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這是要天下伐齊了麼?(三)

“大王,天下伐齊是大勢所趨,非人力可以逆轉。”我道,“誠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那麼王后那邊,她若是哭着鬧着要我救齊該當如何?”趙何爲難道。

“那就救齊呀。”我笑道。

趙何一臉挫敗,道:“夫子,你就直言吧。”

“大王,”我道,“齊國惹了公憤,不是誰能救得了的。如果我趙國不與列國一同攻打齊國,結果就是天下伐趙。臣有信心可以寸土不失,但是大王距離宇內一統的大帝之位卻又遠了十年。”

趙何顯然被嚇了一跳,道:“這絕當不取!”

這麼不划算的事,怎麼可能去做?

“當下只有與六國相約,共同伐齊。”我道,“但是伐齊這事也有些門道。敢問大王,打敗齊國是想滅田氏宗嗣,還是裂地取城?”

趙何想了想,道:“還是後者實惠,田氏的宗嗣與我趙國並無關係。”

“正是。”我道,“故而列國都會取了土地城池之後撤兵,只有一國例外。”

“燕國?”

“燕國。”我肯定道,“他們是國仇之國。田章攻入薊城,取了燕國國寶。這次天下伐齊,樂毅如果不攻入臨菑滅了齊國宗嗣,運走國寶,都對不起燕王的一片苦心。”

“燕國是樂毅爲將?”

唔!說漏嘴了,這個印象太深刻,真不好意思。

“除了樂毅並無他人可以爲將。”我笑道,“舉世名將之中,我趙國得了十之五六,秦國得了二三,燕國能有樂毅和秦開已經是天幸尤嘉。秦開要固守遼東,抵抗胡人,故而只有樂毅爲將。”其實如果不是沙丘之亂,樂毅也不會奔燕國。

如果是在後世,一個國士對於國家的影響力其實不大,比如王安石之於宋、張居正之於明,因爲那時候政治體制已經穩定,整個國家控制在官僚集團手裡。即便個人再天才,也很難有回天之力。

現在卻不同。

各種機制剛剛草創,十分不平衡,也很不合理,卻最能發揮人的能力。再拿商鞅舉例,他那種急躁的人,只會開殺,用鮮血讓老百姓養成守法的習慣。這種事王安石可能做到麼?

又如吳起。他能力十足,但是性格孤僻極端,不見容於同僚。若是在明朝那種官僚集團之下,他也不過是另一個海瑞罷了。

然而現在,這樣的人只要出現一個,一個國家的命運都會因之改變。因爲他們超越凡人的智慧和視野,使得國君們能夠忍受一切幼稚的手段,盡情享受燦爛的成果。

實際上我在天資上根本不能跟商鞅、吳起這樣跨越時代的人物相比,但是千年的眼界讓我的手段更柔和,所以……貌似我的聲望已經超過那兩位了。

“所以可以預見,這次伐齊之戰分爲兩個階段。”我笑道,“第一階段是列國出兵,攻佔城池,打敗齊國主力。第二個階段是列國休整不前,鞏固戰利品。惟獨燕國會孤軍入齊,攻破臨菑。”

趙何微微頜首,目露驚歎:“夫子竟然連這都能預見!”

這個……

“我們趙國還可以打第三階段。”我摒退左右,只有我和趙何兩人,方纔道,“等燕國滅了齊國,我們去滅燕國。”

“什麼!?”趙何顯然嚇了一跳,轉而變得激動起來。他從座位上跳了起來,在我面前走了兩個來回,道:“夫子!終於要開始天下之戰了麼!”這些年來,我一直在給這位年輕的君王灌輸“一勝者帝”的概念,所以他一聽我要滅燕國,自然就知道統一戰爭已經打響。

“如果還有十四年,我趙室就能成就一個千年帝國了。”我嘆了口氣,“如果現在開始,統一自然是預料之中的事,但是未來的國運,恐怕只有數百載光陰。”這也是很遺憾的事,從三代之後,國運超過的千年的朝代還沒見過,如果能在我手下實現,那當然十分有趣。

趙何有些詫異了,握住我手臂的手漸漸鬆開,問道:“夫子,那怎麼辦?”

你小子野心很大啊!

“先天不足只有後天補,”我道,“實在是眼下這個機會太好,若是不借勢而起,未來可能付出的代價更大。”

“也只有如此,自三代而如今,哪有長盛不衰的世家呢?”趙何說的道理是對的,但他自己並沒有看開。

“滅燕之後,必須伐秦。”我道,“只有滅了秦國,傳檄而定中國,然後集中國力滅楚。”

“秦國,好滅麼?”趙何弱弱地問我。

這就是戰爭帶來的聲望,其實秦國並沒有外表上看上去的那麼大。固然,它的政治制度和國內凝聚力是很強,但並不是無懈可擊。否則劉邦入關中約法三章,老秦人怎麼會那麼欣喜激動,天下歸心?

人民都不會喜歡約束,尤其是嚴刑峻法的約束。

“那麼在一開始,我們得跟列國一起打齊國?”趙何道,“跟王后怎麼說呢?”

“就說我們想救齊國,但是力所不能,等齊國頂住了列國攻勢之後,趙國再臨陣倒戈。先期搶到的城邑也都會歸還齊國。”我道。

“那倒是不錯……”趙何嘿嘿一笑,“夫子就是安家有術。那我明日就與秦王訂盟,準備伐齊。”

“這樣不好。”

現在是秦國想求我們,如果我們不答應,秦國就不敢放心地打齊國。上郡所佔的位置已經越過了黃河,從現在我軍最前沿的集結地榆林往下咸陽大約一千五百里。考慮山道難行這一現實問題,大軍出征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即便秦國及時知道我軍出征,想回防老家也是絕對來不及的。

“可以要點好處。”我道,“秦國北長城,由我們來幫他們守。”

“這個,是好處?”趙何愣住了。

當然是好處,只要我軍控制了北長城,在秦國大軍伐齊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滅義渠了。義渠位於秦國西北,長城以南,只要被滅,整個秦國都在我趙兵的籠罩之下。到時候我們在這一地區佈置二十萬人馬,足以讓秦王寢食難安。

先派三五萬人,跟着秦國去齊國佔點小便宜,東線派出三十萬人。

五十萬大軍,這已經是趙國的極限了。如果韓魏翻臉從漳水打邯鄲,趙國連一支總後備隊都沒有。我這麼謹慎的人怎麼可以允許這種事發生呢?

反正秦王也未必會答應,先讓他這麼獅子大開口吧。

或許秦王還打算在齊國撈完了好處,打趙國一個回馬槍呢。

回到館舍之後,我將今天的計劃告訴了徐劫和白起。

“我覺得你這個設想有問題。”白起經過這六年來的磨礪,已經徹底發育成了絕世名將,沉穩之中深藏果敢和決斷,“就算秦王不答應,我也能拿下長城,問題在於上郡和義渠之地恐怕難以養活二十萬大軍。你得從趙國調糧。”

後世被稱爲黃土高原的秦趙之地,現在還是一片森林,加上多山,土地面積豐富,耕地面積不足,很難實行軍屯。我並不算在這一帶屯兵很久,主要是把義渠打下來。

“如果只是攻打義渠,問題不大。”白起道,“十萬人足矣,等打下義渠,那裡倒是可以屯兵二十萬準備南下咸陽,而且路也好走。”

義渠在商爲鬼方,地處後世的甘肅東部。東、西、北三面隆起,中南部低緩,是罕見的水源地,素有糧倉之稱。義渠人本來是西羌的一支,因爲佔據了這塊福地,所以纔會對秦國造成那麼大的威脅。

當年公孫衍張儀脅迫讓出秦國的相位,心中不平,跑去義渠陰了一把秦王和張儀。

他對義渠王說:“我要離開秦國了,估計以後秦國對義渠就不會像我在的時候這麼友善了。大王一定要記得,如果秦國出兵試探,說明國力正強,想要滅亡大王的領地。如果秦國送來厚重的禮物,說明秦人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正是大王南下的好時機。”

張儀不知道公孫衍事前做了這種事,在諸侯攻秦的時候,爲了避免兩線作戰,派人給義渠王送了重禮。義渠王收下了禮物,感嘆一聲道:“公孫先生所謂,正當此時也!”於是興兵南下。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現在義渠王住在甘泉宮裡,整天泡在熟|女|人|妻宣太后身邊,據說還跟宣太后生了兩個兒子。

“現在興大兵,對你不利。”徐劫悠悠道。

第192章 崩塌(一)第222章 回國(一)第150章 故里(二)第95章 共濟會(一)第54章 安陽君(三)第24章 士師(四)第158章 站隊(四)第180章 隱術(一)第264章 封君與成婚(五)第27章 審案(三)第279章 天下伐齊和我的見聞(二)第27章 審案(三)第269章 這是要天下伐齊了麼?(二)第212章 又見故人來(三)第43章 大司寇(一)第164章 朝爭(一)第139章 陣中(三)第138章 陣中(二)第73章 沙丘大朝(四)第89章 墨徒(一)第49章 出奔(一)第103章 墨學(一)第277章 我們也行動吧(三)第102章 陶朱(三)第215章 賢良淑惠的王后(三)第120章 九尾(三)第129章 新城(一)第261章 封君與成婚(二)第123章 九尾(六)第261章 封君與成婚(二)第218章 有狐綏綏,在彼淇樑(三)第231章 總爲浮雲遮望眼(一)第266章 今非昔比的趙國(一)第59章 內史趙奢第241章 我與趙成不得不說的故事(三)第65章 借刀殺人(一)第249章 大軍出發(二)第121章 九尾(四)第65章 借刀殺人(一)第210章 又見故人來(一)第39章 眼線(三)第205章 新年(二)第142章 小吏(一)第131章 新城(三)第280章 天下伐齊和我的見聞(三)第104章 墨學(二)第185章 報仇(一)第140章 陣中(四)第72章 沙丘大朝(三)第67章 借刀殺人(三)第179章 狐影(三)第251章 摧枯拉朽(一)第190章 處士(二)第60章 轉手發財第98章 流馬(二)第45章 大司寇(三)第122章 九尾(五)第268章 這是要天下伐齊了麼?(一)第223章 回國(二)第6章 迎納第81章 武靈悲歌(一)第2章 關於楚王出逃第46章 問鬼神(一)第4章 結義第123章 九尾(六)第232章 總爲浮雲遮望眼(二)第105章 墨學(三)第265章 王霸之國第270章 這是要天下伐齊了麼?(三)第24章 士師(四)第211章 又見故人來(二)第86章 客居(三)第111章 墨社(一)第101章 陶朱(二)第60章 轉手發財第40章 敵友(一)第266章 今非昔比的趙國(一)第181章 隱術(二)第277章 我們也行動吧(三)第141章 陣中(五)第45章 大司寇(三)第238章 齊宋之戰與國內的小動作(五)第35章 不世名將(三)第239章 我與趙成不得不說的故事(一)第202章 年尾(二)第217章 有狐綏綏,在彼淇樑(二)第278章 天下伐齊和我的見聞(一)第272章 伐齊之前(二)第140章 陣中(四)第39章 眼線(三)第230章 農家(三)第159章 站隊(五)第81章 武靈悲歌(一)第20章 歸趙(三)第252章 摧枯拉朽(二)第221章 上谷郡守的叛節!(三)第106章 墨學(四)第255章 曲阜之會(二)第232章 總爲浮雲遮望眼(二)第246章 先打了再說(二)
第192章 崩塌(一)第222章 回國(一)第150章 故里(二)第95章 共濟會(一)第54章 安陽君(三)第24章 士師(四)第158章 站隊(四)第180章 隱術(一)第264章 封君與成婚(五)第27章 審案(三)第279章 天下伐齊和我的見聞(二)第27章 審案(三)第269章 這是要天下伐齊了麼?(二)第212章 又見故人來(三)第43章 大司寇(一)第164章 朝爭(一)第139章 陣中(三)第138章 陣中(二)第73章 沙丘大朝(四)第89章 墨徒(一)第49章 出奔(一)第103章 墨學(一)第277章 我們也行動吧(三)第102章 陶朱(三)第215章 賢良淑惠的王后(三)第120章 九尾(三)第129章 新城(一)第261章 封君與成婚(二)第123章 九尾(六)第261章 封君與成婚(二)第218章 有狐綏綏,在彼淇樑(三)第231章 總爲浮雲遮望眼(一)第266章 今非昔比的趙國(一)第59章 內史趙奢第241章 我與趙成不得不說的故事(三)第65章 借刀殺人(一)第249章 大軍出發(二)第121章 九尾(四)第65章 借刀殺人(一)第210章 又見故人來(一)第39章 眼線(三)第205章 新年(二)第142章 小吏(一)第131章 新城(三)第280章 天下伐齊和我的見聞(三)第104章 墨學(二)第185章 報仇(一)第140章 陣中(四)第72章 沙丘大朝(三)第67章 借刀殺人(三)第179章 狐影(三)第251章 摧枯拉朽(一)第190章 處士(二)第60章 轉手發財第98章 流馬(二)第45章 大司寇(三)第122章 九尾(五)第268章 這是要天下伐齊了麼?(一)第223章 回國(二)第6章 迎納第81章 武靈悲歌(一)第2章 關於楚王出逃第46章 問鬼神(一)第4章 結義第123章 九尾(六)第232章 總爲浮雲遮望眼(二)第105章 墨學(三)第265章 王霸之國第270章 這是要天下伐齊了麼?(三)第24章 士師(四)第211章 又見故人來(二)第86章 客居(三)第111章 墨社(一)第101章 陶朱(二)第60章 轉手發財第40章 敵友(一)第266章 今非昔比的趙國(一)第181章 隱術(二)第277章 我們也行動吧(三)第141章 陣中(五)第45章 大司寇(三)第238章 齊宋之戰與國內的小動作(五)第35章 不世名將(三)第239章 我與趙成不得不說的故事(一)第202章 年尾(二)第217章 有狐綏綏,在彼淇樑(二)第278章 天下伐齊和我的見聞(一)第272章 伐齊之前(二)第140章 陣中(四)第39章 眼線(三)第230章 農家(三)第159章 站隊(五)第81章 武靈悲歌(一)第20章 歸趙(三)第252章 摧枯拉朽(二)第221章 上谷郡守的叛節!(三)第106章 墨學(四)第255章 曲阜之會(二)第232章 總爲浮雲遮望眼(二)第246章 先打了再說(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