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二)

“司馬君實司職西京御史臺,玉昆你去拜訪他恐怕不太好吧?”程顥猶疑着。司馬光的身份不一樣。

韓岡笑得平和,對程顥、程頤解釋道,“司馬君實司掌西京御史臺,學生身爲監司,上門拜會本來是有些不妥當。不過……他畢竟是司馬君實,學生既然身爲前相之婿,前去拜會,當不虞被人誤會。”

他需要去見文彥博,他也必須去拜會富弼,還有範鎮等一干身在洛陽的致仕老臣。這些元老,不論韓岡想見或不想見,依禮數他都該去拜會。

先來見二程,只是因爲程顥對他有半師之誼,放在第一位,不會讓一干致仕老臣認爲韓岡失禮。可是若是他始終不去拜見那些老臣,京城裡面的皇帝,都要以爲韓岡崖岸自高、不會做人了。

唯獨司馬光,卻是韓岡不需要見,且因其司掌西京御史臺,也不該特意去拜見,但他卻想見上一面的。

倒不是因爲來自於後世的記憶。那些記憶之中,有關司馬光的,除了《資治通鑑》就只剩砸缸的故事了。

而是這些年來,韓岡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對司馬光有所瞭解後,因此而產生的興趣。他想登門去瞧一瞧,看看司馬光到底是何樣的人物。

自家的岳父對韓琦、富弼、文彥博都不是很看得上眼,唯獨對司馬光,卻是看得極重。

王安石的那封《答司馬諫議書》,可謂是變法的宣言和號角。

“受命於人主,議法度而修之於朝廷,以授之於有司,不爲侵官;

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爲生事;

爲天下理財,不爲徵利;

辟邪說,難壬人,不爲拒諫。”

幾個排比句如同牀子弩射出的一槍三劍箭,一記一記地扎向舊黨的心窩。

這短短几百字的文章,王安石將他超絕於世的文采揮灑得淋漓盡致,韓岡至今都能背下全篇。在正文中的最後一段“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爲,以膏澤斯民,則安石知罪矣;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爲而已,則非安石之所敢知。”此等煌煌雄辯之言,尤其讓韓岡激賞不已。後來他受到監安上門的鄭俠彈劾,上殿自辯時,也順便借鑑了一下。

但一個巴掌拍不響,王安石能寫出這一篇佳作,全是靠了司馬光幾封書信的刺激,韓琦、富弼和文彥博可都沒有一個能做到。

而且王安石還說司馬光是反變法派的赤幟,當時文彥博可就在樞密院中,擔任着樞密使。對新法反對最爲激烈的文彥博,都已經喊出了“爲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但在王安石眼中,依然不是赤幟。可當天子要任司馬光爲樞密副使時,便就是爲異論立赤幟。王安石對司馬光的看重,由此可見一斑。

不過韓岡覺得,司馬光應該不喜歡王安石的看重。

他是想要有所作爲的官員,距離宰執曾經只有一步之遙,世人也都視其爲宰相之才。正常來說,五十到六十歲,應該是一名官員站在一生最高點的時候,王安石便是如此。吳充、馮京、王珪也無不是如此。可司馬光卻因爲政見相異的關係,卻硬是被王安石逼得在洛陽寫書近十年。

看見曾經的好友執掌一國大政,成爲能在天下郡國呼風喚雨的人物,司馬光在家裡挖個地洞進去寫書的心情,韓岡也能體會得一二。

當初富弼初回洛陽,曾問邵雍近日洛陽城中有何新奇之事,邵雍回答說,有一巢居者,有一穴處者。前任執政王拱辰在自家中修了三層高的中堂,而司馬光則是在獨樂園挖了個地窖去寫書,所以一個叫巢居,一個叫穴處。富弼在大笑之餘,心裡還不知怎麼翻騰了。

換做是他韓岡,要麼就是將恨意積蓄在心底,或者就是心灰意冷,從此以山野爲念。但從韓岡聽說的司馬光的近況中,可是半點也不像是心灰意冷的樣子——雖然司馬光應該是君子,而韓岡不認爲自己是君子,但人性應該是共通的,韓岡並不覺得司馬光的想法會與自己太大的差別。

所以韓岡對司馬光很有些興趣,想面對面的瞭解一下司馬家的另一位史學大家。

韓岡對司馬光的態度讓程顥、程頤有點納悶,怎麼也不可能想得到韓岡他僅僅是好奇的緣故。

不過以韓岡爲人、心性和才智,兩人也不覺得他會做出什麼樣蠢事來。獨樂園也不是龍潭虎穴,韓岡拜訪一下司馬光當也不會有什麼大事。

午後的一席談,並沒有討論什麼經義要旨,多是韓岡在說他去了嶺南的一些見聞,還有在交州施政方略。程顥、程頤仔細聆聽,並不時詢問詳情。

聽說了章惇和韓岡在河內寨交趾舊王宮主殿的遺址上標銅立柱,兩人還沒有什麼反應,但聽到奪下交州的第一年糧食就能夠自給自足,程顥、程頤卻開始爲韓岡的治事之才而感到驚歎。不過韓岡立刻就解釋道,這不算是他的功勞,而是交趾水土好,水稻生長快速,一年兩熟一年三熟都是很平常的事。

韓岡也順便問了一下幾名留在洛陽的同門的現狀,沒想到呂大臨現在去了嵩陽書院。嵩陽書院在登封,離着洛陽稍微遠了一點,程頤程顥本來也是在嵩陽書院授徒,只是每個月都會返回洛陽城省親。韓岡也是到了巧了,遲上數日,就只能看到程珦和程家的孫子輩了。

到了傍晚的時候,韓岡被留了下來,程家爲其設了家宴款待。

韓岡與程家是通家之好,家裡的女眷也不避他。家宴上,韓岡見到了程顥和程頤的夫人,還有程家的幾個女兒,也包括韓岡很早就見過的排行二十九的程鄂娘。

看到她,韓岡都愣了一下,驚訝地望望程顥,打算說什麼,但想想又閉上了嘴,只是與女大十八變的程鄂娘見了禮。但心中很是有些疑惑,程鄂娘都已經十八九了,怎麼還沒嫁人?雖然他的夫人王旖嫁過來的時候更遲,但那是各種因素引起的特例。

不過些許疑惑,很快就被程家平和的家宴氣氛給沖淡,韓岡是在得官之前便與程家來往,現在身份地位的差別算不上一回事,說起話來也是如同自家人一般親近。

在宴席上,程珦的興致很好,還唸了他在同甲會上作的詩句,“藏拙歸來已十年,身心世事不相關。洛陽山水尋須遍,更有何人似我閒。”

韓岡爲着這首詩裡從心所欲不逾矩的悠閒自在向程珦敬酒,程珦老懷大慰,滿滿喝了一杯,接下來就被程顥、程頤給勸住了。

程珦算是從仕途上解脫了出來,詩中的悠然自得也是透紙而來。不過這首詩與精麗繁縟的西昆體或是雄豪奇峭的險怪體都不一樣,很是平實,而且還不是王安石那樣平淡中隱現峰巒疊翠的平實,只是大白話而已,水平當真不能算高。說起來,韓岡經過了這麼多年時代風氣的薰陶和浸淫,費些腦筋,眼下也能作出水平差不多的。

吃過了飯,看看天色已晚,韓岡遂起身告辭。

送了父親入房休息,等兒子也送了韓岡回來,程顥、程頤來到書房,點亮油燈,在燈下回憶今天韓岡說的話語。

今天都不想因爲經義大道執之爭而鬧得不開心,所以他們和韓岡都儘量不提及這方面的話題。但韓岡還是透露了一些他現在的想法。

“經世濟用。”程顥回味着韓岡今天說的一番話,“從還在熙河路開始,玉昆就是在講究着事功。有幾分胡安定【胡瑗】設治事齋的味道。經世濟用四個字正好概括了。”

“要不是有着這份志向,也不能說出爲萬世開太平的話語。玉昆的心性,遠比那一干小人爭權奪利要好。”程頤不掩對韓岡的欣賞,“玉昆做事也有分寸,從來都是以實事爲上,沒聽說他摻和那等腌臢之事,要是他想靠着新黨倖進,當年就會去兼了中書都檢正一職了。”

韓岡在世人看來一直算是新黨核心成員,王安石的女婿這個身份就不用說了,這幾年來他多少次幫着穩定了新黨的根基,一系列的功績也是在新黨秉政後拿得出手的成果中,佔了很大的比例。

但在程顥和程頤眼裡,韓岡卻不能算是新黨的中堅人物,只能算是若即若離的邊緣。

韓岡一直以來都堅持着關學,總是想方設法地將張載舉薦入朝,在經義局中爲關學爭奪一席之地,他在道統之爭上,從來都沒有向王安石退讓過半步。比起韓岡這些年來所立下的功績,他在學術上的傾向,在二程看來纔是確定他政治座標的關鍵。

“與叔過兩天就要從嵩陽書院回來了。”程顥忽而問道,“也不知道子厚表叔的行狀寫得怎麼樣了,草稿差不多也該定下來了。”

“前幾天從書院回來,只看到一個開頭,下面的草稿改得很多,就沒細看了。估計還要費些時間。”

“玉昆雖然沒有明說,但他估計也是急着看呢。”程顥長聲喟嘆,“子厚表叔好福氣啊。”

第三章 陋室豈減書劍意(上)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六)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一)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五)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三)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圖(上)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三)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上)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四)第二十六章 虛實(六)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七)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火(下)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五)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上)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八)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七)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中)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六)第一百七十八章 變遷(五)第一百一十二章 密雲(上)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三)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四)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三)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四)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六)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六)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三)第一百九十一章 借款(五)第三十五章 願隨新心養新德(上)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三)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八)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下)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梳理(十六)第三十四章 雲庭降鶴宴華堂(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梳理(四)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八)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一)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下)第一十八章 廟堂(九)第三十五章 願隨新心養新德(上)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一)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三)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七)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第六章 氣貫文武與世爭(上)第二百八十章 微瀾(上)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四)第四十二章 皇祚思無疆(上)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四)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八)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暗潮(一)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四)第一百三十九章 梳理(九)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五)第一百七十七章 變遷(四)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五)第一百六十七章 暗潮(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五)第一百零五章 微雨(十二)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一)第八十章 塵囂(十一)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上)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九)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一)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七)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中)第二十六章 仕宦豈爲稻粱謀(下)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五)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中)第一十六章 晚來誰復鳴鞭梢(中)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中)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下)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一)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第一百零一章 微雨(八)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上)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四)第一百五十一章 梳理(二十一)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八)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四)第二百二十九章 變故(二十六)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三)第二百六十六章 長風(三)第三十二章 營中紛紛難止休(下)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二)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上)第二百六十章 新議(二十六)第一百二十七章 消息(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變遷(十三)第一百七十一章 暗潮(六)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上)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上)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七)
第三章 陋室豈減書劍意(上)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六)第二十二章 瞞天過海暗遣兵(一)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五)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三)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圖(上)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三)第二十六章 西山齊雲古今長(上)第四十章 帝鄉塵雲迷(四)第二十六章 虛實(六)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七)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火(下)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五)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萬千(上)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八)第二章 天危欲傾何敬恭(七)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中)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六)第一百七十八章 變遷(五)第一百一十二章 密雲(上)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三)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四)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三)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歲期行旅(四)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六)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六)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三)第一百九十一章 借款(五)第三十五章 願隨新心養新德(上)第四章 驚雲紛紛掠短篷(三)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八)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門外(下)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梳理(十六)第三十四章 雲庭降鶴宴華堂(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梳理(四)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八)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一)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下)第一十八章 廟堂(九)第三十五章 願隨新心養新德(上)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一)第二十八章 夜影憧憧寒光幽(三)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十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七)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第六章 氣貫文武與世爭(上)第二百八十章 微瀾(上)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四)第四十二章 皇祚思無疆(上)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四)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八)第三十五章 把盞相辭東行去(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暗潮(一)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四)第一百三十九章 梳理(九)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十五)第一百七十七章 變遷(四)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五)第一百六十七章 暗潮(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五)第一百零五章 微雨(十二)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一)第八十章 塵囂(十一)第三十七章 相嘆投殘筆(上)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九)第一十八章 向來問道渺多岐(一)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七)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中)第二十六章 仕宦豈爲稻粱謀(下)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五)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中)第一十六章 晚來誰復鳴鞭梢(中)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無明(中)第三十章 狂潮漸起何可施(下)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一)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第一百零一章 微雨(八)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上)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十四)第一百五十一章 梳理(二十一)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八)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四)第二百二十九章 變故(二十六)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三)第二百六十六章 長風(三)第三十二章 營中紛紛難止休(下)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二)第一十章 彈鋏鳴鞘破中宸(上)第二百六十章 新議(二十六)第一百二十七章 消息(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變遷(十三)第一百七十一章 暗潮(六)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上)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上)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