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五)

夜色籠罩着宮城。

內外皆是一片深黑,只有點點火光,在各處宮室裡閃着。

一串燈火橫過眼前的黑暗,從保慈宮的方向,正往福寧宮的後殿過去。

坤寧宮位於宮城的最北面,也就是最後面。

南面是福寧殿。距離三位宿直宰輔的位置很遠,而保慈宮就在福寧殿正西,如果從前面走,在坤寧宮的方向上根本就看不見。那是故意從福寧殿後走過去的。向皇后明白,那是給自己看的。

六月底的夜晚,依然是燥熱的。只是風吹過高聳的殿宇,原本乾燥,就變得清冷甚至陰森起來。就像是第一次走進大慶殿,那股迎面而來的陰寒,怎麼都忘不掉。

向皇后雙手環抱着上臂。

單薄的褙子下,大宋最尊貴的女子,正在夜風裡瑟瑟發抖。

就算是在冬至夜之後,她也沒有正面面對過自己的姑姑。

每次見面都是不苟言笑的高太后,給她帶來的是十幾年的畏懼。本來以爲已經結束了,可到了今夜,向皇后終於明白,那種畏懼,依然藏在心底。

結髮夫婿說自己害了他,兒子雖小,卻已經有了偏見。都說三從四德,可丈夫、兒子都靠不住,到底要依靠誰才行?

向皇后眼睜睜看着那一道流光匯入了前方的宮舍之中,沒有受到半點阻礙。

“宋用臣還沒回來?”她慌亂地問着。

結果顯而易見,人人不敢擡頭,也沒人能給她一個安心的答覆。

……

篤……篤……篤。

從遠處傳來的聲音,有節奏地響着。就像眼前的那一串燈火,隨着步伐,輕輕地搖晃着。

那是太后自己拿着柺杖在走,從保慈宮,向着福寧殿一路走過來。

誰也沒想到太后這麼快就從保慈宮中走出,被派去“護衛”太后的班直,顯然沒有起到阻攔的作用。

聲音越來越近。

柺杖的末端每砸在地板上一下,楊戩的心中都會抽上一記。

很好笑吧。

楊戩能感覺得到對面的同伴投來的視線。自己臉上的皮肉正一抽一抽的,隨着太上皇太后越走越近,腮幫子就跳得越來越厲害。

他完全壓不住心中的驚悸和恐懼。

自己是皇后在福寧殿提拔起來的,是在冬至夜僥倖得了皇后的青目,攀上了梧桐枝。平日裡都是福寧殿中備受尊敬的,他自己也曾幻想着,再過二三十年,爬到入內都知的位置上。

但他現在不敢想了。

太上皇太后氣勢洶洶而來,能應對的只有皇后。

楊戩現在站在門邊,可他無論如何都不敢往正門口挪上半步,就是心裡想,腳也不聽使喚。

說句難聽話,要是太上皇太后指着自己說一句“着實打”,打成肉醬也沒處喊冤。

太上皇不可能攔住她,至於太上皇后……現在在哪裡?

高太后提着柺杖昂然而入,目不斜視,一句也沒多說。

福寧殿內外,宮人、內宦、侍衛、都一排排地跪下,楊戩慌慌張張,也跟着跪倒在地。

無人敢阻攔半步。

一隻只腳就從楊戩眼前跨過門檻,他的頭方纔重重地磕在門檻上,但他連摸一下都不敢。

那可是太上皇太后啊!他自己爲自己辯解着。

……

太后去福寧宮?這還真有意思。

韓岡偏頭看看章惇,同伴的臉上看不出有半點被驚嚇到痕跡。

不愧是年輕時,敢偷做宰相的族叔祖小妾的主兒,換個時代和身份,曹操說不定都能做。

“玉昆。你怎麼看?”章惇雖沒被嚇到,但也忍不住皺眉頭,高太后跳出來的時機實在太好了。

韓岡搖頭笑了一下,高太后咬牙隱忍了半年多,現在想必是覺得雲破月開,等到了報仇雪恨的時候了。

之前皇后能壓制住高太后,是有高太后在冬至夜犯下大錯的緣故,但更重要的,是皇帝一直都站在她背後。但現在皇帝寫下來的“皇后害我”,已遍傳宮中,這樣一來,高太后要有動作,誰還能攔得住?

“樞密,現在可不是笑的時候。”宋用臣急得跳腳。韓岡的態度實在是不像是一名忠臣。

韓岡與章惇相視一笑,這下更可以放心了。

宮中的很多內侍,從小受到的教育其實極爲成功,忠義二字藏在心底,比外面的士大夫還要更爲虔誠。跟漢唐的那些能廢立天子,主掌朝政的名閹差得很遠。

帝后之間起了嫌隙,宮中得用的大貂璫有多少會站在皇后一邊,宰輔們都沒有底,宋用臣也不能自清,他同樣是趙頊提拔起來的內宦。本來沒辦法確認宋用臣到底會不會站在皇后一邊,現在看看,倒是有七八分可以確認了。

“太上皇后擔心太多了。”章惇說道。實在是經驗不足。

向皇后終究不是那種有太大野心和才能的皇后。如果臨國聽政的是武后,大家都不用擔心了,只等着爲太上皇太后服喪就行了。不過那樣的話,就有另一層擔心了,別指望還能安安穩穩地做官。就是本朝的章獻劉後,照樣能穩穩地壓住高太后一頭。

“又不是什麼大事,不要自亂陣腳!”韓岡輕喝了一聲,讓宋用臣稍稍安靜下來,“夜色已晚,我等也不方便近坤寧宮。”

雖然向皇后她已經得以執掌天下政事,卻並不代表她可以隨便去召見外臣入深宮。尤其是坤寧宮,不可能讓大臣走進去。之前在宮城內接見臣僚,全都是在福寧殿內。如此方纔是光明正大。

韓岡臉上看不出半點急色。隨手點起一個被派來服侍三名宰輔的內侍,“去裡面請韓相公。”

“樞密。”宋用臣小心地問道。

“爲什麼?”韓岡不慌不忙地問着。

“當真沒事?”

“難道太上皇太后還會造反不成?”章惇冷哼。沒有人比他更敢說話了。

太上皇太后寫份血詔,然後讓太上皇用血蓋個指模,交給哪人用衣帶夾帶出去,拿給外面的忠心臣子,最後點集兵馬,去討伐心懷異志的相公們?

好吧,這是韓岡能想到的流程。以宮中婦人的水平,弄起來的政變也就這個等級了。說實在的,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真鬧起來了,正好可以開一開殺戒。省得現在不溫不火,讓人憋悶。

“鬧什麼?”韓絳早給驚醒了,從內間出來,見眼前的陣仗,連忙問道,“子厚,玉昆,出了什麼事?”

韓岡看了宋用臣一眼,以目示意。

宋用臣忙對韓絳道:“是太上皇太后突然想去探望太上皇了。”

韓絳聞言,眉頭就皺起來了。心叫晦氣,偏偏在他宿直的時候出了這樣的事。沒想到高太后這麼心急,一聽說兒子成了太上皇,就忙過來聯絡了。是想要變天不成?

“子厚,玉昆,你們怎麼看?”他衝門旁的班直侍衛努努嘴,“要不要調動一些人手來?”

“不可!”韓岡立刻阻止。

“萬萬不可!”章惇也同時說道。

母親探望兒子,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只要朝廷還要三綱五常,就不方便阻止高太后,調動兵馬更是不行。若是什麼事都沒有,傳出去,三人都要成爲笑料了。

不過不論是同爲淪落人後,母子天性爆發,還是又開始想折騰一下,這股風氣也不能漲。

“請上覆太上皇后,天子年幼,早睡早起方是養生之道。夜中驚動,不宜於御體。”韓岡想了想,又道,“王中正也在吧,讓王中正去護送太上皇太后,其餘不用多想。讓太上皇后安心就是了。”

就這樣?宋用臣想問,又不敢多問。眼睛瞅着韓絳。

韓絳卻轉身往裡走,“這邊就交給玉昆和子厚了,老夫去睡了。年紀大了,吃不住累。”

“玉昆,下不下棋?”章惇拉着韓岡。

暗自笑道,這韓岡看着溫文爾雅,性格鋒銳得緊,骨子裡就是個潑皮破落戶,根本就不怕把事情鬧大。真的鬧起來,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治罪。

“賭注還是麥子嗎?”韓岡也不拒絕。立刻讓人去找棋盤。只要照顧好太子,什麼事都沒有。

趙煦年紀小,沒有韓岡,誰敢保證他活到成年?趙頊就這麼一條命根子,如何還敢折騰?當初冬至夜,來回反覆地安排人事,究竟是爲了什麼?除非趙頊當真瘋了,纔會跟高太后言和聯手。

但趙頊沒瘋啊,昨天晚上,明明白白的清醒着。他現在能做的,敢做的,最多也只是在趙煦的心中扎幾個釘子,盼着趙煦成年親政後,能爲他出一口罷了。

否則就是再氣,也得忍着,絕不會跟高太后一條路。

扶了高太后上臺,親生兒子還要不要?到時候,連個承宗祧的都不會給他安排一個。

他敢賭嗎?韓岡知道,只要趙頊還有理智,就絕不會賭。

而若趙頊真的去賭的話,那就是真的瘋了。那時候,這邊做起事來,反而就不用那麼束手束腳,到能放開來了。

“還不快去?”韓岡回頭望着宋用臣,“早點跟太上皇后說,還能來得及讓王中正送太后一程。”

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中)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中)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四)第四十一章 順風解纜破晴嵐(上)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中)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中)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九)第二百一十一章 變故(八)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一)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七)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二)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三)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中)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六)第二百三十二章 變故(二十九)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四)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七)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八)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一)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八)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五)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三)第二十八章 遙別八桂攀柳枝(上)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五)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二)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上)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七)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九)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四)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議(二)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四)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十)第一十三章 赳赳鐵騎寒賊膽(下)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二)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五)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二)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三)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中)第一百五十一章 梳理(二十一)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八)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二)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四)第二百零三章 火箭(十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五)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八)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上)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五)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一)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七)第一百九十章 借款(四)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四)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七)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三)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三)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七)第四十六章 南北(六)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九)第二十九章 君意開疆雪舊恥(中)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十)第一百二十四章 撲朔(下)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六)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六)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火(下)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上)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四)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五)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一)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下)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四)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十二)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八)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一)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五)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一)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上)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十二)第四十三章 親屈天人九重問(下)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中)第一百七十九章 變遷(六)第二十二章 聲入雲霄息烽煙(下)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六)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中)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一)第二十一章 虛實(一)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九)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八)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五)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五)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二)第六章 氣貫文武與世爭(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八)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一)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五)
第一十七章 家事可斷百事輕(中)第三十五章 甘霖潤萬事(中)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四)第四十一章 順風解纜破晴嵐(上)第一十四章 落落詞話映浮光(中)第九章 舊日孤燈映寒窗(中)第三十七章 朱臺相望京關道(九)第二百一十一章 變故(八)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一)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七)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十二)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二十四)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三)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中)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六)第二百三十二章 變故(二十九)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四)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七)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八)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一)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八)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五)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十三)第二十八章 遙別八桂攀柳枝(上)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五)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二)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窮(上)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七)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九)第三十八章 豈與羣蟻爭毫芒(四)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議(二)第一章 一入宦海難得閒(四)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十)第一十三章 赳赳鐵騎寒賊膽(下)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二)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五)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二)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三)第四十二章 潮至東嶗觸山回(中)第一百五十一章 梳理(二十一)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風嘗隨驃(十八)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二)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四)第二百零三章 火箭(十一)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五)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八)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潛波濤(上)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十五)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一)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七)第一百九十章 借款(四)第二十五章 阡陌縱橫期膏粱(四)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七)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三)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二十三)第三十章 衆論何曾一(七)第四十六章 南北(六)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九)第二十九章 君意開疆雪舊恥(中)第三十一章 戰鼓將擂緣敗至(十)第一百二十四章 撲朔(下)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十六)第三十六章 駸駸載驟探寒溫(六)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二)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火(下)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上)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四)第六章 見說崇山放四凶(五)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一)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下)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四)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十二)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二十)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八)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劍履(一)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五)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一)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上)第四十六章 易法變制隳藩籬(十二)第四十三章 親屈天人九重問(下)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十)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第三十七章 長安道左逢奇士(中)第一百七十九章 變遷(六)第二十二章 聲入雲霄息烽煙(下)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六)第五章 聖賢需承傳人薦(中)第二章 凡物偏能動世情(一)第二十一章 虛實(一)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九)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八)第二十一章 欲尋佳木歸聖衆(五)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五)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十二)第六章 氣貫文武與世爭(下)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二十八)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一)第三十三章 爲日覓月議乾坤(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