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曲阜之會(三)

我跟齊王地也算是老朋友了,尤其是他被田章劫持的那件事,我好歹去攀了個交情。所以我給他寫的那封信就客氣得多:

“外臣狐嬰敬呈齊王陛下:得聞大王不與曲阜之會,嬰實爲大王不取也!魯以齊之腹心之邦,今爲魏宋所乘,此誠有待大王布正義、扶危亡之時也!寡君不忍見姻親之國有損,特命嬰等先入曲阜,立盟會,並諸國之卿士以定國境、弭兵燹。而翁國不與,豈非失其機哉?願大王明察利害,命卿士之魯,以振霸主之國威,免遭列國蠶食。”

我讀了一遍,發現這信開頭的確很客氣,請齊國來布正義、扶危亡。然而讀到“先入曲阜”句,我自己都忍不住笑了。萬一齊王天真可愛地問我數十萬大軍是怎麼回事,我該怎麼回答他呢?還是哈哈一笑就算了?

信的最後就有些威脅氣息了,他看了不會很生氣吧?算了,我懶得再寫一封,就這麼讓人送去吧。我好歹救過他的命,總不至於連幾句言辭都受不住。

不過萬一田地真的因爲最後一句話發大兵打過來,那麼這段血腥的歷史就是因爲我一時偷懶所造成……壓力真大。

我還是懶得改。

臨菑與曲阜並不遠,以天璇堂送信的速度,五天之內必然能夠打個來回。算上大家急着趕回去過年,我把盟會最後盟約締結定在了十月廿日。

實際上真正的盟會已經開始了。

我跟魏無忌是老相識了,而且我與他姐姐的婚事也已經在進行中。因爲周公定了六禮,所以走程序很漫長,反正我找了兩個儒生去辦,馮實統籌,這事用不着我操心。在這個時代,對禮的嚴苛程度反倒沒有後世那麼強。

六禮中除了“納徵”不用我親自前往,其他都需要男方家主親自去,表示尊重。不過我反正沒去,未來岳父也沒挑我的禮。說起來納徵其實也沒走,因爲雖然不需要男方家主去,但是需要一個男方家“全福之人”去。也就是父母丈夫子女都健在的女性親戚。

我上哪裡去找這樣的女性親戚?

最後是借用了連瑞的妻子,她正好算是全福之人,幫我去過了大禮。作爲趙國大司徒的妻子,也算是我門人的妻子,於禮勉強能瓜葛上,地位也還算顯赫,所以魏人並沒有在這個問題上糾結。

“父王還是希望狐子能夠親迎。”無忌糾結了半天,終於道。

“唔,理所應當。”我道。

魏無忌來的主要目的就是談這事,至於會盟的事反倒沒談多少。魏國原本是想從宋國撈點好處,不過被我說服了。現在蒙驁正帶兵前往薛地,結局基本也是一鼓而下。將薛地和滕國給魏國,魏王應該能夠滿足了。

不過,滕國是宋國前兩年打下來的……

“然則滕國乃是我宋國的土地!”皇呂很沉不住氣的抗議道。

我早就拿到了這位宋國公族的資料。他的直系先祖是春秋末年宋國大司馬皇非我,也寫過兩卷兵書,算是兵家前輩。

在宋國一直有公族執政的傳統,現在的宋王姓戴氏,是出自宋戴公。戴公還有幾個兒子:

公子說,字好父。公子說生華督,爲戴族華氏。

公子術,字樂甫。公子術生公孫澤,爲戴族樂氏。

公子充石,字皇父。公子充石生公孫來,爲戴族皇氏。

戴公五世之後有老氏,出了一個執政上卿叫老佐,是爲戴族老氏。

這四家就是目前宋國最強盛的公族。之前與戴族相平、出自宋桓公的桓族向、魚、蕩、鱗四氏已經日趨沒落。至於孔、仲、邊、靈之屬,只是混跡朝堂而已。

如果說世卿世祿還有遺蹟的話,宋國就是活標本。他們爲了保證公族之間的利益平衡,以及殷人血統的純潔性,一直奉行公族之間通婚。在我看來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在列國看來是“同姓相婚”,最不能容忍的事。

“宋王爲何不派華氏來?”我問皇呂。

皇呂麪皮脹得通紅,好像用了很大的力氣才壓抑下去,道:“狐公何以見辱?我皇氏並不比華氏爲遜。且華向之亂後,華氏久不復爲國卿!”

“春秋之世二百餘年,”我像教育小朋友一樣徐徐道,“宋之六卿名揚諸侯者五十七人,你戴族四氏佔了三十一人,而華氏佔了十四人。執政者十五人,戴族九人,而華氏佔四人。皇氏則何如?”

皇呂聽我講起宋國曆史如數家珍,不由悚然起敬。不過嘴上依舊很硬,他道:“時過境遷,如今華氏已經沒落了。”

我見效果達到,把圈子兜回來,笑道:“華氏能在二百餘年間煊赫無二,是因爲他們有大智慧啊。某願以華氏之事敬告宋王,若是執着於一城一地,終究是鼠目之光,不可見裡數。公族大事,豈能執泥一國的?”

“奉教。”皇呂拜道,“然則此等國家大事,非呂一介使臣可定,還當回報寡君。”

我點了點頭:“若是宋王願以滕薛之地付魏國,曲阜之南,鄒國以北,盡託於宋國。”

皇呂聞言頓時喜出望外,一臉驚喜地望着我,道:“狐公,此言當真?”

我作色道:“我趙國上卿,國家事豈如兒戲!”

“呂大罪!”皇呂連忙告禮,“呂這就派人回報寡君!狐公之高義,真古君子之風也!”

我微笑着讓他下去了。

宋國當然應該很高興。曲阜以南鄒國以北雖然不足百里,但是有平陽、鄒城兩個大城。更重要的是,曲阜直接在宋國的兵鋒之下,宋王只要膽子大一點,步子快一點,很快就可以把曲阜也囊入手中。

相比之下,滕地的利益並不算很大。

薛地完全不是宋國的。

而且這兩地瀕臨齊楚兩個大國,很容易被打。能夠換出去絕對是一筆合算的買賣。

看看地圖就知道,如此一來滕薛其實成了魏國的飛地。到時候宋國只要不聽話,趙國就可以鼓勵魏國連成一體,讓魏國對宋國用兵。魏國如果不聽話,趙國也會支持宋國攻略滕薛。

這就是本次中國攻略的核心所在。

至於土地,拿這東西真有什麼用麼?現在列國自己的土地開發都還沒有飽和,就一直想着去佔別人的地,真是貪心不足蛇吞象。

把自己的土地開發好了,等兵強馬壯的時候,天下不都在自己手裡麼?

這麼簡單的道理,很多人都不懂啊!

宋王很快就答應了我的提議,同時表示感謝。從往來的信使看,這位宋王並沒有我想象得那麼糟糕,起碼還沒有失去作爲國君的基本判斷力。

齊王田地最後派來了蘇秦,但是沒有給我書面回覆。蘇秦見到我說了兩句客套話,旋即就開始逼問齊國被綁架的人口。這些蟻民原本不是權貴們在意的對象,一旦他們真的被遷走,權貴們才發現自己所看中的“城池”,只是一堆廢渣。

只有人,纔是根本。

第118章 九尾(一)第212章 又見故人來(三)第166章 朝爭(三)第136章 開戰(二)第128章 連環第142章 小吏(一)第97章 流馬(一)第18章 歸趙(一)第131章 新城(三)第103章 墨學(一)第49章 出奔(一)第44章 大司寇(二)第270章 這是要天下伐齊了麼?(三)第218章 有狐綏綏,在彼淇樑(三)第277章 我們也行動吧(三)第257章 秦國的震怒(一)第244章 下手(三)第44章 大司寇(二)第10章 諍臣第127章 狐穴第266章 今非昔比的趙國(一)第220章 上谷郡守的叛節!(二)第46章 問鬼神(一)第79章 喋血沙丘(五)第115章 墨社(五)第196章 九尾(二)第88章 夢蝶(二)第146章 奪城(二)第278章 天下伐齊和我的見聞(一)第104章 墨學(二)第190章 處士(二)第217章 有狐綏綏,在彼淇樑(二)第278章 天下伐齊和我的見聞(一)第200章 定身封(三)第83章 武靈悲歌(三)第218章 有狐綏綏,在彼淇樑(三)第61章 狡兔三窟第188章 報仇(四)第138章 陣中(二)第146章 奪城(二)第137章 陣中(一)第264章 封君與成婚(五)第160章 司徒(一)第137章 陣中(一)第56章 邯鄲六月(二)第134章 信陵(二)第183章 隱術(四)第212章 又見故人來(三)第42章 敵友(三)第97章 流馬(一)第184章 隱術(五)第261章 封君與成婚(二)第107章 墨學(五)第212章 又見故人來(三)第261章 封君與成婚(二)第62章 劍士第72章 沙丘大朝(三)第271章 伐齊之前(一)第30章 間諜(二)第37章 眼線(一)第65章 借刀殺人(一)第246章 先打了再說(二)第96章 共濟會(二)第219章 上谷郡守的叛節!(一)第81章 武靈悲歌(一)第62章 劍士第161章 司徒(二)第129章 新城(一)第105章 墨學(三)第81章 武靈悲歌(一)第140章 陣中(四)第190章 處士(二)第89章 墨徒(一)第136章 開戰(二)第161章 司徒(二)第19章 歸趙(二)第267章 今非昔比的趙國(二)第50章 出奔(二)第102章 陶朱(三)第29章 間諜(一)第118章 九尾(一)第30章 間諜(二)第245章 先打了再說(一)第117章 墨社(七)第246章 先打了再說(二)第168章 兼收(二)第251章 摧枯拉朽(一)第2章 關於楚王出逃第94章 共濟(三)第45章 大司寇(三)第261章 封君與成婚(二)第235章 齊宋之戰與國內的小動作(二)第11章 廟算第82章 武靈悲歌(二)第78章 喋血沙丘(四)第261章 封君與成婚(二)第54章 安陽君(三)第160章 司徒(一)第153章 立身(二)
第118章 九尾(一)第212章 又見故人來(三)第166章 朝爭(三)第136章 開戰(二)第128章 連環第142章 小吏(一)第97章 流馬(一)第18章 歸趙(一)第131章 新城(三)第103章 墨學(一)第49章 出奔(一)第44章 大司寇(二)第270章 這是要天下伐齊了麼?(三)第218章 有狐綏綏,在彼淇樑(三)第277章 我們也行動吧(三)第257章 秦國的震怒(一)第244章 下手(三)第44章 大司寇(二)第10章 諍臣第127章 狐穴第266章 今非昔比的趙國(一)第220章 上谷郡守的叛節!(二)第46章 問鬼神(一)第79章 喋血沙丘(五)第115章 墨社(五)第196章 九尾(二)第88章 夢蝶(二)第146章 奪城(二)第278章 天下伐齊和我的見聞(一)第104章 墨學(二)第190章 處士(二)第217章 有狐綏綏,在彼淇樑(二)第278章 天下伐齊和我的見聞(一)第200章 定身封(三)第83章 武靈悲歌(三)第218章 有狐綏綏,在彼淇樑(三)第61章 狡兔三窟第188章 報仇(四)第138章 陣中(二)第146章 奪城(二)第137章 陣中(一)第264章 封君與成婚(五)第160章 司徒(一)第137章 陣中(一)第56章 邯鄲六月(二)第134章 信陵(二)第183章 隱術(四)第212章 又見故人來(三)第42章 敵友(三)第97章 流馬(一)第184章 隱術(五)第261章 封君與成婚(二)第107章 墨學(五)第212章 又見故人來(三)第261章 封君與成婚(二)第62章 劍士第72章 沙丘大朝(三)第271章 伐齊之前(一)第30章 間諜(二)第37章 眼線(一)第65章 借刀殺人(一)第246章 先打了再說(二)第96章 共濟會(二)第219章 上谷郡守的叛節!(一)第81章 武靈悲歌(一)第62章 劍士第161章 司徒(二)第129章 新城(一)第105章 墨學(三)第81章 武靈悲歌(一)第140章 陣中(四)第190章 處士(二)第89章 墨徒(一)第136章 開戰(二)第161章 司徒(二)第19章 歸趙(二)第267章 今非昔比的趙國(二)第50章 出奔(二)第102章 陶朱(三)第29章 間諜(一)第118章 九尾(一)第30章 間諜(二)第245章 先打了再說(一)第117章 墨社(七)第246章 先打了再說(二)第168章 兼收(二)第251章 摧枯拉朽(一)第2章 關於楚王出逃第94章 共濟(三)第45章 大司寇(三)第261章 封君與成婚(二)第235章 齊宋之戰與國內的小動作(二)第11章 廟算第82章 武靈悲歌(二)第78章 喋血沙丘(四)第261章 封君與成婚(二)第54章 安陽君(三)第160章 司徒(一)第153章 立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