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下)

對於第一次參加地方舉試的士子們來說,解試,就是他們踏上官員之路的第一道關口。拿起筆時,總有些心驚膽戰,生怕有哪裡錯漏。

平日裡只是讀書,哪裡有挑戰這等事關命運的關口的經驗?往往就會不知所措,腦袋裡的文字,全都不翼而飛。許多士子,都是經過了幾次考試之後,有了足夠的經驗,能在考場上充分發揮自己的實力,這樣才考上了一個貢生。

但對於韓岡而言,他經歷得已經太多了。生死線上都走了幾個來回,這點小場面根本算不得什麼。

何況他還有援軍——儘管沒有事先溝通過。

這一場考試,主考官蔡延慶是個關鍵,他掌握着韓岡今次考試的結果。如果蔡延慶前面見了他,情況反而危險。沒有見面,就足見今次的主考官有着避嫌的心思——如果在取了韓岡,被人揭發兩人考前見過面,不管其他考生有沒有被蔡延慶接見過,那就是黃泥落到褲襠裡,怎麼都說不清了。

現在韓岡就能確信,蔡延慶不會在今次的考試中跟自家過不去。

而且他韓岡的身份其實就已經確定了,只要蔡延慶不糊塗,就不會故意使絆子。更要壓制蔡曚,省得被連累到。只要蔡延慶這個主考不使壞,在秦鳳路這個偏僻之地的一次寬鬆已極的小考中,取得前四名的成績,韓岡還是有着足夠的自信。

眼前的這份考卷的難度,對韓岡來說並不算高。爲他量身定做的策問就不用提了,那是十道經義,雖然是有難有易,但難的題目都在論語等韓岡較爲熟悉的經典上。而他感到棘手的易經,題目卻是“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之類的段落。

韓岡對經義浸淫頗深,甚至完全放棄了詩賦之道。而不像其他士子,就算明知今科之後,進士試已經改爲經義策問,卻還是要兼習詩賦,以免在與其他士人的交流中變成笑柄——慕容武就是如此。但韓岡卻是踏上一條路後,就一意精進,全部旁顧,真要算起來,他這三年放在經義上的時間,不見得就比慕容武或是廳中的其他考生,少上多少。

胸有成竹,韓岡動起筆來當然如有神助,一行行端正的蠅頭小楷出現在答卷上,沒有半點遲鈍或磕絆。

就在韓岡開始考試的時候,兩個考官都沒有留在廳中。要是不經意中看到了考生的試卷,那就有串通作弊的嫌疑。有七八個老成的小吏在裡面看着,進來前也檢查過是否有夾帶。

大約兩個時辰後,考生先後交卷,各自離開。而到了第四個時辰,最後一名考生收起了筆。

蔡曚和蔡延慶仍都在候着,到了夜中,一疊重新謄抄好的試卷副本,放到了他們的面前。

“轉運、運判,經義的卷子已經謄抄完了。策問的卷子過一陣就送上。”

小吏恭聲在兩人身前說着。

蔡曚也不跟蔡延慶多話,直接把卷子當先拿過來翻看。他是第一道關口,而蔡延慶是最後拍板的。

經義不同於策問,答案都在書上,考得就是對儒家經典的熟悉情況。十五份卷子,一個時辰不到就已經批完。有的是圈,有的是鉤。好的多加幾圈,最差的,則是鉤掉後,又劃上一個叉。排好了自己擬定的名次順序,蔡曚就將卷子傳給了蔡延慶。

蔡延慶接了過去,只翻了幾翻,就把其中的一張挑了出來,對蔡曚道:“這一份未免放得太后面了吧?”

蔡曚面現冷笑,蔡延慶果然還是看出來了。但他也無所謂,一切早有準備。隨手在卷子上點了兩條,都是易經的題目,“轉運請看這兩條,可是符合先聖之言?”

“當然不符,因爲這是張橫渠的一家之言。”

張載在洛陽坐虎皮講易時,曾經被他的兩個表侄奪了位子,沒有繼續開講下去。但在易經上,他還是有所發明,鑽研頗深。這份卷子上的答案,跟儒家先賢全然不同,但卻分明是張載的學說。

蔡延慶當然知道,他還知道這是誰的卷子,“先聖無釋義,註解皆是後人所撰。這份卷子雖然別出新意,但未必沒有道理。”

“其餘被黜落的卷子,他們的答案難道也是未必沒有道理?”蔡曚反問着。

蔡曚拿着張載與《五經正義》釋義不同的地方來出題,就是爲了要確認韓岡的所在,並且將之黜落。與只考策問的殿試不同,在地方解試中,經義的順位在策問之前。如果經義不過關,策問寫得再好也沒用。

不過蔡曚並沒有將被挑出來的這一份卷子,肆無忌憚地列爲最後一名。這份卷子上,除了有關易經的兩條外,其他八條其實都沒有什麼問題。而排在五、六、七位的三人,其實都是對了八條,所以就被列爲第八。

蔡延慶不說話,卻去翻了翻前面四名的卷子。一看之下,就指着第四名的卷子,“這一句不通吧,怎麼能算對?”

要挑刺很容易,就算是十題十中格、被列爲第一的卷子,也不是每個字都跟書本上一樣。而要在對了九條的第三名和第四名中找出一個毛病,將他們與後面的四名降爲一個等級,並不是什麼難事。

蔡曚的語氣變得深沉起來:“下官覺得這個答案只是略有不同而已,本意還是符合聖人之言。”

蔡延慶搖着頭:“還是偏了一點,不能算中格。”他將方纔惹起爭議的第八位的卷子抽出,放到第四名的位置上,“反倒是這一份,應該放在前面。”

蔡曚沒有再爭論下去,此時下面謄抄文字的胥吏已經將一疊策問卷子送了上來。

策問的題目是蔡延慶出的,是以河湟爲題。在這方面,韓岡自然是當仁不讓的專家。寫出來鞭辟入裡,深刻入骨,而其他十幾份卷子,就明顯地顯得膚淺了許多。

雖然一眼就能看出哪一份是出自韓岡的手筆,但在這份卷子上,蔡曚就不敢將之丟到後面,只能放在第一。差距實在太大了,想做手腳都難。而且前面的經義卷的爭執,就已經足以讓韓岡和蔡延慶都惹上一身麻煩。

只要考完之後,私下裡把蔡延慶將韓岡經義卷的名次上提的情況,模模糊糊地透露出去,沒有被取中的考生肯定都會認爲自己是被刷落的那一個。

情重關己,被刷落的人必然跳出來鬧事。到時候,蔡延慶和韓岡將功名私相授受的罪名,就可以彰之天下——若有人質疑,只要看看蔡延慶出的題目就知道了。

韓岡如今身份地位已經不同舊時,要攔着他很難。但要壞了他的名聲,順便讓蔡延慶跌個跟頭,蔡曚做起來卻是輕而易舉。

同時要知道,在御史臺中,不是沒有膽子大的!

——韓岡究竟有多遭人嫉妒,蔡曚更是再清楚不過。

蔡延慶慢慢地讀着眼前的策問。蔡曚的想法他一清二楚,但他纔不在乎。他拉了韓岡一把那又怎麼樣,天子難道會爲這點小事而把韓岡的貢生資格給刷掉?

開什麼玩笑,韓岡可是功臣!

蔡延慶早想好了前後應對。爲了熙河經略使的位置,付出些代價也是應當的。蔡曚把事情給鬧大了,對他來說反而是好事。這樣一來,韓岡就必須要承他的人情。

作爲熙河路實質上的第三號人物,從一開始就跟着王韶,胼手胝足地將大宋最年輕的一個經略安撫使路拉扯起來的韓岡,他在天子面前的發言權絕對不低。

而他蔡延慶,就只要韓岡在御前爲自己說上一句話就夠了。

策問看完,最後的名次就按照蔡延慶的意思定下了。蔡曚並沒有爭辯,他就等着發榜後,將流言放出去。

考生們的正卷被拿了過來。接下來,要檢查卷子上有無錯字、別字,還要確定有無犯雜諱——犯了諱的卷子就會直接黜落,沒有容情的餘地。

找出第四名的正卷,拆開蒙在上面的厚紙,最右側被蒙起的考生個人資料一欄,映入兩人的眼中。

“慕容武?!”

連蔡延慶都驚得差點要叫起來,“怎麼不是韓岡!?”

蔡曚臉色大變,刷刷刷地連拆十數份,但後面的卷子中,韓岡的名字都沒有出現。

蔡曚的手抖了起來,蔡延慶的臉也泛起苦笑。

向前拆看,第三名不是,第二名也不是。

而排在頭名的那一份,在姓名一欄中,赫然寫着“韓岡”二字。

蔡曚顫着手,拿起那份卷子,工整的三館楷書中鋒芒內蘊,已是有着大家的風範,想從卷面扣分,卻做不到。他又一個一個字地扣着,也找不到一個錯字、別字、或是犯雜諱的地方。

轉運判官的臉色變得又紅又青。

蔡延慶低聲輕笑,笑聲漸漸地放大,到最後一直笑到快要喘不過氣來,“好個韓岡!好個韓岡!……經義、策問竟然皆是第一!這一下,名次該定下了吧?”

……

“爲什麼玉昆你沒按着先生的主張答題?!”

就在兩位考官批改考卷的同一時刻,正在韓家,與韓岡對答案的慕容武驚問着,聲音中有些困惑,更有些不滿。

“權變而已。”韓岡答得輕描淡寫。

當師長的教導和現實相沖撞時,韓岡可不會如這個時代的士子們那般糾結。在這方面,他依然保持着千年後的作風。

標準答案必須要遵循,即便是自己不認同,即便是錯的,但終究還是標準答案。

前生所經歷過的幾百次考試,讓韓岡知道該如何選擇。

“凡事有經有權嘛……”他輕鬆地笑着。

易經過多的經義卷有問題,以河湟爲題的策問卷同樣有問題。以韓岡的才智,還有事前的心理準備,他當然看得來。但不管出題的人有什麼盤算,他只要做好自己的考題就夠了。

韓岡只要一個貢生的資格。

如今,他已經到手了。

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不悖(一)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下)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二)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七)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八)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五)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下)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五)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三)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六)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三)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九)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七)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三)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二)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四)第二百九十六章 並行(下)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四)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一)第三百零九章 僞帝(上)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四)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中)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三)第一十九章 波瀾因風起(下)第二十章 廷對展玉華(下)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七)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圖(下)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四)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下)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六)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五)第二百零三章 火箭(十一)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變遷(九)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三)第三百二十一章 說服(上)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九)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六)第二百五十六章 新議(二十二)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上)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五)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八)第三章 陋室豈減書劍意(上)第三百零二章 不悖(六)第四十九章 南北(九)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一)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中)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七)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三)第十章 進退難知走金鑼(下)第二百九十二章 狂浪(中)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三)第一百零三章 微雨(十)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三)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八)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四)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下)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二)第二百五十章 新議(十六)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一)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二)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六)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五)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八)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二)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二)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五)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三)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八)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議(二十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十)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下)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九)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四)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七)第二十一章 涉川終吉黃龍鎖(上)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五)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上)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一)第十章 進退難知走金鑼(上)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三)第二百六十四章 長風(一)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九)第三十三章 道遠難襄理(上)
第四十四章 豈懼足履霜(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不悖(一)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二)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下)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二)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七)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十八)第四十八章 夢盡乾坤覆殘杯(五)第三十一章 離鄉難知處(下)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五)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三)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六)第八章 太平調聲傳烽煙(三)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九)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七)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三)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六)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十二)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十四)第二百九十六章 並行(下)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二)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十四)第二十三章 鐵騎連聲壓金鼓(一)第三百零九章 僞帝(上)第二十一章 山外望山待時至(四)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中)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閒人自忙(三)第一十九章 波瀾因風起(下)第二十章 廷對展玉華(下)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七)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二十)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圖(下)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四)第四十七章 氣接瑤臺驂帝御(下)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六)第三十六章 萬衆襲遠似火焚(五)第二百零三章 火箭(十一)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變遷(九)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三)第三百二十一章 說服(上)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九)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六)第二百五十六章 新議(二十二)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上)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五)第五章 冥冥冬雲幸開霽(八)第三章 陋室豈減書劍意(上)第三百零二章 不悖(六)第四十九章 南北(九)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一)第二十七章 片言斷積案(中)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七)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三)第十章 進退難知走金鑼(下)第二百九十二章 狂浪(中)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三)第一百零三章 微雨(十)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三)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八)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十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四)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下)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無(十二)第二百五十章 新議(十六)第三十七章 青山聲碎覷後影(一)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五)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五十二)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六)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五)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八)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二)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二)第九章 鼙鼓聲喧貫中國(五)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三)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八)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議(二十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十)第二十九章 雛龍初成覓花信(下)第四十五章 從容行酒御萬衆(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九)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四)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七)第二十一章 涉川終吉黃龍鎖(上)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五)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上)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一)第十章 進退難知走金鑼(上)第一十四章 飛度關山望雲箔(三)第二百六十四章 長風(一)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九)第三十三章 道遠難襄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