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3章 潼關之戰(八)

這個世界,並不是無雙割草的世界,因此,並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無雙模式。

趙雲現在選擇的戰法,其實跟當初關羽在白馬斬顏良的方式是一樣的,都是用少數精銳兵力突破敵軍封鎖,直接奔着敵軍主帥而去。

這種方式,在後世的演繹之下,有了一個專屬名詞——單騎衝陣。

這種模式,不是什麼人都能玩得起的,巔峰時期的趙雲也許能做到,但如今趙雲都已經是年近七十的老將了.趙雲自己都不確定,自己還有沒有這個能力。

因此,當趙雲在佔據明顯優勢的情況下,採用這種冒險到極點的戰法別說王昶沒有反應過來,就是曹真都差點沒有反應過來。

畢竟不管是誰有四千騎兵在手,都不會選擇這麼冒險的戰法.用常規戰法,來回的衝殺和騎射的話,騎兵的損失不會太大不說,六千步卒也抵擋不了太長的時間的。

因此,趙雲率領四千騎兵,冒着騎兵大量減員的風險進行突破作戰,在王昶完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直接突破了王昶的防線,衝着曹真的中軍衝殺了過去。

但趙雲爲此付出的代價也不小。

四千騎兵突擊,在王昶軍的拼命阻攔之下,只有大概五百人左右,跟隨趙雲衝出了王昶設下的防線。

至於剩下的騎兵,如今還在王昶的軍陣中混戰。

當然,這些騎兵還不至於被步兵軍陣困住太久,要想衝出去還是有辦法的,但現在,這些騎兵已經幫不上趙雲的忙了。

而趙雲帶着衝出來的這五百人,即將面對的,是曹真中軍的一千護衛軍卒。

五百騎兵對一千中軍護衛步卒.現在輪到曹真難受了。

怎麼想,這一千中軍護衛兵卒,也沒有完全的把握能擋住五百騎兵的衝擊吧.曹真的心裡,是真沒有這個把握。

而一旦自己的中軍被人擊破,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曹真也非常清楚。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曹真一咬牙,咱也拼了。

趁着趙雲還沒有殺到自己中軍面前時,曹真直接下令,全軍前壓,自己帶着一千護衛兵卒,也加入到對正面的漢軍進攻中去。

一旦真的陷入到兩軍混戰的局面中,曹真就不信了,你趙雲還敢帶着騎兵,連自己士卒也一起突突了。

再一個.到了這個時候,曹真依然沒有放棄尋找決勝的契機。

中軍前壓,一方面是躲避趙雲直接衝陣中軍的威脅,另一方面曹真發現,張溪爲了加強重點防禦,已經把自己身邊的護衛士卒也都派出去了,身邊除了掌旗兵外,大概只有不到十個步卒守衛。

既然這樣的話發動混戰,尋找機會往張溪的中軍靠近,再擇機發動突襲。

你趙雲能選擇直接中軍衝陣,難道我曹真就不能選擇直接中軍衝陣了?!

就看看你們家的那個主帥,有沒有本事在沒有中軍護衛的情況下,扛住我的衝擊吧!!!

是的,曹真這是打算極限一換一,就比比,誰先衝陣成功吧。

而這一招,雖然同樣冒險,但,確實出乎了張溪和趙雲的預料。

趙雲帶着五百騎兵開始衝陣,卻意外的發現魏軍主帥旗幟發生了移動,開始往張溪軍的戰場方向移動。

趙雲雖然稍微猶豫了一下,但如今衝陣已經發動了,趙雲也沒有了退路,只能跟上去。

但隨着魏軍帥旗的前移,曹真主動加入正面戰場,正面戰場的魏軍士氣頓時大漲,轉眼間,就攻破了漢軍的重點防禦,直接把漢軍分割成前後兩段。

漢軍隨即陷入了一陣混亂。

後軍還好一點,張溪還能直接指揮,前軍方面就只能依靠軍中裨將和校尉的指揮,各自爲戰了。

而曹真在切斷了漢軍之後,並沒有就地停下,也沒有指揮士卒進行分割包圍作戰.身後還跟着一個催命鬼呢,也不知道這場混戰能不能阻攔住對方。

當然,最重要的是,曹真終於是找到了決勝戰機——漢軍前後軍慌亂,中軍空虛,曹真都已經能看到在忙着集結後軍回撤的張溪了。

這時候不採取行動中軍突陣的話,等到張溪重新集結好後軍步卒後,可就沒有這個機會了。

因此,曹真也不管戰場指揮了,混戰就混戰吧,他帶領着跟在他身邊的士卒們,開始對張溪的中軍本陣,發動了突擊。

隨着曹真的主帥大旗再次轉向,趙雲和張溪頓時也反應過來了.尤其是張溪,眼看着曹真就帶兵衝着自己衝殺過來了,這要是再不明白曹真要幹什麼,那就沒命了。

張溪下意識的想退,但身邊算上扛旗兵都不到十個人護衛,他又能退到哪兒去?!

而趙雲此時也在拼命的催動戰馬,帶着五百騎兵追擊曹真,試圖用騎兵的速度趕上曹真的衝陣部隊,提前展開攔截。

可曹真不會給趙雲這個機會。

跟在曹真身邊的一千中軍護衛,已經在截斷漢軍之後,奉了曹真的命令,全部留在原地阻擋趙雲的追擊。

是,曹真知道擋不了太久,但只要能爭取出一定的時間,讓自己帶着護衛騎兵擊殺張溪,那整個戰局就算是徹底分出勝負了。

曹真是真的覺得,自己這次希望很大。

自己到底還有十七八個護衛騎兵跟在身邊,面對張溪身邊,只有七八個的步卒守衛這要是再輸,那自己乾脆直接找塊石頭撞死自己得了。

退一步說,就算最後真的只能一對一,他曹真還能打不過那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張元長?!

一想到這裡,曹真頓時氣勢滿滿的衝向了張溪所在的中軍。

而張溪面對曹真的衝陣,臉色也是煞白,非常明顯的感受到了生命威脅。

這大概是從軍以來,第二次有這樣的感受上次還是初上陣,用三千士卒守衛鄂城,面對周瑜強攻的時候。

但.好歹是從軍快二十年的人了,戰場生死也見的多了,張溪總還不至於在這時候陷入慌亂而不知所措。

再加上,張溪一向惜命,因此,也不是沒有考慮過,會遇到這種事情的可能。

因此張溪深吸一口氣,從自己掛在馬上的兜袋裡,掏出了自己的保命武器。

兩把諸葛連弩,大漢丞相諸葛亮親手製作,限定手持版。

說起這個諸葛連弩吧,其實吧,是已經出現了。

當然,諸葛亮管那玩意兒叫元戎弩,是放在城頭上,用來守城用的大型連射牀弩。

只是這些年,大漢一直是佔據攻勢地位,哪怕是關中騷擾戰,魏軍也很少會直接攻到城池附近,所以這個元戎弩發威的機會,幾乎沒有。

至於手持元戎弩,諸葛亮依然在改進中.大型兵器小型化,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諸葛亮最新的研究成果,是在不影響整體性能的情況下,把元戎弩縮小到需要兩人操縱的地步,但爲此付出的代價,是機弩和箭矢都需要特質,暫時還無法直接量產。

至於張溪手頭上的那兩把可以單人操作的諸葛連弩,其實是諸葛亮應了張溪的要求,爲張溪特製的。

作爲一種單兵兵器,張溪的這兩個手弩在諸葛亮看來,是完全不合格的。

不僅是機弩和箭矢同樣需要特製,而且射程只有不到四十步,還不如普通的弩箭,箭矢穿透力稍微強點,但殺傷力一般,不打在關鍵部位都不能致殘。

最要命的是,這玩意兒單發的時候精度還有個保證,一旦連發的話,射擊精度就是一個環狀分佈,能打到哪兒完全隨緣。

要不是張溪再三要求,諸葛亮都不想給張溪弄這玩意兒,弄出來丟的是他的人。

可張溪覺得,這玩意兒真的挺不錯的,就跟一個自動火力一樣。

雖然射程近了點,殺傷力差了點,但射速快啊,而且裝填方便,一個人就能操作至於射擊精度的問題,拜託,射程都只有不到四十步,如果對手是騎將的話,大概也就是四五息的時間就貼臉了,射擊精度算什麼問題?!

爲此,張溪跟諸葛亮死命的軟某硬泡的要了兩把,作爲自己最後的防身武器。

現在不就正好用上了。

面對這曹真的衝陣,張溪深吸一口氣,先將兩把諸葛連弩冷靜的裝填好,然後端起其中一把,對準了曹真,仔細估算着射程。

曹真身邊的騎兵護衛暫且不去管他,曹真這貨是第一目標。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的道理,張溪還是很懂的。

再加上曹真也算是單騎衝陣了,步兵留在了戰場中央阻擋趙雲的騎兵追擊,身邊只有十幾個護衛騎兵保護這麼好的狙殺敵軍主帥的機會,張溪要是錯過了,那就真的活該人頭落地了。

因此,當曹真親自衝殺進四十步距離的時候,就看到張溪騎在馬上一動不動,拿着一個類似弓弩的玩意兒對準了自己。

曹真就沒想躲,四十步的距離,即使想躲也躲不了。

而且弩箭這東西,在這麼近的距離之下,只有射出一箭的機會大不了護着要害部位,拼着硬接張溪這一箭,然後斬殺張溪就是了。

是的,曹真做好了以傷換死的準備,繼續朝着張溪衝殺了過去,同時也舉起了自己手裡的長槍,務必將張溪一槍擊殺!!!

老子三十多年勤練武藝,還能殺不死一個文官出身的張溪?!

曹真到了這時候,依然是信心滿滿。

然後吧.隨着兩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曹真猛然間發現,好像張溪的弩箭瞄準的位置,有那麼一點點的偏下.

第652章 雪橇第1070章 和談第563章 圍堵第35章 酒之事第544章 小鎮用兵第487章 佔便宜第876章 偷襲城門第73章 調令第593章 艱難行軍中的張郃第605章 下一階段第95章 議戰第650章 大雪第9章 寇封第351章 漢中之戰落幕第178章 前因後果第7章 三國第282章 變化第618章 突然出現的王平第852章 潼關之戰(七)第530章 郭淮的後手第660章 曹真的顧慮第411章 冀縣平定第702章 託孤第978章 初聞遷都第138章 油江口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67章 黃祖異動第86章 攻城第449章 吳王第75章 離去的準備第185章 應對第554章 南陽僵持第1249章 攪局者(二)第60章 授徒第699章 諸葛亮的態度第99章 棄新野第1148章 司馬懿的困境第497章 一夜築城第255章 鄧艾的親事第806章 八陣圖第257章 成本第610章 前鋒至第348章 樊城守衛戰(一)第47章 曹仁第58章 另一個視角的三顧茅廬第555章 東線戰事第1142章 魏延的判斷第525章 散關戰事第249章 人手不足第704章 挑明第1062章 醴陵對峙第77章 練兵衝突第1062章 醴陵對峙第1244章 全琮的心思第1072章 丁口第53章 蹴鞠第966章 洛陽戰事(三)第341章 強攻江陵第955章 下下之策第387章 北方有變第199章 營中瑣事第122章 夏口軍議第642章 兩員老將第1229章 荊州世家的難處第54章 劉備歸來第182章 容後再議第257章 成本第292章 軍令狀第1033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684章 各自打算第973章 羊衜歸漢第591章 大昌集第952章 洛陽應對第665章 突圍第617章 吳懿突陣第686章 公平第81章 衝陣第163章 確定身份第220章 入城安民第508章 將帥不合第423章 鏖戰第56章 學藝第1107章 調整應對第774章 王朗用計第1122章 局勢有變第1245章 接連敗陣第943章 心累的辛毗第1220章 東征準備(一)第641章 練將第16章 豆腐的作用第491章 漢中預度部第1048章 戰備第143章 龐統第784章 調整第973章 羊衜歸漢第714章 雪災第1126章 互相猶豫第579章 調整第53章 蹴鞠第1051章 戰略
第652章 雪橇第1070章 和談第563章 圍堵第35章 酒之事第544章 小鎮用兵第487章 佔便宜第876章 偷襲城門第73章 調令第593章 艱難行軍中的張郃第605章 下一階段第95章 議戰第650章 大雪第9章 寇封第351章 漢中之戰落幕第178章 前因後果第7章 三國第282章 變化第618章 突然出現的王平第852章 潼關之戰(七)第530章 郭淮的後手第660章 曹真的顧慮第411章 冀縣平定第702章 託孤第978章 初聞遷都第138章 油江口第121章 勸降文聘第67章 黃祖異動第86章 攻城第449章 吳王第75章 離去的準備第185章 應對第554章 南陽僵持第1249章 攪局者(二)第60章 授徒第699章 諸葛亮的態度第99章 棄新野第1148章 司馬懿的困境第497章 一夜築城第255章 鄧艾的親事第806章 八陣圖第257章 成本第610章 前鋒至第348章 樊城守衛戰(一)第47章 曹仁第58章 另一個視角的三顧茅廬第555章 東線戰事第1142章 魏延的判斷第525章 散關戰事第249章 人手不足第704章 挑明第1062章 醴陵對峙第77章 練兵衝突第1062章 醴陵對峙第1244章 全琮的心思第1072章 丁口第53章 蹴鞠第966章 洛陽戰事(三)第341章 強攻江陵第955章 下下之策第387章 北方有變第199章 營中瑣事第122章 夏口軍議第642章 兩員老將第1229章 荊州世家的難處第54章 劉備歸來第182章 容後再議第257章 成本第292章 軍令狀第1033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684章 各自打算第973章 羊衜歸漢第591章 大昌集第952章 洛陽應對第665章 突圍第617章 吳懿突陣第686章 公平第81章 衝陣第163章 確定身份第220章 入城安民第508章 將帥不合第423章 鏖戰第56章 學藝第1107章 調整應對第774章 王朗用計第1122章 局勢有變第1245章 接連敗陣第943章 心累的辛毗第1220章 東征準備(一)第641章 練將第16章 豆腐的作用第491章 漢中預度部第1048章 戰備第143章 龐統第784章 調整第973章 羊衜歸漢第714章 雪災第1126章 互相猶豫第579章 調整第53章 蹴鞠第1051章 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