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烏海軍鎮,賀蘭山城

第五十七章 烏海軍鎮,賀蘭山城

鎮西將軍陳毅率鎮西騎兵大敗匈奴左單于十萬大軍,陣斬匈奴大將烏託。陳兵烏海,籌建軍鎮,同時將軍情六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京城,上書房中,韓丹正在與一幫輔政,專政大臣和四位皇子商議政事。目前草原的戰事正是穩步推進中,想要短時間統一草原,還是有難度的,他預計時間需二十年左右,才能徹底將草原納入大燕的版圖。

現今,他將目光放向了位於朝廷東方的無盡大海。大海神秘而深邃,充滿危險,但不可否認的是大海中所蘊藏的資源也是十分豐厚的,更是產有很多對於修行有利的天材地寶。韓丹準備派人出海,展開海外的探索,收集海外的資源。海外更是有一些島嶼有人居住,也有修行之人的存在,可以開拓疆域,開展海外貿易。

他令建設處牽頭工部,先設計研發海船,要堅固適合遠行,經受得起海上大的風浪。同時責令軍機處攜兵部在青,蘇二州挑選熟悉水性,長年在海邊生活的百姓,以及朝廷水師士卒,組建訓練大燕海軍。爲征服海洋提前做好準備。

酉時,韓丹在養心殿批閱奏摺。他每日的作息時間都是十分規律的,練習武道,上朝聽政,上書房議政,養心殿審批奏摺。可以說是十分勤政,沒有一些懈怠,就連武道修爲也沒有一刻放鬆過,如今開疆擴土,文成武德,可謂是一代聖君。世上沒有什麼事是隨便就能成功的,要想有所收穫,就必須有所付出。

此時,海公公快步走了進來。海公公可謂是韓丹身邊的最早的老一批忠誠之人了,已是快有九十歲了,是除了長眉羅漢以外最是年長的太監了,在陛下的資源傾斜下,已是突破到武宗後期了。“啓稟陛下,有來自西北的六百里加急奏摺。”,海公公奏報道。韓丹知道這定是來自陳毅的密摺,接過密件拆開來看,果然是陳毅呈報上來的。鎮西軍大捷,大敗十萬左單于的匈奴騎兵,陣斬統兵大將烏託。

韓丹看完奏摺,再看了一眼牆上掛着的大燕疆域圖以及草原的佈局圖,特別是烏海與賀蘭山的位置,瞭然於心。提起御筆,給陳毅寫了一封回信,令他在烏海建立軍鎮,並在賀蘭山建立城堡,以供衛烏海軍鎮。以期伺機向北,向東推進。同時,他也寫了兩封密旨分別送於涼州巡撫邢不凡和幽州巡撫劉北進,令他們務必全力支持赤峰和烏海兩個軍鎮的發展,大力遷入百姓人口。他令海公公派人將密信快馬送往幽州,涼州和烏海軍鎮之處。忙完此事,他繼續批閱奏摺。

烏海,鎮西將軍陳毅收到了皇上的旨意後,下令在烏海軍鎮旁邊的賀蘭山上建立一座城堡,賀蘭山說是山,其實不是十分高大。在這裡築城,可以佔據高地,俯視草原,配合烏海軍鎮,可以控制附近遼闊的草原地帶,即可繼續北上推進草原,也向南可以護衛玉門關,向東可節制草原東南部。

同時,涼州的邢不凡及幽州的劉北進也是接到了陛下的密旨。這麼過年過去了,邢不凡和劉北進的身體仍是十分康健,精神越加旺盛了,劉北進的歲數要比邢不凡大一些,有七十多歲了。雖是文臣,但他們平時也練有一些健身的拳腳,主要是爲了鍛鍊身體,而自信仰佛法以來,感覺身體越發是好了起來,對始佛帝自是越發虔誠,對於下達的旨意從來都是堅決貫徹執行,不打折扣。

幽涼二州,整個是動員了起來。各種工匠,石料等建造物資,糧食以及人口都是遷往了草原赤峰軍鎮,烏海軍鎮和賀蘭山城,加快了擴建的速度。陛下要求全國加大軍事支持力度,特別是軍隊的前移,一是將訓練有素的騎兵派往草原,加強對草原進攻端的力量,二是把大量空閒的步卒調入草原幾個軍鎮中,加強軍鎮的防守,以鞏固目前獲得的成績。同時,各州府要按朝廷的士卒招募培訓律法,保證帝國的軍事武備常態化,可以隨時應對戰爭的需要。而韓丹的下一步開海的策略就是爲了進一步提升朝廷的財富。

短短一個多月,烏海軍鎮和賀蘭山城都是初步建設完成了。烏海軍鎮向北擴延,方圓有六十里,如今有三十多萬百姓遷入了烏海軍鎮,並有五萬步軍士卒進駐,以防守烏海軍鎮,同時又有五萬騎兵補充入鎮西軍中。賀蘭山城全由堅固的石頭練成,方圓有三十里,有十萬百姓生活其中,另外有三萬步卒駐防。在烏海軍鎮及賀蘭山城的中心都建有寺廟,供奉着始佛帝的佛像,附近很多信仰佛教的小部落,也是搬過來融入了軍鎮和山城中。

匈奴左單于部,卻是一片愁雲慘淡。烏海之戰大敗,損失了八萬多大軍,只餘不到兩萬騎兵逃回,至今已是無餘力再行南下阻擊大燕的北進,只能先收縮力量,加強防守吧。這讓左單于十分的憤怒卻又很無奈,還好,從刺探的情報來看,目前大燕是三線作戰,又忙着在烏海修建城寨,短時間來看是無法北進了,這給了他一些緩衝的時間。

在之前烏海戰役的同時,位於雁門關的鎮北軍也是在英呂布的率領下出關。爲了帝國的榮譽,不辜負陛下的信任,也爲了武英侯府的再次崛起,英呂布勢必掃平呼和浩特,建立軍鎮,與西北的烏海軍鎮與東北的赤峰軍鎮形成呼應,完全構建大燕朝廷在草原的三大支柱。

雁門關外,這一夜,北風呼號,霜露凝重。鎮北十萬大軍,沉默中帶着肅殺,急速趕往呼和浩特。英呂布身高有七尺,面目英俊,手提丈長方天畫戟,騎一匹似火焰跳躍的汗血寶馬,身後跟着的是副將秦瓊和李存孝。秦瓊手持雙鐗,每隻鐗重八十斤,面目剛毅,膚色較黑,身高七尺,身材健朗,坐下是一匹黑色烏雲蓋雪馬。李存孝則是手提馬槊,臉膛赤紅,高有七尺二,橫眉怒目,騎着一匹棕色健馬。三人身後是連綿的黑色騎兵,一望無際,像是一片黑色的墨汁侵襲着北方的草原。

沿途不時有被發現的匈奴斥候,眼見着大燕的主力出現在草原,皆是目瞪口呆,尚沒有逃走,就被滅殺當場了。也有性子剛烈的拼死殺來,想爲身後的匈奴斥候趕回呼和浩特大營傳送情報拖延時間,但無論是送死拼殺的,還是調轉馬頭奮力逃跑送信的,全是被大隊身手矯健的大燕精銳斥候殺光,沒有餘下一個活口。爲大軍快速前進奔襲位於呼和浩特的匈奴大營節約時間。

而在烏海戰役結束,取得大捷,建立烏海軍鎮的同時。東北部的赤峰軍鎮,是越發興盛熱鬧了,畢竟快建立半年了,這裡聚集了大量的人口,有遷徙來的中原百姓,也有附近主動投奔過來的匈奴部落。如今這裡還開設了許多商鋪,有的是草原部落的人開的,在出售北方草原特有的毛皮等特產,也有南來的商人在這裡賣南方的布匹,瓷器和茶葉等,南北商貿互往交易,更是促進了赤峰軍鎮的發展。現今已有十萬軍卒來援軍鎮,其中有五萬步卒,是用來防禦軍鎮的,加上先前的東西北兩大營的十萬士卒,大大加強了防守的力量,可以說目前的赤峰軍鎮已是固若金湯了。

北伐大元帥高進見赤峰軍鎮已無後慮,又新增了五萬騎兵,加上經擴建後的五萬匈奴騎兵。他命這十萬騎兵前往巴林,匯合左右二路騎兵,歸燕八和燕九節制,即刻掃平匈奴右單于,務必殲滅之,擴大朝廷在東北部草原的控制面積。

自巴林遭遇戰以來,雙方還沒有再發生過大型的會戰,右單于仍活躍於科爾沁草原一代。局部的斥候之爭以及小股的騎兵對戰,時有發生,雙方都是在剋制,爲下一次的決戰做準備。高進則是在等待西北烏海和北部呼和浩特的戰局形勢,待陛下的三支柱策略完成後,就是他出兵掃平右單于之日。而匈奴右單于也是在觀望左單于以及天狼教的下一步動作,若是這兩方沒有向前推進,沒有牽制住大燕的注意力和大部分力量,他是無法與大燕的力量相抗衡的。

自巴林之戰並退守科爾沁草原後,右單于集中麾下草原的力量,將可戰之兵收攏一處,計有十五萬騎兵。如今,若說右單于最大的心願,莫過於保住科爾沁草原了,保住麾下自己的勢力,若是失去了這些,他將再無立足之地,甚至是死無葬身之地,更不用說想着圖謀南下收復失地了。一旦他失敗,不用大燕滅了他,天狼教就會吞了他,這就是草原的現實,是狼羣一樣的生存法則。雖然他不再聽從天狼教的命令,但仍然信奉狼的圖騰。

而此刻,烏海已是取得大捷,修築了賀蘭山城,建好了烏海軍鎮。呼和浩特的局勢也即將明朗化,皇上下旨加快軍鎮的發展,並將全國的資源進行傾斜,加派軍隊的輸送,一切表明陛下決意加固草原的統治力度,擴大對草原的控制面積。因此,大元帥高進決意出兵科爾沁,蕩平匈奴右單于。

西北部的草原戰事暫告一段落,北部和東北部的局部又將發生動盪,爆發戰爭。這是大燕加固提升天朝上國的權威,擴大帝國面積,獲取財富,積累增強國力的必經之路。

正是:草原戰事無休止,風雲突變爲哪般。

第一章 低調的皇子第五十五章 驅兵邊關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十七章 中州洛陽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六十五章 進軍西域,初陽的沉思第四十九章 越州平定,山越族北遷第四十五章 江寧織造府第三十一章 京城動亂之夜第五十三章 第一次匈奴會戰第二十八章 賜封皇后第四十四章 泰山,夜襲第五章 練皮圓滿第二十八章 賜封皇后第五十章 後宮家宴,草原風動第二十九章 暗夜殺機第六十三章 佛法無邊第五章 練皮圓滿第十八章 洛陽官場的地震第六十四章 喇嘛入佛第三十二章 鎮壓叛亂 被封太子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六十八章 南下巴音郭楞第十五章 河神幫覆滅記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第二章 現在佛祖大日真經第六十一章 世界的初步展開第三十二章 鎮壓叛亂 被封太子第三十章 平靜之下的暗流第六十六章 哈密之戰第七十二章 阿勒泰戰役第二十七章 朝中風雲第四十九章 越州平定,山越族北遷第七章 父皇的召見第五十一章 定策草原,設立軍鎮第三十六章  秀女選拔引起的風波第五十二章 騎兵對陣第二十八章 賜封皇后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第五十三章 第一次匈奴會戰第四章 皇兄殿下的試探第十九章 南嶽衡山第十七章 中州洛陽第六十八章 南下巴音郭楞第七十六章 夜襲昌都第一章 低調的皇子第三十六章  秀女選拔引起的風波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二十二章  運州納歲銀  上天降麟兒第三十一章 京城動亂之夜第二十章 江湖仇殺第十六章 白蝶衣的師兄第四十八章 紫青雙劍第六十四章 喇嘛入佛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四十九章 越州平定,山越族北遷第五十六章 夜襲烏海第五十六章 夜襲烏海第十章 賢乾紹知府大人的落幕第四十五章 江寧織造府第四章 皇兄殿下的試探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三章 宮中形勢第十八章 洛陽官場的地震第十一章 歲末第五十一章 定策草原,設立軍鎮第五十九章 科爾沁草原血戰第二十六章 到京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六十三章 佛法無邊第十三章 冀州第七章 父皇的召見第六十一章 世界的初步展開第六十三章 佛法無邊第十九章 南嶽衡山第三十二章 鎮壓叛亂 被封太子第二十五章 徐州遇真君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第七十三章 哈密攻防戰第五十八章 呼和浩特之戰第五十二章 騎兵對陣第五十章 後宮家宴,草原風動第七十章 樓蘭城破第四十一章 朝議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七十七章 阿里地區的失陷第二十章 江湖仇殺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五十二章 騎兵對陣第一章 低調的皇子第七十二章 阿勒泰戰役第六十一章 世界的初步展開第五十八章 呼和浩特之戰第二十二章  運州納歲銀  上天降麟兒第四十七章 益州練軍,靈隱上香第四章 皇兄殿下的試探第十九章 南嶽衡山第六十四章 喇嘛入佛
第一章 低調的皇子第五十五章 驅兵邊關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十七章 中州洛陽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六十五章 進軍西域,初陽的沉思第四十九章 越州平定,山越族北遷第四十五章 江寧織造府第三十一章 京城動亂之夜第五十三章 第一次匈奴會戰第二十八章 賜封皇后第四十四章 泰山,夜襲第五章 練皮圓滿第二十八章 賜封皇后第五十章 後宮家宴,草原風動第二十九章 暗夜殺機第六十三章 佛法無邊第五章 練皮圓滿第十八章 洛陽官場的地震第六十四章 喇嘛入佛第三十二章 鎮壓叛亂 被封太子第三十三章 地皇曆七十五年第六十八章 南下巴音郭楞第十五章 河神幫覆滅記第七十九章 拉薩之戰第二章 現在佛祖大日真經第六十一章 世界的初步展開第三十二章 鎮壓叛亂 被封太子第三十章 平靜之下的暗流第六十六章 哈密之戰第七十二章 阿勒泰戰役第二十七章 朝中風雲第四十九章 越州平定,山越族北遷第七章 父皇的召見第五十一章 定策草原,設立軍鎮第三十六章  秀女選拔引起的風波第五十二章 騎兵對陣第二十八章 賜封皇后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第五十三章 第一次匈奴會戰第四章 皇兄殿下的試探第十九章 南嶽衡山第十七章 中州洛陽第六十八章 南下巴音郭楞第七十六章 夜襲昌都第一章 低調的皇子第三十六章  秀女選拔引起的風波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二十二章  運州納歲銀  上天降麟兒第三十一章 京城動亂之夜第二十章 江湖仇殺第十六章 白蝶衣的師兄第四十八章 紫青雙劍第六十四章 喇嘛入佛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四十九章 越州平定,山越族北遷第五十六章 夜襲烏海第五十六章 夜襲烏海第十章 賢乾紹知府大人的落幕第四十五章 江寧織造府第四章 皇兄殿下的試探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三章 宮中形勢第十八章 洛陽官場的地震第十一章 歲末第五十一章 定策草原,設立軍鎮第五十九章 科爾沁草原血戰第二十六章 到京第五十四章 草原局勢第六十三章 佛法無邊第十三章 冀州第七章 父皇的召見第六十一章 世界的初步展開第六十三章 佛法無邊第十九章 南嶽衡山第三十二章 鎮壓叛亂 被封太子第二十五章 徐州遇真君第七十八章 攻克那曲第七十三章 哈密攻防戰第五十八章 呼和浩特之戰第五十二章 騎兵對陣第五十章 後宮家宴,草原風動第七十章 樓蘭城破第四十一章 朝議第七十四章 哈密及阿勒泰戰役續第七十七章 阿里地區的失陷第二十章 江湖仇殺第三十五章 上書房第一次議政第八十章 傳法入藏第五十二章 騎兵對陣第一章 低調的皇子第七十二章 阿勒泰戰役第六十一章 世界的初步展開第五十八章 呼和浩特之戰第二十二章  運州納歲銀  上天降麟兒第四十七章 益州練軍,靈隱上香第四章 皇兄殿下的試探第十九章 南嶽衡山第六十四章 喇嘛入佛