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連環

周室取得天下自後,武王分封前代王朝的子孫,給以王侯名號,號稱三恪。分別封虞﹑夏﹑商之後於陳﹑杞﹑宋三國。田氏就是出自陳國,但並沒有承祧虞舜的宗廟,所以三恪中唯有承祧商後室祭祀的宋國尚在人間。在注重禮儀的時代,宋國國君若是去見周天子,周天子必須清道郊迎,以示敬重。現在當然沒那麼多講究了,周天的“郊迎”越來越不值錢,連張儀那種人都能享受“郊迎”。

而且宋國國君也懶得去見什麼天子,因爲他已經把自己當做天父了。

他就是取代了紂的地位,被人稱爲桀宋的宋王偃。宋王偃姓戴氏,得位的手段很主流——謀反。他曾一度把國君的位置讓給兒子,但是又發兵把兒子趕走,奪了回來自己幹——比趙雍成功。他把裝滿牛血的袋子掛在樹上,然後用弓箭射穿,號稱射傷了老天。又命人鞭笞大地,所謂“射天笞地”,標榜自己多麼牛叉。

這人雖然極度自我膨脹,不過打仗的確很厲害。宋國並沒有什麼知名的戰將,但是戴偃卻把周圍鄰居打了個遍。

作爲墨燎,我絕對不能去見他。因爲我要愛惜羽毛,到時候惹宋王不高興了很可能被烹掉,所以當初找了個戴偃搶人老婆的藉口拒絕了召見。作爲狐嬰我卻不用擔心,因爲狐嬰本來就是走在暗處的。我沒有必要跟宋王面對面談,只要派個小朋友去送封信就可以了。

自從寫過了信給田地,我就喜歡上了寫信這種交流方式。願意寫詳細點就寫詳細,願意簡單點就簡單點,還可以吊吊諸侯的胃口,秀一下帶有隸書風味的篆體。在給宋王的這封信裡,我開篇就說了齊、秦兩國結盟意圖在於宋國。仔細分析當前國際局勢之後,我就和其他列國間的縱橫之士一樣,提出瞭解決方案。

“外臣以爲,當以陶邑爲餌,離間齊秦。”我寫道。陶邑是天下最富裕的都市,誰不想要?如果把陶邑拋出去,對齊國說這是打算奉給齊王的,但是秦國想要,宋國不敢惹秦國。再對秦國說,本來是想給秦國的,但是齊國大兵就壓在那裡,不給就得捱打。其結果就是齊秦誰都不敢拿,結盟的事也就會作罷。如此陶邑安全了,宋國更加安全了。

寫完之後我通讀一遍,覺得很有文采,而且符合受迫害妄想症患者的邏輯。只要戴偃相信了,就踏進了我的圈套。

我的目的當然不會是讓宋國安全。我的目的是把陶邑交到秦國手裡。之所以要讓秦國佔有陶邑,是因爲我想要陶邑。讓我從宋國手裡搶陶邑,那是癡人說夢,但是讓秦國把陶邑交給我,卻並不很複雜。這個環環相扣的連環結,每一步都能讓我藏得更深。

不過在此之前,我必須佔有新城。

我曾看過師父收集的列國地輿圖,每個國家都畫得像模像樣,儘管比例上有些問題,但是遠近還是能夠標誌的。然而把這些列國輿圖拼在一起,就會發生合不攏的情況!明明楚國地圖在河東的城市,在韓國地圖上就成了在河南。我也是基於這個原因才下決心讓魎姒去做一次全中國巡演,繪製整個中國的地圖。

以免我再犯“新城”這樣的錯誤……

我一直以爲是兩座城市,一座屬於楚國一座屬於韓國,誰知竟然是同一座!函谷關之役結束後,秦國把新城“還”給了韓國。現在秦國要出兵東進,無論往哪個方向出擊,第一座要攻下來的城池就是新城。

在我設想中,就是要奪取新城,然後用新城換陶邑。一座戰略雄城換取某個貴族——基本上是丞相魏冉——的私地,無論是宣後還是秦王,都不會有什麼猶豫。

至於怎麼攻下新城,早就在我謀算宋國的時候已經有了概念,即便不說十拿九穩,七成把握是肯定有的。想到這裡我就忍不住心中盪漾,開始安排跟我一起啓程去新城的人選。實際上,我應該想想誰該留下來。

我已經儘量將兩套班子組合起來用了,犧牲了互相監督的本義,即便如此還是人手不足。但是現在的狀況,忠誠是最重要的要求,來不得絲毫馬虎。而忠誠必定需要時間來見證,也需要時間來灌溉,我是死活不會相信馬路上隨便撿個人就會對我死心塌地的。

龐煖說我在蘇西走後,踏上了另一個極端,真變成狐一樣多疑的動物了。我對此不發表意見,只是道:“樑成也去濮陽不短的日子了,讓他回來主持歷山大本營的事。天樞、天璇十中留二以備消息傳遞,應付不測,其他統統帶走。”

“沒結業的也帶走?”龐煖驚疑道。

“不下水永遠都學不會水。”我道。

要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嘛,一直過着與世無爭的訓練生活,哪怕再苛刻也不能跟親身經歷一場實戰相比。何況又不是讓他們拿着長戈上戰場,只是去陌生的城市實習一番。

“我也去?”

“廢話!”我瞪了龐煖一眼,“我離得開你麼?”

龐煖笑得十分得意,道:“那剩下的這些人誰統領?”

我想了想,終於下定決心道:“交給寧姜吧。”

從能力來說,寧姜的能力比許多男人都強得多。雖然做事有漏洞,但那是因爲她碰到了我。這不是我自誇,換個法官極大可能就讓她混過去了。雖然我對絕大部分人的忠誠都持懷疑態度,但寧姜是例外。她背叛我沒有任何好處,因爲沒有人會聽信一個女人。她能對我造成的最大傷害就是一走了之。而她已經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她現在更害怕我讓她走。

“我會給她九尾白狐印,剩下的人馬由她調動。”我對龐煖道。暗馭手那邊只認印不認人,這個規矩定下來,哪怕許歷袁晗這樣的親近之人也不能違背。

龐煖一一記下,又問道:“兩個小子帶不帶?”

“帶。”我覺得龐煖有些婆婆媽媽,“反正趙牧我肯定要帶。”現在列國間名將出得最多的就是秦國,而且讓人羨慕的是秦軍後備梯隊人才濟濟,從現在的老將司馬錯到未來的章邯,從未有過青黃不接的時候。除此之外,秦軍的戰法也很值得學習,有必要親身感受一下。如果可能,我更希望能夠帶着趙牧親臨韓魏的指揮部。

人員最後確定時候,我自己也不由苦笑。自己好像已經把所有人都帶去了新城。這樣實在太過醒目,如果墨家要擴大地盤,首先得從魏國大梁和韓國南鄭開始,直接就將手伸到新城,難免讓人感覺居心叵測。既然濮陽的工作已經展開了,那麼索性將鄭藝和嚴無咎一併召回,讓他們倆分別主持大梁和南鄭的共濟會建設。

樑惠就是大梁人,家裡是販賣齊鹽的商賈,和陶朱氏也有生意往來。我本想讓她留在大梁負責協助,誰知她說什麼都要跟我去新城,我只好由着她去。說到底,她只是墨者的家屬,我對他們並沒有命令的權力。

大梁和南鄭的共濟會工作我並不是很放在心上,何況鄭藝和嚴無咎對於這種基層工作已經有了經驗。許多從齊國開始跟隨我的墨徒並不認識他倆,不過聽說是我的首代弟子還是很客氣地表示願意處於他們之下。從陶邑出發,我儘量加快了速度,過大梁和南鄭的時候甚至連當地的王公貴族都懶得見,直接穿城而過。雖然有些失禮,但是時間緊迫,必須在秦國出兵之前在新城站住腳跟。

趕到新城的時候天已經黑了,我當即宣佈城外紮營,同時派天璇堂的人潛入城中給朱氏門人傳信,讓他們安排好大隊人馬索性的住宿和供給,並且準備大出血。很快送信的人回來,說他們見了令牌印信都表示連夜準備,一定在明天開城門時都能擺平,同時也奉上了新城郡守的個人信息。

新城歸韓之後,韓國重設新城郡,以新城爲郡治。此郡在韓宣王時稱三川郡,轄境內河、洛、伊三川,將洛陽也包圍在內,是中原的中心地帶。時人喜歡用“中國”指代韓、魏、宋等中原諸侯,其中又以韓國爲中國之中央。

我翻開竹簡,發現這位郡守倒是個誠實君子,在這塊最中央的重要位置竟然奉行黃老學派的無爲而治,與民休息,緩和秦國統治後的****創傷。現在天下流行商業稅,從入門到入市,再到出售各個環節都有商稅存在,而他卻只收市易稅,而且稅率只有三十稅一,可謂是仁人君子了。

這樣的郡守最不可能做的事就是苛刻百姓,所以新城共濟會的生長環境或許很不錯。

我同時也忍不住在想一個問題,爲什麼會有這樣的郡守呢?新城緊扼秦與中原的通道,是通衢之地,秦國的特產都要從這裡流向山東諸國。商場如戰場,這麼要緊的地方直接影響大宗貨物的定價權,陶朱氏怎麼可能不好好經營一番呢?爲了讓自己的戰略要地有個寬鬆的大環境,買通韓國權貴任命這麼一位郡守也是理所應當的事。

我再次翻開陶朱氏給我的聯絡名冊,數了數商戶人家,恐怕只是新城力量的冰山一角吧。

第202章 年尾(二)第233章 總爲浮雲遮望眼(三)第199章 定身封(二)第54章 安陽君(三)第146章 奪城(二)第28章 審案(三)第246章 先打了再說(二)第256章 曲阜之會(三)第33章 不世名將(一)第166章 朝爭(三)第260章 封君與成婚(一)第118章 九尾(一)第263章 封君與成婚(四)第8章 樓緩第261章 封君與成婚(二)第196章 九尾(二)第154章 立身(三)第58章 相邦肥義第190章 處士(二)第8章 樓緩第36章 不世名將(四)第147章 奪城(三)第193章 崩塌(二)第15章 射桃第18章 歸趙(一)第244章 下手(三)第25章 審案(一)第36章 不世名將(四)第93章 共濟(二)第112章 墨社(二)第12章 可怕的秦國第218章 有狐綏綏,在彼淇樑(三)第205章 新年(二)第248章 大軍出發(一)第173章 牽引(二)第108章 齊閔(一)第217章 有狐綏綏,在彼淇樑(二)第41章 敵友(二)第22章 士師(二)第121章 九尾(四)第214章 賢良淑惠的王后(二)第105章 墨學(三)第160章 司徒(一)第67章 借刀殺人(三)第219章 上谷郡守的叛節!(一)第176章 牽引(五)第28章 審案(三)第147章 奪城(三)第183章 隱術(四)第232章 總爲浮雲遮望眼(二)第188章 報仇(四)第233章 總爲浮雲遮望眼(三)第93章 共濟(二)第144章 小吏(三)第265章 王霸之國第248章 大軍出發(一)第117章 墨社(七)第123章 九尾(六)第75章 喋血沙丘(一)第171章 兼收(五)第169章 兼收(三)第179章 狐影(三)第136章 開戰(二)第270章 這是要天下伐齊了麼?(三)第14章 主父歌第102章 陶朱(三)第62章 劍士第174章 牽引(三)第196章 九尾(二)第5章 出差第7章 娛樂活動第156章 站隊(二)第153章 立身(二)第150章 故里(二)第276章 我們也行動吧(二)第63章 大司馬第188章 報仇(四)第122章 九尾(五)第220章 上谷郡守的叛節!(二)第207章 新年(一)第10章 諍臣第162章 司徒(三)第267章 今非昔比的趙國(二)第176章 牽引(五)第79章 喋血沙丘(五)第116章 墨社(六)第119章 九尾(二)第19章 歸趙(二)第249章 大軍出發(二)第147章 奪城(三)第235章 齊宋之戰與國內的小動作(二)第201章 年尾(一)第118章 九尾(一)第127章 狐穴第278章 天下伐齊和我的見聞(一)第280章 天下伐齊和我的見聞(三)第230章 農家(三)第54章 安陽君(三)第165章 朝爭(二)第206章 新年(三)
第202章 年尾(二)第233章 總爲浮雲遮望眼(三)第199章 定身封(二)第54章 安陽君(三)第146章 奪城(二)第28章 審案(三)第246章 先打了再說(二)第256章 曲阜之會(三)第33章 不世名將(一)第166章 朝爭(三)第260章 封君與成婚(一)第118章 九尾(一)第263章 封君與成婚(四)第8章 樓緩第261章 封君與成婚(二)第196章 九尾(二)第154章 立身(三)第58章 相邦肥義第190章 處士(二)第8章 樓緩第36章 不世名將(四)第147章 奪城(三)第193章 崩塌(二)第15章 射桃第18章 歸趙(一)第244章 下手(三)第25章 審案(一)第36章 不世名將(四)第93章 共濟(二)第112章 墨社(二)第12章 可怕的秦國第218章 有狐綏綏,在彼淇樑(三)第205章 新年(二)第248章 大軍出發(一)第173章 牽引(二)第108章 齊閔(一)第217章 有狐綏綏,在彼淇樑(二)第41章 敵友(二)第22章 士師(二)第121章 九尾(四)第214章 賢良淑惠的王后(二)第105章 墨學(三)第160章 司徒(一)第67章 借刀殺人(三)第219章 上谷郡守的叛節!(一)第176章 牽引(五)第28章 審案(三)第147章 奪城(三)第183章 隱術(四)第232章 總爲浮雲遮望眼(二)第188章 報仇(四)第233章 總爲浮雲遮望眼(三)第93章 共濟(二)第144章 小吏(三)第265章 王霸之國第248章 大軍出發(一)第117章 墨社(七)第123章 九尾(六)第75章 喋血沙丘(一)第171章 兼收(五)第169章 兼收(三)第179章 狐影(三)第136章 開戰(二)第270章 這是要天下伐齊了麼?(三)第14章 主父歌第102章 陶朱(三)第62章 劍士第174章 牽引(三)第196章 九尾(二)第5章 出差第7章 娛樂活動第156章 站隊(二)第153章 立身(二)第150章 故里(二)第276章 我們也行動吧(二)第63章 大司馬第188章 報仇(四)第122章 九尾(五)第220章 上谷郡守的叛節!(二)第207章 新年(一)第10章 諍臣第162章 司徒(三)第267章 今非昔比的趙國(二)第176章 牽引(五)第79章 喋血沙丘(五)第116章 墨社(六)第119章 九尾(二)第19章 歸趙(二)第249章 大軍出發(二)第147章 奪城(三)第235章 齊宋之戰與國內的小動作(二)第201章 年尾(一)第118章 九尾(一)第127章 狐穴第278章 天下伐齊和我的見聞(一)第280章 天下伐齊和我的見聞(三)第230章 農家(三)第54章 安陽君(三)第165章 朝爭(二)第206章 新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