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齊閔(一)

鄒衍身高八尺,屬於十分偉岸的大丈夫。他留着絡腮鬍,看上去有些兇相。又因爲是野外講學,所以沒有劍閣履席,很多人都配着劍。鄒衍一站起來就按着劍,那架勢不像是在提問,更像是要打架。

我瞬間就知道了他的立場,因爲那個問題是當年孟軻質問夷之的。

一模一樣,連文字都一樣。

這個問題看起來很簡單,實質是儒家對“兼愛”否定和嘲笑。無論是孔丘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或者是孟軻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是先立足自己而後推及他人的愛,是有差等的愛。

我一度懷疑“老媽老婆掉入水中,先救誰”這個問題就是儒生爲難墨者的。對於儒生來說孝悌是仁的根本,所以肯定先救老媽,沒得考慮餘地。對於墨者來說對於天下人的愛都一樣,別說老媽老婆,就是老媽老婆老鄉老外一起落入水裡,肯定也是先救最近的那個。

墨者的兼愛是一種無差別,無等級,無遠近,無親疏的普世大愛。

三百年多後,有個叫耶穌的拿撒勒人也會提出這種愛,最後被釘在十字架上。

區別在於,耶穌說只有他自己有這種愛,而墨子卻希望全人類都是這種愛。

“我肯定愛自己的侄子超過了鄰居的兒子!”除非鄰居的兒子是我的。

所有人都喧譁起來,就連南郭淇和樑成都用不可思議的目光看着我。墨學門徒覺得我瘋了,怎麼可能說出這種違背墨義的話呢?儒生們先是驚愕,繼而狂喜,好像抓到了我的痛腳。鄒衍卻像是一拳打空了似的,木然地站在原地。

“你們不想聽聽緣故麼?”我利用擴音設備,根本不用太大聲。

底下的聲音漸漸安靜下來。

“因爲我只是個墨學門下不成器的弟子啊!”我感嘆道,“天下有人是生來就成爲聖人的麼?我聽說堯是二十歲時成爲天下共主的,舜過了四十歲才執掌天下政務。他們兩個都是聖王,如果是生而聖賢,爲什麼堯那麼晚才禪位呢?這就說明沒有人是生來就是聖賢的!”

當下這個時代,堯舜禹禪位的故事還只有儒生在傳播,諸如《竹書紀年》等列國史書是明確說堯舜禹相攻而得天下。

這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吧。

我略緩了口氣,道:“子墨子說的兼愛,並沒有否定仁愛,只是說仁愛是初等的愛,而非終極的大愛。即便子墨子本人,達到兼愛的境界也是經歷了一番磨礪,誰敢說自己生來就是兼愛的?”

我望向鄒衍道:“有宋人患頭風之疾,扁鵲爲之開了藥,叮囑他每日一付,連服十日。宋人遵醫囑,十日後果然痊癒。他的鄰居說:‘你真是笨啊,明明只要喝第十付藥就能痊癒的,何必喝前面九付。’請教鄒子,以爲此鄰人如何?”

“此人謬矣,”鄒衍小心翼翼道,“若非前面的九付藥去了疾病大半,僅靠最後一付藥也不可能讓他痊癒。”

我笑道:“兼愛就是那第十付湯藥。沒有自我磨礪,篤行墨教,就如同沒有前面的九付藥,自然不可能達到兼愛的境界!這就是我對於鄒子您的回答,鄙人只是一個年方弱冠,粗鄙無文,見識狹隘的墨門初學,遠遠做不到兼愛天下。如果我說我已經做到了兼愛,那是撒彌天之謊,欺騙天下人。讓您失望了。”

鄒衍更加侷促了,剛鼓起一股氣要說話,我已經用大音量壓住了他的話頭,趁勝追擊道:“然而天下之病就在於某些人不相信第十付藥能夠讓人痊癒!他們固執地只肯吃九付藥,留着最後的病根不除,而對別人說:‘天下怎麼可能有能夠去除病根的藥呢?必然是醫者胡言亂語!’諸君子都是學識過人之輩,以爲這種人是智是愚?”

抱歉,我就是在逼人表態。你們如果說這人是智者,不願意相信兼愛,那我也沒辦法,道不同不相爲謀。如果你們覺得這人有點二,還是願意嘗試一下第十付藥,那麼墨門歡迎您。

南郭淇跳了出來,扯着大嗓門喊道:“就算兼愛再難達到,淇即便九死也要磨礪自己,最終兼愛天下!”

“兼愛天下!”墨學門人齊聲高呼起來。

呼聲良久不衰,地震山搖。我站在臺上,看着一張張狂熱又有些稚嫩的臉,一股熱流在胸中激盪。這一刻我沒有想到墨子,反倒意外地想起了蘇西。她好像比我還要欣慰,在虛空中朝我微笑。若是墨子說的鬼神真的存在就好了……

當呼聲散去,我背誦起《兼愛》中篇,其中墨子說“今諸侯獨知愛其國,不愛人之國,是以不憚舉其國以攻人之國。今家主獨知愛其家,而不愛人之家,是以不憚舉其家以篡人之家。今人獨知愛其身,不愛人之身,是以不憚舉其身以賊人之身。”這段固然指出了天下大害在於“不相愛”,但也肯定了諸侯愛其國,家主愛其家,人愛其身。

只是你可以做得更好點!

“如燎子所言,是認同孟子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一直站着的鄒衍又問道。

我搖了搖頭:“愛則唯一。”

孟軻說的推廣出去的仁愛,看似很美,其實還是不離儒家的“禮”。所謂“禮”就是“離”,各階層相離,各司其命,這就是禮。如果不相離,則是非禮。這就是爲何周公連兒子哭父母,孫子哭祖父母的哭聲都做了區別。所以孟軻推及給“人之老”的並不是愛心,而是行爲。

他的這兩句話換個語境就是:因爲我養狗,所以不忍心吃狗。

他對其他的狗並沒有愛,只是出於關聯心理產生的貌似愛的行爲。

所以他不說“愛吾幼以及人之幼,愛吾老以及人之老”。

“胡說!”另一個佩劍的儒生聽我說完,尖叫着站了起來,“你在誹謗我的老師!”

“孟子是當世大賢人,”我嚴肅道,“他奉行自己的主張如同腳踩在鞋裡一樣沒有間隙。按照他的話,愛齊王也要推廣到燕王,但是燕國子之之亂的時候他卻諫言攻打燕國,奪了燕國的國寶。那麼我反推過來,是否他不愛齊王呢?是否也希望齊國的國土被外國攻打,國寶流落他姓的宗廟?”

底下靜寂一片,一臉欲辯無言的是儒生,他們又不能否認孟軻是賢人,更不能承認孟軻說一套做一套。我這也算間接幫夷之報了仇,所以墨門學子臉上都浮現出得意的笑容。

我又道:“其實我相信他是真的愛齊王。因爲齊王給他上大夫的爵位,數千鐘的俸祿,言聽計從,支持他宣揚自己的主張,所以孟子一定很愛齊王不會有假。那麼他爲什麼還會做出那種事呢?正因爲他推廣的行與對齊王的愛相牴觸啊!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捨棄‘行’而維護‘愛’了。”

孟軻先生,您若是反駁這段話,恐怕對您的仕途會很不利哦。莫謂僕言之未預也!

我回頭看了一眼激動不已的諸位墨者,決定給出最後一記,藉着這次儒生的發難完成華麗的逆襲。

我對鄒衍和那位不知名的孟軻弟子道:“在下不敢以自己的卑賤之軀玷污孟子家的廳堂,但又迫切渴望得到大賢人的指教,所以懇請二位替在下請問孟子:人之初,其性本善,爲何剛出世的嬰兒半夜哭鬧,絲毫不顧及父母辛勤整日呢?這嬰兒的本性真是孝麼?又有雙生之子,爲了搶奪母親的乳汁而互相撥打搶奪,爲什麼不講絲毫的謙讓呢?這對雙生子的本性真是悌麼?”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

孝悌是仁的基礎,性善論是禮的基礎。孟軻先生,我的確無法解決這個難題,只好交給您了。

我本來只是想難爲一下孟軻的。這個嬰兒的例子是荀況先生作爲性惡論的理據提出來的,千百年來儒法爭議不休,從來沒有人能夠完滿地解決這個難題。孔子只是說“性相近,習相遠也。”並沒有說是善的相近或者惡的相近。子思說“天命謂之性”,直到孟子才說“性本善”,這也是後來他有資格被人譽爲亞聖的緣故。

正因爲他的性善論,儒家的禮教纔有了基礎,君君臣臣的人倫社會,延續三千年的道德天下才有存在的理由。否則的話……呵呵,看看荀況就知道了,一旦老師說性本惡,立馬會有兩個學生跳出來搜索替換,把“禮”改成“法”。其中一個學生叫李斯,另一個叫韓非。

我在臺上站了片刻,見沒有人再提問了,緩緩走下木臺。稱我爲夫子的衆人自然將我圍在中間,端上熱水,遞上熱布巾。我沒有推辭,臺上的風的確挺大的。我舉起水碗剛喝了一口,還沒來得及下嚥,就看到人流如退潮一般朝稷門涌去。

“他們去幹嘛?”我不解問道。

南郭子淇自告奮勇追過去找人詢問,過了半晌纔回來。他一抹頭上的汗珠,欣喜若狂叫道:“夫子!他們去找孟軻了!”

這些孩子也太心急了吧,去這麼多人幹嘛?

我將碗裡的熱水喝完,道:“咱們跟去看看熱鬧吧。”樑成早就迫不亟待想知道孟軻會怎麼回答我那麼陰狠的問題,若不是拘於必須落後我半個身位的老規矩,他早就一馬當先跑去孟軻家了。

我吹了這麼久的風,說了那麼多話,有些累,所以走得比較慢。在我們馬上就要進稷門的時候,從黑洞洞的城門裡疾馳出一匹快馬,馬上的皮弁武士高舉杏黃令旗,在我面前翻身滾下馬背,喘着粗氣道:“請墨燎先生即刻入宮覲見我王!”

他身後馬蹄聲聲,激盪着城門洞裡的迴音,很快就有一隊騎士跟了出來,將我們一行人團團圍住。

那個武士平復了呼吸,再次喊道:“大王諭令:有請墨燎先生即刻入宮覲見!”

第199章 定身封(二)第109章 齊閔(二)第126章 撤離第13章 秦王和宣太后第146章 奪城(二)第82章 武靈悲歌(二)第27章 審案(三)第2章 關於楚王出逃第254章 曲阜之會(一)第197章 九尾(三)第122章 九尾(五)第41章 敵友(二)第178章 狐影(二)第143章 小吏(二)第48章 問鬼神(三)第9章 秦國丞相第132章 新城(四)第67章 借刀殺人(三)第49章 出奔(一)第68章 借刀殺人(四)第104章 墨學(二)第241章 我與趙成不得不說的故事(三)第219章 上谷郡守的叛節!(一)第123章 九尾(六)第223章 回國(二)第105章 墨學(三)第138章 陣中(二)第36章 不世名將(四)第12章 可怕的秦國第19章 歸趙(二)第37章 眼線(一)第135章 開戰(一)第127章 狐穴第122章 九尾(五)第101章 陶朱(二)第159章 站隊(五)第141章 陣中(五)第51章 出奔(三)第119章 九尾(二)第139章 陣中(三)第61章 狡兔三窟第266章 今非昔比的趙國(一)第226章 迴歸(二)第28章 審案(三)第267章 今非昔比的趙國(二)第122章 九尾(五)第267章 今非昔比的趙國(二)第23章 士師(三)第20章 歸趙(三)第188章 報仇(四)第85章 客居(二)第163章 司徒(四)第246章 先打了再說(二)第150章 故里(二)第213章 賢良淑惠的王后(一)第252章 摧枯拉朽(二)第222章 回國(一)第243章 下手(二)第29章 間諜(一)第201章 年尾(一)第13章 秦王和宣太后第227章 迴歸(三)第16章 楚人公孫起第255章 曲阜之會(二)第111章 墨社(一)第30章 間諜(二)第94章 共濟(三)第43章 大司寇(一)第31章 間諜(三)第152章 立身(一)第124章 九尾(七)第263章 封君與成婚(四)第161章 司徒(二)第238章 齊宋之戰與國內的小動作(五)第48章 問鬼神(三)第202章 年尾(二)第43章 大司寇(一)第59章 內史趙奢第270章 這是要天下伐齊了麼?(三)第27章 審案(三)第262章 封君與成婚(三)第150章 故里(二)第4章 結義第123章 九尾(六)第66章 借刀殺人(二)第270章 這是要天下伐齊了麼?(三)第245章 先打了再說(一)第52章 安陽君(一)第20章 歸趙(三)第17章 男人的八卦第32章 間諜(四)第98章 流馬(二)第43章 大司寇(一)第43章 大司寇(一)第274章 秦國在行動(三)第76章 喋血沙丘(二)第108章 齊閔(一)第39章 眼線(三)第121章 九尾(四)
第199章 定身封(二)第109章 齊閔(二)第126章 撤離第13章 秦王和宣太后第146章 奪城(二)第82章 武靈悲歌(二)第27章 審案(三)第2章 關於楚王出逃第254章 曲阜之會(一)第197章 九尾(三)第122章 九尾(五)第41章 敵友(二)第178章 狐影(二)第143章 小吏(二)第48章 問鬼神(三)第9章 秦國丞相第132章 新城(四)第67章 借刀殺人(三)第49章 出奔(一)第68章 借刀殺人(四)第104章 墨學(二)第241章 我與趙成不得不說的故事(三)第219章 上谷郡守的叛節!(一)第123章 九尾(六)第223章 回國(二)第105章 墨學(三)第138章 陣中(二)第36章 不世名將(四)第12章 可怕的秦國第19章 歸趙(二)第37章 眼線(一)第135章 開戰(一)第127章 狐穴第122章 九尾(五)第101章 陶朱(二)第159章 站隊(五)第141章 陣中(五)第51章 出奔(三)第119章 九尾(二)第139章 陣中(三)第61章 狡兔三窟第266章 今非昔比的趙國(一)第226章 迴歸(二)第28章 審案(三)第267章 今非昔比的趙國(二)第122章 九尾(五)第267章 今非昔比的趙國(二)第23章 士師(三)第20章 歸趙(三)第188章 報仇(四)第85章 客居(二)第163章 司徒(四)第246章 先打了再說(二)第150章 故里(二)第213章 賢良淑惠的王后(一)第252章 摧枯拉朽(二)第222章 回國(一)第243章 下手(二)第29章 間諜(一)第201章 年尾(一)第13章 秦王和宣太后第227章 迴歸(三)第16章 楚人公孫起第255章 曲阜之會(二)第111章 墨社(一)第30章 間諜(二)第94章 共濟(三)第43章 大司寇(一)第31章 間諜(三)第152章 立身(一)第124章 九尾(七)第263章 封君與成婚(四)第161章 司徒(二)第238章 齊宋之戰與國內的小動作(五)第48章 問鬼神(三)第202章 年尾(二)第43章 大司寇(一)第59章 內史趙奢第270章 這是要天下伐齊了麼?(三)第27章 審案(三)第262章 封君與成婚(三)第150章 故里(二)第4章 結義第123章 九尾(六)第66章 借刀殺人(二)第270章 這是要天下伐齊了麼?(三)第245章 先打了再說(一)第52章 安陽君(一)第20章 歸趙(三)第17章 男人的八卦第32章 間諜(四)第98章 流馬(二)第43章 大司寇(一)第43章 大司寇(一)第274章 秦國在行動(三)第76章 喋血沙丘(二)第108章 齊閔(一)第39章 眼線(三)第121章 九尾(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