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諍臣

你妹啊!

我是那種被一個故事就騙走的小屁孩麼!

坐在馬車上,我心中有些不平衡。

我居然真的毫無節操地被一個故事騙走了……

不過趙雍許諾等我回到邯鄲,可以進守藏館看所有趙國的歷史文獻和公文存本。他還說,我若樂意,完全可以任命我爲館史。

條件就是跟他去一趟秦國。

我真不知道是哪根筋搭住了,居然同意了。於是只能告別晉陽的花天酒地,再次踏上西進的征途。因爲函谷關在打仗,所以我們從晉陽直接往西,從離石到藺城,然後從藺陽走水路,順着黃河往南,到龍門山的時候登陸往西,再往南,再往西……

到咸陽的時候,我覺得自己的體重更輕了。一向征伐草原的趙雍也顯得有些憔悴,那一段水路實在走得讓人蛋疼菊癢。我希望等我回程的時候函谷關已經攻破了,這樣可以少受很多罪,還可以去韓國感受一下中原之風。

雖然這一路上患難過來,樓緩對我還是一張死人臉。我懶得理他,索性跟那班樂工混在一起。樂工之所以被人不齒,基本上都是奴隸、殘疾和閹人。春秋時代,樂還是作爲治國的一種有力手段,樂師基本都是士大夫階層。到了現下,樂的主要功能就是娛樂了。

那些樂工見我與他們混居一起,十分不自在。恭謹之下藏着的是濃濃的懼意。我喜歡那些士大夫被我說得啞口無言,罵得狗血噴頭卻無還口之力,但並不樂於見到這些處於底層的人將我視作高高在上的大人君子。

還在黃河漂流的某一天,一個樂工暈船暈得厲害,吐得幾乎要虛脫了。我讓人煮了薑水,灌下去之後果然好了許多。我又讓人開了舷窗,讓船艙裡通風。雖然在冬月的寒風中有些痛苦,不過暈船的人倒是好了很多。

“下奴乃草芥之流,竟勞動君子,實在惶恐。”那樂工淚流滿面向我道謝。

我很遺憾。你這樣道謝,讓我心中很不爽。天生天殺,誰比誰卑賤呢?

“你知道師曠麼?”我問他。

他搖了搖頭。我望向船艙裡的衆人,都紛紛搖頭,目露疑惑。

師曠是個盲人,精通音律,琴藝尤其超凡。傳說師曠彈琴的時候,馬兒會停止吃草,仰起頭側耳傾聽;覓食的鳥兒會停止飛翔,翹首迷醉,丟失口中的食物。然而讓他傳名後世的並非他的琴技,而是爲人。

有一次晉平公跟大臣飲宴,突然有感而發,高聲道:“沒有比作爲人君更快活的事了!我說的話誰都不敢違抗!”師曠當時在場,認爲這話說得太不像話,尤其不像“君人者”的話,他怎麼辦?

我看着這些已經被這個小故事吸引的衆人,緩緩道:“他操起琴,連人帶琴向晉平公撞了過去。”

所有樂工都吸了口冷氣。

時代不同了,在當時是氣節,在現在是找死。

“人格無尊卑,人品有高下。”我對他們道,“爲人在世,最傻的兩件事,一件是目中無人,另一件是妄自菲薄。”

他們紛紛點頭,但是從神情上看,我的小故事講道理並沒有什麼成效。他們就像是我上輩子讀書時的樣子,聽懂了,記住了,但不會去感悟。沒有感悟就沒有智慧,只是一些知識,而那些知識是最沒意義的。

當時我並沒有想到這個小插曲會給我帶來陰影。在我們走了陸路之後三天,那個暈船的樂工神色詭異地找到我,那副樣子簡直可以用鬼鬼祟祟來形容了。

“三日前,主父與大夫在船中飲酒,”他壓低了聲音,再三旁顧,確定沒人時才繼續道,“大夫對主父曰:狐子有師曠之志。主父問何以知之,大夫道:狐子學樂,並以師曠與衆樂工互勉。”

“主父怎麼說?”我問道。

“主父只是笑,並沒說話。”

“知道了,你先走。”我說道。

樂工的身影很快就在林中消失不見。我爬上樹,環顧四周林海,好想回到了山林之中,忘記了一切憂慮。以前這個時候,龐煖會站在樹下翹首以盼,等我把鳥蛋傳下去,現在只有我孤零零站在枝椏上。

我們之中只有樓緩是大夫。他對武靈王說這事,無非是在跟主父說,狐嬰說他是晉平公。

其實晉平公也沒什麼不好啊,兩合諸侯,共討不庭。爲人謙虛好學,七十歲了還覺得自己沒學夠,感嘆時光不在。而且寬宏大量,就是我說的那個故事,晉平公面對師曠的無禮,第一反應是問師曠:你丫撞誰啊?這已經是給了師曠臺階,只要他說“手滑”“腳滑”之類的,估計也就沒事了。誰知師曠不肯下臺階,直說撞的就是剛纔在這裡說“小人之語”的二貨。左右大臣都進諫殺掉師曠,晉平公卻說:“算了,的確是哥失言了,這事兒對哥也是個警告。”

樓緩,你丫到底讀沒讀過書啊?

不過趙雍讀到的版本跟我看到的版本不太一樣,在他的版本里晉平公是個沉溺於靡靡之音亡國之聲的昏聵君主。所以他找了個空兒,擯退左右,獨獨留下了一個歌姬在一邊鼓琴,把我叫進去玩“大家來找茬”。

主要是找我的茬。

在我陳述辯解之後,趙雍還是一副不依不饒的樣子。我說你都已經四十多歲的人了,跟我一個十歲的小屁孩較什麼真啊!旅途無聊找我來消遣的?

“主父,反正現在我們已經在秦國的土地上了,你要是再這麼胡攪蠻纏無理取鬧,我就投奔秦國去了。”我對他說。

“如此不臣之言竟出爾口!”趙雍氣得站了起來。

“君不君,臣不臣。”我也站了起來,“朕跟你好話說盡,你偏要以爲我用晉平公的事諷刺你,其實你哪有平公的水準!人家好歹打到臨菑、高唐,兩度統合諸侯,你不過滅個小小中山就自我滿足,還想打秦國?百姓吃飽了麼!獄政斷清了麼!耳目伸張了麼!武備修葺了麼!懶得和你兩個多說!”

我說到後面一時順口,連楚國土話都出來了。雖然說得時候很過癮,不過說完之後就有些尷尬了。我若真的投奔秦國,不等我踏出這個帳篷,他的侍衛就會把我剁成肉醬。

還好趙雍只是眯着眼睛看我,然後用手摸了摸鼻子。這是一個人想掩飾什麼時候的表情,他沒有想殺我,還好還好。我硬挺着一口氣等他說話,直到他說:“退下。”我方纔昂首挺胸轉身出了帳篷,順便用一聲鼻哼將胸中之氣吐盡。

在簾幕合攏的剎那,我聽到裡面桌案被踢翻的聲音。嗯,果然還是生氣了。不知道爲什麼我陰暗的心理居然有些竊喜,難道是前世裝孫子裝得太多,以至於心理變態?

從荒野密林裡走出來之後,我們到了秦國第一站櫟陽。雖然離石和藺陽早就被秦國搶去了,但我們趙人潛意識裡還是覺得河東之地都是我們的,所以忽略了秦兵佔據城頭的事實。

櫟陽作爲秦人的舊都,只經歷了二世三十五年。時間雖然不長,但意義絕非尋常。因爲它所經歷的二世,正是秦國起步騰飛的三十年。秦獻公二年,爲了收復河西之地,定都櫟邑,次年修築了櫟陽城。獻公去世之後,他兒子孝公即位,在這裡任用了來自魏國的小夥——公孫鞅。公孫鞅在這裡頒佈了兩次變法的總綱,並指揮修建了咸陽城。

我們下榻的地方就在公孫鞅故居,這是他在就任左庶長之前的老房子,並沒有被秦國刻意保護起來。雖然是樓緩出面去要的,但我知道這是趙雍的意思。在入住當天,他就把我叫到了寢室,裝模作樣地看着一卷《商君書》,天知道在如此昏暗的燈光之下他看進去多少。

“櫟陽如何?”他問我。

櫟陽很好。我心中道。

“秦國之所以爲山東六國所疾,觀櫟陽足矣。”我道。

“說來聽聽。”他半臥在榻上,似乎很愜意地閉上了雙眼。

櫟陽十門十三街,周長二十里,城內多巨賈豪商,鐵作精良,匠鋪連綿數裡,是秦國重要的兵器製造地。尤其讓人驚歎的是商鞅死了這麼多年,他的法令卻幾乎沒有受到怠慢,街道整潔,所有垃圾都堆放在灰坑。車輛馬匹進退有度,沒有交通擁堵,展現出高超的城市管理能力。

如果拿櫟陽跟邯鄲相比,櫟陽從內政管理,城市規劃,產業佈局,武裝守備,到民衆安居樂業,休養生息,每一點都比邯鄲強了百倍不止。我甚至覺得拿邯鄲跟櫟陽比有些不公平,櫟陽的城市管理能力甚至遠超三千年後的絕大部分省會城市。

“而且櫟陽未必比得上咸陽,”我總結道,“邯鄲卻已經是趙國最好的地方了。”

“那依你看,”趙雍用一種近乎睡着的口吻懶懶道,“寡人想伐秦,能成否?”

能成?

成你妹啊!

第50章 出奔(二)第143章 小吏(二)第130章 新城(二)第106章 墨學(四)第274章 秦國在行動(三)第135章 開戰(一)第163章 司徒(四)第39章 眼線(三)第204章 新年(一)第34章 不世名將(二)第123章 九尾(六)第260章 封君與成婚(一)第215章 賢良淑惠的王后(三)第195章 九尾(一)第201章 年尾(一)第200章 定身封(三)第136章 開戰(二)第172章 牽引(一)第25章 審案(一)第148章 奪城(四)第160章 司徒(一)第109章 齊閔(二)第192章 崩塌(一)第86章 客居(三)第41章 敵友(二)第269章 這是要天下伐齊了麼?(二)第74章 沙丘大朝(五)第33章 不世名將(一)第132章 新城(四)第247章 先打了再說(三)第121章 九尾(四)第18章 歸趙(一)第37章 眼線(一)第227章 迴歸(三)第11章 廟算第254章 曲阜之會(一)第85章 客居(二)第259章 秦國的震怒(三)第66章 借刀殺人(二)第233章 總爲浮雲遮望眼(三)第122章 九尾(五)第47章 問鬼神(二)第279章 天下伐齊和我的見聞(二)第270章 這是要天下伐齊了麼?(三)第139章 陣中(三)第87章 夢蝶(一)第210章 又見故人來(一)第155章 站隊(一)第35章 不世名將(三)第180章 隱術(一)第217章 有狐綏綏,在彼淇樑(二)第208章 新年(二)第84章 客居(一)第142章 小吏(一)第272章 伐齊之前(二)第210章 又見故人來(一)第233章 總爲浮雲遮望眼(三)第124章 九尾(七)第49章 出奔(一)第21章 士師(一)第127章 狐穴第19章 歸趙(二)第252章 摧枯拉朽(二)第24章 士師(四)第174章 牽引(三)第2章 關於楚王出逃第175章 牽引(四)第147章 奪城(三)第232章 總爲浮雲遮望眼(二)第196章 九尾(二)第190章 處士(二)第247章 先打了再說(三)第229章 農家(二)第85章 客居(二)第232章 總爲浮雲遮望眼(二)第266章 今非昔比的趙國(一)第28章 審案(三)第89章 墨徒(一)第156章 站隊(二)第219章 上谷郡守的叛節!(一)第213章 賢良淑惠的王后(一)第218章 有狐綏綏,在彼淇樑(三)第17章 男人的八卦第224章 回國(三)第193章 崩塌(二)第226章 迴歸(二)第73章 沙丘大朝(四)第213章 賢良淑惠的王后(一)第94章 共濟(三)第58章 相邦肥義第146章 奪城(二)第224章 回國(三)第136章 開戰(二)第63章 大司馬第199章 定身封(二)第186章 報仇(二)第53章 安陽君(二)第160章 司徒(一)第209章 新年(三)第188章 報仇(四)
第50章 出奔(二)第143章 小吏(二)第130章 新城(二)第106章 墨學(四)第274章 秦國在行動(三)第135章 開戰(一)第163章 司徒(四)第39章 眼線(三)第204章 新年(一)第34章 不世名將(二)第123章 九尾(六)第260章 封君與成婚(一)第215章 賢良淑惠的王后(三)第195章 九尾(一)第201章 年尾(一)第200章 定身封(三)第136章 開戰(二)第172章 牽引(一)第25章 審案(一)第148章 奪城(四)第160章 司徒(一)第109章 齊閔(二)第192章 崩塌(一)第86章 客居(三)第41章 敵友(二)第269章 這是要天下伐齊了麼?(二)第74章 沙丘大朝(五)第33章 不世名將(一)第132章 新城(四)第247章 先打了再說(三)第121章 九尾(四)第18章 歸趙(一)第37章 眼線(一)第227章 迴歸(三)第11章 廟算第254章 曲阜之會(一)第85章 客居(二)第259章 秦國的震怒(三)第66章 借刀殺人(二)第233章 總爲浮雲遮望眼(三)第122章 九尾(五)第47章 問鬼神(二)第279章 天下伐齊和我的見聞(二)第270章 這是要天下伐齊了麼?(三)第139章 陣中(三)第87章 夢蝶(一)第210章 又見故人來(一)第155章 站隊(一)第35章 不世名將(三)第180章 隱術(一)第217章 有狐綏綏,在彼淇樑(二)第208章 新年(二)第84章 客居(一)第142章 小吏(一)第272章 伐齊之前(二)第210章 又見故人來(一)第233章 總爲浮雲遮望眼(三)第124章 九尾(七)第49章 出奔(一)第21章 士師(一)第127章 狐穴第19章 歸趙(二)第252章 摧枯拉朽(二)第24章 士師(四)第174章 牽引(三)第2章 關於楚王出逃第175章 牽引(四)第147章 奪城(三)第232章 總爲浮雲遮望眼(二)第196章 九尾(二)第190章 處士(二)第247章 先打了再說(三)第229章 農家(二)第85章 客居(二)第232章 總爲浮雲遮望眼(二)第266章 今非昔比的趙國(一)第28章 審案(三)第89章 墨徒(一)第156章 站隊(二)第219章 上谷郡守的叛節!(一)第213章 賢良淑惠的王后(一)第218章 有狐綏綏,在彼淇樑(三)第17章 男人的八卦第224章 回國(三)第193章 崩塌(二)第226章 迴歸(二)第73章 沙丘大朝(四)第213章 賢良淑惠的王后(一)第94章 共濟(三)第58章 相邦肥義第146章 奪城(二)第224章 回國(三)第136章 開戰(二)第63章 大司馬第199章 定身封(二)第186章 報仇(二)第53章 安陽君(二)第160章 司徒(一)第209章 新年(三)第188章 報仇(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