑緒第1132章 秦朗進軍第404章 姜冏和樑緒第883章 嚇退第878章 南門攻防第855章 潼關之戰(十)第198章 對峙與密約第742章 歲月第521章 陰差陽錯第250章 地域之爭第320章 呂蒙的決斷第885章 徐庶斷策第255章 鄧艾的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